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科普 > 《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91个妙招》在线阅读 > 正文 第4章 巧妙地激发孩子渴求知识的欲望(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91个妙招》 作者:晨曦

第4章 巧妙地激发孩子渴求知识的欲望(2)

  英国大数学家麦克斯韦童年时,父亲有心将他培养成画家。一次,父亲让他画静物写生,对象是插满金菊的花瓶。麦克斯韦画完,父亲一看笑了,原来满纸画的都是几何图形:花瓶是梯形,菊花是大大小小的一簇簇圆圈,那些大大小小的三角形大概是表示叶子的。

  从此父亲发现了麦克斯韦的数学天赋,于是因势利导,培养他学习数学,使他一步步走入神圣的数学殿堂,最终成为一个伟大的数学家。

  如果麦克斯韦的父亲一味培养孩子没前途的美术兴趣之苗,美术界也许会多一个三流画家,而数学领域却少了一位卓越的数学家。

  列夫·托尔斯泰生长在一个贵族家庭里,父母都爱好文艺,家里有很多文艺藏书。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列夫·托尔斯泰爱上了读书。有一天,他放开喉咙,高声朗读普希金的《致大海》,他父亲听了,点点头,脸上露出了赞扬的微笑,这个愉快幸福的印象留在托尔斯泰的心坎上,直到晚年还没有消失。父亲发现了托尔斯泰文学兴趣的幼苗,及时地给予呵护。托尔斯泰自己又不断地回忆父亲的微笑、呵护,于是兴趣的幼苗越长越大。

  可以这么说,列夫·托尔斯泰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享有世界声誉的伟大作家,有他父亲点头微笑的一份功劳。

  当然,让其自然发展并非无需管教,而是把有效的生活知识传递给他们后,引导他们在正确的轨道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不是把他们限制在某一点上。这里要有个“度”,父母们应该用心去把握,才能恰到好处顺其自然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那些急功近利的父母应当警惕,当你按照自己的愿望和意志去刻意培养孩子的某些“兴趣”时,这种“兴趣”对孩子来说便变成了一种负担,并对孩子的正常学习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妙招8.因势利导地培养孩子的才艺兴趣

  家长可以辅助孩子去发展他们的才艺,增进他们的学习兴趣,但不能勉强他们去学习。

  孩子天生有求知欲,那么父母又如何知道孩子在哪一方面有天才呢?

  这就要家长留心观察孩子对学校内的图、工、音、体哪一科特别爱好,哪一科成绩特别优异。普遍来说,如果是具有才艺的孩子,入学以后,很自然就会流露出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所表现。比如喜欢音乐的,他可能过耳不忘,听过一次,就可以把音调哼出来。家里有乐器的,他就会爱不释手,一有空就弹弹吹吹,试验用不同方法去奏出不同的声调。若是喜欢绘画的,一纸一笔在手就会画出不同的人物和花草,而且绘画的笔法和颜色的配合很明显地比同年龄的孩子突出。他们花在乐器或绘画上的时间往往相当长,而且他们的兴趣也能够维持一段较长的日子。做父母的观察到以上各种表现,就应该知道孩子可能有特别才艺或兴趣。家长不妨就尝试去给孩子加以教导,或聘请专业人才教授,有机会就带领孩子去参观这方面的展览或表演,甚至鼓励他们参加演出或比赛,给他们观摩和临场感受积累经验的机会,让他们观察别人的技艺,比较自己的成绩。但最重要的还是做父母的对成败所采取的态度,如果父母对演出和比赛有正确的观念,不重视成败,只集中在汲取经验上。孩子成功时就不会目空一切,自视过高,失败了也不会意败气馁或就此放弃。

  栽培孩子才艺的发展和追求虚荣心的差别,只是一线之别而已!举例来说,孩子参加舞蹈比赛,做父母的广购入场券遍赠亲友来捧场,这就无形中给孩子增加很重的精神负担,觉得不能获胜就“无颜见江东父老”.假若胜利了,一大群亲友的赞美,使孩子觉得飘飘然,不期然就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假若不幸名落孙山,孩子就往往受不起这失望的打击,自卑心理油然而生,觉得自己不如人,心里还会埋怨父母请这么大的一伙人来看自己受窘,增加自己失败的痛苦。孩子可能从此就失去比赛的勇气,甚至连学习的兴趣也冷下来,原有的比赛意义就被歪曲了。这点很值得做家长的留意。

  很多孩子天资聪颖,而做父母的为了某种缘故特别期望孩子去学习某一种才艺,于是就决定了给孩子好好地栽培,这本是无可非议的。可惜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太高,往往收到相反的效果。

  吴莉4岁那年,妈妈就急不可待地为她安排学弹钢琴。起初的几个月,吴莉觉得很新鲜和有趣,不必让父母督促也主动去练习,所以成绩进步很理想。但到了6岁那年,吴莉进入了一年级后,功课忙碌得多了,而且有趣的电视节目也渐渐增加,隔邻的孩子们也常常到家里来一起玩,无形中就使吴莉忙碌起来。而这时钢琴的课程已进展到更多乐理的学习和指法的训练,不像从前弹小歌儿那样简单和容易了,一首歌非要重复温习很多次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这就是说吴莉要多花时间在弹钢琴上。渐渐地吴莉觉得练琴是件苦闷的事,甚至是重担了,便开始疏于练习。妈妈看在眼里,知道孩子开始分心好玩。于是决定每天限定吴莉在某段时间内一定要练琴,自己坐在旁边做监督,孩子左顾右盼时就骂,音调不符、时间不准时就用戒尺打手指,往往弄到吴莉一面练琴一面淌眼泪。

  但在母亲的威严下,吴莉还是痛苦地继续她的才艺训练。8岁那年,在一次儿童问答游戏里,主持人问吴莉最喜欢做的是什么,吴莉毫不犹豫地说,“最喜欢到干妈那里住。”主持人又问:“为什么?”她答说:“因为干妈家里没有钢琴,我就不用练钢琴了!”吴莉答得理直气壮,好像把这话说了就舒服得多了似的。做妈妈的听后愣住了,她既伤心又失望,早知如此,又何必花费了这么多金钱和时间去让吴莉学习钢琴呢!到头来,孩子原来是这么痛苦的!

  幸好吴莉有勇气把肚里的话吐出,而她妈妈也醒悟得早,这一个不愉快的经历也就很快结束了。吴莉和妈妈都松了一口气。

  妙招9.利用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正因为好奇,孩子才想去学习知识,探索未知的领域。因此,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就是激励孩子去学习新知识,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

  大人都会发现:孩子好奇心非常强,喜欢问各种问题。他们会问:“天为什么会打雷、会下雨?”“为什么花是红的、叶是绿的?”“白天,星星躲在哪儿去了?晚上,太阳是不是回家睡觉了?”“我是从哪儿来的?”等等。

  孩子还经常充当小小的破坏分子。他会用力砸收音机或电视机,看看那些说话、唱歌、跳舞的小人躲在哪个角落里;他会扔下一大堆玩腻的玩具,翻箱倒柜地拨弄父母的书籍与收藏物,看看有无新鲜玩意儿;他会把自己种下的种子天天挖出来,看看它是怎么发芽生长的,等等。所有这些,皆由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而引起。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

  因为好奇,孩子去玩弄冰雪,知道了冰雪是冷的;因为好奇,孩子去寻找马路上喇叭声的来源,知道了汽车是什么样的;因为好奇,孩子去观察小蝌蚪,知道了小蝌蚪原来是青蛙妈妈的孩子。所以,好奇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而知识的大量积累,则是孩子的创造才能得以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好奇早早地激发起科学家们童年的强烈求知欲,从小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这对他们以后终生从事科学研究、发明创造都大有裨益。可见,好奇心是创造的前奏、成功的先导。

  日本有一位在50年间共发明了2360项科研成果,平均每年发明63项的“发明大王”中松义郎。在他儿时常出于好奇,趁家人不备,把家里买来的一辆崭新的玩具汽车全部肢解成各种零件。但他的父母教子有方,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认为他好奇、探索有理,这更增强了他的好奇心。

  防跳热水瓶塞的发明者徐琛的发明创造就是他父亲对他好奇心正确引导的结果:“热水瓶塞为什么会跳出来--瓶内空气热膨胀的缘故”;“怎么使瓶塞不跳起来--让瓶内空气跑掉”;“怎样让空气跑掉--将瓶塞开个槽”;“开个槽会降低保温的作用--用一件东西把槽口堵上”;“槽口堵住瓶内空气又跑不出来--用个活动弹子堵。”

  由以上两例可以看出,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理,并加以正确引导,就能培养孩子的强烈求知欲,从而使孩子能够有所作为。

  一般说来,周围的一切事物对孩子来说都是新鲜的、令人激动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逐渐熟悉了这些东西,知道了它们在生活中的应有状态,因而也就不再对这些东西感兴趣。

  因此,孩子好奇心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在外界许多事物的刺激下,好奇心会不断增强。大人如过于考虑孩子的安全问题,让孩子躲开有危险性的东西,就等于掐掉了孩子好奇心的幼芽,压制了孩子求知欲的发展。

  例如爬树,不能说一点危险也没有,若因此而禁止爬树,就会夺去孩子了解树木以及树木与他身体接触的机会。好奇心绝不能“用不该限制而加以限制”的方法去培养。

  当孩子正在叠一架纸飞机、当孩子正在拆家里的小收音机、当孩子不停地提出种种幼稚而可笑的问题时,父母一定要认真去对待,千万不能斥责,因为这很有可能熄灭一簇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有一次,中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的一位朋友来找他,告诉他一件自以为很痛惜的事:他的孩子在玩耍中,把他的金表拆坏了。

  “您怎么处理这件事的呢?”陶行知正埋头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听完了朋友的话,扶了扶自己的眼镜,边问边站了起来。

  朋友回答道:“我把孩子痛打了一顿,他讨饶了!”说这话的时候,朋友显得有点得意。

  陶行知听罢此言,不禁一拍桌子,大声地惊叹道:“恐怕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掉了!”

  朋友被陶行知的惊人之语吓呆了,直挺挺地站在那里,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过了一会儿,等朋友平静下来后,陶行知建议朋友说:“不过,补救的办法还是有的,请你带孩子把金表送到钟表铺去修理,修表师傅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附带条件是让孩子在旁边看如何修理。这样,修表铺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孩子成了学生,修理费就是学费,孩子的好奇心也得到满足了。”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对孩子好奇心的培养,父母一定要下一番工夫。

  孩子的好奇心需要培养,也需要引导。正确引导是孩子成才的吸铁石。当孩子真正将好奇变为一种求知的渴望时,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韧性与探索精神将是无可比拟的。

  妙招10.运用激励手段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中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孩子有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喜欢称赞、嘉许、奖励,而不喜欢禁止、抑阻和消极的刺激。因此他主张要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和诱导。

  如果家长总是用消极的办法来对待孩子,其结果,小孩子改过的少,而怨恨父母的多;即使不怨恨父母,至少也要有一点不喜欢父母了……慢慢就不以父母之言为意……慢慢养成顽皮的恶习了。

  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年龄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励。

  激励是培养孩子求知欲的营养剂。只要父母对孩子充满信心,并且嘴边经常挂着一些由衷的赞美之词,便可使丧失信心的孩子恢复自信。

  父母的激励对孩子的成长既然如此重要,那么,父母该如何做呢?

  (1)有效的赞美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批评、责备相比,赞美是一种聪明的、巧妙的、积极地肯定别人的方式,透过恰当的赞美之词,给人以无比信任的满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对赞美的需要深深地植根于每个人的灵魂之中。可以说,需要赞美是人的本性,赞美具有不可替代的力量,但它却可以替代很多。

  一个处在涂鸦年龄的小孩,当他画画时,妈妈认真地看着,并赞美他:“哇,这个人是谁啊?怎么画得这么漂亮!”不管他画的是谁,他一定都会很满意地笑一笑,然后画一些更漂亮的拿给妈妈看。

  懂得欣赏孩子的父母,是天下最幸运的人。孩子成长过程中有无限的潜能,头脑里充满创造的火花,只要父母给予赞美和肯定,孩子将踏上成功之路。

  (2)有效奖励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奖励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孩子心理深层次的需要。

  请看下面一个例子:

  一天,马玲玲兴高采烈地拿着一张数学试卷跑回家。一进门,就喊:“妈妈,我今天数学得100分了。”

  妈妈正在忙着洗菜,准备做饭。她说:“你没看见我正忙着吗?再说,有什么好看的,你早该得满分了,别的小朋友不是经常得100分吗?你要注意保持成绩,别骄傲啊!下次测验时还应该得100分。”

  马玲玲本来是想让妈妈夸奖自己一番,想和妈妈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没想到,妈妈的一瓢凉水泼得她一点兴致都没有了。

  马玲玲可能并不是一个在学习上十分聪明的孩子,但她对自己的学习很在意,把它作为自己生活的重要内容。她希望自己能够获得好的成绩。她是那类在学习上努力、勤奋的孩子。她的自尊心很强。

  对于这样一个孩子,马玲玲妈妈的态度是有缺陷的。

  小学阶段的孩子,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大多是依据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而得来的。也就是说,这时他们尚未形成对自己的稳定评价。外界的批评或表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和行为。然而,许多父母却不愿把表扬、赞赏带给孩子。

  他们以为,只有“严厉”才会对孩子起作用。他们甚至可能把“严格”理解为态度生硬,甚至对孩子进行责骂、训斥,把严格与鼓励、赞赏截然对立起来。

  这就犯了简单化、片面化的错误,没有认识到表扬、赞赏的独特魅力。

  孩子是多么希望父母的鼓励、奖励和表扬!

  我们的许多家长真是太深沉、太严肃了。

  他们发现了孩子的优点,也为孩子高兴,但他们宁可压抑着这种感情,表现出对孩子的漠不关心或者是严厉。家长害怕过多的表扬使孩子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

  孩子需要家长的鼓励,更希望自己能得到家长以外的其他人的肯定。家长应当采用“特殊的称誉的方法”

  ,对孩子进行表扬。比如,当着孩子的面,告诉孩子所敬重的人,说孩子懂得了什么知识,取得了什么进步。还可以给孩子机会让他显示自己的才能,向孩子请教他能够解答的问题,让孩子帮助解决某些家庭事务,等等。

  哥伦比亚大学的盖茨和匹斯兰德两位教授,曾经针对“奖惩在学习上的效果”做了一项心理实验。

  他们两人随机取样,在某校挑选了一些学生进行测验。他们先把这些学生分成A、B、C三组,然后举行考试。隔了三天之后,再举行同样的考试。不同的是,在第二次考试之前,先对A组学生加以奖励,称赞他们考得很好;而给予B组惩罚,责怪他们没有考好;至于C组学生,则不给予奖励,也不给予惩罚。实验结果发现,受到奖励的A组,第二次考试的成绩最好,其次是受到惩罚的B组,没有受到奖惩的C组反而考得最糟。

www.XIAOshuotxt。NET Txt 小_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晨曦作品集
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91个妙招爱情需要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