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曹操全传》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5章 重赏明罚:恩威并重树立威信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曹操全传》 作者:雅瑟

第15章 重赏明罚:恩威并重树立威信

  一 用谋治人 最高境界无规矩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说,大谋者治人,小谋者治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懂得正确运用法律和奖惩手段来治理天下的人是真正有能力的统治者,只有他们才能够很好的治理国家和社会。而那些只是靠承袭而在其位,却无统治大才的人,是无法达到这种高度的。

  在整个三国时期,曹操的依法治国、依法治军一直是他的主要方针,是真正大智大慧的人。在队伍不断壮大的过程中,曹操一直遵循依法治军、敢于用人的原则,争霸初期,曹操与袁绍相比,袁绍的势力大大超过曹操。但曹操对立有大功的官兵,不惜重金,每次大战前后将士们都士气高昂,且对有异才而不被别人重视的人,也常能因时因势而用,往往取得奇效;相反,袁绍善谋不断,而且任人唯亲、听信谗言,不但赏罚不明,而且难以审时度势,导致很多身负大才的人不能尽其用。最终使得部队士气低落,反被势力小得多的曹操消灭。

  当年,曹操将吕布围困在下邳城中,吕布派张辽、郝萌在深夜从刘备的营寨打开一个突破口,杀出重围,向袁术求救。袁术让吕布送来女儿做抵押,才肯出兵。郝萌回来经过刘备营寨的时候,被张飞捉住。于是,刘备押他去见曹操,郝萌详细说了向袁术求救的经过,曹操大惊,如果袁术真来救吕布,里应外合,曹军腹背受敌,必会败退。

  曹操越想越生气,先把郝萌杀了,又强调了军令:如果哪个营寨再把吕布或他的部下放跑了,一律按军法处置,严惩不怠。

  刘备回来对关、张二人说:“咱们这地方是要冲,耍小心防守啊,千万不要违反了军令。”张飞不满意,嘀嘀咕咕地说:“我们抓了一个敌将,没有得到奖赏,反而这样对待我们,搞不懂。”刘备说:“曹操率领这么多的大军,如果军令不严明,不依军法办事,怎么能服人呢?”看来,还是刘备了解曹操用兵的特点和苦衷。

  其实,曹操又何尝不想封赏张飞等人,但是,曹操手下不仅只有刘备一队大军,这是现实的形势。这次是侥幸抓住了郝萌,若不严肃纪律,难免还会有其他营寨被冲破,造成对大局不利的后果。曹操高屋建瓴,站高望远,只有先略过抓住敌将这一功,把大局稳定才是上策,这是考虑到天时和局势作出的决定,刘备和曹操一样是世之英雄,当然比张飞明白其中的玄机了。曹操的这一审时度势的谋略,对最后成功擒住吕布起到了重要作用。

  还有一次,大将曹仁违犯了曹操的军令,曹操大怒,要按照军法从事把他杀头。还没来得及执行,敌军就冲杀过来。结果曹仁将功抵过,舍命保护曹摊杀出了重围,后来,曹操也说幸亏没有把你杀掉,否则我的命也难保了,曹仁此后更是屡立战功。

  两次处理军政大事,给我们的感觉是前紧后松,不是一人所为,没有定法可言。这正是曹操运用高深的谋略治人的灵活体现:前者是军队围城的关键时刻,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前功尽弃;后者却是临时有变。可以说,对待不同时势有相应的治人手段,看似无规无矩,却是将谋略用到了化境。

  一个时代,特别是在一个动荡的时代里,政令的推行要靠法律的权威,而法律的权威则需要强硬的手段来推广。所以,为政若没有威严,百姓就无所畏惧,无所畏惧则法制越乱,要达到天下大治就十分困难了,杀一儆百当然是为官者树立权威的重要方法。曹操对杀一儆百之术也是百用百灵,无怪乎他用之不厌。

  但是,若曹操将此一法奉为唯一准则,他就会沦落为袁绍之流而不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了。

  诸侯讨伐董卓时,眼看几元大将被华雄斩杀,大家纷纷畏惧而无人敢应战时。器宇轩昂的关羽站出来请求出战,不想袁绍不问其能力如何,先问其职位。当听说关羽只是县令手下的一个马弓手时,立刻大怒,认为关羽官小不配出战,免得让对手笑话。此时,曹操的表现体现了他的用人谋略。

  只见曹操忙对袁绍说:“本初息怒。此人既然敢说这种话,必定有勇有谋;不如让他出战,如果不能取胜,再责罚不迟。况且此人仪表堂堂,威严有加,对手岂可知道他的身份?”并让人为关羽温酒一杯。

  果然,关羽出战“温酒斩华雄”。曹操用人不走寻常路,不计较人才的高低贵贱,让身份低微的关羽得以有扬名的机会。体现了他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宏韬伟略,袁绍在这一点上可就差远了。

  二 言而有信 曹操义送关云长

  要想做大事,必须遵守诺言。这于任何一方都有好处,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切记,不要让眼前的蝇头小利影响做人的信誉。

  古人“千金买马骨”,以此取信于天下;季布‘一诺千金”的典故流传广远,古往今来,能成大事者,都离不开一个“信”字。在其他方面小有欠缺,尚可为人容忍,一旦失信于人必遭人白跟。

  刘备在徐州被曹操打败以后,跟关羽和张飞失散了,独自投奔了河北的袁绍。曹操用计夺取了徐州的下邳,把关羽围困在一座土山上,派遣跟关羽有一面之交的张辽前去劝降。

  关羽迫于形势,同意归降,但是提出三个先决条件:第一,自己只是投降汉献帝,不是投降曹操;二是刘备的两位夫人要受到奉养和尊重;三是一旦知道兄长刘备的下落,就立刻去投奔,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曹操爱才心切,就答应了关羽的全部要求,还以汉献帝的名义任命他为偏将军。

  后来曹操跟袁绍交战,在曹操受到严重挫折的时候,关羽斩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为曹操解围,立了大功。曹操立刻上表奏请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还专门铸了一枚大印送给关羽。

  在随后的战斗中,关羽又斩杀了袁绍的另一员大将文丑。也正是在这次战斗中,刘备知道了关羽在曹操营中。不久,关羽也得知兄长刘备在袁绍那里,并且还收到袁绍部下送来的刘备亲笔信,当立刻就写了回信,由来人带回。

  关羽把刘备兄长的消息告知两位嫂夫人以后,就准备到丞相府向曹操告辞。曹操知道他的来意,故意回避不见,关羽一连去了好几次,都无法见到曹操。想让张辽传话给丞相,张辽也推说有病而不接见。关羽清楚他们的用意,就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相府。然后把历次所收受的金银都封存起来,把汉寿亭侯的大印悬挂在大堂上,带着以前的部将,护送着两位嫂夫人,向着官道进发,去投奔刘备了。

  曹操知道后,不胜叹息。这时,谋士程昱谏道:“丞相待云长不薄,如今他竟然不辞而别,冒犯丞相钧威,罪不容赎。如果纵容他投靠了袁绍,袁绍必定如虎添翼,我们就更难对付他了。不如现在趁他没走远,派兵追上去杀了他,以绝后患。”曹操说:“不可,我早就允诺他一有刘备的消息就可以离我而去,岂能失信于人!”

  曹操有意给关羽送行,急忙率兵追赶。等追上关羽,关公见众人手中没有武器,方才放心。曹操说:“云长为什么走的那么急啊?”关公于马上欠身答曰:“关某以前曾和丞相有约在先。今大哥在河北,我必须前去。多次去府上拜会,不曾谋面,实在是迫不得已才不辞而别。”

  曹操说:“我的所作所为要取信于天下,怎么会食言而肥呢?只是怕将军途中钱财不够用,特送黄金一盘。关公不受。曹操又大笑着说:“云长是天下义士,我福薄不能留住你,深感遗憾。现送你锦袍一领,略表寸心。”令随从下马双手捧袍走向关羽。

  关羽只恐有诈,不敢下马。用青龙刀挑锦袍披在身上,像曹操称谢:“承蒙丞相赐袍,他日我们再会。”说完就望北疾驰而去。大将许褚说:“关羽对丞相太无礼了,不如把他抓来杀了。”曹操却大度地说:“他一人一马,我们这么多人马,难免他会生疑心,我既然说了,就必定会守信用。”

  曹操作为丞相,对自己说过的话决不食言,这不仅是个人信誉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三军将士的诚信。如果他言而无信,将士们必生疑心。曹操清楚,关羽是忠义之士,心中不安欠下自己许多人情,将来必定会找机会回报的。后来赤壁之战,曹操败走华容道,果然关羽放了曹操和其下属一命,这也是对言而有信者的最大报偿。

  曹操与关羽在战场上是对立的,但从二者做人的情义上讲,是一对患难知己。尤其曹操施恩于关羽时,关羽正在落魄,只留一身武艺,曹操因此也落得个施恩不图报之名,这就更激发了关公知恩图报的愿望。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守信”二字值千金。今日受别人点水之恩,他日当涌泉相报是很自然的。人一生难免起起伏伏,不必计较眼前利益,凡事践行诺言,必定会得到无尽的报偿。信誉是我们立身之本,无论何时,都不可因小利而失大信,否则,什么事都做不成。

  三 驾驭群士 得智者以取天下

  曹操当年和袁绍一起起兵讨伐董卓的时候,袁绍曾经问曹操:“如果这次讨贼不成功。你以后有什么打算?”曹操反问袁绍说:“那你呢?”袁绍沉思了一会,说道:“我的辖区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加上拥有沙漠的腹地,然后再向南,以争天下。”曹操则说:“我要让天下所有有才能、有智慧的人都为我所用,这样以来,难道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码?”

  这次谈话表明了两人经营天下的大政方针的不同观点。他们各自拥有自己的人力、物力和经济实力。袁强而曹弱,力量相差十分悬殊,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强者败,弱者胜。曹操不贪求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每获得一个名士,却欣喜若狂。依靠这些谋士,再加上整编到自己队伍的黄巾军依然打下了半壁江山。

  曹操手下的谋士之多是孙吴两家不可比拟的,稍有能耐的人都会有点小脾气或怪脾气,曹操却能凭借自己高超的驾驭能力,让他们心悦诚服地为自己服务,不得不让人佩服。

  反观袁绍,他的起点比曹操不知高了几个层次。拥有幅员广阔的地盘和实力雄厚的军队,拥有战略要充,也拥有众多能人谋士。到头来,却一事无成,为什么?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不能驾驭人才,对身边的人无法量才而用。

  领导的自知之明在于懂得别人的价值,看到自己的局限;领导的作用在于对人才资源的合理调配,而不是越俎代庖。

  曹操在用人行为中,常常能选用能力超过自己的人来为自己服务,这是为什么?因为,曹操早就明白自己再优秀,也不可能做到每一项都胜过下属。

  文聘原是刘琮的部下,赤壁之战前刘琮率部众投降了曹操,但文聘不肯降,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直到曹操南下过了汉水,文聘才去见曹操。

  刘琮的部众虽然名义上投降了曹操,其实大多摇摆不定,形势一直不稳定。于是曹操趁机想好好安排文聘这个有影响力的人,以稳定荆州军民的心。于是跟文聘开玩笑说:“你怎么来得这么晚呢?”文聘非常严肃地说:“我原来跟随刘表一起报效国家,我没有做到,感到非常惭愧。因此我只想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既无愧于九泉之下的人,也无愧于他托给我的孤儿(刘琮),我万般无奈才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哪有心思和脸面早早见你呢?”说完痛哭不已。

  曹操一听,肃然起敬,立刻对文聘赞赏有加,并派他去做了江夏太守。他这一举动对收服荆州降士的人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文聘在江夏太守的任上一干就是几十年,由关内侯、亭侯、乡侯到县侯,爵位上去了,但他一直在做江夏太守,替曹操守着这个咽喉要地,最终击败了关羽和孙权,为曹操的统一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要想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惟一的正确方法,就是放手用这些有本事的下属,用实际行动团结他们,使他们心悦诚眼地为自己服务。

  提携能力超强的人以稳定大局的谋略,在实践过程中,并非所有的领导都能得心应手、灵活巧妙地运用这一谋略。当某些领导者一旦克服了各种困难,果真做到了这一点,那么,他们距离事业上的成功也就不远了。

  曹操拥有正确的驭人观:第一,尊重客观事实,有勇气承认自己在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确实不如下属,不要夜郎自大,更不能不顾事实而实行“鸵鸟政策”。第二,自我修炼,努力自我完善,让手下的谋士们知道自己的学识和宽广的胸襟。第三,虚怀若谷,大胆起用有才干的下属来为自己服务。唯有这样,才能化被动为主动。

  只要是人才,曹操都要为我所用、量才而用,以相互信任和科学的激励机制架起了与人才沟通的最佳桥梁,因此曹操手下人才的能力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所以曹操往往在失败的边缘能够与众将士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尤其是在一个尔虞我诈的乱世,这更显示出了曹操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高超的驭人之术。曹操以这样的一种胸襟和作风广纳贤才,到曹操去世前,聚集在他身边的文臣武将就有几百名,光是重要谋士就有一百多人,这种人才兴旺的局面最终帮助曹操完成了统一大业。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雅瑟作品集
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10万个为什么大全集乔布斯全传世界经典神话大全集民国枭雄杜月笙中国孩子最爱读的好故事大全集曹操全传世界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中国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感动小学生故事大全集唐诗宋词元曲大全集(超值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