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尖子生高效学习法》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6章 重视提高思维能力(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尖子生高效学习法》 作者:周亦文

第16章 重视提高思维能力(1)

  同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他们的知识水平相当,可做同一道题时,一个百思不得其解,另一个却没费多大工夫就做出来了。这说明,知识并不是决定性的,起决定作用的还在于你是否具有正确的思维方法。

  置身其中想问题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使自己的思维保持积极的状态,最有效的办法是当问题出现并需要解决的时候,把自己置身于问题之中,这样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思维能力才可能在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换句话说,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一个由未知向已知转化的过程,在学习上问题的解决意味着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个人的知识,这就是知识掌握的过程。可见,真理的发现,是一个不断在现实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正是因为有了思维活动,才带来了学习的进步和科研的发展。正因为问题在学习和科研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成功人士都对此十分重视。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我们的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凡事问个为什么。”

  华罗庚教授在青春时期,不迷信权威,经过独立思考对苏家驹教授的论文提出了疑问,写出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文,震动了数学界。

  爱因斯坦由于对从经常谈论而从未研究过的时间和空间提出了疑问,经过刻苦钻研,终于建立了相对论,用爱因斯坦的话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从这些名人身上可以看出,要想使思维得到发展,就要自觉地把自己置身在问题之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果认识到这个问题是学习中急需解决的,即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以后,那么解决问题的紧迫感也会随之增加。

  具体怎样把自己置身在问题之中的做法如下:

  1.要善于发现问题

  在学习中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的习惯很重要。1984年发表的一份科研成果报告中表明,美国论文的数量名列世界第一位,占世界论文总数的51%左右。分析其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美国学校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这非常有利于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中国家长问孩子最多的还是你这次考试得了多少分,而美国的家长却问他们的孩子今天向老师提出了几个有意义的问题。从这个简单的对比中就可以看出中国的学生缺乏主动性。而我们作为一名中国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也要养成爱提问的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在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总结、课外活动时,甚至对于老师讲课的合理性,都要进行思索,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钻研,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才有可能在将来有所发展。

  这使我们想到了明代的陈献章说过的一句话: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只要在学习活动中善于思考,就会发现很多问题,那么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是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的过程。例如,由于“旧”知识没有掌握好而出现问题;由于出现了相近的概念,造成概念混淆不清而出现问题;由于突然出现一些新概念或现成的结论,使人容易产生问题;当觉得“旧”知识有限时,更会出现问题;当从另一个角度重新理解同一事物时,也会从中发现很多问题;当老师讲的或书上写得与自己原有的知识不吻合时,更会出现问题。

  所以,同学们在进行理科学习的时候,每当学习一个结论时,都应该善于思考,想一想这个结论依据的事实是什么?得出结论时的思路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思维方法?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如果把已知条件变一下,这个结论会有一些什么变化?应当怎样进行修正?提出这样一系列的问题之后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概念与概念之间、定理与定理之间、规律与规律之间有什么联系和不同,一直到知识又从独立的个体上升为系统化的整体,这样的思考才可以说是比较完整。

  总之,在学习中善于运用思维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才是先进的、具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能不能给自己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标志着学习有没有进入高级阶段,正像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所说:最重要的是自己会不会提出正确的问题。爱因斯坦对此的见解是:经过思考然后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想法,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促进科学的真正进步。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

  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接受一些现成的知识,而不会提出任何疑问,那么说明这样的学习只是机械般的学习,在以后的发展上也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2.敢提问

  如果在发现问题之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但最终还是解决不了问题,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应该积极而主动地请教别人,向老师、同学、家长请教,向一切在这个问题上比自己懂得多的人请教。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有问题存在,却不敢向人请教,原因是心理在作怪。他们怕老师和同学会因此看不起自己,这种情况一般是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占的比例大一些。在他们看来,似乎只有从来不问别人问题的学生才是好学生;就是下了决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时,也经常是别人一讲就懂了,而事实上并没有真懂,只是怕别人说自己反应迟钝,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不会深入地追问,没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更别说与人辩论了。其实,一个学生只要经过一番思考,提出的问题就会有一定的深度,在向别人请教时,别人不仅不会看不起,反而会觉得你很有自己的观点。其实,每个人都有不懂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没有必要感觉比别人矮一截。如果一个老师所教的学生都从来不向他提出任何的问题,那么这个老师就不可能知道他的学生在学习中有哪些地方没学好,更不可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武××是湖南省的学生,于2003年到美国留学,在一次知识竞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于是信心大增。在美国课堂气氛熏陶下,他一改以前的胆小,开始敢于指出老师讲课中的问题,他发现当他指出老师的问题时,老师并没有生气,反而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表示感谢,还同全班同学一起鼓掌,这是因为老师以培养出这样的学生为荣。

  因此可以说: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不足,并能虚心向别人学习,才有可能在学习上成为真正的佼佼者,老师也特别喜欢这样的学生。

  在敢问的基础上还要会问。什么叫会问呢?首先问题必须是在自己经过思考但依然没有答案的情况下提出的,敢问并不是依赖,有时,有的学生一遇到问题就向老师请教,结果老师没有立刻给他解答,原因是:他一没有认真看书,二没有认真思考。因此老师没有马上给他讲解,而是让他自己去看书,去思考。也就是说,没有经过自己独立思考的提问是没有意义的。

  因此,在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要坚持独立思考,不能养成依靠别人的习惯,遇到问题要先自己思考。通俗地说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充满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可避免的需要向别人请教,有什么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启发,也是一件乐事。不过我们还是要提倡独立思考,请教时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扔给别人,别人只能是在关键的地方加以指点,然后自己思考,这样做虽然比较费力但收获却很大。

  明白了上述的道理,当再向老师请教,老师没有直接告诉你答案,却让你回去看书,自己先思考,这时你就不会感到难以接受了。把答案直接告诉你的老师,不见得是一个很负责的老师。

  再次,要认真分析在学习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自己为什么不能独立解决问题,还要注意别人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思路,学习他们考虑问题的方法。这样做,可以逐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不断加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以后提出的问题也会越来越有深度。通过以上关于如何进行提问的说明,同学们如果能坚持按照上面的方法做,将会对思维能力的发展极有好处。

  3.要积极考虑老师的提问

  老师在课堂上为了启发学生,经常会在课上引出非常有趣的问题来开展教学活动。有时从“旧”知识中引出新问题,有时从实验现象中引出问题,有时从生活实践中引出问题等等。面对老师所给的问题情景,不要身在教室心在课外,也不要采取等待的态度,消极地去听同学的解答或老师的说明,要主动参与讨论并力求想得迅速,想得正确。由于是上课,所以自己想得对与错,都可以从老师那里得到及时的反馈,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有利。

  有些学生基础差,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课堂学习效率低,课外的负担重。上课时自己退出了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成为一个旁观者,等待现成的答案。

  但是也有一些学生把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看成是向别人炫耀自己,你完全可以不理睬,只要自己没有哗众取宠之心就行了。如果大家都怕别人说自己“出风头”,不敢站起来回答问题,老师的提问无人呼应,课堂上的气氛肯定不会很活跃。

  当然,有的学生也想回答问题,但缺乏信心,担心自己回答不上来会让同学笑话。其实大可不必,作为一个中学生,在学习中答错问题本是正常现象。答得不对,引起争论,也有利于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再说在全班同学面前回答问题,正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不但能锻炼自己的胆量而且还能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坚持独立思考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上课要积极思维,做学习的主人,不能总是机械地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而应该积极思维,多问几个为什么。”

  这就好比一个人吃饭,不能一口咽下,而要细细品味,嚼出滋味。因为课前已经进行了预习,听起来就有了重点。已搞懂的可加深印象试着比较自己的见解与老师同学说的是否相同;不懂的就可以用心听讲,潜心思考,消化为已有;如果还不懂,那就等下课再向老师请教,切不可为了一个难点,而放弃了听其内容的机会,学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独立思考。有人谈到思考的独立性时说,小学阶段是老师扶着走,中学阶段是老师牵着走,大学阶段是老师领着走。

  这个观点很有概括性,说明了一点:在上学的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性是逐步加强的。毕业之后,参加工作,学习和工作就基本上靠自己,也就是要靠自己独立地去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独立地去解决问题。因此,在学生时代,要特别注意克服依赖心理,坚持独立思考,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尽量进行思考,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掌握知识。事实上坚持独立的思维活动,思维能力才能迅速地发展起来。在学习期间,因为有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更应该坚持独立思考,如果发现思考的结果不对的话,可以及时地向老师请教,从老师那儿得到纠正,如果从小到大都不坚持独立思考,思维能力只有停滞不前。

  只有坚持独立思考,才可以使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所谓创造性的活动,指的是提供新的、首创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产物。科学就是在继承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新一代人不断地再创造而发展起来的,同样道理,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也是一代代的学者通过他们的努力而总结出来的。

  2004年被中央美院录取的柳鹏飞,就是一个勤于思考的学生,上课的时候他总是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平时也总爱琢磨一些事情。这点他本人都在“传授学习经验”的大会上说起过,他说:“我今天的成绩并不是因为我比别人聪明多少,而是因为我总爱思考一些问题,很多东西光看是看不出什么味道来的,只有你尝试着自己思考,才会发现原来里边还蕴藏了很多、很多。”正是由于柳鹏飞的勤于思考,所以才有了他今天的成绩。新事物的出现主要依靠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进行,这种思维独有的特点是新颖性和独创性。创造性思维只有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才能形成。因为机械地接受人家思考的成果只能叫学习或模仿,不能叫做是创新。思维达不到创造的水平,那就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边,中学生将来面对的社会是一个充满创造的社会,因此,必须从现在起就坚持独立思考,将来才有可能有作为。从事创造性的劳动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表现应该是:善于独立地发现问题,独立地分析问题,独立地解决问题,还要独立地检查判断学习上的对与错,如果能独立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虽然对社会没有什么创造性的意义,但对自己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非常有好处,这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将来真正的发明创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学习中独立思考的另一种表现应当是不盲从、不依赖、不轻信,要多问几个为什么,都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明白以后再接受。在自己没有独立思考之前,最好不要接受别人现成的答案。爱因斯坦的老师海因里希韦贝乐曾对爱因斯坦这样说:“你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小伙子,可是你有一个毛病,就是你什么都不愿让任何人告诉。”正是独立思考的优点,才使得爱因斯坦取得了巨大的发明成果。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习爱因斯坦的这种爱思考的精神。

  曾经有一个教授说过,有些学生学习效率之所以不高,主要原因是没有坚持独立思考的精神。“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正是这个道理。我们在看书时也要养成边看书边思考的习惯,也许思考所用的时间会比看书的时间还要长些。例如,书上往往是先列出定理,然后才是推算的过程。因此我们在看书的时候,不妨先倒过来想一想:为了得出定理,需要解决哪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又需要解决哪个问题?如此这般,一步步进行思考,最后得出证明这个定理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定理。

  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现象:不少学生在上课时懒得思考,只等着老师讲解现成的答案,自己抄现成的结论;看书时,不善于发现问题,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愿意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去解决,而喜欢依赖别人的帮助;做作业时,遇到困难就求助于同学,甚至抄袭同学的作业。这种缺乏独立思考的学习态度,使他们陷入被动的学习状态,对学习能力的提高很不利。

  坚持独立思考,是我们学生应该提倡的一点,只有学会了独立思考,才真正具备了独立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也是学生走上社会必备的能力。

  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教育家斯维特洛夫也说过:“现代的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周亦文作品集
尖子生高效学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