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篡明:朱棣和他的大明皇朝》在线阅读 > 正文 第56章 生前身后事 (6)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篡明:朱棣和他的大明皇朝》 作者:杨林

第56章 生前身后事 (6)

  大军行至榆木川,朱棣的病情更为严重。此时的塞北已为深秋,随着瑟瑟秋风,片片树叶萧萧落地。乌云密布的天空下,秋山老树一片朦胧,北国大地上寂静得连空气也似乎凝固了。朱棣在这处不大为人所知的荒野上度过了一生的最后时刻。他召见英国公张辅,留下了极其简短的遗诏:传位皇太子,丧服礼仪,一遵太祖遗制。

  七月十八日,六十五岁的朱棣,在冷月寒光中默默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使这次未捷的出师更增添了浓重的悲剧色彩。

  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把朱棣当成一个穷兵黩武的暴君,人们传说:“皇帝与鞑靼相遇交兵,阿鲁台战死。”“忠勇王自请招安鞑靼,扈驾而行,未知去向。皇帝行在所雨冰如瓦,军人或折臂或碎头而死,马亦多折项而死,皇帝以此劳心而崩。” 明长陵神功圣德碑长陵的修建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按照“军三民七”的比例征调劳力。由于工匠大量死亡,不得不在工地搭棚,找来和尚念经,为死者超度,足见当时建陵的艰难。

  朱棣的突然病故,直接影响到当时的政局稳定。汉王朱高煦一直存有夺嫡之心。而这时六师在外,朝中情况不明,皇帝病故的消息传出后,势必引起混乱。从征的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金幼孜和太监马云等人决定搜集军中锡器,铸成锡棺,将朱棣的遗体秘密装殓起来,放在翠华宝盖龙舆中,每日照常进膳行礼,严格军令,不使人知。暗中遣杨荣和少监海寿先行驰奔京师,秘报太子朱高炽,以防不测。

  八月初二,杨荣、海寿赶回京师,急闯入宫,送上朱棣的遗诏。太子朱高炽连忙命太孙朱瞻基赴开平迎丧。他也因这一突变而感到惶然无措,直到第二天才想到去找系狱的夏原吉,向这位一直蒙冤的旧臣哭诉了噩耗。夏原吉闻讯后也哭倒在地,出狱后立即与礼部大臣们共同安排了丧礼。

  八月初七,朱瞻基赶到军中,明军已回师到达雕鹗谷,皇帝病故的消息这时才予以公布,军中开始发丧。灵柩经过八达岭居庸关时,文武百官和军民都赶去哭迎。

  居庸关外,残阳如血,铺天盖地的明军将士灰沙满身,围着洁白的龙舆匍伏在地。哀恸的哭声,在莽莽山谷间回荡。挂着白色大帐的龙舆里面,躺着在马背上征战一生的朱棣。这是朱棣最后一次通过素称北门锁钥的雄关。他曾经多次踌躇满志地率师出关征战,又曾经过这里凯旋。此时在身着素服的军士仪仗护卫下,龙辇的锡棺中却是他的遗体。队伍默默地在北国崇山峻岭中行进,悲哀的气氛中显示着肃杀和壮烈。十日,朱棣的遗体被运放在皇宫中的仁智殿内。

  全国都已经开始哀悼仪式。按照当时的礼仪规定,哀悼将进行二十七日,禁止一切音乐、嫁娶、祭祀活动百日,各寺观响起钟声,他们要按照规定各鸣三万杵。宫中皇室们将要斩衰三年。九月十日,朱棣被尊谥为“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庙号太宗。一百多年以后的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明世宗朱厚熜闹“大礼仪”,要尊本生父母,朱棣被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庙号成祖。他终于被子孙们摆到了与他父亲太祖朱元璋同等的位置上。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十二月十九日,朱棣被埋葬在北京昌平天寿山的长陵中。长陵是明十三陵中最为高大壮丽的陵墓。这里四面青山环抱,林木葱郁。北面天寿山主峰三峰并峙,山前河水潆洄,川原开阔,山后群山崔巍,层峦叠嶂,遥接太行。陵园坐北朝南,逶迤的蟒山环绕其后,峻拔的虎峪山雄踞其右。陵前有山间水流屈曲抱身流过,再前又有宝山和昌平城后山等遥相对应。陵区之外还有马兰峪、西山东西罗列,如“万骑族拥”、“千官侍从”,分布陵区左右。这磅礴的地理环境正是风水术士们极力赞美的“山川大聚”的帝陵形胜。

  史书记载,参与长陵卜选的是礼部尚书赵羾和以下一些风水术士:来自民间的廖均卿、钦天监阴阳训术曾从政、知县王侃、给事中马文素、钦天监阴阳人刘玉渊、僧人吴永以及游朝宗、王贤等人。其中,廖均卿所起的作用最大。廖均卿是江西赣州府人。据其五子廖信厚所撰《均卿太翁钦奉行取扦卜皇陵及行程回奏实录》记载,徐皇后死后,朱棣命礼部尚书赵羾选取精通风水地理的人选择陵地。他通过查阅书籍得知,唐朝时的杨筠松、廖瑀、曾文迪“精通地理,有仙道之机”,都是江西人。遂行文至江西各府、州、县,找到了家居赣州府兴国县三僚村的廖瑀后裔廖均卿。

  廖均卿于永乐五年(1407年)十二月奉命赴北京卜选陵地,开始到过京西燕台驿、玉泉山等地。永乐六年(1408年)第二次赴北京时,来到了北京昌平黄土山。他登上山顶,四面察看,见该地风水绝妙,遂绘制好山图献给朱棣,对黄土山风水大加赞美。他还建议朱棣亲临其地察看,“高张慧目,广迈皇风”。朱棣亲临之前,廖均卿于永乐七年(1409年)正月冒着雪深风寒的恶劣天气,第三次去黄土山察看。此后又随朱棣四赴黄土山,并先后赴京西潭柘寺、香山及京北怀柔的洪罗山、昌平的阳山茶湖岭等地继续察找吉地,以供朱棣选取。朱棣曾让风水术士们各献穴法,廖均卿奏称:

  “臣观黄土山,势如鸾凤之奔腾,穴似金盘之荷叶,水绕云从,位极至尊。经云:‘仰掌金盘荷叶中,谁知波浪有仙踪。’形似铜锣。臣冒奏:必扦响处始为工。盖响中之穴,以其声鸣于天下。”朱棣对廖均卿的奏言十分赞同。据说点穴这天恰逢朱棣的生日,于是黄土山被下诏改名天寿山。朱棣赐廖均卿金剑一把、银锄一张,点定了陵穴。

  但此后不久,陵地发生了意外情况。有人向朱棣报告:“廖均卿戏弄朝廷,掘伤地脉,涌泉不止。”在传统的风水术中,陵寝开穴挖出泉水主“凶”。于是廖均卿冒死辩解:“黄土山其穴,洪水滚滚,乃真龙之聚处,穴法无偏。圣主帝星銮驾到山,涌泉即止。”事有凑巧,廖均卿随朱棣到天寿山后,泉水果然止住。接着,按照他的指点,挖出石盆一个、石鲤鱼一对。后来修建地宫时,将石盆盖在了金井之下。可以想见,廖均卿在数次去黄土山过程中,肯定是做了一些手脚。朱棣由此对廖均卿非常佩服,对大臣们说:“均卿非凡间子,诚有仙风道骨,喝山皆应,呼水即止,真朕之奇遇也。”下令授廖均卿钦天监五官灵台郎。但廖均卿不想做官,以上有老母在堂、下有五子未婚为由,请求恩准回家。朱棣挽留,许以赏赐金银,升授官职,仍不为所动。朱棣只好同意。

wWw:xiaoshuotxt?net Txt 小_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杨林作品集
篡明:朱棣和他的大明皇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