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国际政治学新论》在线阅读 > 正文 第44章 国际政治的基本理论范畴(四)——现代化及现代化道路(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国际政治学新论》 作者:周敏凯

第44章 国际政治的基本理论范畴(四)——现代化及现代化道路(1)

  (第一节)现代化的基本含义

  现代化(Modernization)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历史主题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自英国率先在18世纪中叶开始工业革命,拉开了世界现代化的序幕之后,现代化的浪潮便一浪高过一浪,至今已发展到第三次浪潮。同时,现代化的浪潮也从西欧扩展到北美、亚洲乃至全球各个大陆。

  现代化虽然已演变为全球现象,并进行到第三阶段,但是它的确切含义究竟是什么?人们至今众说纷纭。

  一、帕森斯的现代化的变项

  马克斯·韦伯的学生、著名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在西方现代化问题研究上影响较大,他在《现代社会结构与演变》(1957)一书中,将人类社会分成三个阶段:原始阶段(例如古埃及)、中间阶段(例如,中华帝国、印度王朝、罗马帝国)、现代阶段(17世纪的西欧社会产生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他强调了现代化源于西方社会,它有8个主要变项:

  1.合同、财产和职业构成的市场体制的“经济复合体”;2.以领导能力、权威性、条理性构成的“政治复合体”民族国家,替代宗教和种族控制的社会;3.带有普遍性的法律制度;4.社团组织与利益集团;5.公民权;6.有代表性的政府与能胜任工作职责的行政机构;7.民族主义;8.大众教育。

  二、1960年日本箱根国际讨论会关于现代化的8项标准

  1960年8月,美国、英联邦国家与日本学者在日本箱根举行第一次认真而系统的现代化问题国际讨论会,美国的日本问题专家豪尔(JohnW.Hall)与赖肖尔(EdwinO.Reischauer)在会上首提“现代化”概念,作为研究日本近代历史的框架。学者们更多地从社会学视角讨论与审视现代化,最终形成关于现代化的8项标准。它们是:

  1.人口相对高度集中于城市,社会生活的中心是城市;2.非生物能源使用比重较高,商品流通与服务设施有了较大增长;3.社会成员广泛交流并广泛参加经济政治事务;4.村社与世袭社会群体普遍瓦解,个人社会流动性加大,个人社会表现范围的多样性增加;5.个人世俗地、科学地应付环境,读写能力普及;6.大众媒体系统不断扩展并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领域;7.大规模社会设施产生,这些设施的组织日益科层化,如政府、工业、商业等社会设施;8.大量人口统一于一个单元(如国家)之下,不同单元之间(国际社会)相互影响加大。

  三、英克尔斯关于现代化的10项标准

  196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教授阿历克斯·英克尔斯(AlexInkeles)对现代化提出了具体的十项标准,这组标准着重于社会生活质量,具有较强的参照意义,它们是:

  1.人均GDP3000美元;2.农业产值占GDP的12%~15%以下;3.服务业产值占GDP的45%以上;4.非农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量的70%以上;5.识字人口的比重占80%以上;6.大学生在适龄人口中的比重占10%~15%以上;7.每名医生服务的人口在1000人以下;8.平均预期寿命在70岁以上;9.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50%以上;10.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

  四、利维的6项标准

  塔尔科特·帕森斯的学生利维(MarionJ.LevyJr.)在阐述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时,从情感与精神方面入手,提出了现代化社会构成的6项标准:

  1.理性主义的认识论;2.人际关系的普遍性原则;3.社会机制方面的特定功能;4.情感方面的克制与回避;5.目标取向上的责任感;6.社会结构方面的非等级制。

  五、布莱克10项标准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国际研究中心教授西里尔·E·布莱克在1979年的《比较现代化》一书中,提出了“高度现代化社会”的10项标准。它们是:

  1.人均GNP4000—6000美元;2.人均煤产量5000—10000公斤;3.劳动就业比重:农业占5%~10%;工业占30%~40%;服务业占40%—60%;4.各产业产值占GNP比重:农业占5%~10%;工业占40%~60%;服务业占40%~60%;5.国民收入分配占GNP比例:消费占55%~60%;资本形成占20%~30%;政府开支占25%~30%;6.城市化人口比重:50%~70%;7.学龄人口比重:中小学生在适龄人口中的比重占90%~100%;大学生在百万人口中的比重1—3万(1%~3%);8.健康状况:千名新生儿死亡率13—25人;百万人口中的医生数1000—2400人;9.通信:千人电话100—500部;千人报纸300—500份;人均年国内邮件100—350件;10.财富分配:收入最低的20%人口占财富分配的4%、收入最高的5%人口占财富分配的20%。

  六、北大学者罗荣渠对现代化的四层界定

  北京大学已故历史学教授罗荣渠在1993年出版的《现代化新论》一书中,对现代化解释有四层含义:

  1.现代化指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后的特定国际关系格局下,经济上落后国家通过大搞技术革命,在经济和技术上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过程;这是我国党与政府领导人在阐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方针与政策时所明确表述的一贯思想。这一点主要是政治上的立论。

  2.现代化实质是工业化,是后发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进程,这一点与第一点实质相同,但是着重于经济上的立论。

  3.现代化是指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统称。这种变动不仅局限于工业与经济领域,也发生在知识增长、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等方面。科学革命改变人类环境,造成社会变迁,社会各单元对社会环境变化的适应和调整过程就是现代化。这一点更注意社会制度及结构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着重于社会上的立论。

  4.现代化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程,是代表我们时代的一种“文明的形式”。马克斯·韦伯是此论点的代表,他认为,现代化就是“合理化”,是一种全面的理性的发展过程。“归根到底,产生资本主义的因素乃是合理的常设企业、合理的核算、合理的工艺和合理的法律,但也并非仅此而已。合理的精神,一般生活的合理化以及合理的经济道德都是必要的辅助因素。”这一点主要从文化人类学、心理学的角度考察现代化。

  尽管现代化的定义五花八门,至今也未有一个被世人认同的界定,但是一般而言,现代化应是一个人类社会转型的过程,它不仅是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化,而且也涉及政治、社会、文化与思想观念等多层面、多领域的整体转型。政治领域的现代化以政治的民主化为标准;文化领域的现代化以全民文化教育与大众文化为特征;思想观念的现代化,首先应形成理性与科学精神。

  应该指出,在诸多标准中,经济标准是最重要的,因为在各社会因素中,“经济运动是更有力得多的,最原始的,最有决定性的”因素,但是只有经济标准,也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整体水平。不同的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发展水平有异,现代化的特征的显现也会不尽一致;即使同一标准,其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也会有不同的特征与内容。

  例如,对某些现代化进程开始不久的国家实现经济现代化的愿望可能比较强烈,但是,对某些工业化国家而言,政治、经济、文化与观念等方面的现代化转型仍存在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与压迫,日本政治的腐败与军国主义残余等。

  现代化过程中最重要的标准是经济现代化标准,一般人将工业化与经济现代化等同起来,其实这种观点有失偏颇。现代化的核心是经济现代化,但是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现代化,经济现代化也并不仅是工业化。所谓工业化,主要指经济领域内,占主导地位的生产部门由落后的手工业、农业生产,向以大机器生产为标志的工业生产转化的过程。工业的产值比与劳动力人数比,在国民生产总量中超过农业而占了绝对大的比重。三大生产部门的排序由农业国的农业、工业、服务业,即一、二、三,调整为三、二、一。工业生产需要完善的交通运输,集中供应水、电等能源,同时也需要相对集中居住、生活与管理的城市生活方式。因此,工业化过程,必然伴随着城市化生活的过程。尽管英美等西方国家早在18、19世纪已开始工业化,并在20世纪已完成工业化,在20世纪的中期,开始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但是,第三世界的一些国家,只是在20世纪上半期或中期才开始工业化。

  东西方国家之间的工业化的起步、道路与发展速度存在很大差别。英国工业化起步最早,完成工业化的时间最长,日本、德国工业化起步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完成工业化时间也较短。一般而言,西方产业革命与工业化的完成,与第一、二次科技革命相联系,而后工业时代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联系。所谓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以工业化为前提而实现的国民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程度、生产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与变化。

  首先,国民经济结构逐步实现三、二、一的转型,第三产业的产值比与劳动力人数比超过第二产业而成为主导产业。由于电力、航天、生物遗传工程、新材料等科技成果在经济各领域的应用,使经济水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农业领域,生物遗传工程技术、机械化、电气化与信息化,使农业产量与品种的改良获得前所未有的进步。

  应该承认,即使在早已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的信息化与生物遗传工程技术的普遍应用,也远没实现。据欧盟估计,其成员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共有一半以上耕地尚未实现农业现代化。在工业领域,传统工业获得了新技术的改造,同时也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工业与高科技产业。工业生产中,科技含量已占60%~70%以上。在第三产业领域,高科技广泛应用,服务领域大大拓展,除了金融业、保险业、商业的大发展与国际化之外,信息服务业、咨询业、旅游业也获得巨大发展,劳务输出业实现国际化。

  发达国家的经济现代化,一般发生在后工业化时代,可以说,这个过程在各国的发生的特点、速度与道路也不尽相同。在发展中国家,一些基本完成工业化的国家,也开始了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例如,中国在基本实现工业化之后,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任务。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工业化的实际水平,吸取了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规划了我国四化的宏伟蓝图,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并计划用50年到70年时间完成四个现代化。1987年****十三大进一步具体规划:第一步,到198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70年代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这一任务已完成;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番,人民生活达到基本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0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经济现代化的实现,不能脱离政治、社会等方面的现代化,而政治、社会现代化的完成将是更长更艰巨的历程。有些国家可能在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中取得较大成果,但是政治、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却相对滞后。现代化的不同步性往往具有普遍意义。

  综上所述,现代化的讨论主要存在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现代化在哲学领域的研究,主要关注现代化的本质属性——现代性问题。当然,现代性问题不仅局限于哲学领域。

  (第二节)现代性问题

www.lzuowen.comT-x-t_小_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周敏凯作品集
国际政治学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