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91个妙招》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章 巧妙地激发孩子渴求知识的欲望(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91个妙招》 作者:晨曦

第3章 巧妙地激发孩子渴求知识的欲望(1)

  每个孩子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并常常通过提问“为什么”和不知深浅的“探索”表现出来。身为父母,最要紧的是要有一双发现孩子潜能的慧眼,以及一颗保护孩子求知欲望的爱心。

  求知欲的培养胜过知识的传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大家都很明白。如果说知识是“鱼”的话,那么,求知欲则是“渔”.可见,求知欲的培养要远远胜过知识的传授。

  当今世界教育的总趋势是在人才素质上的培养:有旺盛的求知欲、有准确的选择力、有勤奋的自学力、有理论的创造力、有独特的组织力和实践中的决策力。

  当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不再仅仅是有知识。发达国家数十年前就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中,就特别重视对低龄儿童求知欲的培养,努力发掘孩子的能力。

  美国格鲁吉亚学者们的方法是对学生给予有具体内容的评价,用这个方法来代替以往的分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作业给予评价,并对答案的正误进行具体的分析,而不是简单地打个分数。学生的作业,不论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不论是图画还是手工制作,都由班里的学生集体讨论共同作出评价。

  这样做的效果当然要比教师简单地打个分数要好。这种方法并不是能够简单地模仿,因为它需要教师带的学生要少、班级要小,当然另一个方面,就是教育投入要大。

  上课时,教师从不板着面孔,一堂课教得也不多,作一个引导之后,主要是靠学生们讨论。习惯一段时间以后,课堂讨论便蔚然成风,学生们向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课堂气氛极为活跃。

  这种教学布置的家庭作业也与众不同,首先是不求量多,其次是不求千篇一律,尽可能地做到灵活多样。这样的教学,学生们当然会喜欢,因为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娱乐。当然,这能够更好地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这个实验证明,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完全可以取消百分制的方法,这样可以取得更让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更积极、更主动,完成作业更快,解答问题的方式更多样。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经过这样的学习,胆子更大,求知欲更强烈,更具有进取性,知识面也更广。

  人们习惯性的认为:学习只是孩子的事情,工作之后的人们将走出学习和求知的门槛。但事实上,学习和求知是不分年龄阶段的。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与求知将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它把一切具有教育功能的系统都联系起来了,它具有整合性的特征:求知是持续的,它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同时也是全面的,它向人们提供所需要的涉及生活和工作空间的各种知识;求知也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年龄阶段,来选择任何适合自己的需求来学习知识。求知与工作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阶段,而是相互交叉进行或同时进行的。也就是说,每个人的一生不可能是工作的一生,但一定是不断求知、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生活的一生。因此,从小培养孩子旺盛的求知欲,可以使孩子具备努力驱动自己求知的动力,自觉地、发自内心地去探求知识的宝库,不会因以后失去父母、老师的教导及帮助而失去学习和求知的动力。求知欲的培养,能让孩子受益一生。

  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使一个人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妙招5.独具一双发现孩子求知欲的慧眼

  求知欲是人类最有价值、珍贵的欲望,如果父母不懂得启发、引导孩子的求知欲,将是遗憾的失误。

  许多最终成为著名人物的人,在学校时并不总是很出色的。对400名杰出人物的调查发现,虽然他们都爱学习,但是其中有3\/5的人在学校时成绩比较差。然而一旦他们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就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挡他们。

  每个孩子都可以被看成是未来的自然科学家和数学家。因为,在他们接触大自然、观察世间万物、学习科学时总是提出各种各样、花式百出的问题,如: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肥皂泡为什么会漂浮?

  电视机为何能收到图像?歌声怎么会从收音机里跑出来?金鱼可以生活在水里,人怎么不能?等等。

  家长对于回答这些问题,常常存在这样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有能力给予解答,但这种情况往往是家长解答过细,帮助过多,将一切事情安排得太妥善、太周到,令孩子从来不需要自己多尝试、多思考,从而剥夺了孩子自己去探索、发现、学习的兴趣和乐趣,抑制了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第二种情况是家长连自己都不懂,因而当孩子提出问题时,家长因无力解答而感到窘迫不堪,面对孩子看似没完没了的好奇心而手足无措;第三种也是经常发生的情况,当孩子提出问题时,家长却大发其火,“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烦人,一边去!”要不就是忙于自己的事情,而对孩子的问题不予理睬。

  当然,这些做法都是不足取的,会严重打击孩子主动求知的积极性。那么,采取何种方法才是适宜的呢?一位儿童教育专家指出,最根本的是家长应该鼓励、引导孩子提出各种问题,并给予表扬,同时创造环境与条件,帮助他们开动脑筋想出到什么地方、通过什么途径以及如何去寻找答案。当家长遇上特别的情况,而孩子的提问没完没了时,可以运用令孩子容易接受的回答:“我不知道,也许没人知道,也许你将成为第一个发现答案的人。”

  保护孩子的创造性固然很重要,但是假如家长、教师不能发现孩子的创造性和特殊才能,鼓励帮助他们发扬发挥,同样也是忽视、抹杀孩子的创造性与特长。发现孩子的特殊才能,应从发现其求知欲开始。

  专家建议,家长不妨细心观察你的孩子,从以下各方面去发现孩子的求知欲:

  你的孩子是否善于背诵诗词文章;是否当你在他非常熟悉的故事中更换一个人名、变化一下情节,他会立即发觉并予以改正;或者孩子自己就喜欢讲故事,特别在别的小朋友面前讲得有条有理、有声有色。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表明你的孩子富有语言才能。

  孩子是否注意家长的情绪、行为,感觉到家长的兴奋抑或伤心;是否很喜欢扮演各种角色,如模仿人物、动物等;是否擅长自己编故事、做小导演、演员等。如答案肯定,表明孩子对人、对事物的观察及认识能力很优胜。

  孩子是否常常连续追问“为什么?”“天上有什么?为何又有雪花又有雨?”“人吃饭小白兔怎么吃草?”等等若答案是肯定的,说明你的孩子数理逻辑才能突出。

  孩子是否能很快地学会骑车、玩游戏机;是否行动举止潇洒美观;是否善于模仿他人的表情、动作。回答若是肯定的,可以视为这孩子的运动知觉能力强。

  孩子是否喜欢音乐,家长教唱的歌曲或从电视、收音机中听来的歌是否过耳不忘,且乐于歌唱;是否喜欢听各种各样的乐器,并热衷于自己弹奏。回答若是“是”的话,表明孩子具备良好的音乐才能。

  大多数孩子不会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创造性和特殊才能,有的特别怕背诵、记忆,但理解能力却不同凡响;有的不爱学习、顽皮,但运动反应机能突出;有的害怕算术运算,但画画却别有心裁。因此有的家长因孩子没有在自己希望的方面表现突出,又没能发现孩子的特长,就简单地否定孩子,放弃对他的栽培,让他的求知欲和创造才能就此自生自灭。这是家教中的最大败笔,失败的根源不是孩子真的没有特长,而是在于家长没有发现孩子求知欲望的慧眼,没有真正掌握发现孩子创造才能的途径。

  总之,求知欲是孩子主动求知的最大启动力。因此,做父母的需要耐心地观察,抓住孩子身上求知欲望的火花,绝不能轻易予以打击或嘲笑。

  妙招6.让兴趣成为引导孩子求知的“导师”

  人生中需要导师,学习上也需要导师。但是,最好的导师,则是自己的兴趣。著名科学家丁肇中说:“我只是对科学感兴趣。……是兴趣把我牵引到了科学的峰巅。”

  (1)兴趣是孩子认真学习的持久动力按兴趣的内容可以分为物质兴趣、精神兴趣和社会兴趣。

  物质兴趣主要是指生活需要的兴趣。如一个人对穿着、饮食、居住等的兴趣。很多科学家对物质生活的享受兴趣不大,而把兴趣放在了所从事的研究上。居里夫人就曾说:“我们必须吃、喝、睡觉,必须玩乐、恋爱,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东西,但是不应该受它的支配,……在我们可怜的头脑中占优势的,必须是一个终生全力追求的崇高理想。”

  精神兴趣主要指的是人对科学、文化、艺术的兴趣。如一个人对音乐、戏剧、舞蹈等的兴趣。艺术家从自身的艺术领域中寻觅到快乐,获得满足。

  社会兴趣则指的是关于组织活动、社会工作、时事形势等的兴趣。波兰诗人密茨凯维就曾写道:“年轻的朋友,联合起来!大众的幸福是我们的方针。”这正反映了社会兴趣的所在。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培养孩子的兴趣就是培养他们学习的动力。因此,我们要培养孩子成才,使他们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必须从小重视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一个人对一件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全神贯注地去做。兴趣会使人对某一事物的钻研、探索达到入迷的程度,使人坚持不懈、废寝忘食。有时,兴趣还会使人才思敏捷。

  (2)名人的启迪: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当一个人兴趣盎然时,会产生良好的情绪,这是一种无形的动力,是有志之士成才的重要心理素质之一,它深深地吸引着无数著名的科学家、作家和艺术家去完成自己毕生所追求的事业。然而,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并发展起来的。所以,在家庭中家长应重视培养孩子的兴趣。

  世界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一生中的发明创造多达两千余种,为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之所以有如此成就,跟他所受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爱迪生一生虽然只接受了3个月的学校教育,但是他却在母亲的影响和教育下成长起来。母亲让爱迪生涉猎各方面的知识,使他很早就接触到了牛顿和法拉第的科学著作及关于物理、化学方面的科普读物《博物教科书》,因势利导地启发了爱迪生对物理、化学的兴趣,并鼓励和耐心指导他进行各种实验。正是由于爱迪生的母亲重视对孩子兴趣的培养,才使他成为闻名全球的电气发明家。

  从爱迪生成才的道路我们不难看出,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兴趣,这点确实是值得广大家长借鉴的。

  对孩子来说,兴趣最好不要局限太窄,应适当广泛一些。孩子兴趣常常容易转移,家长不宜过早地代替他们去作定向选择,应当在支持他们某一方面兴趣的同时,引导其全面发展。中小学课程是任何专业都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孩子即使有某些侧重与特长,也不可放松其他方面的学习。

  孩子本性是对新鲜的东西有浓厚的兴趣,如果学校能不断给孩子以新的知识、新的启示和新的收获,孩子就一定会高兴、起劲、热情而兴趣盎然的学习。作为家长和老师,要保护孩子对学习的这种内在积极性,千万不要强迫孩子无休止地重复读写教科书,或没完没了地做千篇一律的习题,这会使孩子产生厌烦情绪,挫伤孩子的学习兴趣。

  教材内容基本掌握以后,家长若能引导孩子将余下的时间用来扩大知识面,对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可能效果更好。例如该背的书会背就行了,有时间再读一点课外读物,对语文程度的提高也会有好处。何必一定要背得滚瓜烂熟,一字不差呢?即使如此,语文能力也未必能达到理想水平。

  兴趣与热情是孩子学好功课必不可少的条件,是调动内在潜力所必须的。因此,家长与老师要极其小心地保护和启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尽心尽力地引导孩子们真正热爱学习,使他们从学习中得到快乐,这比逼着孩子拿高分重要得多,高明得多。

  妙招7.培养孩子的求知兴趣贵在顺其自然

  俗言道:“强扭的瓜儿不甜。”既然是孩子的兴趣,必须是发自孩子内心的,而绝不是父母强加上的。所以,孩子兴趣的培养,应顺其天性,顺其自然,正确疏导。

  家长培养孩子的兴趣应该坚持的一个原则,便是顺其自然,切忌主观、武断。家长非要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培养“爱好”,强制孩子的个性发展,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孩子在3岁以前,对世界的认识还非常非常的肤浅,他们对某种事物的兴趣持续不长,而且兴趣不断地改变。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对外界的认识也越来越多,他们也许会表现某些方面的天赋,也许对什么都有兴趣。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常常施以许多压力,以自己对社会价值的判断强加于孩子身上。比如,当今中国掀起教子学音乐的热潮,父母们节衣缩食,为孩子买下一部钢琴或小提琴什么的。搞音乐的父母,认为孩子应该有音乐的天赋,就逼着孩子弹钢琴;不是搞音乐的父母,觉得以前自己没有机会学音乐是人生一大憾事。基于这种补偿心理,也不管孩子是否会有兴趣,也逼着他学钢琴。有更多的父母则认为,让孩子学钢琴是一种时尚,况且没有理由我的孩子要比别人的差,于是也逼着孩子学钢琴。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出发点都是善良、可爱的,也不否认有些孩子经过苦练将来可能会成为伟大的音乐家,但是,把孩子们都往一条路上赶,也绝非好事。孩子的反应又是如何呢?有一篇报告文学是这样记录的:中国当代的孩子真是幸福,他们是当代的小皇帝,宠爱有加、应有尽有,但是孩子们的内心却并非个个快乐。一群4岁的幼儿园小班同学回答老师的“你最讨厌什么”的问题时,有60%的孩子回答:我最讨厌妈妈(爸爸)逼我弹钢琴!付出的已经付出了,承受者却是毫不领情,甚至反感有加,这种逆向心理很值得父母们深思。

  如果你的孩子十分反感弹钢琴,却对堆积木、画图画、讲故事十分入迷,为什么不可以顺其自然,让他们“改行”于建筑、画画、文学方面发展呢?为什么非要赶那个时髦、要那个面子呢?有些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学不好钢琴就是弱智,给自己丢脸,于是就加砝码加任务,要孩子苦练,甚至剥夺了孩子其他方面发展的机会。

  自以为是的父母,不但没能培养好孩子的兴趣,反而激发了孩子的逆反心理,本来有天赋的不再出于兴趣而学习,没有天赋的更被限制了向别的方面发展,孰得孰失呢?

  宋仁宗时代,太原民间风行弓箭之术,民间组织了箭术同好会,老百姓自动自发,乐在其中。政府听之任之,既不禁止,也不鼓励,因而在地方的防卫上多有助益。然而,后任官员却对此事别有用心,下令对练习弓箭术的人进行登记,编成部队,不用木弓,改用角弓。太原人原不富有,如今命令一下,大家只有卖牛买弓,引得怨声载道纷纷弃弓毁箭。这就是违反了自然之法,既失人心又失民意。

  教子之道亦然,培养孩子的兴趣应依照孩子本性,不强求不扭曲,让其自然发展。

www.XIAOshuotxt。NETtXt小_说天_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晨曦作品集
爱情需要策划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91个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