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学曾国藩做人准则,学胡雪岩做事之道》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5章 胡雪岩做事之道:盛衰之变(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学曾国藩做人准则,学胡雪岩做事之道》 作者:翟建辉

第35章 胡雪岩做事之道:盛衰之变(2)

  当时西方国家正值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早已取代传统的手工业成为生产工具。胡雪岩也看到了国外的这种变化,但是他却凭借经济实力压制着国内的生丝加工厂无法购买新式机器,改进生产工具,使得国内生丝需求不足,绝大部分还是需要销往海外。除此之外,在外商联合拒购国内生丝的时候,他也不肯降价卖给国内的那些工厂,致使国内厂家买不到原料,不能生产,而他囤积的新丝时期一过也成了陈丝,最后被迫贱卖。如果胡雪岩能够看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没有做一些与时代潮流相违背的事情,使得国内的丝厂也对生丝有大量的需求,那么也不至于被外商联合拒购之后他就回天无力了。并且,加工过的生丝出口价格也比未加工的要高很多,对他来说,比生丝贸易也更为有利可赚。

  胡雪岩其实长期以来为人处世都很谨慎,他最后能有那么大的事业靠的也是如此。但是到他的事业发展壮大之后,却慢慢放松了警惕。当他替左宗棠向外国银行贷款时,利益的趋势使他一念之差就犯下了后来直接导致他被革职抄家的错误。其实这件事也并非不可原谅,只是对方是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这就成了致命伤了。他在协助贷款时,觉得自己也不能总是帮朝廷垫钱,有钱赚还是要赚的,于是就向朝廷多报了几分外国银行贷款的利息,那多出来的几分当然就和外国银行平分了。后来他惹怒了外商,这件事情就被捅到了清政府那里。结果可想而知,慈禧太后怎么可能容忍有人来骗朝廷的钱,胡雪岩捅的这个马蜂窝可就大了,并且也无法补救,以致前程被断送殆尽。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对于任何想做成大事的人来说,他是没有资格犯错误的,特别是有些错误是绝对不能犯的,因为犯了这种错误就无法补救了。人的一生简单来说是因果循环的,你现在发生的事情,可能是以前所做的事情的果,也可能会成为将来发生的事情的结果。想要没有坏结果,就不能在前面犯产生坏结果的错误。如果想要比别人多的好结果,就要比别人更加的谨慎小心,否则前面的一点错误都有可能会成为以后把你置于死地的罪魁祸首。

  胡雪岩在贷款这件事情上就没有思虑周到,从而为以后埋下了伏笔。在另外一些事情上,胡雪岩也过于自信,比如说对于后来私自挪用钱庄银两的掌柜宓本,他就过于信任。还有,结交了一些贪财忘义的小人,并且原谅他们做过的坏事,最后在他破产倒闭之际,这些小人非但没有帮忙,反而落井下石,也加速了胡雪岩倒下。

  胡雪岩对于别人的一些忠告没有听进去或者更深地思考,这也影响了他后来的人生道路。比如说左宗棠曾经多次告诉他让他多读些书,多从历史人物身上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但是胡雪岩并没有听进去。后来他没有做到居安思危,保持自己的警惕性,或者学范蠡功成身退,或者能够顺从时代趋势,不赌气和外商争一时之强,可以说与这方面也有些关系。

  天有不测风云,这是我们在从高处跌倒低处的时候所认为的。但是也许在上天看来,一切后果都是由人自己所造成的。试想,如果胡雪岩能够一直保持谨慎,不对小人宽容,时时提防商场对手的打击,不涉足官场太深,在官场上不把一切都压在一个人身上,不为了赚钱贪心那几分的利息而不顾被骗取的是朝廷,等等,那么他还可能安安稳稳地走下去,他的事业也还可能一帆风顺地发展壮大下去。但是这一切都是我们的假设,任何一个人都很难在灾祸来临之前就采取措施防止其成为现实,所以我们才把一切事情都称为是上天的安排,是天意。然而,命运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只是我们没有做到更好而已。胡雪岩最后从人生的巅峰一下子就跌到低谷,可以说责任在他自己,而不是别人,更不是上天。

  四、成亦萧何,败亦萧何

  成也是因为左宗棠,败也是因为左宗棠。

  俗话说:“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胡雪岩在商场上驰骋多年,能够登上人生的巅峰,除了自己善于经商之外,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他在官场上有一个大靠山——左宗棠。也就是说他有官府后台,才能一步步走向事业的巅峰、成为显赫一时的活财神,被后人称为“商圣”。

  而胡雪岩最后猛然从巅峰跌落到低谷,却也是官场后台倒台后,官场的倾扎所致。在左、李的政治斗争中,左宗棠最终落败。如果没有失去左宗棠这个强有力的大靠山,胡雪岩最后出事也不会那么快。

  左宗棠生前,还能帮助胡雪岩不被朝廷抄家,左宗棠一死,靠山没有了,面对朝廷中的强大的李派,他就孤立无助了,最终被降罪也就是早晚的事情了。

  胡雪岩对他自己的一生,好像每件事情都事先预料得好好的,连他死了以后的事情,他都能够安排得妥妥当当,但是对于官场中的黑暗和不断斗争,他却没有早早地做出应对的策略。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压在了一个人身上,最终因为这个人使他获得了成功,也因为这个人而最终获得了失败。可以说是把自己吊死在了一棵树上。

  历史上,萧何是刘邦的老乡,在刘邦未登基之前,就一直跟随刘邦征战,是刘邦手下的一名重要谋臣。而韩信最开始是项羽手下的一名郎中小官,不受重视,多次向项羽献计都未被采用。他对项羽失望之后就转而投奔刘邦,谁知在刘邦处他也没有得到重用,只被任命为一名治粟都尉。但是偶然的机会,他和萧何认识了,几番谈话之后萧何认为韩信具有大将之才,于是几次向刘邦提到重用韩信,但是刘邦并没有立即采信。韩信看到自己始终得不到重用,于是就打算逃跑了。萧何听说后,没有告诉刘邦一声,就连夜去追韩信。当时逃跑的将士很多,萧何两三天不见踪影,刘邦还以为萧何也逃跑了呢,失去了一个左膀右臂,刘邦非常生气。过了几天,萧何回来了,刘邦才松了口气,并问他失踪的原因,这才得知原来他是去追一个小小的军官——韩信,十分不解。萧何向刘邦解释说韩信不是一个庸才,而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将才。刘邦看到萧何这么推崇韩信的才干,于是破格提拔韩信,被刘邦拜为统率全军的大将。后来在韩信的指挥下,汉军节节胜利。攻下齐国后,便被立为齐王;最后帮助刘邦打败了项羽,又被封为楚王,可以说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韩信骄傲自大,常常认为自己的功劳比任何人都大,连刘邦都不太放在眼中。他当齐王时,手下一个谋士蒯通劝他背汉自立。那时韩信没有同意,他不忍背叛刘邦,但是也没有清除掉身边的这个祸害。等到刘邦平定天下后,韩信被封为楚王,由于韩信的骄傲自大和统领重兵,刘邦对他并不放心,时时担心韩信有一天会造反。这时候韩信的那个谋士又几次三番地鼓吹韩信谋反,被刘邦知道了。刘邦趁机逮捕了韩信,并把他贬为淮阴侯,踢出了京城。韩信由此开始怨恨刘邦,常常称病不上朝。后来,巨鹿守将陈郗蓄意造反,韩信在谋士蒯通的鼓动下,与其达成默契,愿意作为他的内应。刘邦的妻子吕后知道后,就找萧何来商量此事,最后运用萧何的计谋,趁刘邦出去狩猎之际,把韩信骗到了宫中,而韩信一到宫中便被早已埋伏在此的武士捆绑起来,吕后为了防止夜长梦多,当即就在长乐宫前将其处死。

  韩信开始能够成功,全都是因为萧何的力荐,后来被杀死也是因为萧何的计谋。于是民间就传出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这句话。后来就被理解为一个人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于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情。

  从表面上来看,胡雪岩生意的失败是由于他对于既有的局势没有看清楚,过于自信,也过于低估洋人的实力,急功近利,决策失误而致使阜康钱庄因为流动资金缺乏而被挤兑的关门歇业,致使其经营的生丝铺、典当行、胡庆余堂等纷纷关门停止营业。但实际上,导致胡生意失败的潜在的原因是左宗棠政敌的打击。胡雪岩虽然聪明一世,向来为人小心警惕,但是与官场人物交往太过亲密,并且因为不谙官理、刚愎自用、不懂变通只把身家压在左宗棠一派势力上,而卷入了左、李之争,成为了他们双方互相倾扎的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成为了李鸿章“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无辜牺牲者,实在令人为之扼腕叹惜。

  人生在世,为名为利,苦苦挣扎,一不小心就会跌入悬崖。若是早一日回头,便能够早得自在和快乐一天,也不用承受诸多身外之苦了。胡雪岩的失败难道不值得我们借鉴吗?

  五、有因就有果

  世间万物,因果相连。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自己得到的结果是自己应得的,因为自己种因在先。

  纵观胡雪岩的一生,他最终能够成为一名富可敌国的大商人,不是没有原因的,这是由于他积极进取、善于把握、制造机会、善于扩张人际关系得来的。而换一句话,我们也可以说胡雪岩最后的失败也是他自己造成的。有因才有果。虽然当时社会混乱、外强横行霸道的大趋势对一个传统的商人来说并不是有利的形势,但是如果不是他最后在顺境中放松警惕,也不会导致对手的陷害,导致惨败。

  当然,胡雪岩的成功也不是靠运气得来的,而是靠实力赢得的。

  关于他最后走向失败的过程,我们也都已经了解了很多,正可谓是有果必然有因。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好好做人,不能做坏事。看到那些因为做坏事而遭受到惩罚的人,家长也常常提醒我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这其实与中国的文化有关。中国的文化,可以说是儒、释、道三者的结合体。这三家都是有些相信因果循环的。《易经》上也讲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上述的种种文化中的因果相连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进入了我们的思想里面,又在实践中我们也看到了很多因果相连的实例。因此在生活中,在为人处世中,我们应当学会利用因果关系来发现问题,解决和处理问题。要相信一件事情不会没有原因的发生,只要找到原因,我们就可以把事情完美地处理好。

  一天,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位于洛杉矶的一个顾客服务部门收到了一位顾客的来信,这位顾客在心中抱怨到:“这是我为了同一件事第二次写信给你,虽然这件事情不可思议,但这的确是一个事实,希望你们公司能够认真对待,尽快帮我解决这个令人疑惑的问题。”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这位顾客的家里有一个习惯:每天晚饭结束后,都要吃冰淇淋。在由全家投票决定吃哪一种口味的冰淇淋后,就由爸爸负责去附近的商店购买。这位顾客就是那个爸爸。他最近新换了一部通用公司的轿车,因此每次他都开着这部轿车去买冰淇淋。但是,有好几次,当他买好冰淇淋后,走出商店,回到车上时却发动不起来轿车。后来,他慢慢发现只要他买的是香草口味的冰淇淋时,车子就发动不起来。但是如果买的是其他口味的冰淇淋,车子就能很顺利地发动起来。

  这种事情听起来太奇怪了,所以公司总经理看到这位顾客的第一封信时,根本不相信这件事是真的,就没有调查下去。但是接到了这位顾客的第二封来信时,虽然总经理还是心存疑惑,但还是从公司派了一位工程师去这位顾客家中查看究竟。工程师到了之后发现这位顾客确实没有开玩笑,他们共同做了一个试验,在顾客家中吃完晚餐之后,他们一同去商店买冰淇淋。他们第一次买的是香草口味的,回到车上后,车子果然发动不起来。后来,他们连着试了几次,发现每次只要买香草口味的冰淇淋车子就发动不起来,而买其他口味的冰淇淋时就一点问题都没有。

  难道是车子对香草味的冰淇淋“过敏”,对于这个说法工程师当然不相信。于是,他就观察这位顾客买不同口味的冰淇淋时有没有什么差别。结果发现顾客在买香草冰淇淋时,由于柜台离门很近,所以所花的时间很少,比买其他口味的冰淇淋时间要短几分钟。

  原来,香草冰淇淋在这家店中非常畅销,为了让大量的顾客每次都能最快拿到冰淇淋,店主特别将卖香草冰淇淋的冰柜陈列在店面的最前端,而其他口味的冰淇淋则被放置店中的后部分,离前面的收银台很远。

  但是,为什么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让车子发动不起来呢?工程师思考了一会儿,发现原来是“蒸汽锁”的问题,原来,当这位顾客在买其他口味冰淇淋的时侯,由于花的时间比较长,便有足够的时间使汽车的引擎冷却下来,当再次发动的时候就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买的是香草冰淇淋,由于时间很短,汽车的引擎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散热,“蒸汽锁”也就没有有足够的时间来冷却,再次发动的时候就会发动不起来。

  上述故事中的工程师在调查汽车为什么发动不起来这一事情的过程中,善于分析情况,找出事情发生的原因,最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最终顺利地解决了这个看起来不可思议的难题。可见,我们要善于把握因果之间的相互联系,只要能够找到事情的原因,再难的事情也就会迎刃而解了。

wW w.Xia oshuotxT.NetT 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翟建辉作品集
学曾国藩做人准则,学胡雪岩做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