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传记 > 《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0章 “文革”蒙尘(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 作者:叶永烈

第30章 “文革”蒙尘(3)

  那年月,厂里天天开会,进行政治学习。陈云曾说:“你们能不能抽点时间,研究研究生产?”

  不过,工人们对“客人”却很热情。一位工人甚至违反“规定”,拿出小本子请“客人”签名留念。“客人”当即写下“陈云”两字,成为这位工人保藏至今的珍贵纪念品。

  厂里放电影,总要通知陈云。不过,那时放的是“革命样板戏”,陈云只看一回就不看了。秘书、警卫、司机、炊事员倒是常来看电影——那时的文化生活实在太单调了。

  厂里也想方设法改善陈云的生活。那时的南昌,市面上很难买到面包,马骏就跟铁路局联系,从火车站买面包给陈云。陈云爱吃淡水鱼,马骏到水产局去弄鱼;冬天,厂里给陈云送煤……

  三天两头到陈云那里去,马骏再也不拘束了,与陈云结成忘年交。

  陈云总是穿灰色中山装,布鞋。他的毛笔字写得不错。他说,那是在商务印书馆当学徒时练的,因为要把一包书寄出去,写地址、写姓名,字写不好不行。他包什么东西,动作很麻利,也是当学徒时练的。

  陈云来到厂里单身宿舍,见到两个工人住一间房,便感叹起来:“比我当年在商务印书馆当工人时好多了,那时上下铺,一个房间住好多人。”

  工人们常常要陈云讲长征故事。空闲时,陈云说起了往日艰辛的历程。陈云其实很善于讲故事,早在1936年,他就在巴黎发表了《随军西行见闻录》,同时在莫斯科印出单行本,这本书写的就是长征故事。大抵由于他从小受江南评弹的熏陶,富有讲故事的“技巧”。正因为这样,工人们很喜欢听“客人”讲故事。

  陈云也曾跟马骏说及自己当初进入江西的故事:他是坐船到汕头,进入福建长汀,然后红军派出一个排武装便衣,接应他穿过封锁线进入江西的……

  我多次问及,陈云当年在厂里,有没有拍过照片?遗憾的是,在那落难的年月,谁敢给陈云拍照?就连在那幢小院里,陈云也未留下一帧照片!

  据传,厂里有一位爱好摄影的工人,趁陈云观看吊车起吊时,为他拍了一帧照片。

  但是,这位工人说,如今找不着了(也许要留待合适的时机拿出来)。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有人画了一幅陈云在该厂的油画,但油画毕竟不如照片真实、珍贵。

  终于结束“下放”

  陈云在青云谱,过着“闲居”生活。不过,马骏从未见过他愁眉苦脸,却总是见他面带微笑。

  除了去江西化工石油机械厂之外,陈云又主动联系了一家工厂和一所学校——南昌洪都机械厂和南昌第19中学。他尽量扩大社会接触面,多作调查研究。即使如此,他仍笑称自己“两天打鱼,三天晒网”!

  他在干休所里研读《毛泽东选集》,研读从北京带来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资本论》《列宁全集》《斯大林文选》等书籍。

  陈云也看每天的报纸,只是当时的报纸废话、空话、“左”话太多。

  夏日的南昌是“火炉”,1970年7月酷暑之际,陈云回到北京住了些日子。1971年夏,陈云则去福建小住。

  一天,马骏来到干休所,陈云笑着对他说:“老马,今天来了新炊事员!”

  马骏闻言步入厨房,见一姑娘围着围裙,正在那里忙碌。她见到马骏,反问道:“我像不像炊事员?”

  原来,她是陈云的女儿,当时在西藏当兵,抽空前来探望父亲,一到这里,就下厨房为父亲做饭。

  陈云的儿子也曾前来探望。

  那时,陈云夫人于若木正在湖南衡东的国家科委“五七干校”。所谓“五七干校”,是根据毛泽东1968年5月7日所作的指示(即所谓的“五七”指示)办起来的党政干部及知识分子下放集中劳动的场所,美其名曰“五七干校”。毛泽东的“五七”指示说,“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笔者那时也在“五七干校”劳动了3年。

  1970年6月,“五七干校”开展所谓的“一打三反”运动。“一打”即“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三反”即“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在“五七干校”,掀起了大字报高潮。

  针对“反铺张浪费”,于若木写了两张揭露江青的大字报,一下子轰动了湖南衡东的“五七干校”。她的两张大字报的标题是“铺张浪费、挥霍无度的盖子必须揭开——江青是党内最大的剥削者、寄生者”“必须揭发铺张浪费的盖子——江青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修正主义分子?”。

  于若木写这两张大字报的起因,是由于在1962年春天,她目击的一幕:

  那时,她和陈云来到上海,被安排住在太原路中共上海市委交际处的一座房子里。一进门,她就感到很惊讶,不仅地毯是绿色的,窗帘是绿色的,沙发是绿色的,就连桌子、马桶圈、马桶盖上,都铺着绿丝绒。于若木一打听,才知道江青讲究“出绿”,要交际处特地为她装修的。除了这座房子外,在上海,还有三个住处,江青有时要住,也一律照她的吩咐“出绿”……

  于若木非常气愤,这样,在“一打三反”运动中,就揭发了江青这一铺张浪费的事实。于若木写道:

  “江青自私、贪婪、好逸恶劳,对人民颐指气使、作威作福”,“她不是无产阶级司令部的人”。

  这张大字报贴出之后,江青很快就知道了。那时的江青,正得意忘形,听说此事,大发雷霆。不久,北京来人,对于若木进行隔离审查,以“现行反革命分子”的罪名进行批斗,甚至还宣布开除于若木的中共党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

  这样,于若木无法到江西南昌去看望陈云。

  1970年8月23日至9月6日,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召开。作为中共中央委员,陈云前往那里出席会议。

  不过,由于正处于“靠边站”时期,他只能住在九江南湖宾馆。开大会时,他才上山出席,旋即下山——从庐山至九江,轿车约一个小时路程。

  在这次会上,毛泽东主席写了《我的一点意见》,尖锐批判了陈伯达,给了林彪反革命集团以沉重的打击。9月3日,陈云打破了久久的沉默,在华东组大组会议上发言批判了陈伯达,指出陈伯达在历史上就是个伪君子,老虎屁股摸不得,一贯靠几本书吓人,和王明一样。

  会毕,陈云仍旧返回工厂。

  厂里工人从报上读到大会公报,请陈云详细谈谈。

  陈云摇头说:“你们别问我,去问程世清!”

  一年之后,1971年9月13日,林彪叛党叛国,折戟沉沙。作为普通干部,马骏反而先听到了有关“九一三事件”的传达。

  马骏连忙骑自行车到干休所,把情况讲给陈云听。

  他记得,陈云听毕,过了一会儿,说了这么一句话:“这个人干出了这么没良心的事!”

  工人们问陈云,你对林彪事件怎么看?

  陈云只是很含蓄地回答:“林彪比我小两岁!”

  在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之后,虽说中国的政局依然沉闷,但毕竟有了转机。

  1972年4月中旬,马骏接到萧秘书的电话,说首长要回北京了。

  马骏心中又高兴又依依不舍。高兴的是,陈云回北京意味着从此结束在这里的将近3年的“闲居”生活;依依不舍的是,常来常往,这3年和陈云结下了不平常的友谊。

  临走,陈云来厂,向厂领导告别。马骏记得,那天上午陈云讲了自己对办好这家工厂的许多宝贵意见,并再三向工人师傅、厂领导致谢。

  临走,陈云没有带什么“土特产”,只是向南昌19中学要了当时的中学课本——他很关心教育。离开这家工厂时,陈云带走了那只小板凳……

  1972年4月22日,陈云告别了南昌。与3年前来的时候不同,这回给他挂了一节专用车厢,省“革委会”的一位副主任前往车站送行。

  陈云一再关照马骏,要他常写信。如果出差来北京,一定要打电话来。

  后来,马骏给陈云写信,介绍厂里的情况。陈云果真从北京给这位江西老表写来亲笔信。马骏拿出了陈云的信给我看,陈云在1972年8月16日的信中说:“来信说到职工思想比较混乱,无政府主义思想泛滥,我看在大的政治运动中,职工思想混乱是难免的,也可以说是正常的现象。只要厂领导抓紧教育,职工是可以得出教训的……”他问及厂里一位犯过错误的青年情况,相信小伙子能够改正,会有希望。他说自己现在每天散步运动50分钟。如果有机会再来南昌,一定看望大家……

  后来,马骏出差北京,一给萧秘书打电话,陈云总是安排时间接见他。陈云很关心地问起厂里的近况、工人们的近况。陈云的记性还是那么好,会报出一连串的人名。

  使马骏终生难忘的是发生在1975年的一件事:他家中遭遇不幸,爱人去世,而孩子尚小,一个9岁,一个才1岁,他又要负担老母,一时陷入了困境。在跟萧秘书通信时,他说及了自己的不幸——因他和老萧已是无话不谈的老朋友。意想不到,萧秘书把马骏的不幸告诉了陈云,陈云当即给予经济帮助……

  说到这里,马骏激动万分。他说,他当时非常感激,又很不安。他想不到萧秘书会转告陈云,想不到陈云对他这位江西老表会这样关怀……

  马骏不禁又记起一件往事:有一回,陈云要在厂里开一个座谈会,马骏已经作了安排,并把开会时间通知陈云。可是,当时马骏担任厂革委会办公室主任,手头杂事甚多,竟把这次座谈会忘了。陈云准时来到厂里,打算开会,这时马骏才猛然记起,还没有通知人们来开会呢。他不好意思地向陈云说明自己的疏忽,连声道歉。陈云摆摆手,毫不介意,叫他另定时间召集会议……

  马骏还有一件憾事:陈云在江西化工石油机械厂将近3年,没有留下一帧照片!唉,那特殊的年月,是历史上沉重的一页!

  正因为这样,在《陈云画册》之中,没有一帧陈云“下放”江西时的照片,而只能代之以住所和工厂外景的照片。

  “一天打鱼一天晒网”

  1972年4月下旬,陈云回到北京,仍住在北京北长街71号——他从1949年5月入北平之后,一直住在那里。

  陈云回到北京,此时全国正在“批判林陈反党集团”,即批判林彪和陈伯达。林、陈虽已倒台,但是江青集团却日益猖狂。显而易见,陈云这样的“老右倾”,不可能跟江青这样的“左”派有共同的语言。

  陈云回到北京之后,写信给毛泽东:“请求中央根据我的身体情况,分配给我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毛泽东第二天阅后批示:“印发。请中央商定,我看都可以同意。”此后不久,已10年没有做具体工作的陈云,参加了以周恩来总理为组长的国务院业务组,并受周总理委托研究国际形势和发展对外贸易问题。

  1972年7月31日晚,陈云与李富春、陈再道等一批老干部一道,出现在国防部举办的庆祝八一建军节招待会上。这是陈云久违中国政坛之后的公开亮相。

  1973年五一国际劳动节,穿了一身灰色中山装的陈云,出现在北京中山公园。跟陈云并排坐在一起的是朱德、李富春、徐向前、聂荣臻、傅作义,他们和群众一起观看文艺节目。这算是陈云又一次公开露面。

  1973年5月5日,陈云听取了外贸部周化民的汇报,提出要研究资本主义。

  1973年6月7日,陈云接见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陈希愈和副行长乔培新,作了一次谈话。

  那天,陈云一开头就说:“我是一天打鱼一天晒网。今天是晒网时间,只谈半小时好不好?”

  这跟他在江西时“两天打鱼,三天晒网”相比,“打鱼”的时间算是多了一点。不过,仍是时“打”时“晒”罢了。

  他向两位行长提出10个关于国际金融和货币的问题,请他们在一星期或10天内收集些资料,以供研究。

  陈云说:

  “我们对资本主义要很好地研究。”

  陈云还说:

  要研究包括像尼克松国情咨文那样的东西。过去没有参考资料,只有参考消息,但过去这方面的材料我是都要看的,重要地方还划圈圈。像康纳利、舒尔茨、德斯坦的讲话材料都要看,都要研究。列宁讲过:到共产主义时代,会用金子修一些公共厕所。我看,现在离那个时代还很远。不研究资本主义,我们就要吃亏。不研究资本主义,就不要想在世界市场中占有我们应占的地位。

  此后,1973年10月10日,陈云为对外贸易部起草了向国务院的请示报告《进口工作中利用商品交易所的问题》。

  1973年10月12日,陈云听取对外贸易部的汇报,作了《利用国内丰富劳动力生产成品出口》的谈话。

  1973年12月4日,陈云听取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的汇报,作了《工艺品出口问题》的谈话。

  1974年8月14日,陈云听取对外贸易部的汇报,作了《对港澳贸易问题》的谈话。

  这些谈话是陈云那时“打鱼”的记录。不过,他的大部分时间,毕竟在那里“晒网”。

  1975年1月13日至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选举朱德为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还选举产生了22位副委员长,其中包括陈云。这22位副委员长,依次为:

  董必武、宋庆龄、康生、刘伯承、吴德、韦国清、赛福鼎、郭沫若、徐向前、聂荣臻、陈云、谭震林、李井泉、张鼎丞、蔡畅、乌兰夫、阿沛·阿旺晋美、周建人、许德珩、胡厥文、李素文、姚连蔚。

  陈云自1949年10月起,便担任历届的国务院(最初称政务院)副总理,但这次任命的国务院副总理名单上,没有陈云。

  此外,在“文革”期间举行的中共“九大”、“十大”,陈云均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病逝,7月6日,朱德去世,而毛泽东又病重。在这多灾多难的时刻,7月28日凌晨3时42分,唐山发生强烈地震,北京和天津都有强烈震感。

  陈云所住的北长街寓所,原是一座旧房子,陈云住了近30年,又从未大修过。这一回,墙壁被地震震出了裂缝。为了陈云的安全,有关部门提出翻修这座房子。陈云听了,直摇头。

  陈云说,我的房子比四周老百姓的房子好得多,为什么要翻修?把这么好的房子拆了重建,老百姓会骂死你的!

  结果,陈云只同意在房子里搞点钢支架,加固一下。

  不久,中国发生“政治大地震”——毛泽东于1976年9月9日逝世……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叶永烈作品集
中国科幻小说经典钱学森传30年文学典藏报告文学蹦蹦跳先生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钱学森传哭鼻子大王邓小平改变中国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奇怪的“病号”出没风波里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江青传毛泽东与蒋介石中学生必读名家:一百个问号之后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建党始末她,一个弱女子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小灵通三游未来白衣侦探陈伯达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