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两性关系》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9章 婚姻与家庭 (4)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两性关系》 作者:李银河

第29章 婚姻与家庭 (4)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主张女性应当进入有酬劳动市场,培养与男性竞争的能力,改变传统的性别角色,使家庭从父权制结构向平等民主结构的转变。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波伏瓦批判了家庭中的性别角色体系,认为这一体系首先是压迫女性的,进而通过女性来压迫男性。医治这一病态的社会制度的方法惟有不再将婚姻当作女性的“事业”。

  激进女性主义关注家庭内部的父权制,认为女性以牺牲自己的独立为代价,换取从父权制和暴力的世界中受到保护,成为为男性所拥有和控制的性、生育和财产。这一秩序是通过家庭契约的社会建构实现的。因此,按照激进女性主义的观点,家庭是一种压迫机制。

  文化女性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则主张建立与传统一夫一妻制不同的家庭制度和家庭结构,其中包括扩大家庭、单亲家庭和同性恋家庭,反对家庭的传统规则,其中包括关于生育和生产的规定,并且主张全面重新估计家庭的功能。

  梅尔斯以美国的状况为例讨论了家庭理论与性别及社会分层有关的六个假设:

  假设一:家庭是分层体系的单位。错误。理由是:1970年,在美国,18岁以上的单身者占11%。

  假设二:家庭的社会地位是由男性家长的地位决定的。部分错误。理由是: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没有男性家长。在1960年,美国五分之二的家庭没有男性家长,是以女性为家长的男性退休或失业、半就业家庭。

  假设三:女性生活在家庭中,因此她们的地位由与她们有关系的男性地位来决定。错误。理由是:并不是所有的女性都生活在婚姻和家庭关系当中。这一假设似乎是认为,如果一位女性与男性没有关系,就不可能拥有地位和资源。而事实是许多女性拥有教育、职业、收入的资源,因此说女性不能决定自己的地位是错误的。此外,为什么婚前这些因素有重要性,婚后就没有重要性了呢。

  假设四:女性的地位等同于她的男人的地位。错误。理由是:许多方面均不平等。在社区威望、特权、生活方式、机会、与社会群体的关系、收入、教育、职业、权力等方面,女性的地位并不等同于她的男人的地位。然而在大多数家庭地位调查中,人们只采用男性职业收入,不采用女性的资料,这是一个重大的疏漏。

  假设五:女性只有与男性无关时才能决定自己的地位。部分错误。理由是:这一假设只适用于未婚女性和与男性亲属共居的情况。

  假设六:女性在财富、权力和威望等级中处于不利地位。生活在贫困线下的家庭中有40%是女性家长家庭,这说明女性所处的经济、社会不利地位对家庭结构中的贫富差异是有影响的。(Myers,etal.,22-24)关于婚姻家庭的未来,女性主义理论认为,社会发展程度使女性受婚姻和生育的限制成为不必要的。按照康德的说法,只有男女结合才构成完整的人。在女性主义看来,这是对人性极大的压抑。女性主义对未来家庭和婚姻关系的理想境界的追求目标首先是男女平等的关系模式,而男女平等的实现需要制度的保证:女性工作家庭双重负担问题应当由儿童照顾中心加以解决;居住郊区化使男性将很多时间花在路上很少在家的问题应当由更灵活的劳动时间制度来缓解;男女分担家务应达到自觉自愿的程度。

  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将男性固定于公领域之中,将女性固定于私领域之中,是社会和家庭中男性统治的反映。这一模式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时代中有大同小异的表现。即使在中国这样严格实行男女平等就业政策达半个世纪的国家,在选择的可能性重新出现之后,还是有不少女性选择了回归家庭的生活方式。

  在19世纪,男女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教育程度的极大差异导致了男权制家庭的盛行。而对男权制家庭的批判的一个目标,就是要缩小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别。穆勒为此做了理论的阐述。他认为,婚姻有两类:一类以合法性关系为基础,另一类是精神上的投契和结合。极不相同的人们之间的亲密交往是无益的梦想。不相像可以互相吸引,而相同性才保持不衰。在旧式的男尊女卑的婚姻关系中,男女两性相差太大,人们很难从中找到真正的幸福。

  穆勒心目中另一种更理想的婚姻模式是:双方都是受过教养的有才能的人,他们的见解和目标相同,在他们之间存在着最好的那种平等、权力和能力相近以及相互的优势。所以各自在看到对方时都能享受到乐趣,并且在双方的发展中可以交替地享受领导和被领导的乐趣。穆勒深刻指出:“加在他们同类的任何人的行动自由上的每个限制都在某种程度上使人类幸福的主要源泉干涸,使人类对个人生活有意义的一切东西,在觉察不到的程度黯然失色。”(按照穆勒的理想,未来的婚姻关系应当建立在有独立的事业、独立的经济来源、在人格上完全平等的两性之间。

  然而,在一个世纪之后,两性不平等的婚姻关系仍然困扰着世界各国的人们。在1963年,美国妇女运动的着名人物弗里丹提出了那个“无名的问题”,即中产阶级郊外女性的生活空虚的问题。它在当时主要是美国中产阶级白人中年女性的问题:她们发现,当最后一个孩子长大离开家庭之后,她除了是某人的妻子和某人的母亲之外,没有任何社会身份,而她日后的几十年时间将无事可做,既无目标,也无生活的动力,生活中是一片空白,生命变得没有任何意义。女性要有自己的职业,自己的事业,自己的生活目标,这就是当年美国女性主义者走出家庭、进入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潮流的缘起。尽管有许多女性还留在家庭中,尽管有许多女性不断地从社会生活中回归家庭和家庭主妇的角色,整个的社会潮流还是向着男女共同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和生产的方向发展了。

  现代社会中,出现了各种冲击一夫一妻制的新思潮。在当代西方,一种新的社会理论——酷儿理论——正方兴未艾。酷儿理论表现为对几千年来人类社会普遍实行的一夫一妻制关系的挑战,昭示出人类新型人际关系和新的生活方式的可能性。酷儿理论家提出了许多重大的带有颠覆性的问题,例如:为什么一个社会必须实行一夫一妻制?为什么不可以有情人?为什么不可以不结婚?为什么人只能和一个人发生性关系?为什么不可以有开放的性关系?为什么不可以有开放的人际关系?为什么非要孩子不可?等等。这些理论绝不是少数激进分子凭空幻想出来的,它是人们最新的社会实践的直接反映,它是人们新创造出来的人际关系对传统的挑战。

  福柯提出,我们生活于这样一个人际关系的世界之中,体制变得相当贫困。规范着这个世界的社会和体制限制了人际关系的可能性,因为一个有丰富的人际关系的世界管理起来太过复杂。事实上我们生活在一个人际关系的可能性极其稀少、极其简单、极其可怜的法律的、社会的和制度的世界中。当然,存在着一些基本的婚姻关系和家庭关系,但是还有多少关系应当存在啊!几千年来,人们在这些基本的婚姻和家庭关系中生活,对它们早就习以为常,从来不会去设计和想像其他种类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甚至没有意识到有建立这些关系的可能性。没有人设想或尝试过婚姻关系之外的丰富多彩的人际关系,比如既不同于一夫一妻制又有感情与性的投入的关系。

  在21世纪,世界各国的人们在尝试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例如在北欧国家,结婚者与同居者已经达到平分秋色的比例(接近一半对一半)。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宽松气氛也已经使文化革命中残酷不通人情的做法(包括离婚官司一打十几年;对婚外恋实行法律或行政处分)慢慢消失了。由于通讯和交通的迅猛发展,国家和地区的边界的阻隔力量会越来越弱,再也没有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能够同外面的世界完全隔绝,自行其是。在这个意义上,世界正在走向一体化。

  但是,一体化并不等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一元化。从人们的生活方式来看,多元化的趋势已经出现,而且愈演愈烈。例如,在仅仅20年前的中国,还是人人都要结婚,人人都要生孩子的。据80年代初的一个统计,全国30岁以上的未婚者只占人口的3.8%,结了婚不生育的人就更为少见。而近年来,不结婚的人越来越多,结了婚不生孩子的人也越来越多。婚前性行为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婚外恋也越来越多。离婚率这些年来不断提高,以当年离婚对数同当年结婚对数相比,已经从70年代的约3%逐年增加到目前的约13%。社会上独身者、同居者、自愿不育者(丁克家庭)、离婚独居者、再婚者、再次离婚者、单亲家庭等生活方式,都构成了在统计上值得注意的人群。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单身女人越来越多,尽管这种现象主要还是一种都市中的现象。单身女人包括三种人,第一种是丧偶的女人;第二种是离婚女人;第三种是从未结过婚的女人。

  从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情况看,女人的寿命比男人长六、七岁是普遍现象,于是就有了一大批丧偶的女人。她们不愿再结婚,或者难以再结婚,于是进入了单身女人的行列。

  世界各国的离婚率居高不下,仅以我国这样传统的社会为例,离婚率(当年离婚数与当年结婚数之比)也已经从20世纪70年代的约3%,上升到90年代末的约14%,形成了一个日渐扩张的庞大的离婚人群,这也是单身女人的一大来源。

  然而,最引人注目也最具价值观变化意义的,还要数自愿不结婚的单身女人。具体地看,每一个不结婚的单身女人都有她十分个性化的原因:有的人在等待爱情;有的人在找寻进入富裕生活方式的捷径;有的人把独身作为自己对今后一生的生活方式的选择;还有一个相对数很低但绝对数量并不少的人群,她们不结婚是因为不愿与异性建立婚姻和家庭关系,而更想与一位女性共同生活。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第三种独身女人最值得重视,因为这是一种过去极少见到的新鲜事物,是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类型,代表着一种新的价值观念。

  在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几千年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一个“当”字,表明了几千年的基本事实,同时也表明了建筑于这一基本事实之上的价值观。看世纪末的中国农村,不结婚的女人仍是凤毛麟角。就连痴呆女人也个个都结了婚,履行着传宗接代的传统天职。

  在21世纪,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几千年来从未出现过的大变迁,一些现代化的大都市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悄然崛起,有30%的中国人已经幸运地成为都市中的现代人。虽然离欧美那种人口中的绝大多数都已进入城市生活的状况还相距甚远,也许还要几十年或更长的时间,但都市生活和都市人已经成为中国的现实。单身女人就是伴随都市生活而出现的新的人群和新的生活方式。

  这个人群出现的基础首先是女人独立的经济地位,没有这一经济能力,就不可能有自愿选择的单身女人存在。其次,女人有了自己的事业。在传统社会中,女人除了相夫教子,无事可做,在广大的北方农村,很多女性长期以来都不参与农业劳动,只是做家务,所谓男主外女主内。现在女人也有自己的事业,自己的追求,结婚从唯一的“选择”,成为女人几种可做的事当中的一种。

  单身女人所代表的自由,是一种选择的自由,是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在不自由的年代,结婚是女人唯一的生活方式,是她们不得不做的事,没有其他的可能性,没有选择的余地。现在,一些女人有了选择不结婚的可能性。这是她们在成为都市人和现代人之后才拥有的选择。归根结底,所谓自由就是选择的可能性。

  多元化的社会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与单调的一元化社会相比,人们在其中有着较大的自由空间。所谓自由空间,就是作出选择的可能性。人们既可以选择结婚,也可以选择不结婚;既可以选择生育,也可以选择不生育;既可以选择异性伴侣,也可以选择同性伴侣。在21世纪,我们即使不会真正达到如此自由的境界,至少我们的社会将向这一目标靠拢。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在21世纪,我们将拥有更大的自由生活空间,可以做出更多的选择,可以较少地受到压抑,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愿望生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生活方式、充分地实现自我的空间会继续扩大。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生活,人们都会受到来自两个方面的压抑,一个是来自真正意义上的权力方面的压抑:法律,政策,规定,它们是由权力机构制定和实施的;另一个则是来自社会规范方面的压抑(弗洛伊德所说的人类为了文明所付出的代价)。这些压抑中有些是不可避免的,人的自由也至少有一个界线,那就是不伤害他人。尽管如此,社会生活质量的好坏还是可以用这样的标准来度量的:在一个运转良好的社会,人们会获得较大的自由生活空间,较少受到压抑;而在一个运转不良的社会,人们自由生活的空间较少,选择的余地较少,各种欲求受到较多的压抑。在新的世纪,我们可以期望在婚姻家庭关系方面人们的自由生活空间的扩大,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两性关系在婚姻和家庭内部变得更加平等与和谐。

w w w. xiaos huotxt .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李银河作品集
两性关系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李银河性学心得王小波十年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