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小说 > 《一个孩子的战争》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章 站在苦难的门口(代前言)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一个孩子的战争》 作者:徐世立

第1章 站在苦难的门口(代前言)

  徐世立

  “站在苦难的门口”,是儿子参加2009年湖北省高考自拟的作文试题,我立刻拿它作了本书前言的题目。

  儿子高考一结束,我便瞒着他开始写这本书。书出版的时候,第一个感到震惊的将是我们的儿子。那时,儿子在大学念书的可能性很大,当然也不排除别的可能。从现在起直到此书出版的这段时间,我们夫妇必须将此事瞒得密不透风,双方家人中也不能让任何人有丝毫察觉。

  世上竟有这样的写作。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原因说来也简单,这是一本主要是写他的书,儿子知道了很可能不让写,此书便会夭折,甚至永远不可能问世。而我和妻子晏紫却认为此书应该写,因为我们不仅仅是为儿子写,也是为与儿子同龄同代的孩子写,为每天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几千万中国家庭写。和世面上许多内容重复的亲子、励志、成功成才类书籍不同,这本书是写苦难与黑暗,失误与教训,沉沦与挣扎,拯救与自救,理解与和解;写沦陷之后的浮升,写人和命运,以及人与命运的关系。

  这样真实地写出并以这样的方式写,我们确实感到有点对不起儿子,但不写出更对不起儿子,这是我与晏紫的共识。也试想说与儿子知道,儿子未必不让写,思来想去,我们不敢冒这个险,宁可委屈儿子。书出之时,儿子大约又大了两三岁,成熟了些,他那曾经被深深刺痛的心,或许那时对疼痛已经有了一点耐受力已能坦然承受、接受,也未可知;以他那时的境界,他已能体谅并原谅父母也未可知。这是我们又一个共同的想法,抱了些侥幸和孤注一掷。

  我的文联同事李贺明曾经说,“儿子是上帝派来磨练你们的”。可哪个独生子女又不是上帝派来磨练他们父母的呢?又有几个“特保儿”家庭不曾弥漫一个孩子的战争硝烟?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实施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和独生子女家庭出现,由此,国家的人口形态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中国的年轻家庭发生了30年波澜起伏的震荡和躁动不宁,至今潜流汹涌,影响深广。以减少人口换取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以及人口素质的提升,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增强国家实力,其成效为世瞩目。30年过去,人们开始对独生子女政策所引发的人口伦常、家庭伦理、教育弊端等开始反思,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已成基本国策的计划生育政策和城市“一胎化”似有所松动;但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这一基本国策在可以预见的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因此,同样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期内,能否做好独生子女的父母,是中国当代年轻父母必然要面对的一个宿命的难题。

  我和晏紫就被这难题难了整整18年。做独生子女的父母,我们无“往”可继,但有“来”可开,无“前”可承,但有“后”可启。此前若有这样一部书对我们“启后”、“开来”,我们当不致走那么长的弯路,人脱去几层皮,在黑暗里摸索到儿子成年。经历了之后,我们才强烈意识到中国早该有这样一本书,却没想到,突然有一天命运安排此书由我来写。我想如果我不写出,若干年内,中国恐仍将难有这样一本书问世。

  天、地、人,物、事、力,各种因素聚合于我一身,我遵从天意。于私,是为儿子,为了如他所愿将来能“更加地完美自己”,同时不忍心辜负他106天的艰辛之旅以及于106天的困厄中写出的97篇日记和6万字的真情文字。于公,我们欲“启后”。这与我的职业和职业道德有关。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开拓者王凤仪有言:“道”是行的,不行没有道;“德”是做的,不做没有德。昏暗的夜街,我一脚踏进无盖的窨井,一身伤痛。我爬了出来,抚痛而去,头也不回,可我明知身后的行人正熙攘而来,明知必有人和我一样跌进窨井,有人会比我更惨更痛。我若如此这般,私心以为失德。我写这书,是站在井口提示后来者绕道,是找来石块将井口围拦,是用木板在井口竖起一块标识,是用手电、烛火在黑暗里亮起一束微光。

  准备材料、构思此书时,我常会想起鲁迅当年喊出的那声“救救孩子”,想象鲁迅忧心如焚的样子,想念那句“肩起黑暗的闸门,放孩子到光明的地方去”的话,常常想,常常就被这些话触动,感动。有媒体、网站和教育刊物报道,中国现在有若干千万“问题学生”,后被有关部门否定。虚假新闻或数字不实应该否定,但“问题学生”这个客观存在的庞大群体却很难否定,很难装作没看见。至于该不该给学生贴“问题学生”、“差生”的标签,则又当别论。有多少个“问题学生”就有多少个“问题家庭”,就有累以亿计的“问题家长”。问题是,我们至今还没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写作之前,我就想到要用这篇写在书前的文字给将来突兀看到这本书的儿子作点心理铺垫,翻开书,儿子会迎面碰上“问题学生”、“差生”、“择差教育”这些刺目扎心的字眼,这篇文字或能起到镇痛减痛的效果,切望儿子挺住。儿子,这次你不会是又一次“站在苦难的门口”,因为你已经长大了,成人了,对“苦难”已经有了较深的感悟,而且已将“苦难”置于案几,跃然纸上,呈现于考场。个人的苦难能使别人受益,这样想,疼痛是不是会减轻些呢。

  我还特别想借这篇文字为此书做个宣传。我不避讳,因为我心存着一个美好的愿望——每卖出一本书,或可挽救一个人、一个家庭;多一个人看这本书,就多一个孩子或家长早日拔身于泥淖而绰厉前行。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返回列表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徐世立作品集
儿科医生一个孩子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