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国际政治学新论》在线阅读 > 正文 第45章 国际政治的基本理论范畴(四)——现代化及现代化道路(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国际政治学新论》 作者:周敏凯

第45章 国际政治的基本理论范畴(四)——现代化及现代化道路(2)

  一、现代化与现代性的关系

  现代化是一个漫长过程,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既存在着现代社会的成分,又保留着传统社会的成分。文化、心理与行为方面的连续性可能会比两种社会形态之间的差异更大。因此,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现代性与传统性需要区别,现代性与现代化的关系也需要理清。

  任何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它的现代性特征无疑是占主导地位的,是明确的,但是它的传统性特征不可能完全消失,仍然可能被延续着,改造着,转换着。没有传统性的现代化社会是不存在的,只是在现代化社会中,它们的地位相对现代性特征而言日益下降,且扮演次要角色。

  现代性与现代化的关系是现代化研究中常常会被忽视的核心问题。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国际研究中心教授布莱克(C.E.Black)是20世纪60年代政治现代化研究中比较历史研究法的代表人物。在他的代表作《现代化的动力——比较历史研究》中指出,现代性(modernity)主要指那些处于最先进水平的国家,在技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所共有的特征;现代化则是社会获取这些特征的过程。因此,现代化与现代性的关系一般可看做因果关系:出现现代化的发展,就会产生现代性的特征。如果说现代化只是一个技术、经济、政治、社会层面的范畴,那么现代性就是一个哲学思辨抽象出的具有本质特征的范畴。

  二、现代性的基本特征

  关于现代性的论述,不同流派的学者视角不一,结论也不尽相同。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将众多的观点集中提炼为9点:

  1.革命性。布莱克认为,从传统性向现代性的转变只能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变化相比拟。

  2.复杂性。现代化进程不可能仅局限于某一范围,而是人类思想和行为一切领域的变化,涉及工业化、城市化、世俗化、文化教育大众化、传媒普及化、政治民主化等重要的变化。

  3.系统性。勒纳认为,“现代性是一个连贯的整体”,现代化的各种因素密切联系在一起,“是因为从历史意义上来说它们必须联系在一起”。

  4.全球性。通过技术与思想的传播,现代化从欧洲向全球传播,“现在的任何社会要么是现代社会,要么是正在成为现代社会过程中的社会。”5.长期性。西方社会的现代化需要好几个世纪,当代正在现代化的社会尽管不需那么长时间,现代化速度加快,但要完成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化,仍需用世纪来计算。

  6.阶段性。尽管现代化的进程各国不尽相同,时间长短也不一样,但是一般都由若干个阶段组成。

  7.同质性。传统社会的类型差异较大,现代社会却基本相似。现代社会的思想和制度的普遍性的发展,可能会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各个社会是那么同质,以至有可能形成一个世界国家。”

  8.不可逆转性。现代化进程中的某些方面可能出现暂时挫折与倒退,但长期的趋向不会改变。已经达到的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水平,在以后的若干年后,不会大大降低其水平。

  9.进步性。现代化遭受的精神冲击较多,但是人心所向,初期阶段代价较大,但从长远来看,它推进了人类在文化和物质方面的幸福。

  三、现代性的解读

  对现代性的理解,视角不同结论也会各异。西方结构功能学派代表布莱克将现代性看作是工业化推动下,社会全面变革过程中,技术、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显示的一系列共同的特征。吉登斯将现代性看作“后传统的秩序”,特指工业化与商品生产体系;哈贝马斯将现代性视为一种新的社会知识和以个人实现主体价值的自由选择为核心的时代特性;福柯把现代性理解为“一种态度”,一种与现实相联系的思想态度与行为方式,一种时代的意识与精神。

  对现代性的理解应该与不同传统的社会文化相结合,各个社会的文化传统不同,因此现代性也应是多元的。在理解现代性时,应该关注传统的再造。现代性与传统性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保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各现代民族面对的一个普遍性的课题。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进程中,强调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并举,而爱国主义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弘扬民族精神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轴。民族精神应该是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结合的产物。

  哈贝马斯将自由作为现代性的核心,认为只有有了思想、言论、教育、择业、投资、迁徙等自由,才有现代社会的生活与生产方式,以及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此外,以财产权利为主的公平合理的权力关系,也是现代性的主要属性之一。

  现代性在经济领域的主要表现就是市场经济秩序,其中公平竞争与诚信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两大支柱。

  (第三节)现代化道路比较

  西方发达国家是现代化的先驱。由于实际历史进程与现代化条件的差异,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也可分为两大类:内源性的现代化(modernization from within)与外源性的现代化(modernization from without)。

  一、内源性的现代化类型(modernization from within)内源性的现代化,以英国、法国、美国为代表。现代化的发生主要源于国内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自发的、自下而上地发生。工业化投资主要来自本国内部的积累,本国资产阶级起主导作用。市场为主,政府作用为辅。现代化进程相对漫长、渐进平稳,暴力与突发性事件都是暂时的,社会发展相对稳定。英国的工业化进程近百年,法国也有半个世纪以上。

  二、外源性的现代化类型(modernization from without)外源性的现代化,以德国与日本为代表。由于内部商品经济发展相对迟缓与落后,外来因素与压力成为工业化发生的主要推动力。工业化投资主要来自外国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政府在早期的经济生活中起了组织者与主导的作用。由于外来因素的作用大于内部因素,社会矛盾尖锐复杂。

  现代化进程启动慢,但是社会充满震荡,暴力与战争成为常见的手段。现代化进程相对短些。日本完成工业化仅用30—40多年。

  如果将现代化看作为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社会变迁只是以经济现代化为核心的社会变迁的前提,那么,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将工业化看作现代化的第一阶段;后工业化看作现代化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的发展道路会给第二阶段的社会变迁打上深深的烙印,因此,现代化的道路特征往往包含两者的特征。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尽管发达国家也存在着两种现代化的类型,但是实现工业化后的发达国家无论在经济现代化方面,还是在政治与社会现代化方面,一般都表现出某些大同小异的特点。

  在经济现代化方面,这些国家都采用了现代科技手段与市场经济的运作体制,这一体制一般经历了从自由市场经济向垄断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

  在战后,垄断市场经济又出现了以国家垄断资本为主导的特点。西方市场经济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现已发育为复杂庞大的结构系统,它由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三者组成。

  西方市场经济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运作,既有共同特点,也有不同的特点。一般而言,美国的市场经济可称为“自由市场经济”。它的企业制度的特点有三:产权一般私有;决策高度自由,政府很少干预;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自由签订雇佣契约。它的市场经济结构的内容十分广泛,生产要素市场和消费品市场都十分发达,营销方式也基本相同。美国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除了罗斯福的“新政”之外,基本上不采用计划化的“手段”,也未采用过产业政策,但克林顿政府主张由政府积极扶持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这在实际上已包含计划化因素与产业政策因素。

  西欧国家的市场经济尽管具有更多相同之处,但法德之间仍有一些差异存在:法国实行计划指导型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调控是采取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计划指导;德国实行的是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保护竞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对市场进行必要的适度干预,以发展社会保障,维护社会公正。

  日本的市场经济与欧美发达国家也有差异,它是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始终占主导地位,但调控手段逐步由行政为主改变为以经济手段为主,从直接方式改变为间接方式。

  在政治现代化方面,西方发达国家一般由君主制或贵族特权的政治体制,逐步向代议制过渡,并且以现代政党制度为支柱,实行代议君主制或总统制。并且推行三权分立原则与普选制原则,增强了政治的民主型与透明度。但是西方国家政治现代化的进程并未完成,一些国家的种族歧视与政治腐败现象远未能清除。

  在文化现代化方面,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都推行国民文化教育,大众文化盛行,大众媒体的作用显著,文化极大普及,但文化糟粕的清除还需花很大气力。

  现代化并非只有一个模式,欧美现代化的道路只是世界各国现代化道路中的一种类型,现代化并非指西方化。在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道路。其中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道路上已取得了较显著的成就。例如,亚洲的新加坡、韩国等。此外,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需要50—70年才能完成的四个现代化进程,具有明显的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色。在经济现代化方面,我们将建成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所有制形式是多样的,市场竞争机制发挥重要作用,政府的宏观调控适度而且必要;在政治现代化方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巩固与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并对港、澳、台实行“一国两制”政策,同时使公民获得最广泛的民主权利;在文化现代化方面,除了实施并完善国民教育之外,还将改造传统文化,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的文化,以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陶冶人民的高尚情操,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结出灿烂的果实。

  如果我们承认现代化是以工业化为条件的社会转型过程,那么现代化道路的选择,除了欧美发达国家走过的现代化道路之外,还存在发展中国家的不同类型的现代化道路,其中有13亿人口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最受世人关注。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尽管在经济方面已取得巨大成果,但在政治、社会、文化方面的现代化进程仍未真正完成,有严重障碍要清除。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现代化并不等同于西方化。现实已经揭示,西方现代化道路并非十全十美和普世的道路,它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对社会与集体缺乏责任感、对少数民族的歧视与排斥、对弱小国家与民族的欺负与掠夺,使其声誉大受影响。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国家,有选择不同的现代化道路的权力。后发国家在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时,一味崇洋不可取,一味排外也不可取。

  思考题

  1.以科学发展观结合实际比较英克尔斯与布莱尔现代化标准,试分析中国改革开放后现代化进程的成就与不足。

  2.以科学发展观解读现代性的特性。

  3.以科学发展观结合实际分析中国“新兴工业化道路”与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特点及其面临的挑战与战略机遇。

wW w.Xia oshuotxT.NetT xt ~小 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周敏凯作品集
国际政治学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