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学曾国藩做人准则,学胡雪岩做事之道》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7章 曾国藩做人准则:知进退是智(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学曾国藩做人准则,学胡雪岩做事之道》 作者:翟建辉

第17章 曾国藩做人准则:知进退是智(1)

  曾国藩箴言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箴言解读

  和气可以消除人的怨恨,忍耐可以避免灾祸的降临。

  一、静能制动

  曾国藩于咸丰七年(1857年)在家守制,由于以前做官时不太顺利。经过一年深刻的反省,曾国藩才开始认识到自己办事常不顺手的原因。此次反省之后,使曾国藩进一步悟出了一些在官场中的为人之道:“历观名公巨卿,多以长傲、多言二端而败家丧生。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他总结了这些经验和教训之后,便苦心钻研老庄道家之经典,潜心攻读《道德经》和《南华经》,经过默默的咀嚼,细细的品味,终于大彻大悟,悟出了为人处世的奥秘。这些貌似出世之书,实则讲述了入世之道。只不过孔孟是直接的,老子则主张以迂回的方式去达到目的;申韩崇尚以强制强,老子则认为“柔胜刚,弱胜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最柔,水唯善下方成海。尘世间唯大智慧者可善下,唯善下者从不谄上欺下,从不自高自傲,始终虚怀若谷谦退自如,方可成大气候。水能屈能伸,它常悄悄然,从从容容,缓缓浸润,渗透到许多最神秘的旮旯。看宽广的大江,滔滔东去,浩浩然直奔沧海,没有翻腾、没有咆哮、没有澎湃,坦然迂回在广阔平原上,其理智,其涵养,其深沉,其宽厚,正如一部活生生的《道德经》,滋润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千古哲思,至理名言,老子真是个将天下竞争之术揣摩得最为深透的大智慧者!曾国藩研读得入了迷。尘世间许多棘手的事情,既然用直接的、以强对强的手法有时不能行得通,而迂回的、间接的、柔弱的方式也可以达到目的,战胜强者,且不至于留下隐患,为什么不采用呢?他读罢《老子》,又读《庄子》,这其中深邃的哲理,浩瀚的智慧,都令他深深折服,悠然神往,心灵产生了许多难以言喻的共鸣。至此,曾国藩又终于悟出了老庄和孔孟并非截然对立的,两者结合既能做出掀天揭地的大事业,又可泰然处之,保持宁静谦退之心境。

  曾国藩还认为,凡办大事,以识为主。在人生的进退问题,尤其是如此。人生是一个不断进退的过程,如果在该进的时候不前进,在该退的不回收,就会让自己遭致失败。曾国藩把握了进退的智慧,该进则进,该退则退,这不但成就了他的成功人生,也使他成为一代中兴名臣。

  水性至柔,静能制动,做人如水性般柔顺,方圆学即为水的精神。一滴水的力量看似微小,但滴水可穿石,在时间上,它的力量又是无穷的。做人能像水一样以小击大,以柔至刚,表面看起来柔顺,却深藏不露,其实力量无穷。

  “以静能清”,平静的水能当镜子用,照出物体来。如果做人能够做到“心清意静”,便可知常人所不能知,悟常人之所不能悟。

  静可以修身养性,静观万物,以静治动,静以悟道,宁静致远,静如水,清而无污,柔而带刚。

  居住深山,以修身养性,静观天下之变。三国之动乱,诸葛亮却能沉静思考,在鹅毛扇的一挥之下,预料天下时局,指挥三军,南征北战。节节取得胜利。手下更有关羽、张飞、赵云等武将东征西战,决胜千里,这些都是在诸葛亮以静制动的指挥下才得以胜利,所以说,静能制动。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和鲁国是当两个很重要的诸侯国。当时的鲁国国力比较强大,位居诸国中第二。地理面积也比齐国大,所以当时的齐国不及鲁国强胜。但是在此以前,鲁国插手君位争夺战未获得成功,为此齐恒公一直心存怨恨。

  齐鲁两国因此在长勺开战。当时鲁国的曹刿经观察形势,决定以“静”制胜,他采用的静就是令庄公坚守阵地,以逸待劳。而对方齐军急于求胜,就不惜用强大的兵力上前攻打,连攻三次,在这三次的攻战中,自己士气受到挫伤,战斗力明显大不如从前。

  曹刿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就向庄公请求出兵,一举向齐军冲去,齐军强大的军队此时已不堪一击,连连退后。曹刿看到齐军撤退的时候手忙脚乱,就命乘胜追击。齐军大败。

  长勺之战是一次以弱胜强的战斗。还是历代诸国争战史中一次以静制动的胜利,在鲁齐长期斗争中,鲁国很少取得胜利。这次却是个意外,他这次能取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静制动。静待其变,以静应变。如果曹刿一开始没有让军队静待其变,而是与强大的敌军强硬地打下去,这场战斗根本不会胜利。他们的军队和齐军相比相差太大了,力量悬殊,这种以静取胜的战斗水势一样来得自然,柔顺中显其之强大。

  二、藏锋纳锐

  人生在世,有很多时候会发生对我们不利的事情,当事情发生时,我们万万不能凭一时冲动办事,应该先把自己隐蔽起来,以寻找反击的机会。切勿逞能,而破坏自己的大好前程。如果我们处于弱小一方的时候,我们的翅膀还不足以搏击长空,就应先向对方示弱,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慢慢发展自己的实力。这也是以圆制方之术。

  古代,在我国北方边陲,两个部落之间发生争战。结果一个部落被打败,胜利者决定杀死被打败部落里的10岁以上的所有男人,但有一个14岁的男孩却幸免于难。

  当一个首领将矛刺向卧伏在草丛中的这个男孩的时候,却被另一个头目制止住了,原因是这个大男孩看起来很愚钝,当矛刺向他的时候,他仍然傻乎乎地看热闹,却不知求饶,更不知反抗和逃跑。于是,这个男孩幸存下来了,他与其他10岁以下的男童,被当作未来的奴隶幸存下来。

  这个14岁的男孩看到10岁以上的男人都被杀了,自己也在这个范围之内。怎样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呢。一般的人都会跪地求饶。这样的做法势必会让对方杀掉。如果自己是一个非常愚钝的家伙,对方可能会认为他智商有问题,不会有反击的能力,就会放过他。他想到了这些,于是在看到同伴们都被杀之时,他显得痴痴傻傻的。不为同伴悲伤,不为自己求饶。当矛刺向他的时候,他依然是显得痴痴傻傻的。这使得想要杀他的首领看到他的模样就放了他一条生路,使他终于幸存了下来。

  但事实上,那个14岁的男孩非但不傻,而且智慧超群,他的名字叫关山,在他29岁的时候,他率领本族人起来反抗,最终报了血海深仇。当初若不是他装出很呆滞、柔弱的样子,早就被杀死了。可见,在处境不利于生存和发展的时候,让自己不引人注意或者不使人关注,就能保存力量,以便东山再起,另谋大计。

  一些锋芒毕露的人,不管你是多么的聪明,在你身处弱势,或名声在望之时,都要懂得隐藏自己的锋芒。装傻是为了保全自己,是以圆随方,以圆救方。这个男孩用“圆”救了自己,并为族人报了血海深仇,他的“圆”就是让自己不引人注意藏起锋芒。

  古今中外,那些过分张扬、锋芒毕露之人,不管功劳多大,官位多高,多数不得善终,这是尽人皆知的历史教训。

  但在生活中,时常有人稍有名气就到处洋洋得意地自夸,喜欢被别人奉承,这些人迟早会吃亏的。所以在处于被动境地时一定要学会藏锋敛迹、装憨卖乖,千万不要把自己变成对方射击的靶子。

  因此,我们要视名利为烟云,当名利场中的过客,万不能因名利而高人一等。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对于不属于自己应得的名和利,绝不可要,否则,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沽名钓誉者,即便能暂时获得某些大红大紫的得意和快意,日后真相大白时,也必有无穷无尽的烦恼接踵而来;其次,对于那些勉强可以得到的名和利,要有一种谦让的精神,将其推让与其他人,这既会增加同事间彼此的友好关系,又是自知之明的一种表现;再次,即使是自己应得的名和利,也要善于将其化为前进的动力,绝不能使之成为人生的负累、前进的阻力,也不能把名利当作炫耀的资本。我们知道,满桶水不响,半桶水晃荡,绝不能作“半桶之水”!须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因此,功成名就需要一种谦逊的态度,你应该自觉地在名利场中做看客,开拓广阔心境。

  三、与时俱进

  曾国藩善于把握时事的变化。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时俱进。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曾国藩和清朝的统治者们一样并没有从天朝上国的优越感中觉醒,虽然他对于清政府最后向洋人割地赔款也感到痛心疾首,但是他认为这是朝廷的求和之策,并不承认清政府的战败事实,只是谴责那些无能的将领。而这时候已经有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wWw。xiaoshuo txt.NetT-x-t_小_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翟建辉作品集
学曾国藩做人准则,学胡雪岩做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