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问佛观心》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9章 讲经 (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问佛观心》 作者:李叔同

第19章 讲经 (3)

  大乘菩萨求种种智,以期证得佛果。故超出声闻缘觉之境界。

  但所谓智,所谓得,皆不应执着。所谓智者,用以破迷。迷时说有智,悟时即不待言,故云“无智”。所谓得者,乃对未得而言。既得之后,便知此事本来具足,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亦无所谓得,故云“无得”。

  “以无所得故”一句,证其空之所以。

  以上经文中,“无”字甚多,亦应与前“空”字解释相同。乃即有之无,非寻常有无之无也。若常人观之,以为无所得,则实有一无所得在,即有一无所得可得。非真无所得也。

  菩提萨埵(乃至)三藐三菩提

  菩提萨埵等 说菩萨乘依般若而得之益。

  三世诸佛等 说佛乘依般若而得之益。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菩提萨埵,即菩萨之具文。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罗者,无上也。

  三藐三菩提者,正等正觉也。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咒者,秘密不可思议,功能殊胜。此经是经,而今又称为咒者,极言其神效之速也。

  是大神咒者,称其能破烦恼,神妙难测。

  是大明咒者,称其能破无明,照灭痴暗。

  是无上咒者,称其令因行满,至理无加。

  是无等等咒者,称其令果德圆,妙觉无等。

  真实不虚者,约般若体。

  能除一切苦者,约般若用。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以上说显了般若竟,此说秘密般若。

  般若之妙义妙用,前已说竟。尚有难于言说思想者,故续说之。

  咒文依例不释。但当诵持,自获利益。

  岁次戊寅二月十八日写讫。依前人撰述略录。

  未及详审,所有误处,俟后改正。演音记

  《华严经》读诵研习入门次第

  读诵研习,宜并行之。今依文便,分为二章。每章之中,先略后广。学者根器不同,好乐殊致,应自量力,各适其宜可耳。龙集辛未首夏沙门亡言述。

  第一章 读诵

  若好乐简略者,宜读唐贞元译《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未卷(即是别行一卷,金陵版最善,共一册),唐清凉国师曰:“今此一经,即彼四十卷中第四十也。而为华严关键,修行枢机,文约义丰,功高德广。能简能易,椎远惟深,可赞可传,可行可宝。”故西域相传云:“普贤行愿赞为略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为广普贤行愿赞。”

  或兼读唐译《华严经净行品》。清徐文蔚居士曰:“当以净行一品为入手,以行愿未卷为归宿。”又曰:“净行一品,念念不舍众生。夫至念念不舍众生,则我 执不破而自破。纵未能真实利益众生,而是人心量则已超出同类之上。胜异方便,无以逾此。”

  以上二种,宜奉为日课。此外,若欲读他品者,如下所记数品之中,或一或多,随力读之:《菩萨问明品》、《贤首品》、《初发心功德品》、《十行品》、 《十回向品初回向章》、《十忍品》、《如来出现品》(以上皆唐译)。

  若欲读全经者,宜读唐译(扬州砖桥法藏寺版最善,共二十册)。徐居士曰:“读全经至第五十九卷《离世间品》毕,宜接读贞元译《普贤行愿品》四十卷,共九十九卷,较为完全。盖《入法界品》,晋译十六卷,唐译二十一卷,皆非全文。贞元译本,乃为具足。不独末卷《十大愿王》为必读之文,即如第三十八卷《文殊答善财修真供养》一章,足与末卷《广修供养文》互相发明,同为要中之要。而晋、唐二译皆阙也(贞元译 《普贤行愿品》亦法藏寺版,并十册)。”

  若有余力者,宜兼读晋译(金陵版共十六册)。徐居士曰:“晋译亦宜熟读。盖贤首以前诸祖师引述《华严》,皆用晋译。若不熟读,则莫知所指。”

  第二章 研习

  若好乐简略者,宜先阅《华严感应缘起传》(扬州版共一册)。

  若欲参阅他种者,宜阅《华严悬谈》第七《部类品会》、第八《传译感通》二章(金陵版并八册,此二章载于卷二十五)。

  全经大旨,《悬谈》第七“品会”抄文,已述其概。若更欲详知者,宜阅《华严吞海集》(金陵版共一册)。并宜略阅唐译全经一遍,乃可贯通。

  若欲知《普贤行愿品》未卷大旨者,宜阅《普贤行愿品》第四十卷《疏》节录 (附刊于下记之《华严纲要》后)。又读他品时,宜读《华严纲要》此品释文(北京版共三十二册)。

  若更欲穷研者,宜依《大藏辑要·目录提要·华严部》所列者随力阅之(提要载于《天津居士林林刊》,又转载于绍兴《大云杂志》)。更益以此宗诸祖撰述等,兹不具录(徐居士近辑《续大藏辑要·目录提要·华严部》详载之)。

  《华严合论》最后阅之。徐居士曰:“所以劝学者研究《华严》,先《疏》后《论》者。以《疏》是疏体,解得一分即获一分之益,解得十分便获十分之益。终身穷之,而勿能尽。 纵使全不能解,亦可受熏成种,有益而无损。《论》是论体,利根上智之上,读之有大利益。而初心学人,于各种经教既未深究,于《疏》、《钞》又未寓目,则于《论》旨未易领会。 但就《论》文颟顸笼统读去,恐难免空腹高心之病。莲池大师谓:‘统明大意,则方山专美于前;极深探赜,穷微尽玄,则方山得清凉而始为大备。’斯实千古定论,方山复起,不易斯言。”

  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那时我是预科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进门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而推进门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

  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偷偷地仰起头来看看,看见李先生的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穿着整洁的黑布马褂,露出在讲桌上,宽广得可以走马的前额,细长的凤眼,隆正的鼻梁,形成威严的表情。扁平而阔的嘴唇两端常有深涡,显示和爱的表情。这副相貌,用“温而厉”三个字来描写,大概差不多了。讲桌上放着点名簿、讲义,以及他的教课笔记簿、粉笔。钢琴衣解开着,琴盖开着,谱表摆着,琴头上又放着一只时表,闪闪的金光直射到我们的眼中。黑板(是上下两块可以推动的)上早已清楚地写好本课内所应写的东西(两块都写好,上块盖着下块,用下块的把上块推开)。在这样布置的讲台上,李先生端坐着。坐到上课铃响出(后来我们知道他这脾气,上音乐课必早到。故上课铃响时,同学早已到齐),他站起身来,深深地一鞠躬,课就开始了。这样地上课,空气严肃得很。

  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不唱歌而看别的书,有一个人上音乐时吐痰在地板上,以为李先生不看见的,其实他都知道。但他不立刻责备,等到下课后,他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出去。”于是这位某某同学只得站着。等到别的同学都出去了,他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某某同学和气地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或者:“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说过之后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出去罢”。出来的人大都脸上发红。又有一次下音乐课,最后出去的人无心把门一拉,碰得太重,发出很大的声音。他走了数十步之后,李先生走出门来,满面和气地叫他转来。等他到了,李先生又叫他进教室来。进了教室,李先生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向他和气地说:“下次走出教室,轻轻地关门。”就对他一鞠躬,送他出门,自己轻轻地把门关了。最不易忘却的,是有一次上弹琴课的时候。

  我们是师范生,每人都要学弹琴,全校有五六十架风琴及两架钢琴。风琴每室两架,给学生练习用;钢琴一架放在唱歌教室里,一架放在弹琴教室里。上弹琴课时,十数人为一组,环立在琴旁,看李先生范奏。有一次正在范奏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放一个屁,没有声音,却是很臭。钢琴及李先生十数同学全部沉浸在亚莫尼亚气体中。同学大都掩鼻或发出讨厌的声音。李先生眉头一皱,管自弹琴(我想他一定屏息着)。弹到后来,亚莫尼亚气散光了,他的眉头方才舒展。教完以后,下课铃响了。李先生立起来一鞠躬,表示散课。散课以后,同学还未出门,李先生又郑重地宣告:“大家等一等去,还有一句话。”大家又肃立了。李先生又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和气地说:“以后放屁,到门外去,不要放在室内。”接着又一鞠躬,表示我们出去。同学都忍着笑,一出门来,大家快跑,跑到远处去大笑一顿。

w w w. xiaos huotxt .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李叔同作品集
禅里禅外悟人生心与禅旧时的盛宴花雨满天悟禅机李叔同说佛问佛观心静心索性做了和尚弘一法师全集从容淡定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