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9章 “文革”蒙尘(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 作者:叶永烈

第29章 “文革”蒙尘(2)

  院内凉风习习,坐在桂树之侧,沈玉贵对我谈起当年的情形:

  他记得陈云是1969年11月9日到达南昌的,临时借住于滨江宾馆(中共江西省委招待所)。

  他忽然接到上司通知,说是北京来了一位重要干部,名唤“陈元方”,要住入干休所,务必注意安全保卫工作。

  沈玉贵平时总是把最重要的客人安排住在8号院——彭德怀也曾住过这里。那“陈元方”是中共中央委员,当然亦应安排住此。

  上级关照,此人不是住几天,而是长住,要为他砌围墙,把8号院与其他院子隔绝。

  于是,沈玉贵挑灯夜战,连夜派人砌了一堵砖墙——此墙今日依然在那里。

  几天之后,11月12日,那位“陈元方”乘小轿车光临了。

  一见面,沈玉贵觉得此人面熟,在报纸上见过他的照片。沈玉贵随后认出他是陈云!

  沈玉贵笑道:“首长,您怎么改名叫‘陈元方’啦?我在报上见过您的照片,认识!”

  陈云微微一笑:“上头叫改的!”

  沈玉贵又问:“为什么改名字呢?”

  陈云幽默地答道:“上头叫改,就改呗!还好,我姓陈,改名未改姓。”

  相处久了,沈玉贵才明白那“陈元方”的来历,因为陈云的两个儿子分别叫陈元、陈方,上头要陈云改名,他临时把两个儿子的名字凑在一起,取名“陈元方”!

  沈玉贵记得,陈云不抽烟,不喝酒,不玩麻将、扑克牌,也不下棋,他的爱好是看书。他从北京带来很多箱书,堆在书房里。他喜欢静静地看书,平时言语不多,但一旦开口,颇具幽默感。

  陈云的记忆力极好。有一回,沈玉贵要写学习心得,按那时的习惯,必定要引用一段革命领袖的话。沈玉贵记得那段话的大意,却不知是谁说的,更不知出自何书,只得请教陈云。陈云随口答道,你查一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某某卷某某篇,那是马克思的一段话。沈玉贵照陈云的指点,果真查到那篇文章。陈云又告诉他,那篇文章的核心是其中一个300多字的段落,要仔细捉摸……

  陈云的肠胃不好,有一回,仅仅吃了八颗用盐水煮的花生米,便拉肚子了。陈云感叹地对沈玉贵说,年轻时生活艰难,落下了肠胃不好的毛病,如今吃东西不得不小心。

  陈云体弱,冬天容易感冒。由于周恩来曾向江西打过招呼,最好给陈云的住处装暖气,这样,陈云的住处安装了暖气。

  在沈玉贵的印象中,陈云很好接近,没有“大官架子”。陈云子女也来此处看望,子女衣着都很朴素。那时陈元来此,穿一件蓝色罩衣,像个工人。陈云夫人于若木那时在湖南衡东国家科委“五七干校”,未能获准前来看望陈云。

  “老表”马骏和陈云的友谊

  省军区干休所前,横着一条小河,河对岸是一家拥有1600多工人的工厂。

  既然安排陈云住在省军区干休所里,那就让他就近到这家工厂调查研究吧。这家工厂,便是江西化工石油机械厂,而马骏正是这家工厂的办公室主任。

  考虑到陈云身份特殊,厂里指定专人负责联系、接待,这任务便落到当时34岁的马骏头上——这一方面正是厂办主任的工作范围,另一方面考虑到马骏过去做过机要工作,又在省委组织部工作过,办事干练、稳健、可靠。

  就这样,出于历史的机遇,作为一名普通的工厂干部,马骏跟来自北京的“客人”有了密切的接触。

  在实地访问了省军区干休所之后,马骏先生又陪笔者前往江西化工石油机械厂。干休所跟这家工厂之间,只隔着狭长的小河般的青云湖——那是因为附近有一座青云谱庙而得名(青云谱庙为“八大山人”朱耷隐居处)。

  车子只开了5分钟,就到了陈云当年“蹲点”的江西化工石油机械厂。该厂党委副书记祝国仁、教育科长虞永、厂办公室秘书胡建平等接待笔者,陪笔者走访各车间,指指点点,说及陈云在各车间的故事……

  在江西化工石油机械厂,要算马骏跟陈云最熟悉,所讲的关于陈云的故事最多。

  1991年,我在北京采访时,便听陈云老秘书萧光华说起马骏其人。

  到了南昌,我跟马骏有了几天的接触,彼此熟悉了。在一个夏夜,他来滨江宾馆看我,我请他谈谈那段难忘的往事。我说:“在‘文革’中,陈云‘落难’江西的情况,鲜为人知,你是‘关键人物’,能不能打开你的记忆闸门?”

  他答应了,面对着我的录音机,头一回透露了陈云在那风狂雨猛的岁月中的不平凡历程……

  他从“文革”之后的一件小事说起。他记得,有一回陈云马上要离开北京到外地去,临行之际,诸事冗杂,于是在房门上贴了张字条:“事忙谢客。”

  一位省委书记要来看陈云,从陈云秘书老萧那里知道他正忙,也就告免了。

  正在这时,马骏出差来北京,给老萧打来电话。

  老萧转告了陈云。陈云一听,说道:“马上请他来!”“江西老表”马骏兴冲冲来了。一见房门上陈云亲笔写的字条,才知陈云正忙,不敢进去。

  陈云却迎了出来。

  马骏略坐片刻,生怕影响首长工作,赶紧告辞。不过,他心中非常高兴,终于又见到了老首长!

  如果陈云不很忙的话,那就会跟他细细地聊,问他江西的物价怎么样,供应又怎么样,如同聊家常。有一回他来北京,原定的接见时间为一小时,陈云竟跟他聊了一上午!

  马骏这位江西老表跟陈云非亲非戚,也不是他的老部下。论职务,他并非江西的“大干部”,可是,陈云跟他却有着非同一般的友谊。

  这友谊是在那大灾大难的年代结下的。说实在的,完全是历史的偶然,这位江西老表跟来自北京的陈云在几年之中有过频繁的接触……

  马骏,瘦削的个子,直爽而且热忱。

  他的经历非常简单:

  1935年7月出生于江西赣州,参加过土改工作队,195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他作为调干生进入武汉钢铁学院学习,1963年毕业,回到江西工作。“文革”开始时,他是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的干部,参加了“保”字号组织。这样,他在1968年被下放到南昌附近的江西化工石油机械厂,担任厂革命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就在此后不久,陈云被逐出北京,安排到江西化工石油机械厂“蹲点”,厂方指定由马骏负责接待。如此偶然的巧合,使马骏这位江西老表跟陈云结下了深情厚谊……

  “客人”初次到厂非常随和

  “客人”,这是当时江西省头头关照的对陈云的代称。他们不让群众知道来者是陈云,以概念模糊的“客人”之称泛而代之。

  马骏清晰地记得“客人”头一回来到江西化工石油机械厂的情景——那也是他平生第一回见到陈云。

  那是1969年11月13日,陈云的秘书老萧在电话中约定了来厂时间,马骏便和厂领导“三李一张”,即李健、李彪、李赤、张守信,恭候着“客人”的光临。

  他们厂从未接待过这样的“客人”,厂领导正发愁,不知见了面该说些什么才好。特别使他们为难的是,不知该怎么称呼陈云。叫“陈云同志”或“老陈”?不行!上面已经关照过,不许暴露他的真实身份和姓名;叫“客人”吧,背后用“客人”作代称犹可,面对面怎么喊?难道说“‘客人’你好?”

  正在为难之际,忽听得有人说:“来啦!来啦!”

  只见一辆蓝灰色的华沙牌小轿车,驶进了厂门。在这家工厂,难得见到这样的轿车——省里按照有关规定,给陈云派了轿车、司机。

  厂领导赶紧走出办公室,下楼接客,在楼梯上遇见一位60多岁、穿一件绿色棉军大衣的中等个子男子。那熟悉的面孔一望而知是“客人”,因为“客人”的照片过去常出现在报纸上。

  厂领导正为怎么称呼“客人”而不便启齿之际,“客人”倒是大大方方,用上海口音先发话了。马骏在一侧听得清清楚楚:“我到这里来,是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

  厂领导一听,越发尴尬。随着“客人”上楼,他们在办公室里坐了下来。

  这时,“客人”问起了厂里的情况,厂领导开始向“客人”一一介绍,气氛才变得轻松起来。他们发觉,“客人”很随和,没有“大首长”的架子,紧张的心情渐渐消失。

  就在这第一次见面时,厂领导告诉“客人”,今后由马骏负责同他联系。

  惊人的记忆力

  从此,马骏常常骑着自行车,来来往往于厂和军区干休所之间。两地相距约二三里路。

  马骏实在不习惯于叫“客人”,听萧秘书喊陈云“首长”,从此他也称“客人”为“首长”。陈云呢,总叫他“老马”,虽说他不过30多岁。

  陈云的住处很简单,一张床,一张沙发,四把椅子,一张书桌。

  老萧是他的老秘书,从1957年起便跟着他,照料里里外外。

  炊事员也跟他多年,知道他的口味,给他做点爱吃的菜,如豆瓣酥、清蒸鱼之类。

  起初,马骏见了陈云“公事公办”,陈云要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那时,陈云不断地要开各种各样的座谈会,陈云提出要求,他找人开会。比如,老工人座谈会,青工座谈会,女工座谈会,等等,前前后后开过100多次座谈会。

  约定开会的时间,马骏把人找来,陈云的轿车会准时地在厂里出现。开会时,马骏说了“客人”开会的意图,然后念着手中的名单,逐个介绍会议的出席者。

  人们开始发言了。陈云往往把右臂放在桌面上,脑袋稍稍向右倾斜,双眼笔直望着发言者的脸——这是陈云聚精会神时的习惯姿势。

  没多久,马骏就惊讶地发现:仅仅在一次座谈会上见过面,倘若在车间里遇上,陈云竟会叫出对方的名字来!要知道,马骏在这个厂里工作,还叫不遍工人的名字——正因为这样,开座谈会时,他手中总拿出一张出席者的名单。

  “你的记性真好!”马骏很佩服地说道。

  “我像你这样的年龄时,能记2000人的名字。”陈云笑道,“其实,这是练出来的。你要做群众工作,你要带领部队,叫不出人家的名字怎么行呢?日子久了,就养成了记人记事的习惯。”

  他渐渐发觉,陈云讲话不多,但讲话很干脆,绝不拖泥带水。他不属性格内向的人,讲话幽默,但办事很谨慎、细致。

  陈云很守纪律。迄今,马骏仍保存着陈云当时亲笔所写的一张条子:

  马骏同志:

  今天24日下午3时食堂班组会,我因事不能参加,请假。明日(25日)食堂班组会我准时参加,请告食堂同志。

  陈云

  23日上午

  字条末“23日”,笔误,应是“24日”。

  陈云因事不能出席一次工厂里的班组会,特地向工厂干部马骏写了请假条子。这虽是一桩小事,但是也充分体现出陈云的组织纪律性。他毫无“中央首长”的架子——本来,他完全可以请秘书给马骏打个电话就行了。

  江西化工石油机械厂原是一家劳改工厂,后来虽然转为普通工厂,但厂里还有一些劳改犯。陈云喜欢到厂里各处走走,走遍各车间,就连仓库、洗澡间、厕所,他都要去看一看。

  马骏替他的安全担心,因为“客人”的身份在厂里早已传开。马骏怕出意外,总要跟随在他左右。陈云说:“你别那么紧张,不会有人拿木棍子打我脑袋的!”说罢,哈哈大笑起来。

  陈云说:“我过去很少下基层,这一回来到你们厂,我要尽量多做调查研究、了解基层。”

  他很快就熟悉了厂里的生产流程,能够一口气报出各车间负责人的名字。他参加班组的政治学习,一个车间一个车间轮流参加,连汽车队也去,广泛地接触了工人。

  他看见车间丢着用了半截的电焊条,看到废弃的边角料,觉得很可惜,说要尽量注意节约,我们国家家大业大,要处处注意节约。

  省革委会头头“避见”陈云

  在陈云来到江西化工石油机械厂后的第3天——1969年11月16日——发生了一桩意外的猝然相遇。

  那天,马骏正陪同陈云在金工车间参观,忽然有人来找马骏,说是有要事,叫他马上去厂部。

  马骏心急火燎赶到厂部,见到厂门口停着另一辆轿车,一问,才知道是程世清来了,要视察金工车间。

  程世清为什么要去金工车间呢?事后才知,当时江西要生产某种武器,找不到合适的工厂承担任务。程世清听说江西化工石油机械厂有金工车间,便来看看是否具备生产这种武器的条件。

  也真巧,陈云在金工车间!倘若程世清去到那里,势必会与陈云照面。

  厂领导赶紧向程世清汇报,陈云正在那里,并请示道:“见,还是不见?”

  “不见!”程世清很干脆地答复道。

  于是,厂领导赶紧派人把马骏喊来,要他设法使陈云“暂避”程世清。

  马骏好为难。他又不便向陈云说此事,无可奈何,只得说上楼休息一下吧,把陈云领进一个小房间。

  这时,程世清走进了金工车间……

  程世清“避见”陈云,这清楚表明,陈云在他眼里不是国务院副总理,而是来此“接受思想改造的人”!

  对于这个程世清,陈云1979年3月21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这么谈及:“文化大革命”中的军管时期,将军们管经济,有些人经验少,胆子大。

  像程世清,全国那时年产六七万辆汽车,他说江西也要搞六七万辆。哪有那么多钢板?全国进口粮食的任务,他要江西包下来。过去,江西长时期每年只上缴15亿斤粮食。那时,全国每年进口粮食107亿斤,江西全年只产197亿斤稻谷,折合133亿斤大米。他把全国进口粮食都包下来,江西老百姓只剩下90亿斤稻谷,那还不造反!这些人胆子大,他们说搞什么就搞什么。

  江西省军区隶属于福州军区。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曾和陈云一起在南满工作过,对陈云倒很照顾。陈云有一段时间从南昌去福州,韩先楚把自己的专车调给陈云用。

  在该厂,虽然当时对陈云实行保密,以“客人”为代称,但全厂上下皆知他是陈云。

  陈云轮流到各车间参加班组学习。木模组的木工,为陈云做了一只可折叠的小凳(马扎),成了陈云的“专座”。从此,陈云的警卫员李奇手中总是拎着这只小凳。这只小凳伴随陈云度过那艰难的岁月。陈云离开江西时,曾对该厂工人说:“这凳子,我要带回北京去。我见到毛主席,要给他看,告诉他这是江西工人为我做的凳子!我每天都坐这凳子!”

  政治学习会上,工人们曾请陈云谈谈“党内路线斗争”,陈云连连摆手道:“我没有‘资格’谈!”他通常只是在一旁静静地听,几乎不发言。

www/xiaoshuotxt/n e tT xt 小 说 天 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叶永烈作品集
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钱学森传哭鼻子大王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建党始末钱学森传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中国科幻小说经典她,一个弱女子邓小平改变中国中学生必读名家:一百个问号之后白衣侦探毛泽东与蒋介石30年文学典藏报告文学出没风波里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奇怪的“病号”江青传小灵通三游未来蹦蹦跳先生陈伯达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