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国际政治学新论》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章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发展简况(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国际政治学新论》 作者:周敏凯

第1章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发展简况(1)

  国际政治学,作为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在西方国家早已取得了其学科地位,而且普遍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在我国,尽管作为独立的学科研究时间并不长,在一些重点高校开设国际政治学课程的历史也较短,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际政治学的学科建设上,已经取得相当进展。国际政治学正被愈来愈多的学者所认识并重视。一支从事国际政治学教学和科研的队伍正在形成,与此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在推进改革开放时,也更加重视扶植与加强国际政治学的学科建设。

  (第一节)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领域宽泛庞杂,它涉及国际社会中各种行为体,尤其是主权国家等主要行为体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与影响,以及各种重要国际现象产生与发展的内在规律。国际政治学的学科历史相对较短,在一些基本概念与范畴上,尚存在某些争端与分歧;在学科体系及基本理论上,也未形成普遍公认的“权威性”观点。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内学者开始从学科建设着手,对一些基本概念与范畴,学科体系与框架,进行探索,以便在学术研究实践中,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政治学。

  一、国际政治学研究中的基本概念

  国际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数十年历史。在该领域研究中,有一个现象引人注目:不少西方学者常把国际政治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与国际关系学的基本概念相混淆,有些学者甚至将两者等同起来。这一现象,导致国际政治学研究中的基本概念难以界定,学科体系也难以完善。

  如何给“国际政治”一词下一个确切定义?“国际政治”(InternationalPolitics)一词在西方权威性的百科全书类工具书中,往往难以找到较详尽的解释,甚至常常以“国际关系”、“国际事务”、“外交关系”一类的词语来代替它。例如,美国麦克米兰公司在1968年出版的《世界社会科学百科全书》(DavidL.Sills,“WorldEncyclopediaofSocialScience”,TheMacmilliamCompany,1968)第八卷,在“国际政治”(InternationalPolitics)条文中的解释是:“主要讨论国际关系间的重要政治体系、过程与问题。详细内容请参阅国际关系条目。”英国《大英百科全书》(1997年第9卷)的解释与《世界社会科学百科全书》的解释雷同,并强调,在一般情况下,“国际关系、国际事务、国家间关系、世界事务、世界政治、外交事务、对外关系、国际关系等词同义”。

  美国现实主义国际政治学流派的鼻祖、著名学者汉斯·J·摩根索(HansJMorgenthau),在他的代表作《国家间政治》(PoliticsAmongNations—AStruggleforPowerandPeace)中曾把“国际政治”界定为“国际政治像一切政治一样,是追逐权力的斗争”。美国另一国际政治学学者昆西·赖特(QuincyWright)则将“国际政治”界定为:“一门艺术,它影响、操纵或控制世界上的一些重要团体。促进某些团体的目的的实现,反对其他团体的相反目的的实现。”如果说传统现实主义的政治理论有其合理之处,那么也存在某些明显的缺陷。正如以后的行为主义学派所指出的,尽管主权国家间政治行为是国际政治的主要内容,但是并非唯一研究对象。传统现实主义者仅注意国家政治,而忽视或排斥了除主权国家之外的其他国际行为体。包括各类重要国际组织。因此,客观公正地分析各类国际政治现象,我们可以这样界定“国际政治”,即它是由主权国家为主体的多种国际行为体,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与相互作用,以及形成的各种联系。一旦我们对“国际政治”这一基本概念加以明确界定,我们就能进一步给“国际政治学”明确定义。国际政治学是一门研究主权国家及其他国际行为体,为实现一定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相互作用与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独立学科。一般而言,“世界政治”(WorldPolitics)一词与“国际政治”并无更多差异,但就学科名称的规范有序而言,国内学术界更多地采用“国际政治”一词。

  在西方学术界,这两个词相互混用,并无更多限制。

  应该承认,在国际政治学的学科建设中,要明确区别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是比较棘手的问题。在西方学术界,由于对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两个基本概念并未作严格和明确的区别,因此在处理国际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的区别与联系的问题上,大多数学者采取回避方针,并不加以正面阐述。然而,在学术研究中,尤其是学科规划与建设中,这个问题又无法绕道而行。尽管要将两者截然分开十分困难,但是将两者的基本性质特点与主要研究领域比较清楚地加以区别,仍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所谓“国际关系”,就广义而言,应指主权国家之间,或国际行为体之间超越国界的各种联系。这些联系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宗教、卫生、文化、民族、政党等各种联系。狭义的“国际关系”,主要指主权国家政府间的政治、外交、经济、军事等主要方面的联系。所谓“国际关系学”,则可被看作一门研究这些联系及其规律的独立学科。

  毫无疑问,国际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有相当程度的交叉与重叠的地方,但就基本属性而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认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交叉之处比较明显,但要辨别它们之间的区别之处并非易事。

  一般而言,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研究出发点的不同。如果对国际社会状况与现象的研究以政治联系为出发点,即以国际行为与现象的政治性质、政治目标与作用为出发点时,当我们更多地注重政治行为或政治属性时,我们的研究已经倾向于国际政治学的研究,这时,即使你所研究的对象是世界经济或军事现象,但只要侧重于寻找它们的政治背景或目的,你也跨入了国际政治学研究的领域。如果我们的研究更多地注重于某种国际联系的一般现象、特征和趋势,而并非注重其政治属性与联系,那么,我们的研究可以说仍囿于国际关系学研究领域。

  但是,国际社会中的各种联系,主要以主权国家的联系与交往为主体,因此,绝大多数的国际联系都带有一定的国家利益的印记,具有某种特定的政治性质或目的。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就其种类与范围而言,一般要比国际政治学更宽泛些,但是,如果这些研究注重于政治属性(政治利益、政治目标、政治作用等),那么它们又都可归入国际政治研究范围。除此之外,主权国家的政治理论、政治思想或思潮、政治体制与组织等内容的研究,一般都宜归入国际政治学研究范围而不宜归入国际关系学研究范围。

  二、国际政治学的学科地位

  传统的学科分类,将国际政治学归属于政治学的学科范畴之内。政治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政治学Politics一词源于古希腊语Polis(城邦)一词。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首推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的政治学中,政治、哲学、伦理等学科交织混合在一起,政治学本身尚无独立地位。柏拉图作为雅典贵族阶级的代言人,他的政治学理论鼓吹“善”、“正义”等政治行为为最高政治目标的正义国家论。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学研究领域内,第一部系统论述政治理论及其体系的著作。他鼓吹以个人幸福为最高政治目标的城邦政治论,使政治学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中世纪的西方政治学受神学统治,成为宗教神学的工具。奥古斯丁的《天国论》、托马斯·阿奎那的神造国家说,皆是中世纪神学政治学的代表理论。

  近代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马基雅弗里与法国的J·博丹对资产阶级政治学的创立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政治学从此开始摆脱神学奴婢的地位,并与道德伦理学、历史学等学科分离开来,尽管这种分离仍经历了漫长历程,其间,英国的霍布斯、洛克等启蒙思想家,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与卢梭等启蒙思想家为这种分离和政治学的独立发展分别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政治学最终摆脱神学束缚,成为一门相对独立学科,直至19世纪西方实证主义思想学说兴起。法国学者孔德创立实证主义社会学,狄骥与魏茨(德国学者)创立实证主义法学,意大利学者帕雷托创立实证心理学以后,人们对政治学的独立地位、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有了较一致的看法。从此,政治学研究对象主要以国家政治行为(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政治体制与机构、政治理论与原则、政治家的思想行为等为主。20世纪早期,政治学终于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战”结束,战争给西方政治学,尤其是国际政治学研究以强大的动力。1949年在巴黎,各国的政治学研究者们共同建立了“国际政治科学协会”(IPSA),会上大家一致认为,政治学研究的对象应规范,同时也应拓展,初步确定五项内容: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党和政治团体、国际政治关系和社会舆论。20世纪50年代,政治学有了长足进展,尤其是与许多其他学科交叉,形成了一些新的研究分支。例如,政治心理学、政治统计学、政治文化学等。50年代末,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逐步形成三个主要分支。

  其一是行政学;其二是比较政治学;其三是国际政治学。以国际政治现象及其规律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国际政治学,作为政治学的一个分支与次学科正式形成。60—70年代,不少国际政治学的研究者主张将其与政治学科分离,形成一门独立学科,这一主张正获得越来越多的人支持。

  三、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应该有相对确定的研究对象。国际政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一般是国际社会中的主要行为体或主要参与者,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国际政治体系、格局与秩序。长期以来,人们将主权国家看作国际政治中唯一的行为者与主要研究对象。国家被看作不仅有其利益要求,而且有其思想与意志。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国家中心”的分析并不能完全揭示国际政治的实质与全貌。国家本身并不是一个抽象实体,它由客观存在的个人组成的政府、军队以及国土等具体要素构成。国家的利益与追求集中反映在政府的决定与政策上。

  而政府的决定与政策,则主要由管理并组成政府的决策者个人所作出。因此,个人——政府中的那些主要决策者,重要政治家和对政府行为有重要影响的人,也被人们看作国际政治的研究对象之一。在国家交往中,政府首脑的外交活动或许是最重要的。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首脑的外交活动,便就没有了国际政治。国际政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各国首脑代表各自的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交往活动的产物。比如中美关系的改善与外交关系的建立,一定意义上就是尼克松、基辛格和******、周恩来等人外交决策与交往的产物。外交决策与外交活动成了国际政治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外交决策者的心理、社会背景、承受的各种压力、遵循的各种国际行为准则与决策程序以及重大外交举措等,成了外交决策研究的主题。国际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不仅是国家,而且也应包括个人,当然,这里所指的个人主要是一些国家决策者、首脑与精英人物,他们常常以主权国家或国际组织的代表身份出现。两者难以截然分开。

  国家作为国际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一般而言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研究。其一,国内政府及外交决策活动,包括外交政策的产生过程。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是国内各种政治力量,诸如政治压力集团、政治文化及大众舆论等综合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外交政策的研究,势必要涉及对国内诸多政治力量及其关系的研究,这是国家研究的国内领域。其二,国家间的交互作用,这一领域研究探讨国家所处的国家体系中存在的动力与矛盾倾向,包括国际体系的模式、体系中力量间的均衡状况等,以及体系、格局、秩序等范畴。这是国家研究的国际领域。应该指出,两者的研究是相互联系的。

  国内研究与国际研究难以截然分开。

  战后科技革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动,各类国际组织层出不穷,国际组织与国家之间相互作用影响,深刻地影响国际政治的发展。国际组织逐渐成了国际政治学研究的另一重要对象,并有形成独立学科的趋势——国际组织学。研究国际组织一般注重其性质、特点、功能、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综上所述,国际政治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或两个层次是:国际体系、世界格局、国际秩序和国际组织,还包括国际行为的一般准则、重要国际现象等(诸如,冷战期间的东西方军备竞赛、美苏争霸、三个世界;冷战结束后的民族主义运动、地区冲突与区域合作等);国家、国家利益,国家对外战略与政策,国内各种力量对国家对外政策的作用影响,重要个人对国家决策的作用影响等。国际体系与国家两个层次的研究,应相互联系,综合分析,才可能较合理地解释国际政治现象。

  (第二节)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国际政治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其研究方法呈现某种复合多样化的特点。随着国际政治学研究范畴的不断拓展,研究方法上也不断更新。战后初期,大多数学者沿用政治学的或法学的一些方法,注重对主权国家、战争与和平等问题的研究,这是一种传统的研究方法;战后60、70年代,随着对国际组织、国际社会体系与格局等更大范畴的研究,尤其是科学主义的盛行,不少后起学者纷纷采用“三论”与行为主义、结构功能主义等研究方法,并借用心理学、数理统计学等方法,对国际政治进行分层次系统研究,这便出现了新的研究方法,统称为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一般而言,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可粗略地分为这两大类:传统研究方法与现代科学研究方法。

  一、传统研究方法及其代表人物

  较早的国际政治学者,一般采用历史学、法学等传统学科的研究方法。

  他们在国际政治学的学科基础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许多方面奠定了学科发展的基础。他们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学者汉斯·摩根索、昆西·赖特、威廉·D·柯柏林等人。

  1.历史描述法(HistoricalDescriptiveMethod)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返回列表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周敏凯作品集
国际政治学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