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1000问》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5章 肥胖和脂代谢异常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1000问》 作者:梅旭辉 陈璐璐

第15章 肥胖和脂代谢异常

  1

  什么是肥胖?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积聚过多和(或)分布异常的状态,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能量长期绝对过剩或相对过剩的结果。正常成年人在一般情况下,每日膳食摄入能量与机体全部消耗的能量基本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这是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身体健康的主要标志之一。因此,当摄入的多,排出的少时,多余的能量即以脂肪(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于体内,也就是“收”大于“支”,长此以往,就长胖了。

  2

  肥胖是疾病吗?

  肥胖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医学上一般将肥胖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单纯性肥胖指只有肥胖而无任何器质性疾病。继发性肥胖是指由各种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引起的肥胖。由于肥胖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肥胖定义为一种疾病,并向全世界宣布:“肥胖症将成为全球首要健康问题”。

  3

  什么是单纯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是各类肥胖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肥胖人群的95%左右。单纯性肥胖患者全身脂肪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内分泌紊乱现象,其家族往往有肥胖病史,主要由遗传因素及营养过度引起。肥胖只是这类患者的重要症状之一,此外常伴随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

  4

  单纯性肥胖分哪几类?

  按肥胖程度可分为轻、中、重等级;按脂肪分布可分为全身性肥胖、向心性肥胖、上身或下身肥胖、腹型或臀型肥胖。此外,还有增殖性和肥大性肥胖之分。前者指脂肪细胞数目增加,主要发生在儿童期,青春发育期肥胖进一步加重,终生都肥胖,脂肪堆积在身体周围,又称周围型肥胖。后者脂肪细胞贮存脂肪量增加,但数目不增加,发生多从中年期开始,脂肪堆积在身体中央,又称中央型肥胖,其带来的不良后果比增殖性肥胖更为严重。

  5

  哪些原因会导致继发性肥胖?

  引起继发性肥胖的疾病有很多,包括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胰岛细胞瘤、多囊卵巢综合征、下丘脑-垂体的炎症、肿瘤、损伤等。

  6

  遗传因素会影响人的胖瘦吗?为什么?

  有调查说明,如果父母都是肥胖者,其子女发生肥胖的达70%~80%;父或母一方为肥胖者,其子女有40%~50%为肥胖。遗传一方面是体型的遗传,另一方面是身体酶活性的遗传。体内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在转变成能量的过程中,需要很多酶的参与,不同人的酶的活性不同,胖人脂肪的形成速度比正常人高得多。对肥胖人的代谢研究表明,他们的基础代谢水平较低,能量利用效率较高,因此这种人即使吃得不很多,仍然是能量储存大于消耗,导致体重增加。

  7

  什么是基础代谢率?为何“中年发福”?

  基础代谢率系指机体不受精神紧张、饮食、肌肉活动、外界温度以及其他生理和病理等因素的影响,在安静状态下维持其基本生命活动时的耗热量。人到中年以后,由于基础代谢率降低,如果饭量不减,活动又少,发胖现象极易出现。

  8

  什么是棕色脂肪组织?有何作用?

  棕色脂肪组织主要与分布于皮下及内脏周围的白色脂肪组织相对应。棕色脂肪组织分布范围有限,仅分布于肩胛间、颈背部、腋窝部、纵隔及肾周围,其组织外观呈浅棕色,细胞体积变化相对较小。棕色脂肪组织在功能上是一种产热器官,直接参与体内热量的总调节,将体内多余热量向体外散发,使机体能量代谢趋于平衡。

  9

  肥胖症主要有哪些表现?

  肥胖症的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脂肪堆积,脂肪分布以颈、躯干或臀部为主,显著肥胖者常伴怕热、多汗、行动不灵活、易感疲劳,因横膈抬高常觉呼吸短促,不能耐受较重的体力活动,严重肥胖时可有血压增高、左心室肥大,最后导致心力衰竭。有些患者可伴有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胆石症。

  10

  评价肥胖有哪些指标?

  体重指数是目前评价肥胖最常用的指标。其次是腰围\/臀围比值,主要用于评价腹型肥胖的严重程度。

  11

  什么是体重指数(BMI)?

  BMI=体重(kg)\/身高2(m),是目前评价肥胖最常用的指标。

  12

  如何用体重指数(BMI)诊断肥胖?

  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成年人的BMI分级标准:正常人BMI为18.5~24.9;≥25为超重;25.0~29.9为肥胖前期;30.0~34.9为Ⅰ度肥胖(中度);35.0~39.9为Ⅱ度肥胖(重度);≥40.0为Ⅲ度肥胖(极严重)。

  中国肥胖工作组的诊断建议中国人群以BMI18.5~23.9为正常范围,24.0~27.9为超重,≥28.0为肥胖。

  13

  用体重指数诊断肥胖有何优势和局限?

  该指标考虑了体重和身高两个因素,主要反映全身性超重和肥胖症,简单易行,不受性别影响,受身高影响也较小,局限性在于不能反映局部体脂的分布情况,例如对特殊人群如运动员,则难以准确反映超重和肥胖症。

  14

  在应用体重指数评价身体肥胖程度时,应注意哪些情况?

  ①体重指数不适合于评价儿童的肥胖情况;②对于肌肉较发达的人,特别是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往往存在着“肌肉超重”,导致体重指数增加。尽管其体重指数超过正常标准,但其脂肪仍然在正常范围内,并没有肥胖,因此体重指数也不适合评价运动员。

  15

  如何计算标准体重?

  身高(cm)105=标准体重(kg),大于标准体重10%为超重,大于20%为肥胖的判断方法,但是由于准确性较差,目前已较少使用,现多用体重指数和腰\/臀围比值等指标来评价肥胖。

  16

  如何用腰围诊断肥胖?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男性腰围>94cm,女性腰围>80cm为肥胖症;WHO规定亚太地区成年人腰围为男性≥90cm,女性≥80cm即为肥胖。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建议中国成人腰围为男性≥85cm,女性≥80cm是腹部脂肪蓄积的界限。

  17

  如何用腰臀围比(WHR)区分体脂分布类型?

  WHR是区分体脂分布类型的指标,测量方法为分别测量肋骨下缘至髂前上嵴之间的中间水平的径线(腰围)与股骨粗隆水平径线(臀围),再算出其比值。正常成人WHR为男性为<0.90,女性为<0.85,超过此值为中央型(又称腹内型或内脏型)肥胖,减低为周围型肥胖。该法能反应腹内脂肪的变化。

  18

  为什么说腰臀围比是反映肥胖类型的良好标志?

  对于体重超标的人来说,关键不但是体重指数的大小,更重要的是知道体重超在何处。为此,近年来提出腰围\/臀围比值(WHR)来评定身体超重和肥胖,既而能衡量脂肪组织的量和分布。而体重指数只能衡量体重的超重量,不能衡量肥胖的具体分布部位。

  依照腰围\/臀围比值,科学家将肥胖分为苹果型和梨型两种类型。苹果型身材的人,腰腹部过胖;而梨型身材的人,臀部及大腿脂肪过多。苹果型肥胖医学上称其为中心型肥胖;梨型者显示多余脂肪储存在较低部位,也称之为周围型肥胖。

  19

  诊断内脏型肥胖最精确的方法是什么?

  CT和MRI是诊断内脏型肥胖最精确的方法,但价格昂贵,临床上不常用。

  20

  肥胖有哪些危害?

  肥胖是人体内脂肪积聚过多所致的现象,并不是人们视为的“健康”标志。肥胖不仅影响形体美,而且给生活带来不便,更重要是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加速衰老和死亡。难怪有人说肥胖是疾病的先兆、衰老的信号。有些肥胖所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如肥胖患者往往会遭遇他人的嘲笑、偏见和不平等看待,在就业、婚姻问题上面临更多的困难,从而形成焦虑、抑郁、自卑的心理。有些肥胖所致的危害不容易直接发现,但是已经通过大量的研究证实。

  21

  为什么说肥胖是健康长寿之大敌?

  据统计肥胖者并发脑栓塞与心衰的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1倍,患冠心病比正常体重者多二倍,高血压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多2~6倍,合并糖尿病者较正常人约增高4倍,合并胆石症者较正常人高4~6倍,更为严重的是肥胖者的寿命将明显缩短。据报导超重10%的45岁男性,其寿命比正常体重者要缩短4年。

  22

  为什么肥胖患者劳动能力下降,易遭受外伤?

  肥胖可对人体造成机械性损害。导致肥胖者行动迟缓,活动耐力下降;多余的体重会使腰椎、膝关节等骨关节机械性负重和磨损增加,容易出现腰背疼痛、膝关节痛,乃至全身疼痛,骨关节疾病的发生随之增加。身体肥胖的人往往怕热、多汗、易疲劳、下肢浮肿、静脉曲张、皮肤皱褶处患皮炎等,严重肥胖的人,行动迟缓,行走活动都有困难,稍微活动就心慌气短,以致影响正常生活,严重的甚至导致劳动力丧失。由于肥胖者行动反应迟缓,也易遭受各种外伤、车祸、骨折及扭伤等。

  23

  为什么肥胖患者易发冠心病及高血压?

  肥胖可引起体内代谢环境改变,导致各种疾病发生或提早发生。研究表明,肥胖者较正常人更容易患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结肠癌,肥胖者胆石症的发生率要高于正常人3~4倍。

  24

  为什么肥胖患者易患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伴随肥胖所致的代谢和内分泌异常,常可引起多种疾病。糖代谢异常可引起糖尿病,脂肪代谢异常可引起高脂血症,核酸代谢异常可引起高尿酸血症等。肥胖女性因卵巢机能障碍可引起月经不调。

  25

  为什么肥胖患者易患呼吸功能障碍?

  由于肥胖患者颈部粗短,咽喉腔变窄,睡眠时极易出现打鼾,严重者出现呼吸暂停,造成脑缺氧,使人疲乏无力、血压增高,即发生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26

  为什么肥胖患者手术风险较一般人大?

  肥胖患者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增多会增加手术难度、术后伤口易感染,麻醉危险增大,手术后伤口易裂开,感染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机会均较不胖者为多。

  27

  得了肥胖症怎么办?

  肥胖患者应该到医院就诊,进行必要的检查以排除继发性肥胖,以免漏诊、误诊,影响治疗。

  28

  减肥的目标是什么?

  肥胖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疾病,减肥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减肥的目的除了美丽,更重要的是健康。适度减重(5%~10%)即可明显改善多种肥胖所导致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葡萄糖耐量异常等,还可减少夜间打鼾而改善睡眠,改善性生活等。因此减肥的目标应该是至少减少5%的体重,这是足以带来健康益处的减重幅度;防治体重反弹或尽可能地降低反弹的幅度;防治伴发病的发生或改善伴发病的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29

  如何减肥?

  肥胖乃因能量摄入与消耗失调引起,因此减肥治疗应顾及能量平衡的两端,即适当降低能量的摄入,增加能量的消耗。

  30

  肥胖患者如何确定食物种类?

  一般而言,肥胖患者应该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提供膳食指导,但是这一点在我国目前还很难做到,因此患者本人应该了解肥胖有关的营养原则。中国营养学会于1997年10月提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是针对我国健康成人的合理营养的指导意见和比较理想的膳食模式。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谷类食物位居底层,每人每天应吃300~500g;蔬菜和水果占据第二层,每天应吃400~500g和100~200g;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每天应吃125~200g(鱼虾类50g,畜、禽肉50~100g,蛋类25~50g);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占第四层,每天应吃奶类及奶制品100g和豆类及豆制品50g。第五层塔尖是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g。

  31

  肥胖患者饮食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肥胖患者在落实膳食模式中,要严格遵从一日三餐,拒绝餐间点心和夜宵。再者,餐前食用水果,用餐时先食用汤类,可以避免用餐时能量摄入过多。此外,要尽可能避免西式快餐、油炸食品、巧克力和甜点。对于饮食控制,有些肥胖患者矫枉过正,只吃青菜水果,不吃主食;只吃米面不吃肉或者是只吃肉,不吃米面。所有这些做法,既不科学,又有害于健康,容易造成机体营养不良。所以在强调控制能量摄入总量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合理搭配。

  32

  肥胖患者如何确定食物总量?

  肥胖患者可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归纳的简单公式,根据体重、年龄、性别计算基础代谢率(BMR),再乘以活动系数而推算出每日能量需要,具体公式为:能量需要=基础代谢率×活动系数。为减轻体重,必须保持能量的负平衡,也就是平均每日能量摄入要少于每日的能量消耗。因此,需要减肥的患者在每日能量需要的基础上应减少500~600kcal,具体参考公式为:实际摄入=基础代谢率×95%×活动系数600,这样每周可减轻体重0.5~1.0kg。营养学家还指出,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和30%左右。

  按照上述饮食控制方法,大多数患者可以持续减重3~4个月,体重平均减少7~10kg,以后减重速度延缓。患者应该特别注意的是体重减少速度延缓后,要保持足够耐心,采取综合的体重控制计划,以保持体重稳定。

  33

  单纯控制饮食能否减肥?

  有些肥胖患者饮食摄入量比身材适中或消瘦的人要少的多,但仍然不能控制肥胖。由于遗传因素,某些肥胖患者消化道吸收功能较强,营养物质吸收后转化为脂肪的能力也比较强,所以比正常人更容易发胖。对这类患者,光靠饮食控制不能起到显著减肥效果,必须增加运动以消耗多余脂肪。此外,饮食控制减肥满3~4个月后,人体基础代谢率下降,体内脂肪消耗减少,因此体重难以继续下降,这时也要靠增加运动来提高基础代谢率,进一步减少脂肪。

  34

  肥胖患者如何运动?

  减肥运动为中等强度、长时间运动。中等强度运动量可以消除脂肪而不至于增加肌肉。长时间运动是由于运动开始20分钟内,人体主要利用血糖供能,超过20分钟才开始动用脂肪供能,因此一次运动至少持续30分钟以上才能达到消耗脂肪的效果,减肥运动一般要求每天运动60分钟以上。每千克脂肪组织含有7000kcal左右的热量,如果通过运动每天消耗500kcal热量,每周可以减轻体重0.5kg。如果运动结合控制饮食,少吃含脂肪的食物,则减重效果会更好。

  35

  所有运动都能减肥吗?

  不是。短时间剧烈运动人体处于暂时缺氧状态,体内的糖大量分解,产生能量供肌肉使用。这种运动称无氧运动并不会消耗脂肪。有效的减肥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爬楼梯、骑车、健美操等。这些运动均为中等强度有氧代谢耐力项目,为达到减肥目的,每次运动时间应持续60分钟以上,并保持心率在一定水平。

  36

  减肥速度越快越好吗?

  体重下降过快容易反弹,并干扰人体代谢平衡的恢复,有损于健康。一般而言,一周内减少0.5~1kg体重是比较合适的水平。

  37

  减肥需要用药吗?

  肥胖患者如果存在以下情况时应考虑药物治疗。①饥饿感或明显的食欲亢进导致肥胖;②存在糖耐量降低、血脂异常、高血压等相关并发症;③存在骨关节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其他有症状的并发症。

  38

  减肥药物有哪些?

  目前应用的有较明显疗效的减肥药主要有中枢作用减肥药和非中枢作用减肥药两大类。中枢作用减肥药包括苯丙醇胺、右芬氟拉明、芬氟拉明、西布曲明等,其中前3种减肥药由于心脏病、精神改变、成瘾性等副作用,国家已经不允许生产和使用,但是某些市售的减肥产品中非法添加上述成分又不标明,容易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损害。非中枢作用减肥药主要为奥利司他。

  39

  西布曲明的作用机制如何?

  西布曲明主要通过其胺类代谢产物而产生作用,其主要机理为抑制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和多巴胺的再摄取而提高饱腹感,减少食物摄入,同时提高代谢率,使能量消耗增加,从而起到减肥作用。

  40

  奥利司他的作用机制如何?

  奥利司他为非中枢作用减肥药,是一种特异性胃肠道脂肪酶抑制剂,它通过与胃和小肠腔内胃脂肪酶和胰脂肪酶的活性丝氨酸部位形成共价键使酶失活而发挥治疗作用,失活的酶不能将食物中的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水解为可吸收的游离脂肪酸和单酰基甘油。未消化的甘油三酯不能被身体吸收,从而减少热量摄入,控制体重。

  41

  减肥手术有效吗?

  目前,流行的减肥外科手术有胃限容手术和吸脂术两种。胃限容手术可以有效缩小胃的容积,减少食物摄入量。手术后,患者体重一般能在12~18个月之间减少30~70kg。但是由于手术本身的风险以及由于肥胖导致的手术并发症增加的问题,胃限容术有严格的适应证,主要用于治疗重度单纯性肥胖症,即BMI大于40,或BMI在30~40之间但已有相关并发症的患者。这些患者通过控制饮食、增加体力活动、药物治疗,达不到控制体重的长期效果,尤其某些患者根本无法控制食欲。这些重度肥胖患者出现并发症后,生活质量降低,很容易过早死亡。吸脂术是应用机械的方法,将皮下聚积的脂肪组织吸出,以达到治疗局部脂肪堆积,改善体形的目的。吸脂术在外科中虽不是大手术,但仍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对手术设备和医生的技术要求相当高,因此只有在正规医院经过严格训练的专业医生主持下才可进行。这两种手术的确可以有效治疗肥胖,但由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问题,并不适用于大多数患者。

  42

  为什么儿童肥胖越来越多?有何特点?应该如何对待?

  一方面,小儿肥胖与遗传因素的关系密切。父母肥胖者其子女有70%~80%发生肥胖,双亲之一尤其是母亲肥胖者其子女约有40%肥胖,双亲均不肥胖者其子女只有10%~14%肥胖。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及行为因素在肥胖的发病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膳食脂肪和能量摄入过多、吃饭速度过快、不吃早餐而午餐和晚餐进食过多等不良饮食行为以及体力活动减少、运动较少的生活习惯均是肥胖发生的高危因素。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与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发生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因为看电视时往往伴随进食行为(小吃、糖果、巧克力等),增加了能量摄入,同时降低了能量消耗。此外,胎儿及儿童早期营养状况差者在减少活动,增加进食后更容易发生肥胖,低出生体重儿及儿童期营养低下者成年后肥胖、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率都明显升高。另外,精神因素,摄入钙过低也均与小儿肥胖有关。

  43

  儿童肥胖会带来哪些不良后果?

  儿童期肥胖是成人期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BMI与成年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率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近年来随着肥胖发生率的上升,儿童糖尿病也以每10年20%~30%的速度增加,主要表现为2型。

  44

  儿童肥胖如何治疗?

  儿童肥胖的治疗比较困难,尚无特效的方法。由于儿童身心正处于不稳定的发育阶段,目前用于成人的一些减肥药物尚未被批准用于儿童,这也是儿童与成人肥胖在治疗上的差异。儿童肥胖的治疗一般采用调节饮食、增加体力活动、心理行为矫正等多种综合措施。

  45

  高脂血症患者应遵循哪些饮食原则?

  高血脂患者饮食注意应遵循五个原则:低热量、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糖、高纤维饮食。

  (1)低热量:控制饮食的量,应旨在维持身体健康和保持理想体重。

  (2)低胆固醇:每日胆固醇摄取量应低于200mg(胆固醇摄入每增加100mg\/kcal,可增加血清总胆固醇0.31mmol\/L)。

  (3)低脂肪:尽量少吃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包括动物性食品(肥肉、全脂奶、奶油、猪油、牛油、猪肠、牛腩及肉类外皮)和部分植物性食品(烤酥油、椰子油、椰子、棕榈油),使饱和脂肪酸供热量不超过总热量的7%。烹调用油宜选择含较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油。

  (4)低糖:少吃甜食。

  (5)高纤维的食物:如各类水果、豆类、燕麦片、木耳等。保证每日摄入的新鲜水果及蔬菜达400g以上,并注意深色或绿色蔬菜的比例。

  46

  调脂治疗为什么要强调合理饮食?

  饮食治疗是各种高脂血症治疗的基础。即使是在进行药物调脂治疗的患者,饮食治疗也是首要的。饮食治疗可使血清胆固醇降低2%~8%,对甘油三脂有更为明显的降低作用。另外,饮食治疗还可使调脂药物更易发挥作用,并具有改善糖耐量,恢复胰岛功能和减轻肥胖者体重等多方面作用。

  47

  为什么甘油三酯高者要限制脂肪摄入?

  甘油三酯升高与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密切,并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危及生命。甘油三酯水平受饮食影响很大,特别是食物中脂肪含量与血甘油三酯浓度有密切联系。进食大量脂肪类食品后,体内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升高。这是因为,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的摄入一方面加速甘油三酯的合成,并且还减慢了甘油三酯的清除,如此双管齐下,血中的甘油三酯会明显增多。

  48

  为什么甘油三酯高者要限制饭量?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但是,饭量过大超过我们的正常需要也不是件好事。因为过多的碳水化合物进入体内,可以引起血糖升高,合成更多的甘油三酯,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此外,过多的碳水化合物还能使许多促进甘油三酯合成的酶类的生物作用增强,血中的甘油三酯自然增多。

  49

  为什么高甘油三酯患者不能饮酒?

  酒精除了给身体提供更多的热量外,还可以刺激甘油三酯合成,使血中甘油三酯升高;加以大量美味佳肴伴酒助兴,也就意味着更多的热量和脂肪进入体内,为甘油三酯的升高增添了原料。更为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甘油三酯明显升高的患者饮酒,会发生急性出血性胰腺炎,严重威胁生命安全。

  50

  为什么高血脂症患者要戒烟?

  吸烟降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密度脂蛋白可以保护我们的血管。吸烟量越大,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越低。吸烟还可以使血清甘油三脂水平升高。暴露于烟雾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容易被氧化修饰,形成对血管危害更大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颗粒。吸烟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早戒烟可将其危害大为降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增加至非吸烟者的水平。长期受吸烟者影响的被动吸烟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也会下降,而总胆固醇水平则升高。所以说,吸烟不但害己,也殃及旁人。

  51

  哪些食物能降低血脂?

  ①黄瓜:黄瓜中含有细纤维,促进肠道腐败物质排泄和降低胆固醇。黄瓜中含有的丙醇二酸,有明显降血脂作用。②大蒜:含有挥发性辣味素,可清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肪,有明显的降低胆固醇的作用。③洋葱:含有三烯丙基二硫化物及硫氨基酸,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④生姜:含有油树脂,可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⑤蜜橘:加速胆固醇的转化,降低胆固醇和血脂含量。⑥香菇、黑木耳:能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经常食用可望使体内高密度脂蛋白增加。⑦冬瓜:经常食用冬瓜,能去除身体内多余的脂肪和水分,起到减肥作用。⑧大豆:含人体必需8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可降低血中胆固醇。⑨胡萝卜:富含果胶酸钙,它能与胆汁酸结合后从大便中排出。身体要产生胆汁酸势必会动用血液中的胆固醇,从而促使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降低。⑩空心菜:能降低胆固醇、甘油三脂,并能提高微血管弹性。茄子:富含维生素P,能够降低血胆固醇,提高微血管弹性。此外,山楂、甲鱼、玉米、海藻等均有降低血胆固醇作用。

  52

  深海鱼油能降血脂吗?

  鱼油的主要成份是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当服用这种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的量较大时(如服用多烯康的用量为1.8g,每天3次)具有轻微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鱼油可以作为保健品服用但不能代替调脂药物,服用时一定要注意有效期。过期的深海鱼油很容易被氧化。被氧化的鱼油进入人体易导致过多自由基产生,氧化后的深海鱼油不但无益反而对身体有害。

  53

  服用调脂药物有什么好处?

  ①调整血脂。②防治冠心病:对于没有冠心病而胆固醇又高的人,服用调脂药物可以降低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对于冠心病患者调脂药物可以减轻冠心病的急性发作,还可以使许多病人避免作冠脉搭桥手术及安装支架,并能防止血管再次狭窄。脑血管及其他血管的影响:中风也是我国的常见病,服用调脂药物可以降低中风的发生。④他汀类调脂药物可改善骨质疏松。

  54

  目前临床常用的调脂药有哪些?

  归纳起来目前临床上有六大类调脂药物:他汀类、贝特类、烟酸及其衍生物、胆酸螯合剂、鱼油制剂和其他调脂药。其中前两种最常见,疗效也最肯定。

  55

  “他汀类”为什么有强的调脂作用?

  人体血液里的胆固醇大部分是在肝脏合成的,而非直接来自食物。“他汀类”调脂药一方面可以阻止胆固醇的合成,使得进入到血液里的胆固醇减少了,另一方面,它们还可以增加肝脏清除血液里胆固醇的能力,使血胆固醇明显下降,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的危险相应减少。

  56

  目前使用的他汀类药物有哪些?

  目前上市的他汀类药物有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等。其中,普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是在美伐他汀基础上经化学加工而成的;氟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是化学合成的。

  另外,我国研制的中药“血脂康”胶囊,主要含有洛伐他汀,因此也可列入他汀类。这些药物的各自的用量和疗效有所不同,病人需请医生根据病情选用。

  57

  他汀类药物调血脂特点是什么?

  他汀类药物对血脂最主要的影响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种作用强于其他任何一种调脂药物,除此之外,他汀类药物还具有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所以,轻至中度甘油三酯升高的病人也可服用。通常,服用他汀类药物4~6个星期以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可以稳定下降。所以病人在服药一个月之后,应复查血脂,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再调整剂量。

  58

  他汀类药物主要的副作用有哪些?

  他汀类的主要副作用有两方面,即对肝脏和肌肉的损害。大约有1%的病人服用他汀类药物会引起肝脏转氨酶升高(升高到正常值的3倍以上),并且这与服用药物的剂量有关。如果立即停药,通常在2~3个月之内,就可恢复到正常水平。肌肉损害主要指肌肉症状、肌酶谱升高,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致命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59

  服用他汀类药应注意什么?

  ①了解患病情况。是否合并有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其他疾病,是否合用其他药物,如贝特类调脂药、烟酸、环孢霉素、抗真菌药、红霉素和克拉霉素、维拉帕米、胺碘酮等药物,禁止酗酒。②服药时间。因为人体合成胆固醇在夜间最活跃,而他汀类主要是通过限制胆固醇的合成起作用的,因此晚上服用效果最好。③副作用的监测。在开始他汀类调脂前,需抽血化验肝脏转氨酶和肌酸激酶,病人要注意出现肌肉疼痛、不适、乏力,有没有解棕褐色小便。一旦有这些情况,提示有发生肌病的可能,立即看医生,抽血化验肌酸激酶,与上次的化验值对比,决定处理。④复查血脂,调整剂量。在服药6周左右,血脂平稳下降。因此,在服药1个月后,可复查血脂,了解血脂是否达标。若已达标,可按原剂量继续服用;若尚未达标,则常需调整剂量,或合用其他调脂药物。当然,这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60

  什么是“贝特类”调脂药?

  贝特类调脂药就是苯氧芳酸类调脂药。其译名中含有“贝特”二字,如氯贝特、苯扎贝特、非诺贝特等,故常将此类药物称之为“贝特类”调脂药。贝特类药口服后容易被肠道吸收,服药1~2小时后即可在血液中测得其药物浓度。它们增强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加速脂蛋白的分解,同时也能减少肝脏中脂蛋白的合成,从而降低血脂。贝特类药显著降低甘油三酯,除了纠正血脂异常来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之外,还能防止血液凝固、促进血栓溶解、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炎症等。贝特类药物常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治疗。

  61

  现有的贝特类调脂药主要有哪些?

  贝特类常用药物有:①非诺贝特,常用剂量为每次口服0.1g,每天3次。②微粒化非诺贝特,为特殊工艺制成的。常用剂量为每次口服0.2g,每天1次。③吉非贝齐,常用剂量为每次口服0.6g,每天2次。④苯扎贝特,常用剂量为每次口服0.2g,每天3次。⑤氯贝特:因为副作用较多现已少用。

  62

  贝特类药物的主要副作用是什么?

  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轻微的恶心、腹泻和腹胀等,通常持续时间短暂,不需停药。偶见皮肤瘙痒、荨麻疹、皮疹、脱发、头痛、失眠和性欲减退等,不需停药也可自行消失,个别症状明显者应减少剂量或停药。长期服用时,应警惕肝肾功能损害、胆结石;个别可能发生药物性横纹肌溶解症,表现为肌肉疼痛、无力,有时还有肌肉抽搐,测定血中肌酶含量明显升高。

  63

  烟酸有调脂作用吗?

  烟酸属于维生素B族中的一种,别名维生素B3。烟酸有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作用,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扩张周围血管的作用。

  64

  烟酸有什么副作用?

  烟酸最多见的副作用是服药后面色潮红,可伴随皮肤瘙痒、头昏、心悸、气短、出汗和畏寒等。服该药后大约60%~90%的病人会出现面色潮红的副作用,烟酸还有一些少见副作用,包括引起和加重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血中的尿酸增加,导致关节疼痛(痛风)。为了减少烟酸的不良反应,应从小剂量服用开始,如每次0.1~0.5g,每日3次,饭后服药,用餐时少喝菜汤,服药时少饮水;同时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可减轻潮红症状。

  65

  胆酸螯合剂的调脂机理是什么?

  螯合剂在肠道内与胆酸结合后,阻止胆酸吸收,并促进其随粪便排出。胆酸是由胆固醇在肝脏内转化而来的,是人体内胆固醇代谢的主要去路;当胆酸排出增加时,胆固醇向胆酸的转化增加,这样,血浆胆固醇浓度也就相应降低了。该类药物包括消胆胺(考来烯胺)和降胆宁(考来替泊)等。

  66

  胆酸螯合剂的副作用有哪些?

  副作用主要为胃肠不适、便秘,并可影响其他一些药物的吸收。它们不能降低甘油三酯,故仅适应于单纯高胆固醇血症,或与其他调脂药物合用以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但因副作用较多,此类药物在我国应用较少。

  67

  中草药中有哪些有调脂的作用?

  中药中的泽泻、首乌、山楂、麦芽、茶树根、桑寄生、虎杖、参三七、葛根、黄精、决明子、灵芝、玉竹等均认为有降血脂的作用。

  68

  中草药调脂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①切勿偏信广告宣传和道听途说,自行购药服用。一些保健品类的中草药,不能顶替调脂药服用。②服药6~8周后复查血脂,如血脂较用药前无明显下降,或血脂下降不能达到标准,不宜继续服用。③冠心病人,特别是已患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患者,作过冠脉球囊扩张术、安装支架与冠脉手术的病人,以及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者,最好选用得到公认的调脂药物,如他汀类等积极控制血胆固醇,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如果甘油三酯明显升高,选用贝特类等降低甘油三酯,以预防急性胰腺炎发生。④中草药作为血脂高病人的辅助用药,不能取代现代的调脂药。

  69

  调脂药物疗效判断标准是什么?

  ①对血脂的调节:他汀类调脂药可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20%~60%,甘油三酯降低7%~30%;贝特类调脂药可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5%~20%,甘油三酯降低20%~50%。整体心血管病危险的降低作用:调脂治疗的目的不仅在于调脂,更重要的是通过调脂使冠心病发生和急性发作的危险性降低,因此在评价调脂疗效时,更需注意这一方面的效果。③安全性。了解和警惕调脂治疗可能发生的副作用。调脂治疗无疑应选用疗效肯定,副作用少的方法或药物,以避免不良反应。

  70

  胆固醇升高选用哪种调脂药?

  血浆甘油三酯正常,而血浆胆固醇水平高于正常,首选他汀类的调脂药,这是应用最为广泛,疗效也肯定的一线调脂药,也可选用烟酸类及胆酸螯合剂等其他调脂药物。

  71

  甘油三酯升高选用哪种调脂药?

  轻至中度甘油三酯升高(<3mmol\/L)、胆固醇不高的病人,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和减轻体重,使血浆甘油三酯水平降至正常。甘油三酯非常高(>5.5mmol\/L)时,首要任务是预防急性胰腺炎,可选用贝特类或烟酸类等来降低甘油三酯。轻至中等程度的高甘油三酯如同时还有胆固醇升高,常首选他汀类调脂药。

  72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高时该选何种调脂药?

  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同时升高,称之为混合型高脂血症,选用何种调脂药物,大体上来说:①以胆固醇升高为主,则应首选他汀类药物,这类药物不仅具有降低血胆固醇,还可使甘油三酯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同的他汀类药物和不同剂量的他汀类药物降甘油三酯的强度亦不同,以阿托伐他汀(立普妥)降胆固醇的同时降甘油三酯的能力最强。②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胆固醇水平轻度增高,此类患者不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会增加,更主要的是当甘油三酯浓度极高时,会诱发急性胰腺炎,应首先选用降甘油三酯为主的贝特类药物。③少数患者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都明显升高,就必须应用两种调脂药,如合用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等。但要注意两个或多个调脂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会使药物的副作用增加。可先用贝特类药物降低甘油三酯至一定水平后再改用他汀类药物。

  73

  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调脂的目标值是多少?

  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推荐的治疗目标为:①无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也无冠心病危险因子者:TC<5.72mmol\/L(220mg\/d1),TG<1.70mmol\/L(150mg\/d1),LDL-C<3.64mmol\/L(140mg\/d1)。②无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但有冠心病危险因子者:TC<5.20mmol\/L(200mg\/d1),TG<1.70mmol\/L(1.0mg\/dl),LDL-C<3.12mmol\/L(120mg\/d1)。③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者:TC<4.68mmol\/L(180mg\/dl),TG<1.70mmol\/L(150mg\/d1),LDL-C<2.60mmol\/L(100mg\/d1)。(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74

  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规划(NCEP)调脂的目标值是多少?

  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规划(NCEP)是一项针对防治对象的危险因素和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状况制定的治疗指南。新修订的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ATPIII),提出了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概念。一级预防主要是针对低危人群,预防目标是为降低长期(>10年)以及短期(≤10年)危险性。新近的一级预防试验表明降低LDL-C的药物短期内可降低主要冠脉事件及死亡。二级预防则是针对高危人群包括冠心病和冠心病等危症。ATPIII将LDL-C<100mg\/dl定为二级预防目标。虽然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和美国ATPⅢ的血脂参考标准及治疗时机的部分数据有所不同,但主要原则是一致的,即患者血脂的理想水平及治疗时机,要因人而异,主要根据其冠心病的危险程度来决定。

  75

  ATPIII提出的冠心病等危症包括哪些?

  ATPIII将具有冠心病同等危险的情况称为冠心病等危症。有3种情况属冠心病等危症:①有其他临床表现的动脉粥样硬化(周围动脉疾病、腹主动脉瘤和症状性颈动脉病等)。②糖尿病。③存在多项危险因素且预计10年冠心病危险性>20%。ATPIII提出应将冠心病等危症的个体血浆LDL-C也降至100mg\/dL。特别强调的是,ATPIII将糖尿病视为冠心病等危症,要求对糖尿病如同对待冠心病一样要进行强化降LDL-C治疗。

  76

  如何合理地服用调脂药物?

  应特别注意的是服用调脂药物的同时,绝不能忽略饮食和参加体力活动;应从常规调脂药物剂量开始,根据血脂的变化,增加或减少调脂药物的剂量;正确的服药时间,如他汀类药物多提倡在晚上服用(可使调脂的疗效更好些);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一旦怀疑发生了与调脂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就应及时到医院咨询医生;为了达到最佳的临床疗效,调脂药物应长期坚持服用。

  77

  脂肪肝要服调脂药吗?

  脂肪肝病人常同时有血脂升高,由于脂肪肝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调脂药仅是脂肪肝治疗的措施之一,对于同时合并有血脂升高的脂肪肝患者,进行药物调脂治疗,血脂水平肯定可以降低。脂肪肝的病人,肝转氨酶偏高,调脂药物对病人的肝脏可能有损害,服用调脂药物应加倍小心。但是,也有人观察到,脂肪肝的病人虽有轻微的转氨酶升高,而在服调脂药物后,转氨酶反而可恢复正常。总之,脂肪肝患者,只要肝功能没有明显损害,就可以服用调脂药物。

  78

  肝功能不好也可用调脂药吗?

  肝病患者用药不当,势必伤害肝脏。调脂药物同样也经过肝脏代谢,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调脂药物,主要的副作用就是造成肝转氨酶升高。如果仅仅是转氨酶轻度的升高,不是胆汁淤积性肝病和活动性肝病所致,只要转氨酶不超过正常值上限的2~3倍,又有服用调脂药物的必要,可以服用调脂药物。

  79

  停用调脂药后血脂会不会反弹?

  不论哪一种调脂药物,都是在服用后1个月左右产生最大的调脂疗效。如果停用调脂药,血脂又会逐渐回升至治疗前的水平。现有的调脂药物都只是在某一环节纠正血脂代谢的异常,如影响脂质的吸收或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合成或者促进体内脂质的分解代谢等,一旦停药,药物的治疗作用消失,血脂也就会再次升高,这便是所谓的停药后血脂反弹。

  80

  血脂已降至目标值后还需继续服用调脂药吗?

  大部分血脂异常病人服用足量合适的调脂药物4~6周后,血脂可降至目标值,这时仍需继续服用调脂药物。对于少数病人服用调脂药后出现血脂明显低于目标值,可考虑将其剂量减半。调整调脂药剂量后4~6周,仍需重复检测血脂,以明确血脂是否仍在目标范围。血脂升高是一种慢性代谢异常,只能靠药物长期维持以控制血脂在合适范围。对于大多数血脂异常的病人来说。停服调脂药后1~2周,血脂即可回升到治疗前的水平。另外,调脂药物只有长期服用,才能达到防治冠心病的目的。

  81

  血浆胆固醇浓度降至太低有危险吗?

  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调脂治疗使冠心病死亡率和致残率下降的程度于血浆胆固醇降低的幅度密切相关,因此有人提出胆固醇降得越低越好。但是,胆固醇在体内毕竟有正常的生理功能,故也不能降得太低,甚至有人提出胆固醇降得太低可能有害。目前对于胆固醇降至何种程度属安全范围观点还不一致,但普遍认为血浆胆固醇下降不低于3.0mmol\/L应该是安全的。

  82

  什么是高血脂症的“洗血”疗法?

  所谓“洗血”疗法,是一种血浆净化的方法,是通过化学或免疫的方法,在短时间内将血液中的脂质去掉,主要是清除血浆中的一部分低密度脂蛋白。“洗血”疗法的原理与血液透析方法相似,每次“洗血”后的疗效只能维持数天。要保持血脂正常,必需每星期“洗血”1~2次。“洗血”疗法有其严格的适应证,绝大多数血脂不正常的患者,都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改善生活方式和服用调脂药物治疗得到良好的控制。对于调脂药物难以奏效的顽固性高脂血症,如先天性的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可考虑采用“洗血”治疗。

  83

  “洗血”调脂真那么神奇吗?

  “洗血”能将血中脂肪“一洗了之”吗?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洗血”的降血脂作用维持时间短,“洗血”一次并不能取得持久恒定的调脂疗效。“洗血”也并不是没有副作用。“洗血”在清除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的同时,也会丧失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免疫球蛋白。此外,由于“洗血”操作复杂,有导致出血、感染等危险。所以,“洗血”切莫轻易接受。

  84

  有无一次治疗持久有效的降血脂方法?

  降低血脂是一场持久战,而不是一场速决战。降低血脂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调整饮食、改善生活方式以及合理的调脂药物治疗,多管齐下。

  85

  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特点是什么?

  老年人高脂血症的发生率远远高于中青年。老年人其血脂异常有独特性,与年龄、性别、自然环境条件、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等有关。男性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从20岁以后稳定上升,一直到64岁左右开始缓慢下降;甘油三酯(TG)成年后呈持续上升趋势,50~60岁开始下降。女性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25岁后缓慢上升,绝经期后上升较快,60~70岁时达到高峰;甘油三酯(TG)成年期后持续上升,70岁以后开始下降。老年人因血脂异常所致的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多于青年人或中年人。血脂异常还可能加重老年期痴呆。老年人的血脂异常更容易引起肾动脉硬化,肾功能衰竭,诱发肢体坏死、溃烂等。

  86

  老年人服调脂药注意事项有哪些?

  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力减弱,起始剂量宜小,逐渐增加剂量。不少调脂药物有损害肝、肾功能的副作用,还有增加肌病的危险性,而多数老年人脏器功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老年高脂血症病人长期应用调脂药物时,一定要注意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和肌酸激酶(CK)。慎与环孢霉素、抗真菌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烟酸等药物合用。

  87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要积极调脂治疗?

  糖尿病患者中,心脏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有人统计至少是普通人群的3倍以上。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高危险性与合并存在的血脂异常有关。同时,也有许多研究证实,对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血糖外,积极进行调脂治疗可显著降低发生心脏病和脑中风的危险。

  88

  糖尿病伴高血脂患者怎样选择调脂药?

  当糖尿病合并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升高,而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正常或临界增加时,可以选用他汀类调脂药物如普伐他汀、辛伐他汀等。他汀类调脂药物除了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血清LDL-胆固醇水平和中等度降低VLDL-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外,还有中等度升高HDL-胆固醇的作用。如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则可选用贝特类降脂药物。

  89

  糖尿病血糖控制后血脂是否会正常?

  糖尿病患者常有血脂异常,血糖控制后,血脂异常肯定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不是所有的糖尿病在血糖控制后,血脂异常就会恢复正常。这是因为糖尿病的血脂异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血糖升高只是其中原因之一。

  90

  糖尿病的调脂治疗需要达到的目标是多少?

  所谓调脂治疗达标,是指将血脂指标降低到某一具体值,即治疗的目标值,对于冠心病患者,应将其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至2.6mmol\/L升以下。目前认为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糖尿病患者亦要求将LDL-C降至2.6mmol\/L以下。

  91

  高血压伴高血脂如何选择调脂药物?

  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升高,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冠心病危险起协同增加作用。而降低血压和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可以减少冠心病的危险。胆酸结合树脂、烟酸及其衍生物、纤维酸衍生物以及他汀类调脂药物均可以用于高脂血症伴高血压的患者。但是,应注意这些调脂药物与抗高血压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胆酸结合树脂可以减少噻嗪类利尿剂和普奈洛尔(心得安)的吸收。因此,这些降压药必须在服用胆酸结合树脂前1小时或服用后的4小时才能服用。烟酸可以加强抗高血压药物的血管扩张作用而引起血压下降,应予以注意。纤维酸衍生物对某些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可能引起肌病,因此,服用纤维酸衍生物的剂量要小,并且经常随访患者。他汀类、多烯康、鱼油调脂丸等降脂药物与抗高血压药物之间没有特别的相互作用,可以联用。

  92

  什么病人不宜用调脂药物治疗?

  首先,活动性肝炎的患者不宜使用降胆固醇的药物。因为这类调脂药物在肝脏代谢,因而可加重肝脏的损害。其次,怀孕或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降胆固醇药物,胆固醇及其生物合成途径的其他产物是胎儿发育的必需成分,包括类固醇和细胞膜的合成;所以孕妇服用这类降血脂药物可能有损于胎儿。降血脂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是否经人乳分泌,目前还缺乏研究。由于许多药物经人乳分泌,而且因调脂药物潜在的副作用,因此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调脂药物。

  93

  影响血脂水平的药物有哪些?

  影响血脂水平的药物很多,除了降血脂的药物,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①可使血脂升高的药物,如皮质类固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孕激素雌激素合用(口服避孕药)、-受体阻滞剂(心得安等)、噻嗪类利尿剂(双氢克尿噻)、青霉胺、氯丙嗪、硫脲嘧啶、水杨酸盐、溴化物、碘剂、酒精、苯妥英钠和乙醚等;②可使血脂降低的药物,如祛脂乙酯、对氨基水杨酸、秋水仙碱、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肝素、乙二氨四乙酸、金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和巴龙霉素等。

  94

  如何治疗低HDL-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低HDL-胆固醇血症常见于肥胖、吸烟、缺乏运动的人,因此,对于HDL-胆固醇水平降低者,应强调以公共卫生措施为主的一线治疗,即锻炼身体、戒烟、减肥。运动锻炼可以有效地提高血清HDL-胆固醇水平。其次应治疗引起HDL-胆固醇水平降低的原发疾病,如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等。药物可选用能升高HDL-胆固醇的药物,例如烟酸。如果病人不能耐受烟酸的副作用,还可以选用他汀类药物,这类药物有轻度升高HDL-胆固醇的作用。孤立性低HDL-胆固醇血症而无其他血清脂质异常时,不须长期使用升高HDL-胆固醇的药物。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梅旭辉 陈璐璐作品集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1000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