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7章 转战东北(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 作者:叶永烈

第17章 转战东北(1)

  由于陈云很重视“治天下”,这样,便由陈云负责东北大城市的接收工作。当时,与陈云一起接管沈阳的伍修权,对陈云“治天下”的本事表示钦佩。

  在飞往东北时遇险

  1945年9月15日上午,一架漆着红五星的道格拉斯式双引擎苏联军用飞机,从延安飞往东北。由于油箱里的油不够用,不得不在山海关机场临时降落,以便加足油,再飞往沈阳。

  这架飞机在降落时,发生了事故。由于苏联驾驶员的失误,飞机竟在跑道中段降落,一下子就冲出了跑道,栽进了跑道尽头的稻田。顿时,机头埋进泥里,而整架飞机竖了起来,飞机的尾巴直翘蓝天,机身几乎垂直于地面。

  陈云就坐在这架飞机里!

  据同机的伍修权(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回忆:

  (飞机出事故时,)将我们这批乘客连同装运的东西,全都倒进前舱,我和段子俊、莫春和同志被撞成了轻伤,彭真同志的头部也受了撞击,叶季壮同志受伤最重,翻倒的油桶和无线电器材,一齐压到他腿上,使他吃了不少苦头。陈云同志是幸运者,当飞机出事时机舱前门被撞开了,他被一下子推进驾驶室里,居然未受伤。

  当陈云在山海关机场遇险时,毛泽东和蒋介石正在重庆握手、谈判。国共两党代表后来在1945年10月10日正式签订了《双十协定》(《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其实,不论是毛泽东还是蒋介石,心中都明白,那只是“纸上的东西”罢了。

  国共决战,已迫在眉睫。

  陈云和彭真接到了出发的命令。

  到哪里去呢?

  毛泽东说:“去东北,建立东北根据地!”

  毛泽东显示了他的战略远见。毛泽东看中东北,那是由于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打败了日本关东军,而东北又是极为重要的工业基地,邻近苏联,因此毛泽东决定派遣大批干部和部队迅速进入东北,建立东北根据地。

  后来,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文件《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中指出:

  我党现时在东北的任务,是建立根据地,是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军事政治根据地。建立这种根据地,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必须经过艰苦奋斗。建立这种根据地的时间,需要三四年。但是在1946年一年内,必须完成初步的可靠的创建工作。否则,我们就有可能站不住脚。

  毛泽东这一着棋,果真十分厉害: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东北,为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中将”身份出现在沈阳

  毛泽东还在重庆时,1945年9月14日,那架苏联军用飞机降落在延安东关机场。飞机是从沈阳飞来的,机上坐着中共原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以及一位苏联红军大校,以及一位苏联红军少校翻译。他们此行,是为了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总部取得联系。

  刘少奇在听取了曾克林的汇报后,组织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把中共中央书记处两位候补书记派往东北,领导那里的工作,并和苏联红军协调行动。

  于是,陈云结束了在延安的8年的安定生活,又开始步入大动荡之中。

  据彭真回忆:

  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以彭真为书记,陈云、程子华、伍修权、林枫为委员的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对外是指抗联组成的自卫军、原东北军将领组成的自治军和冀热辽的八路军)总部,并决定调2万干部、10万大军和100个团架子的军队干部迅速进入东北。

  其中,派伍修权去,还考虑到他精通俄语,可以在与苏军进行高级会谈时兼任翻译。

  这样,彭真、陈云和伍修权等一起,在9月15日上午搭乘那架苏联军用飞机,前往沈阳。

  这时,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小插曲:

  俗话说:“兵对兵,将对将。”考虑到他们到了东北之后,要和苏联红军的将领们见面、会谈,最好要有军衔才好。因为苏联红军是实行军衔制的,很讲究军衔。可是,陈云他们当时都没有军衔,去东北工作就诸多不便。于是中共中央军委临时授予他们军衔,发给写有中、俄两种文字的军衔任命书。彭真、陈云、叶季壮授中将衔,伍修权授少将衔,段子俊、莫春和授上校衔。

  这么一来,陈云成了中将。

  不过,就陈云曾在长征中担任红军五军团党代表一职来说,授中将衔却也是恰如其分的。

  不料,陈云中将登上那架苏联军用飞机之后,却遇上了那场意外的危险。

  屈指算来,这是陈云一生中第四次遇险:

  第一次是向忠发叛变,差一点使他在上海被捕;

  第二次是从上海去江西“苏区”途中,差一点落入国民党军队包围圈;

  第三次则是在日军飞机首次空袭延安时被埋在窑洞里;

  这一回,虽说他有惊无险,不过,也够“悬”的了!

  由于飞机出事,陈云他们不得不从山海关改乘火车到锦州,在那里住了一夜,医治伤员。

  翌日,再乘火车前往沈阳。到达沈阳时,已是9月18日——正好是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纪念日,而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又正巧发生在沈阳。

  那时,沈阳在苏联红军的占领之下。果真,在与苏军司令见面时,陈云虽然没有佩军衔、肩章(那时中共部队没有军衔、肩章),但是出示那张用中、俄文写的中将证书,倒也很派用场。

  就在彭真、陈云到达沈阳之后,10月31日,中共中央来电,任命林彪为“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员。这时,林彪尚未到达东北,就由彭真、陈云先主持工作。

  那时,东北的三大城市全在苏联红军手中。中共中央曾有过“独占东北”的设想。

  这是因为“东北还没有国民党军队”,一旦实行“拒蒋进东北”,“由我控制沈阳、长春、哈尔滨三大城市和交通线”,便可以实现“独占东北”。

  苏联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的“兄弟党”。照理,苏军应当把沈阳、长春、哈尔滨这三大城市都交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可是,很出乎意料,苏联红军竟不准东北人民自治军进城!

  原来,苏联有自己的打算,他们不愿跟美国以及蒋介石闹僵。苏联宣称,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是“有限的”。

  蒋介石当然明白东北的重要,从1945年11月起,便命令大批国民党部队乘船从秦皇岛登陆,日夜兼程向山海关、锦州扑来,迅速占领了山海关至锦州一线,急于北进,夺取东北三大城市,即沈阳、长春、哈尔滨。

  这时,面对蒋介石北进的大批部队,苏联红军竟要求东北人民自治军撤离沈阳。苏军驻沈阳的少将衔卫戍司令毫不客气地对彭真说:“要你们退出沈阳,这是上级的指示。如果你们不走,我就用坦克来赶你们走!”

  彭真反驳道:“一个共产党的军队,用坦克来打另一个共产党的军队,这倒是从来没有的事,能允许这样做吗?”

  考虑到苏联红军的这种态度,也考虑到蒋介石调遣了大批部队进入东北,陈云根据当时的形势认为,由中国共产党“独占东北”已不可能,必须改变计划。这样,他们不得不放弃了沈阳,退至哈尔滨。

  1945年11月初,陈云任中共中央北满分局书记,后又兼任北满军区政委。

  1945年11月下旬,中共中央北满分局由哈尔滨转移到宾县,在陈云主持下召开了中共中央北满分局会议。

  由陈云主持起草,以他和高岗、张闻天的名义,于1945年11月29日及30日,分两次给中共中央东北局及中共中央发去《对满洲工作的几点意见》电报。这一电报,如今收入《陈云文选》。

  陈云在电报中指出:

  我们必须承认,首先独占三大城市及长春铁路干线以独占满洲,这种可能性现在是没有的。

  我们今天必须大胆主动地撤退。

  我们必须经过战争及根据地之建立,以达到包围歼灭大城市之敌及钳击长春铁路干线,使我们能够在同国民党的长期斗争中,取得全局的优势。

  中共中央考虑到与苏共的关系,为避免冲突,完全同意陈云的意见。

  毛泽东于1945年12月28日为中共中央起草了给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指示,即如今收入《毛泽东选集》第4卷的《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中共中央制定了“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着名战略方针。

  这时,于若木在妹妹于陆琳陪同下历尽艰难,带着两个孩子,从延安来到哈尔滨。

  于若木是这样向笔者讲述的:

  延安的生活虽然艰苦,但还是安定的。

  日本投降后,陈云和彭真一起乘苏联飞机飞往东北,于若木带着长女陈伟力以及出生不久的长子陈元留在延安。

  在陈云到东北工作不久,于若木带着两个孩子也前往东北,从此开始了动荡的生活。

  于若木没有机会乘飞机,而是走山路前往东北,尤其是陈元还不满1周岁,她拖儿带女,一路艰辛。

  于若木说,她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是“骡轿车”——两匹骡子中间架一个“架窝子”。她带着两个孩子坐在“架窝子”里面,翻山越岭。从延安这么走了一个多月,才终于到达张家口。

  张家口是当时中国解放区中最大的城市。在张家口,于若木和妹妹于陆琳受到聂荣臻很好的照顾。只是由于张家口到东北解放区的路不通,于若木带着孩子在张家口等了好几个月,这才来到哈尔滨,和陈云重逢。妹妹于陆琳则留在张家口工作。

  1946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解放哈尔滨。

  1946年5月,国民党军队占领东北的四平、长春、吉林。

  1946年5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迁入哈尔滨。

  1946年6月16日,中共中央决定中共中央东北局重新分工:

  林彪为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

  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担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兼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

  林彪、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五人组成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委。

  1946年7月7日,中共中央东北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决议《东北的形势和任务》。

  这一决议是陈云起草的,如今收入《陈云文选》第1卷。这一决议,实际上就是具体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精神。

  中共“让开大路,占领两厢”,进入东北的部队迅速地从10万人扩大到30多万人。

  国共之间终于在东北爆发了激烈的争夺战……

  深夜风雪长白山

  于若木记得,在到达哈尔滨后,住了些日子,形势吃紧,家属转移到后方。于是,于若木来到了佳木斯。

  于若木来佳木斯才一个星期,陈云就奉命南下,到南满工作。

  那是在1946年10月中旬,蒋介石来到沈阳,制定了东北作战方针:“南攻北守,先南后北。”

  蒋介石集中了8个师,大约10万人,分三路进逼南满。

  南满成了两军争夺的重点。

  经中共中央同意,派出陈云和萧劲光一起前往南满工作。1946年10月17日,陈云和萧劲光从哈尔滨坐火车启程,一个月后抵达临江。

  据于若木回忆,她和陈云,还有萧劲光等一起经过吉林省的图们市到了朝鲜平壤。

  于若木和两个孩子就留在平壤,而陈云和萧劲光则从平壤到南满去。因为在战争年月,带着两个孩子是一个负担,所以于若木无法随陈云同行,就和萧劲光的家属一起住在平壤。

  萧劲光则这样回忆道:

  陈云和我南来以前,辽东地区正处于斗争最艰苦、形势最严重的时期。我军不足4万人,被压缩在临江、长白、蒙江、抚松四县狭小地区内。

  当时部分干部对坚持南满根据地缺乏信心,希望向北满转移。

  枪声响了,炮声响了,陈云这位“中将”也投入军事指挥工作。虽说陈云多年来一直从事文职工作,但是在战争的环境中,谁都必须学会打仗。

  当时的形势是很严峻的。陈云曾这样写道:

  群众鉴于日俄战争、“九一八”、“八一五”的经验,认为后退者必一去不返。因此,他们认为我军大势已去,眼看已得利益不可保,并且最重要的是自己利益不多,不值得为此而拼死斗争。所以敌来时,大家不逃,村干部出来维持顽军(也是顽军的需要,要他们派夫派差),所有我寄存群众家中或埋藏的物资(群众知道的),群众统统献给顽军或保安队、警察。

  萧劲光则是这样回忆的:

  12月中旬在七道江召开的师以上干部会议上,仍有部分同志主张“主力北撤,保存力量”。这时,敌正向北梅河口、辑安进攻,必须从速决断。我向陈云报告这一情况,他深夜冒着大风雪赶到七道江,立即同大家交谈。他从东北战场的全局出发,详尽地分析了撤出南满与坚持南满的利害关系,强调只有坚持南满,与北满形成有力的掎角之势,才能挫败敌人的战略企图。最后他说:你们让我来拍板的,我拍板就是要坚持南满,坚持就是胜利。

  话虽不多,却是掷地有声,关系整个东北战局。

  尽管关于陈云生平的文章极少,但是笔者还是查到了一篇关于陈云在东北指挥作战的回忆文章。那是当年出席“七道江会议”的彭嘉庆写的,题为“艰难时期的正确决策——记陈云同志主持的‘七道江会议’前后”。

  在南满,七道江等几条江,倒是有点历史名气。据云,唐朝薛仁贵征东,高丽(今朝鲜)将军盖苏文从一道江经八道江向临江方向败退。另外,“满洲国”皇帝溥仪1945年也是沿这条路逃跑,到了大栗子被苏联红军擒获的……

  1946年10月,国民党对东北采取“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调集重兵向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部队进行重点进攻。

  1946年12月,东北民主联军南满的部队在国民党军队大兵压境的形势下,处于进退两难之中。两种意见相持不下:一种意见主张放弃南满,开往北满;另一种意见,主张坚守南满。

  当时,气温降到零下30多摄氏度。东北民主联军部队在秋天时打运动战,嫌棉衣太沉,都扔掉了,这时却找不到冬装补给。再说,在山沟里,没有油盐供应,战士只能吃点老百姓的酸菜水。玉米窝头被冻得像石头一样硬,牙齿咬不动,只好用口水泡软了啃着吃。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叶永烈作品集
蹦蹦跳先生邓小平改变中国小灵通三游未来30年文学典藏报告文学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出没风波里中学生必读名家:一百个问号之后哭鼻子大王中国科幻小说经典她,一个弱女子白衣侦探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钱学森传钱学森传奇怪的“病号”毛泽东与蒋介石江青传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建党始末历史选择了毛泽东陈伯达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