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于丹趣品人生》在线阅读 > 正文 第61章 琴之趣1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于丹趣品人生》 作者:于丹

第61章 琴之趣13

  同样爱琴的白居易曾写过一首《清夜琴兴》:

  月出鸟栖尽,寂然坐空林。

  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

  清泠由木性,恬澹随人心。

  心积和平气,木应正始音。

  响余群动息,曲罢秋夜深。

  正声感元化,天地清沉沉。

  秋晚月出时分,众鸟归林栖息,一个人寂然独坐在空林中。这是心思最凝定的时刻,最美妙的事情就是抚琴。琴上的清泠是草木的本性,那种恬静淡泊也是人的本心。心平了,人静了,周围的树木随之感应。此刻弹出来的琴声,余响袅袅而动,一曲弹罢,秋夜更深,秋意更浓。这样的正声能够教化人心,天地之间更是清气沉沉。

  今天的忙碌生活里,我们已经久违了月色。中国文化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大道中有太阳之象,就有对应的太阴之象——月亮。可惜,我们今天在太阳下时光很多,在月亮下的时光很少。

  阳光下的生活往往是公众的,月光下的生活往往是私密的。阳光下,人们满怀激情,发奋进取,建功立业。月色下,有清冷光影,寂寥心情。阳光下,往往是众声喧哗,月色下,才能听见七弦琴上流淌着内心的声音。

  现代城市的夜晚,往往是酒吧的世界,是宴席的天地,星星、月亮、林木、琴声……渐行渐远,即便依稀犹存,人们也越来越熟视无睹。

  苏东坡曾说过,只有在万籁收声、天地清静时,才可以弹琴,此刻抒发寥寥千古之意,才有意绪回响。反之,也只有这样的琴韵陶冶,才能让人静下来,反视内心,听见内在真切的声音。

  那么,琴声何来呢?在琴弦上吗?苏东坡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如果说琴上有声音,将琴收在琴盒子里,还有声音吗?当然没有,是故琴声在手指上。

  苏东坡又问:“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琴声如果在手指上,你怎么不在手指上听呢?

  这是一首颇有禅意的诗。琴声既不在弦上,也不在指间,而是在人心中。

  我们常说,你的心态是什么样的,你看见的世界就会是什么样。

  一次,苏东坡与好友佛印结伴出游,见到一间木工房,木工正拿着墨斗干活。佛印作了一首小诗:“吾有两间房,一间赁与转轮王,有时放出一线路,天下邪魔不敢当。”墨斗线拉出来永远是笔直的,天下的妖魔都不敢抵挡。将墨斗喻为裁定正直、邪恶以及生死的地方。

  苏东坡也来了兴致,赋诗一首:“吾有一张琴,五条丝弦藏在腹,有时将来马上弹,尽出天下无声曲。”同样说的是墨斗,却将它比喻为一张琴,五条丝弦都藏在肚子里,想弹时就弹,弹的尽是人世间难以言说的委曲。

  佛印之诗,体现了一个人的坚持和原则;苏东坡的诗则更多是诙谐和旷达。一个理性一个感性,两个比喻都非常形象。写的是同一样东西,却折射出两个人内心不同的镜像。

  苏东坡的理想是什么呢?他希望自己一生“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在世事红尘纷扰之中穿行而过,却依然保持生命本性的不更改,对着一张古琴,一溪云影,一壶清酒,乐尽天真。

  其实,这也是古往今来爱音乐的人共同的理想境界。

  琴声即心声,能把心中意绪准确地表达出来,甚至能够传递出超凡拔俗的强大力量。

  琴声中力量最大的,莫过于大家熟知的“空城计”。三国争霸时,诸葛亮让马谡去镇守战略要地街亭,结果马谡却因为刚愎自用丢掉了街亭,随后,司马懿率十五万魏军直逼诸葛亮所在的西城。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一员武将,只有一帮文官,五千守军居然还有一半去运粮草了,几近一座空城。

  诸葛亮用什么退兵?他命人把所有的军旗都收起来,然后把四个城门都打开,每个城门派出二十个士兵,装扮成老百姓洒水扫街。诸葛亮则身披鹤氅,一个人端坐城楼之上,手抚七弦琴。那份散淡,那份镇定,让司马懿止步不前,心生疑惑,认定城中必有雄师埋伏。

  背倚一座空城,眼前万千敌兵,此时此刻,琴声就是诸葛亮心胸中的千军万马。一个人心思凝定时,琴中便可传递出磊落和从容,便可映衬出抚琴者的果敢无畏。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于丹作品集
于丹论语感悟于丹庄子心得论语力于丹论语心得于丹趣品人生于丹-游园惊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