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心理学》在线阅读 > 正文 第48章 学习心理(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心理学》 作者:陈传万,李立新

第48章 学习心理(1)

  【内容提要】

  学习心理是心理学中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本章介绍了学习、学习动机、学习迁移几个关键概念的内涵、种类等相关问题,详细论述了知识的内涵与种类、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类型与学习过程以及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类型与学习过程,全面阐述了学习策略的内涵、类型、作用以及学习策略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探索人类学习的实质,寻找学习的共同规律,以便为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提供理论指导。

  【学习目标】

  1.理解学习、学习动机、学习迁移的内涵与分类。

  2.掌握知识的内涵、分类及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

  3.了解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类型与学习过程。

  4.掌握学习策略的内涵、类型与学习策略的教学。

  (第一节学习与学习心理

  学习是人类获得知识与经验的一种体现个体能力的认知过程。在学校教育中,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了解学习与学习心理,有助于指导学习者更好地自我控制,提高学习的效率。

  一、学习的内涵与种类

  1.什么是学习

  近代心理学关于学习的认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习,包括三方面的涵义:首先,学习必须是动物和人类自身产生在行为或心理方面的某种变化。其次,这种变化是由后天获得的经验引起的,而不是由自然成熟或先天遗传本能所引起的。再次,这种变化不是暂时的,而是相对持久地保持着的。

  狭义的学习即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活动过程。它与人类的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相比之下,学生的学习有两个特点。

  第一,学生的学习以系统掌握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

  学生学习是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来完成的。学生学习以书本知识为主,学习形式主要是间接经验获得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不可能事事从直接经验开始。所以,在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上,特别要求教师能把学校学习和实际生活以及学生的原有经验相联系,实现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一体化。

  第二,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前适应性。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前适应性。他们的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当前的环境,而是为了适应将来环境的要求。当学生意识不到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的实践之间的关系时,就难以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

  总之,学习是人类不断完善自身、提高能力的过程。

  2.学习的种类

  学习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现象,要提高学习的效果,就必须对其进行分类。分类的过程也是人们对学习现象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但由于学习现象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从事学习分类研究的心理学家所依据的理论不同,因而目前学习的分类尚未取得统一认识。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分类方法:

  (1)加涅的学习分类法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在1974年时,根据学习的复杂程度,提出了累积学习的模式,一般称为学习的层次理论。他将学习从简单到复杂分为8类:

  ①信号学习

  在经典条件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信号刺激作出的某种特定反应。

  ②刺激--反应学习

  这是基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学习,学习时具有一定的情景,有机体作出某种行为后得到强化,因而该行为将再次出现并得到巩固。

  ③系列学习

  又称“连锁”学习,指将一系列刺激--反应的动作按一定系列联合起来。

  ④言语联想学习

  这类学习与系列学习相似,只不过学习的单位是语词刺激,言语联想学习就是一系列连续性的词语联结。

  ⑤多种辨别学习

  学习辨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作出不同的反应。

  ⑥概念学习

  在对刺激进行分类时,学习对同一类刺激作出相同的反应,即对该类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应。概念学习时,人不仅要比较事物的异同,而且要将事物的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并将具有同样本质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由此形成概念。

  ⑦原理学习

  所谓原理(或法则)是指两个以上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原理学习就是对概念关系的学习。

  ⑧问题解决学习

  即运用所学的原理解决问题、从问题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学习。这种学习的过程同时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2)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法

  美国心理学家D.R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者学习的方式和学习的内容将学习划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①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这是根据学习者学习的方式进行划分的。接受学习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讲解定论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系统的书本知识,学生则通过同化接受系统的书本知识的过程。发现学习是指教师不是用定论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作出必要的提示,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索去发现知识的过程。

  ②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这是根据学习者学习的内容进行划分的。机械学习是指学习材料没有逻辑意义,不能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建立联系,或者学习者缺乏意义学习的态度,靠的是死记硬背的学习。意义学习是指学习材料有内在的逻辑意义,能与原有认识结构联系起来相互作用,学习者通过新旧意义的同化来理解新知识的学习。

  (3)我国国内的学习分类法

  在我国,一些心理学家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社会规范学习三大类。

  ①知识学习

  知识的学习是通过一系列的心智活动,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的学习。知识的学习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即知与不知、知之深浅的问题。

  ②技能学习

  技能学习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有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两种。心智技能指内在的心智活动方式,如各种学习策略、解题思路等。操作技能指外在的操作活动方式,如各种体育运动技能。技能学习最终要解决的是会不会怎么做的问题。

  ③社会规范的学习

  社会规范的学习是指把外在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的内化过程。这种学习既包含对社会规范的认识问题,又包含执行及情感体验等问题。它是人类所独有的,并且是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二、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的内涵

  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习者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习者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包括知识价值观、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感、学习成就归因四个方面的内容。知识价值观反映了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否有用的看法。学习兴趣亦称求知欲,是特殊的好奇心这一内驱力在学习上的表现,促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从而满足内心对知识的渴求,同时伴随着相应的情绪体验。学习能力感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信心,即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主观推测,也称“自我效能感”,其反面为“无力感”,它影响学习者参加学习活动的坚持性,激发和维持向困难挑战的精神和达到学习目标的耐力;成就归因指对学习成功或失败原因的主观分析,人们经常从内部--外部、稳定--不稳定两个维度将成或败归结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四种原因。不同的成败归因会引起学习期待与情感上的不同变化,进而影响后续学习。

  在指引学习者学习时,要将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结合统一起来使用,否则不能全面引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2.学习动机的种类

  学习动机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别,其中对教学实践具有重要价值的主要有两种分类方式:

  (1)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从学习动机的内外维度来看,主要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动力。如喜爱某门学科的学生总是在该科的课堂上认真听讲,课下也能刻苦钻研该门学科。

  外部学习动机指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这时学习者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而是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如为了得到奖励,避免惩罚,取悦于老师等。

  (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它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例如,学生的求知欲望、成功的愿望、对某门学科的浓厚兴趣以及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解、教学内容的新颖等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这类动机作用的效果比较明显,但稳定性比较差,容易受到环境或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如教师讲课生动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例如,大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为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为争取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荣誉等都属于间接性的动机。而且那些高尚的、正确的间接性动机的作用较为稳定和持久,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并取得好成绩。

  3.学习动机的功能

  不同的学习动机可以引导学习产生不同的学习行为,可见,学习动机的不同,产生的功能就不同。

  首先,不同的学习者具有不同的学习动机,而那些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动机模式的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动机的积极促进作用,激发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其具体的效果如下:

  第一,使个体的学习行为朝向具体的目标并且为达到某一目标而努力。具有某种动机的个体经常自己设定某种目标,并使自己的行为朝向这些目标。动机促使个体为达到某一目标而努力,动机决定了个体在某一活动中所投入的努力、热情的多少,并且于此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目标的实现程度。

  第二,激发和维持某种活动。动机决定了学生在多大程度上能主动地从事某种活动并坚持下去。

  第三,提高信息加工的水平。根据信息加工理论,动机影响着加工何种信息以及怎样加工信息。具有学习动机的学生注意力更集中,而且更倾向于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力求理解所学的内容,而不是在机械的水平上进行。

  第四,决定了何种结果可以得到强化。学生取得学业成就的动机越强,则获得好成绩时的自豪感自我强化越强,而获得不良成绩时的受挫感或厌恶感越强。简言之,具有学习动机的学生因某种结果得到强化而趋向它,因某种结果受到惩罚而避开它。

  第五,引起学习行为的改善。这是上述各种作用的最终体现。良好的、适当的学习动机最终将促进学习行为的改善,提高学习能力。

  其次,学习动机在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中具有直接推动的作用,它除了影响学习者对学习的认识、学习内容的选择外,还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呈倒“U”形的关系,学习效果随动机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当它达到最佳水平后,又随动机水平的增强而降低。只有当学习动机的强度处于适中的水平时,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才会有最佳的效果。

  4.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学习动机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1)明确学习目的,变外在的教育要求为学生内部的学习需要

  对学习者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学习者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体意义,增强学习者的学习责任感,明确学生角色的义务、责任,将有助于学习者克服困难,坚持学习。使学习者把当前学习与未来理想联系起来,把学习与应用相联系起来,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望。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指提供的学习材料、条件、实践能使学生产生疑问,进而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经过一定的努力能成功地解决问题。教育实践证明,这是激发学习者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有效的教学在于形成一种使学生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不确定的问题情境,由此产生的矛盾、疑惑、惊讶最能引起求知和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意向。

  (3)学习结果的反馈信息,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结果的反馈,就是将学习的效果信息提供给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反馈有两个方面:一是指导学习者自己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反馈。比如,让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对照答案进行自我核对、改正存在的错误;看书后把书合上,自己心里默想看过的内容,再翻开书本进行复查。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比如,告诉回答的正误、提供教师的评价。学习者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可以强化正确的学习动机,克服不正确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学习者进一步努力学习。这就是学习效果的反馈作用。

  (4)引导归因倾向

  根据归因理论,内部归因者相信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和方法不当,不会对坚持性产生消极的影响,相反会带来一些有益的学习经验,在一些任务中的失败能够促使学生设立更合理的目标,尝试新的策略,发展挫折承受力。外部归因者往往认为他们没有成功的能力,无力避免失败,也不去追求成功,对坚持性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同时会产生学习无助感,易于造成“失败--乏能--失落感--消极行为”的恶性循环。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引导学生对其学习者结果进行正确的归因总结。

  (5)教师的期望与评价

  期望亦称期待,它是人们主观上的成功概率,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某种预期性认知。在学校中,期望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学生对自己的期望。这两种期望都对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作用。在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协调学生的期望,应使那些因成功而期望过高的优秀生适当降低期望值;使那些因失败而期望过低的后进生,适当提高期望值。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全面、恰到好处,既要赏罚分明,又要以理服人,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6)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学生学习者成功

  竞争是个体为了自己的正当利益、要求和需要同他人争胜的行为特征或心理倾向。竞争包括同学之间的竞争和同龄人之间的竞争。同学之间的竞争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对学生自尊、荣誉构成威胁,因此是强化学习动机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竞争中,学生的成就动机往往比平时更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也大大增加,学习效率可有较大的提高。但是也不能过激地使用这种手段,因为同学之间的竞争是以人际比较为前提的,带来的压力较大,对学习不好的学生会直接挫伤其学习情绪和动机。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握好竞争的使用度。

wWw。xiaoshuo 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陈传万,李立新作品集
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