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于丹趣品人生》在线阅读 > 正文 第52章 琴之趣4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于丹趣品人生》 作者:于丹

第52章 琴之趣4

  听琴的人,听的是弦外之音,作琴曲的人,谱的是心中之曲。荀子说:“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就是说马吃草时,听见伯牙弹琴,全都停下来怅望着空中,忘记了草料。

  牛听琴会动容,马听琴会忘食,琴声连动物都能感动,能不感动我们的心吗?有的时候,只是因为我们的心太浮躁了,不愿把琴曲当做一泓碧水,忘我地一个猛子扎下去,让音符渗透每一个细胞。“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求得一个知音何等稀罕!

  伯牙鼓琴,心怀泰山时,樵夫钟子期说“巍巍乎若泰山”,你这琴曲里面有高山;伯牙心思流水时,钟子期又说“汤汤乎若流水”,你弹的曲子意在流水啊。操琴人那份无言的寄托既不被误读,也不会遗漏浪费。

  伯牙鼓琴得遇钟子期这个知音,觉得心中所想无不毕现,于是结为生死至交,约好来年此时再见。第二年相会之期,伯牙如约前往,钟子期却未见踪影。伯牙便弹起琴来,用琴声召唤知音,久久不见人来。终于,他从一位老人口中得知,钟子期已经去世了。伯牙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弹了一曲《高山流水》,然后扯断琴弦,砸碎琴身,发誓终生不复鼓琴,只因知音已去。

  琴这个东西,我们说它宽容,连牛马都能有所触动;我们说它苛刻,一旦知音已去,可以终生不再抚琴。琴声中到底有多少寓意?要靠每个人用心去体会。

  俞伯牙为什么会有如此高超的琴艺呢?这就要追溯一段故事。

  俞伯牙当年学琴于成连先生,足足学了三年,技艺都学到了,只是琴声太飞扬,不够寂寞,尚未有空旷落寞的传神之感。

  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师父成连先生告诉他,你现在学会了技巧,但还没有学会“移人情”——天地自然的情怀,你还不能移到你的琴上。而要想学会“移人情”,需要去东海找我的老师方子春。我愿带你一同前往,帮助你达到更高的境界。

  于是,伯牙跟着成连先生,渡东海,上蓬莱,历经艰难险阻来到一个孤岛之上。师父让伯牙在岛上等着,自己去接老师,然后“刺船而去,旬日不返”,这位老师果真了得,将学生留下,自己驾着船走了,十天半个月还天际无归舟。俞伯牙身处荒岛,不知如何度日。可以想象,这些日子该有多么艰难。他心思焦虑,延颈四望,寂寞无人。周围只有一望无际的海水,波涛连天,偶尔能听到海鸟的悲鸣。这回他才知道什么是大困窘,什么是真寂寞。

  有一天,俞伯牙顿悟长叹:“先生亦以无师矣,盖将移我情乎!”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已经把老师放在这里了,“无”就是老师,是让自己从空寂中去体会什么是寂寞。以无为师,海天之间的寂寞自然就移到琴曲之上了。

  至极困顿那一刻,俞伯牙悟到了什么是神妙寂寞之情,学到了如何将山川流水的情怀移于琴上,最终弹出了不朽名曲《水仙操》。

  大家都熟知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却少有人知道这段“前传”。俞伯牙之所以能够弹出高山流水之音,正是因为他曾经在空旷的海天之间真切地体味到寂寞,悟得了泠泠七弦的生命意蕴。

w w w. xiao shuotxt. n 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于丹作品集
论语力于丹庄子心得于丹论语感悟于丹趣品人生于丹论语心得于丹-游园惊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