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名著 > 《普吕多姆诗选 卡尔杜齐诗选 吉檀迦》在线阅读 > 正文 第5章 卡尔杜齐诗选(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普吕多姆诗选 卡尔杜齐诗选 吉檀迦》 作者:苏利·普吕多姆

第5章 卡尔杜齐诗选(3)

  胜过任何的太阳,我的梦

  以荣耀的光环围绕着柔美的形象

  如今在雨淋下,在幽幽迷雾中

  我归来,真是百感交集

  我卷缩像个醉汉,我顿足捶胸

  怕只是幻影,无用的东西

  啊,正是叶子飘落的时节

  冷清,寂静,我心沉重;我想

  永远包围我四周的世界

  已弥漫充塞着十一月

  失去生存意识的人

  忧愁与迷蒙相伴

  我要,我要倒下

  在安宁中永远永远静息

  下雪

  缓缓地一片又一片,灰色的天空

  飘舞着雪;没有生命的呼叫在城市回响

  没有饮食摊贩的叫卖声,没有车声隆隆

  没有爱和青春的快乐扬起

  轧耳的时间自广场钟塔呻吟

  穿过空中像世界散发岁月的叹息

  落魄的鸟儿敲着我阴霾的窗,他们是

  回来的友好精灵,来看我,来造访我的孤寂

  啊,难耐的心,安静吧

  我立刻就要静默,就要在阴间安息

  皮得蒙

  在峻峭的顶峰,阳光在闪耀

  羚羊在跳跃;骤雷

  从冰河上滚下来,席卷又翻滚

  穿过森林走向深处

  从寂静的蔚蓝天空,展开

  他的黑翼,在环绕

  在稳定巡回中徐徐下降

  鹰向前飞翔

  向你欢呼,皮得蒙!你的河流

  以忧愁的旋律自远方回响而来

  像是你的史诗在叙述百姓

  英勇的风采

  流到山谷,充实、敏捷而活泼

  以百万大军的雄壮气势涌到

  冲入苏醒的乡村和城市告诉

  他们的荣耀

  破旧的亚奥斯塔被凯撒墙包围

  你在阿尔卑斯山中越过

  野蛮时代的风尚自豪地雕出

  奥古斯特拱门

  美丽的伊芙丽亚,她的红色角楼

  在蓝色的朵拉广阔的胸前梦幻的

  明镜,而四周围布满阿顿王

  幽暗的阴影

  比耶拉,在山间平原的新绿

  延伸到肥沃的山谷

  欢欣观赏,夸耀臂膀,辛勤耕种

  炊烟袅袅

  强壮又耐心的昆尼奥,

  微笑着站在和缓的山坡上

  而大地欢跃于亚列拉莫的堡垒

  以及葡萄园

  而来自苏路嘉,侧身在阿尔卑斯

  高山喜悦的合唱间,托里诺

  帝王家以胜利加冕,而共和的

  亚斯蒂正安息

  以蛮人杀戮的凶悍,和红毛

  费烈德里克的忿怒,来自回响的

  河流,皮得蒙啊,她给你

  阿斐理的新歌

  他来,那伟大的人物,像是

  他得名的巨鸟,低空翱翔

  在小镇上,褐发,不休不眠地

  “意大利!意大利!”

  他呼唤不习惯的耳朵,偷懒的

  心,因循苟且的精神,“意大利!

  意大利!”回声来自亚挂的坟墓

  和拉斐纳的基地

  在那奔放下,墓穴中的白骨

  宿命半岛的全长都在轧轧响

  彼此寻求穿着愤怒

  还有铁甲

  “意大利!意大利!”看呀

  死去的人们起来歌唱,他们要战争

  脸色苍白的国王,鼓起视死如归的

  英勇拔剑

  啊,充满了希望前兆的岁月

  啊,祖国的春潮!啊,繁华五月

  时节的日子,啊!最后的日子

  凯旋的号角

  首先把胜利的消息告知意大利人

  如何像小孩透过内心使我战栗

  为何恰好这时佳运连连,意大利

  灰发的维特人

  今天我为你歌唱,我少年时代

  之王,你是大受责难又深受哀思之王

  你走开了,手中举着你的剑

  等着马毛内衣

  你基督徒的胸,意大利的哈姆雷特

  在皮得蒙的烽火和刀剑下,在

  昆尼奥的力量,亚奥斯塔猛冲下

  敌人四散

  最后的炮声如今已气衰力竭

  在奥地利人的败逃后瘫痪

  国王骑着他的战马向西冲下山坡

  面向夕阳

  分开围绕他四周的人群

  为胜利而大开笑颜

  他取出诏书,打开来,说道

  “佩却拉投降!”

  啊,回声的呼喊从

  细心的祖先胸腔振声扬起

  挥动着沙威的标准:“万岁

  意大利之王!”

  夕阳的光正炽烈

  照耀着隆巴底亚的平原

  远方,味吉尔湖,像羞怯的新娘

  扬起面纱

  打开叠层使承诺相吻

  国王坐在鞍上,苍白,挺身

  不动,他瞪眼望着托洛卡得罗

  阴影幢幢

  朦胧的诺瓦拉在等候他

  还有欧波多,可悲错误的最后目标

  啊!在栗树林旁静静孤立着的是

  窦乐的家

  回响的大西洋正在前方

  有山茶花的清香伴随着河流

  在平静下是冷漠掩饰的悲伤

  如此的深刻

  国王生命垂危,在微弱的光中

  两个生命之间是奇妙的对视

  通过他面前,而他看到金发的

  尼察水手

  他完全歪身骑马从强尼库郎来

  遭到高卢人的暴行,他四周

  像红玉在阳光下璀璨闪亮

  意大利的血

  迷雾掩过了国王垂闭的眼睛

  唇上遗留着微笑的影子

  精灵飞翔在国王驾崩地的

  周围上空

  轩昂的皮得蒙,当众长眠

  在史巴克特里亚,首先在亚历山大

  微风飘扬着三色旗,圣罗瑞

  迪圣大洛莎

  而他们同心协力把查理亚伯的

  灵魂护送到上帝处:“主啊,把王

  交给你,他糟蹋我们、迫害我们

  如今,主啊

  也和我们一样死亡,为意大利而亡

  把我们的国家给我们。给生存者

  给死亡者,借战场上袅袅上升的

  血的尘烟

  借皇宫与茅屋成为平等的悲伤

  啊,主啊,借过去岁月的

  光荣,主啊,借今日慷慨

  殉难就义

  给烈士遗骸以仍然跳动的生命

  给天使的光芒以长长的欢欣

  啊,主啊,恩赐祖国!把意大利

  赐给意大利人!”

  卡尔杜齐作品年表

  1835年7月27日生于意大利杜斯坎尼西北角的卡斯特尔罗,父亲米却勒·卡尔杜齐年轻时到过比萨学医,母亲名伊尔特康达·捷丽。婚后父亲曾任法属冶金公司专任医师,后来公司破产,到处悬壶济世,宛如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

  1843年从父亲学拉丁文,他沉醉于荷马,味吉尔、塔索、阿利渥斯妥等人的作品,他最着迷的是史诗和讽刺诗。

  1848年处女诗作《致上帝》问世,是一首青涩的商籁体。

  1849年举家迁往佛罗伦斯,初次入学,在鹿亚里教会学校上课,第一次考试就一鸣惊人。再度尝试创作,写就《致母亲》和《生命》两首商籁体的抒情诗。

  1850年完成《少作集》。

  1853年他把歌颂圣者伊莎莉白和施洗者约翰的诗篇投给以前在庇亚里教过他的神父巴尔索帝尼,得到赏识,特别把他推荐到比萨的史润拉师范就读。

  1854年他手编一本意大利诗选,给一般学校当教科书用,书名《群众的心声:宗教,道德与爱国诗选集》,全书分成上帝与信仰、人、祖国三个单元,从但丁的《新生》到当时的通俗诗、三行诗和双行体。

  1855年他自史阔拉师范毕业,到彼安卡斯太东欧去向父亲报喜,并于此陶冶身心,且协助父亲预防霍乱,帮助县政府草拟保健规章。秋末冬初间到比萨,他和朋友内尔推出同仁书刊:《意大利抒情诗集》;并且通过校长资格考试,得在学校开课,讲授中古骑士诗。

  1856年他有一个安静和舒服的假期,一面从事诗创作,一面也和佛罗伦斯的友人撰文攻击浪漫主义。

  1857年出版诗集《声韵集》,内容有廿五首商籁体诗,两首民谣和一首挽歌。秋天,卜居于佛罗伦斯,不再服公职。这年他哥哥自绝,为了家庭生活重担,毅然接下编辑工作。

  1858年结婚,妻子为孟妮绔茜,这年父亲病逝。

  1859年应聘到庇斯托亚中学执教。

  1860年对《声韵集》十分欣赏的麦米安尼入阁,推荐他到波罗纳大学授课,主讲修辞学,从此一直没有再异动。

  1863年为了参加共和党晚宴,和马志尼交换地址,遭人告发:立刻受到短期停职处分。《撒旦颂》于这年完成。

  1868年《轻重诗集》收录在意大利国家版第二卷。

  1871年《诗集》一卷出版,由《十周年》、《轻重涛集》、《青春的季节》等三诗集组成。

  1872年《新诗选集》(收有《希腊之春》)出版。

  1873年《新诗集》出版。

  1876年当选共和党的国会议员,由于教授名额限制未能上任。

  1877年《蛮歌集》第一集(收有《克里敦谱之春》)和《新韵集》出版。

  1878年意大利皇后临幸波罗纳大学,他写了一首献诗《献给意大利皇后》,使读者一时哗然。

  1882年《蛮歌集》第二集出版。

  1883年长诗《抗暴》发表。

  1884年发表《自白与战斗》。

  1886年再度参加国会议员选举,落选,索性当了波罗纳市议员,任期四年。

  1887年《新韵集》出版。

  1889年《蛮歌集》第三集出版。

  1890年凭着文学与政治的双重声望,被任命为参议员。

  1891年当了保皇协会的参赞,消息传出,被倾向共和党的学生在示威中打伤,自此文学活动开始沉寂。

  1899年《诗与节奏》收录在意大利国家版第四卷。

  1901年《卡尔杜齐诗集》(卡尔杜齐自编的诗选)出版。

  1902年发表《麦丁诺城堡》。

  1905年《卡尔杜齐散文集》(卡尔杜齐自选的散文集)出版。

  190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1907年卡尔杜齐逝世。

  1909年《卡尔杜齐全集》出版齐全,都是卡尔杜齐生前自选自编,计二十卷。

  第3吉檀迦利

  得奖评语

  因为他的诗极富灵性,清丽鲜活,且能亲自用英文予以表达,他的诗化的思想已与西方文学形成了一体。

  复电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用电报送来他的信息,除了表明由于“半个地球的遥远距离”无法亲往领奖外,还说:“我恳求向瑞典学院表达对那宽大之了解的感谢与领受,这了解将远的拉近了,也使陌生人变为兄弟。”

  颁奖辞

  瑞典学院诺贝尔委员会主席

  哈拉尔德·雅奈

  存将诺贝尔文学奖颁给英印诗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这件事上,本学院发现自己处在一个值得欣庆的立场,因为它将这份荣誉颁给的这位作家,正符合了阿尔弗里德。伯恩纳德诺贝尔最后的遗嘱与证言中言之凿凿的话,那就是在本年度写下了“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最优美诗篇的诗人。再者,本学院经过殚思竭虑、并本乎良知的考虑之后,即确认他的诗最接近前面所说的标准,并认为没有任何理由可因这位诗人之名在欧洲尚未尽人皆知而有所犹豫,他的名字在欧洲尚未尽人皆知,是由于他的家乡离此遥远。就本奖金的创始人所立下的成文证言考虑,更无可犹豫,因为他说:“在颁发该奖的决定中,不应顾虑任何候选者的国籍,这是本人明确的希望与意愿。”

  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即《颂歌集》Citanjali:Song Offerings,1912)是他的作品中特别攫住评审人员注意力的一部。自从去年,这部作品已经以充分而实在的意义属于英文文学了,因为,就教养与创作来说,他虽然是印度语文的诗人,却给他的诗赋予了新装,而这新装,在形式与灵感的原创性上,都同样完美。他已经使得所有在英格兰、美国,以及整个西方世界中开明并重视高贵文学的人士有机会谈到他的诗。现在,各方面的赞誉已纷至沓来,这些赞誉者并不是由于读到了他孟加拉文的诗,也不是由于任何宗教派别的信仰,或文学派别的偏好,或任何党派的目的,而是由于他是英诗艺术的一位新的、令人赞叹的宗师。这种英诗的艺术至少从伊莉莎白女王时代以来就始终伴随不列颠文明一同扩张着。这赢得直接而热烈的赞美的诗,其特点有几个:一是它的完美性,就是指诗人将他自己本身的意念,同他吸取而来的意念和谐地熔铸为一个整体;二是文体的韵律均衡,这一点,引用一位英国评论家的话说,是“把诗的阴柔情调与散文的阳刚力量融合为一”;三是他在选择字句方面的严谨性,或说是古典性,以及他在运用一种外地语言作为表达工具时那种严格而切合的品鉴力。总之,这些特点本是原创作品所具备的,但在借用外地的语言来把原创作品重做表达的时候,这些特点则更为难得。

  这种评价,用之于第二组连环诗篇《园丁集》(The Gardener,1913)也同样适用。在这组作品中,如作者本人所说,与其说他是意图对他早期的灵感阐释,不如说他是将之重新熔铸。在这组作品中,我们看到他人格的另一阶段,那时作者一时受制于爱情之幸福与折磨,一时又为生命之渴望与喜悦的波涛所浪卷,而在所有这些时刻,都闪现着更高一层的世界的星光。

  泰戈尔的散文故事集业已出版,名为《印度手记》(Indian Journals,1913)。这些故事,由于译者非泰戈尔本人,未带有他本人文字的特色,但其内容足以证明他的多才多艺,他观察范围的广泛,他对种种不同形态的人之命运与处境的由衷同情,以及他对故事的布局与发展方面的才能。

  其后,泰戈尔又出版了两部作品:一是关于童年与家庭生活的诗画,以象征的意义取名为《新月集》(The Crescent Moon,1913);一是在英美各大学的演讲集,印成专册后,他取名为《生之实现》(Sadhana:The Realization of Life,1913)。这些演说文包含了他对生命旅程的看法,他认为:循着这个途径,人可以达到一种信仰,在这信仰的光照之下,人有可能不致虚度一生。泰戈尔对于信仰与思想之关系的热切寻求,使他成为诗人中禀赋丰厚的一个,其特点为思想的极具深度,但更重要的是他情感的温厚与涵意广泛的语言的动人力量。诚然,在富于想象力的文学领域中,很少有人在音域与色彩上有这般的多样性,可以用同等的和谐与优美表达种种不同的情境。这情境,从灵魂对永恒的渴望,到纯洁的孩子游戏时所激起的欢悦之情,样样有之。

  他的诗对我们来说绝不陌生,因为真正出于普遍的人性,但将来的人会比我们对他更为了解。不过,有一件事是我们确实知道的,那就是,这位诗人的动机之一是在努力调和人类文明的两极化,这种两极化的状态,仍是我们当今世界的特征,并构成了现代最重要的问题,而解除此相隔状态是当今最重要的任务。这项工作内在的真实性,可在基督教传教工作的努力中最为清楚、最为纯净地看出来。在未来的时代,有历史意识的研讨者,将会比我们更能够领会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与影响力,甚至会见到我们当今所未能见到的,承认我们今日所未能承认或吝于承认的。无疑的,他们会比我们目前从各方面所做的评价更高。由于这个运动,新鲜的活泉被开启了,而诗,便是特别从其中汲取灵感的一支。--当然,这些活泉可能会与不甚相合的溪流相混,它们的源头是否可以正确追溯也难于确定,甚至是否源自梦境也尚难断言。--但无可讳言,西方文化与宗教的影响在许多方面提供了最早又最确定的冲击力,使各地的本土方言复活,也就是说,使其摆脱人为传统的束缚,结果促进了一种发展,使本土语言有能力孕育和维系自然的、活生生的诗的命脉。

  基督教的传教工作在印度也发挥了回生的影响力。在此处,随着宗教的复苏,许多本土语言也做了文学上的表达工具,因而获得了地位与长久的稳定性。然而,经常的情况则是,新的传统渐渐形成,而在这新传统的压力之下,本土语文又再度僵化了。但基督教信仰的影响力远远超过记录在案的宗教改革工作。上个世纪,在活生生的日常用语与古代的神圣语文争夺新文学的控制权的斗争中,若不是由于前者可以在一些自我牺牲的传教士身上找到有力的支持,其过程与结果,必将不同。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苏利·普吕多姆作品集
普吕多姆诗选 卡尔杜齐诗选 吉檀迦孤独与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