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现代小说 > 《搏浪天涯》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3章 摩洛哥渔歌(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搏浪天涯》 作者:霍达

第23章 摩洛哥渔歌(3)

  沈如昌作为总船长,亲自上船带队。这是中国渔船第一次进人摩洛哥海域,风高浪急,底质复杂,渔场不熟,一切要从头摸索……

  宁巩亲自到码头送同志们出海。在拉斯帕尔马斯工作三年,受吕洪涛耳濡目染,他已经养成了这个习惯:只要渔船出海,即使在半夜三更,领导也要亲自去送,船不离港,人不离码头。临行前殷殷嘱咐,再三叮咛,船队远去了,宁巩在码头电台和船队联系,证实他们都已进行正常航行,才筋疲力尽地返回住处。

  渔船都出海了,大副忻惠康却不能和大家一起拼搏了,他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心爱的船,和回国办理公务的袁晓光一起,踏上了归途。

  飞机飞行在万米高空,袁晓光心中却像在风浪中行船,七上八下。快到家了,他已经不能再对忻惠康隐瞒真实病情,闪烁其词地作了一些透露。忻惠康自己似乎也早有察觉,如果他仅是轻微的肝炎和消化不良,领导何必送他回国?但是,一个刚刚而立之年的男人,正是他拼搏欲望最强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死。他说,前几年他生活得艰难,孩子生下来就有病,为了给孩子治病,他负了一大笔债;这次出来,又花了几千块钱的人情费,想的就是到国外干几年,挣些钱,还上债。哪想到刚刚到达,却又返回……

  到了北京,忻惠康连停都没停,又登上了南行的飞机。

  临别时,他还对袁晓光说:“老袁,我治好了病,还要出来,我得还债啊!拜托你一定在领导面前替我说话!”

  “一定,一定!我和同志们……都等着你回来!”袁晓光望着他的背影走远了,才转过身来,抹去脸上的泪光。他知道,忻惠康一定回不来了……

  在北京,袁晓光又为办理驻摩洛哥的人员手续、物资进口免税而奔忙……

  在摩洛哥,宁巩几乎每天发一份传真,催着袁晓光赶快回来,公司等着他做的事太多了……

  8月3日,宁巩把“家”从拉斯帕尔马斯搬往阿加迪尔,他的妻子白莹莹从此参加摩洛哥代表处的工作,负责中方财务出纳。临行前,宁巩还没忘把穿了三年的那身旧工作服带上,到摩洛哥还要用的。

  吕洪涛刚刚在各代表处跑了一个多月,回到拉斯帕尔马斯,仍然坚持亲自到机场为宁巩和白莹莹送行。分别之际,他特别叮嘱白莹莹:“你要经常抻抻宁巩的老筋!”

  “抻抻……老筋?”白莹莹不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

  吕洪涛笑笑,说:“他这个人脾气暴,遇事容易冲动,你要经常提醒他!一个人的性格,看似小事,但如果处在领导岗位上,一举一动、一言一语、一喜一怒,都会影响到工作。为将者,一定要忍他人所不能忍,为他人所不能为,切忌一时冲动,意气用事。对中方人员,既要严格管理,又要关怀体贴;对摩方合作伙伴,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有理有利有节,有容人的雅量!”

  “吕总,您放心,”白莹莹说,“我一定负责抻住他这根容易发火的‘老筋’!”

  吕洪涛的话,虽然是交代白莹莹,实际上是说给宁巩听的。

  “知我者,吕老板也!”宁巩紧紧地握住吕洪涛的手,“听您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些,宁巩记下了,决不辱使命!”

  8月16日晚,“摩中”1、4号船返航;20日晚,2号船返航;21日上午,3号船返航。至此,第一个航次宣告结束。

  宁巩穿上工作服,亲自去码头接船,和船员们一起卸货扒鱼,溅一身海水,染一身鱼腥,出一身热汗。这本不是一合资公司的副总经理和代表处代表干的活儿,但他深知:满身鱼腥味儿的船员们在看着他,如果以一名文弱书生的架势袖手旁观,他将难以服众!

  摩中公司总经理洛蒂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从临海的落地长窗俯瞰着繁忙的码头,不解地摇了摇头,等宁巩气喘吁吁地回到办公室,他直言相告:“宁先生,你的工作岗位不是在码头,而是在我这里!”

  “洛蒂先生,对摩洛哥人来说,你是对的,”宁巩笑笑说,“但要管理中国船员,还必须了解中国人的心理,在中国有一个成语,叫‘身先士卒’,意思是说,在作战的时候,将帅要冲锋在士兵的前面,这样,他的士兵就决不会后退!”

  “噢?”洛蒂好奇地琢磨着这种中国式的用兵之道。尽管他无意去模仿,但也隐隐感到这位以兵法用于商战的宁巩非等闲之辈。

  卸完鱼货之后,疲劳已极的宁巩又把船长、大副、轮机长请到自己“家”里做客,连夜开会总结,以利再战。

  第一个航次归来,因为收获不丰,四艘船总共只卖了八万美元,尚不能保本,大家的情绪明显地失落。

  宁巩说:“这是我们第一次出海,作业的渔区已经靠近西撒哈拉,距阿加迪尔差不多1000海里,我们完全不熟悉渔场,作业方式又生疏,初次和摩方船员一起作业,配合也有困难,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不容易了,应该给你们庆功!我相信,以后的路会越走越熟,越走越顺,诸位要向远看,将来中国远洋渔业史上会给你们记上一笔!”

  主将的勉励,给予了这些闯海人焦躁、寂寞的心灵最好的抚慰,他们仅仅休息了两天,便再次冲进了大海。

  11月,袁晓光完成使命,偕妻子返摩洛哥。而和他一起走的忻惠康却再也没有回来。

  咀嚼着艰辛,满怀着希望,中国人在摩洛哥落脚了

  沈如昌带领四艘渔船,在风浪中拼搏。但他们竭尽了全力,也难以和同一海域作业的发达国家的渔船相比。我们的四艘船,虽然在国内已属最“先进”的船型,但比起人家的1000马力渔轮毕竟还差得很远。我们的渔船,单甲板,功率小,尤其是没有海水淡化设备,水舱大而油舱小。而在此作业,一个航次就是一两个月,没有足够的燃油怎么行呢?

  三四个航次下来,沈如昌深感掣肘,决定把船上的水舱缩小,加大油舱,水舱内壁涂有一层防水水泥,必须敲掉,洗刷干净才能装油。这是一件非常麻烦而又辛苦的活儿,请当地人包工,开价一万美元。中国人舍不得花这笔钱,自己干!由沈如昌带头,船长、大副、轮机长……以至所有的船员,包括陆上工作人员袁晓光,一齐上阵。水舱导门极小,人像钻烟囱似的钻进去,叮叮当当敲掉水泥,满舱都是尘粉,呛得人连呼吸都很困难,谁也没有怨言……

  制淡机安装完毕,一切部件正常运转,却不出水,什么原因?机修科长出身的沈如昌带领大家连夜检査,将机器重新拆开,一节一节地寻找毛病,直到凌晨4点,终于发现两个法蓝盘之间的密封垫没有剪出圆孔,是摩方技术人员在安装时疏忽了。于是重新安装,完工时已经天亮,全班人马来不及休息片刻,便起锚出海了……

  中国人出门在外,不仅捕捞作业风高浪险,而且处处会遇到想象不到的麻烦。船靠码头,如果港务当局发现附近海面有垃圾和油污,便会毫不客气地罚款。有时候,别国的船污染了海面,却逃之夭夭,嫁祸于人。中国船员不懂外语,代人受过,有口难言。有一次,一艘中国船漏油,被人家“抓”住,宁巩火了,赶到现场,狠狠地训斥:“我给你们说了多少次,你们现在不是在家门口打鱼摸虾,而是在外国,在人家的地盘儿上,一举一动,都是在塑造中国人的形象!你们愿意让人家指着鼻子说中国人‘落后’、‘愚昧’、‘不讲公德’吗?拿出中国人的骨气来,做一个文明的中国人给人家看看!”

  为了让大家记住这个教训,宁巩决定对负有责任者罚款:“从我罚起,还有老沈,我们是领导,己不正,不能正人!轮机长和加油工,你们负有直接责任,加上我们俩,每人罚款五十美元!记住,这是最后一次,如果再有这种事情发生,我就不再罚自己,狠狠地罚你们!”

  果然,宁巩的“自罚”之策发挥了极大威力,之后,此类事件在中国船上再也没有发生。

  又一个航次返航了。

  一箱箱冰冻墨鱼、章鱼运上码头,日本客户抽样检验,仔细地测量鱼体长度和鱼货鲜度。

  突然,宁巩在办公室接到负责销售的摩方人员打来的电话,说日本客户认为墨鱼的质量有问题,要压低价钱。

  “好,我马上来!”放下电话,宁巩便匆匆向码头赶去。

  他们知道,日本客户不仅一向对质量挑剔,而且常常因为市场的行情不好而故意找碴儿,人为地压低价钱。所以,他早已指示摩方销售人员:“关于质量和价格问题,你无权接受客户的条件,必须由我亲自处理!”

  宁巩来到现场,向日本客户:“哪一箱质量有问题?”

  日本客户伸手指一个鱼箱。

  宁巩当即把鱼箱打开,拿起一只冰冻的生墨鱼,看了看,并无变色、变质现象,心里便有了数。他从容地抄起了一把刀子,割了一块墨鱼,放进嘴里,嚼了嚼,咽了下去,望着日本客户说:“质量很好嘛!味道很新鲜,没有任何问题!您……要不要也尝一块儿?”

  “噢,不必了,不必了……”日本客户尴尬地笑了,精明的中方副总经理,使他不得不折服!

  咀嚼着艰辛,满怀着希望,中国人在摩洛哥落脚了。

  度过了最初的艰苦岁月,中国船员以吃苦耐劳、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和生产的高效益赢得了合作伙伴和商界朋友的尊重,摩中公司的中方副总经理宁巩也在摩洛哥渔业界崭露头角,引人注目。其实,说到底,宁巩对渔业也是一个外行,他既不会捕捞,又不懂船舶维修,也不精于财务。但是,他深知,为将之道,最重要的并不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皆通,而是善于用人。沈如昌精通业务、密切联系群众,袁晓光一专多能、任劳任怨,王太炎精打细算、兢兢业业,这些人单项都强于宁巩,却又都在宁巩的统领之下,各尽其长,充分发挥作用。他依靠一批来自国内的知识分子如季星辉、崔建章、张建平、薛继一……搜集海况、底质、渔场信息,改革渔具、渔法,为生产服务;他依靠那些经验丰富的船长、轮机长、大副和每一个船员,为他们提供条件,给他们鼓舞士气,去海上拼搏。当一切就绪,宁巩就不再事必躬亲地拘泥于繁琐事务,西装革履,风度翩翩,把主要精力用于对外的纵横捭阖和对内的现代化管理了。

  吕洪涛清清楚楚地看到宁巩的许多不如人之处,但更看重的是他的过人之处:此奇才、怪才、将帅之才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因而,原来许诺宁巩的“少则三四个月,多则半年,便另选良将”的临时打算在不知不觉中打消了,掌握摩洛哥代表处,舍宁巩其谁也!

  与宁巩“接轨”的是摩洛哥渔业界巨子普鲁斯特。在S公司,普鲁斯特手下有四员干将:总经理洛蒂、技术经理巴比塞、财务经理克利尔、人事经理菲力普都毕业于名牌高等学府,学有专长,且年富力强,与宁巩旗鼓相当。S公司之所以能够在摩洛哥渔业界名列前茅,此四人功不可没,而发号施令,皆出于普鲁斯特一人。

  摩中公司初创,普鲁斯特大权独揽,中方只负责渔船捕捞生产,普鲁斯特按期付给中方利息,一年下来,保本之外,尚有盈余,双方都感到满意,希望扩大合作。但是,摩中公司的许可证只允许拥有四艘渔船,已无扩大可能,需另谋他途。

  1989年11月,由普鲁斯特牵头,由邵斯夫人提供许可证,加上中水,另注册一家“中渔业有限公司”(中方又称之为“希望公司”),由七位股东组成,可拥有七艘渔船,董事长普鲁斯特,副董事长吕洪涛,总经理洛蒂,副总经理宁巩,仍是摩中公司的原班人马,仍由普鲁斯特大权独揽。

  1990年3月22日,“希望”7、8、9、10号随中水第六批远洋渔业船队从广州启航,奔赴大西洋,即为摩中有限公司所准备。而“希望”1、2、3、5、6号将由广州渔轮厂建造为以8162型为基础并吸取西班牙渔船的特点、适合摩洛哥水域作业的1400马力的8162型新船,陆续开往摩洛哥。

  “希望”号载着希望,驶进了20世纪90年代。

  1990年沈如昌被任命为中水驻摩洛哥代表处副代表。当年秋,沈如昌的夫人和“摩中”1号船长林加达的夫人一起万里寻夫,来摩洛哥安家落户。沈如昌是舟山船队的带头人,林加达是摩洛哥代表处最出色的船长之一。按照摩洛哥的公司法规定,摩中公司的寿命将达九十九年之久,宁巩清醒地意识到:要在此建立大业,必须保持一支相对稳定的队伍,必须想方设法留住有用之才。经吕洪涛同意,船长林加达作为一名船长,也和代表、副代表一样带夫人出国了。这件事,在中国渔业史上还是第一次。新华社驻摩洛哥记者站首席记者刘作文敏感地捕捉到这一信息,立即向国内发了内参,轰动一时。这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有史以来,可曾有过中国工人携眷出国吗?时代真是变了,中国面对一个开放的世界,世界面对一个开放的中国!几位女性的光临——在此之前,宁巩夫人和袁晓光夫人已经捷足先登,使代表处平添了一种“家庭”气氛。沈如昌夫人大名沈亚芬,年近半百,文化不高,在家只是个家庭妇女;此番出国留洋,倒名声大振,人称“马达姆沈”。

  自从“马达姆沈”到来,她家里成了“船员俱乐部”。船员出海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到她家里去看电视、聊家常,“马达姆沈”烧茶递水,从不厌烦。沈如昌干起工作就忘了一切,船不离港,他不回家,经常半夜三更才回来,“马达姆沈”在灯下一面为船员缝补衣裳,一面耐心地等着丈夫归来。她可以坐等到凌晨3点,可以等到天亮。哪位船员病了,就在她家“住院”,一日三餐地伺候。谁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儿,掏心窝子地朝她诉说,她简直成了编外“政委”。一位小学文化程度的普通妇女,并没有把自己仅仅看成一名“家属”,而把生命融进了中国人在大西洋上的广阔事业,人生的价值在这里焕发了光彩。那些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船员,把“马达姆沈”当作自己的家人,当作一片乡土的象征,当作思乡怀感的寄托——四海漂泊的中国渔业工人也有了“家”了。

  对于身居异国的中国人来说,用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惟一武器,便是所在国的法律

  摩中渔业有限公司的成立,事实上已经打破了官方对于合资公司的严格规定,已经发放的百十张许可证在摩洛哥人手里,既然没有了由政府担保向国外贷款的条件,他们必然要想方设法寻找合资伙伴,以求进取。同时,中水扎根摩洛哥的信息也迅速反馈到国内,上海、辽宁、山东等省市的企业闻风而动,一批新的合资渔业公司又随之兴起……

  身兼S公司总经理、摩中公司总经理和摩中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三职的洛蒂,也萌发了新的希望,意欲另辟新天地,创立自已的事业。他是普鲁斯特的嫡亲外甥,心腹中的核心,位居四大干将之首,若以常人之心度之,必定死心塌地为普鲁斯特效劳。其实不然,普鲁斯特虽是他的亲娘舅,但独揽大权,不许僭越。公司在阿加迪尔,普鲁斯特住在卡萨布兰卡,一切单据必须送到卡萨布兰卡由他签字,阿加迪尔才付款。凡此种种,难免使洛蒂耿耿于怀。此人与宁巩同龄,属虎,正值虎虎有生气的年华,并不甘心长此以往,受制于人。

  普鲁斯特察觉外甥存在异心,极为恼火,曾当着宁巩的面训斥洛蒂:“你的主要任务是照顾好宁先生!”洛蒂身为总经理,感受如何,可想而知。

  1991年初,洛蒂出差到安哥拉,办理S公司的事务。普鲁斯特借此机会,突然宣布解除洛蒂的S公司总经理职务,由原财务经理克利尔接替,连洛蒂的秘书也一起扫地出门。舅甥之情,恩断义绝!

  这些,本是S公司的事务,与中水无涉。但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宁巩看在眼里,不免感叹豆萁相煎,电传安哥拉,告诉洛蒂已被解雇的消息。小伙子的气焰立即一落千丈,从此失业达一年之久……

  长期以来,参与合资的诸家股东也对普鲁斯特独揽大权,对小股东不屑一顾的做法渐生不满;中方应得款项,普鲁斯特屡屡拖欠不还,并私自以S公司的名义从合资公司挪用数百万美元。潜在的矛盾步步激化,斗争已不可避免。

  1991年5月底,摩中有限公司召开董事会,副董事长吕洪涛从拉斯帕尔马斯专程赶来,参加会议。上午10时,七位董事都已到齐,普鲁斯特宣布开会。仍然像往常一样,普鲁斯特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文件,宣读一遍,然后笑盈盈地看着各位董事:你们签字吧!

  以往的董事会都是这么开的,董事会的章程上早就明文规定:一切重大事务授权董事长即普鲁斯特决定。今天的会当然还是要这么开,这是毫无疑问的,普鲁斯特并没有觉察有什么异样。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也,今天不同以往了。

  吕洪涛从容说道:“普鲁斯特先生,公司的重大事务,关系到各家股东的各自利益和共同命运,仅仅由你把文件念一遍,就让我们签字,这样未免过于草率,还是把文件发给各位,仔细研究一下,再签字也不迟!”

  普鲁斯特一愣,不知中国人要干什么,又不能拒绝这合理要求!

  吕洪涛接过文件,由宁巩逐条翻译给他,其主要条款仍然照抄以往:一切授权董事长。

  “对不起,普鲁斯特先生,这份文件,我不能签!”吕洪涛断然说。

  “为什么?”普鲁斯特大惑不解。

  “因为,长期以来我们被剥夺了一份权利,既然公司由中摩合资创办,双方权利就应该平等,我们要求修改章程!失陪了!”吕洪涛说完,和宁巩两人起身离座,拂袖而去。

  董事会刚开了十五分钟便不欢而散,留给普鲁斯特一个大大的惊叹号:中国人成熟了!

  读者还记得当初在中摩之间的牵线人邦寇。公司成立之后,双方各让出5%的股份给他,因此邦寇也是股东和董事会董事之一,此番开会自然在座。出现今天这种局面,邦寇虽然甚感不安,却并不觉得奇怪。作为一位久战商场的企业家,他清清楚楚地知道,过去公司的“一边倒”是不正常的,而今天的分歧才是正常的。只是因为双方都是他的朋友,他处于特殊的地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却不便明说,唯有观望。他相信中方不可能永远把一切权利拱手让人,今天的这一幕早在他意料之中,只在时间的早晚。会开成这个样子,邦寇不能再保持沉默,解铃还需系铃人,急忙从中斡旋,劝说普鲁斯特收回文件,与中方磋商,寻求和解。

  下午4时,董事会复会。普鲁斯特先生显然精神极其不佳,大概午餐多用了些酒精含量较高的饮料,此时双目圆睁,呈血红色,大吼道:“上午的文件收回!统统无效!”

  这就对了,会议继续进行。

  早已对普鲁斯特十分不满的其他摩洛哥股东与中方齐心协力,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经过斗争,此次董事会庄严作出决定:上午的文件无效,由中方负责重新草拟文件,以邮寄方式送达每位董事,签字后生效。

  新的文件很快产生,主要内容是两项关于权利的规定:

  一、公司由中、摩双方共同管理,一切业务,由双方指定的代表共同签字方可生效;

  二、对于董事长普鲁斯特先生前一阶段工作中的缺陷,董事会保留给予追究的权利。

  自此,中方在合资公司中才争取到合法的平等权益。

  现在可以告诉读者:在此番斗争之前,宁巩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请教摩洛哥律师,研究摩洛哥法律——公司法、税法、民事诉讼法等等,狠下了一番功夫。

  对于身居异国的中国人来说,用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惟一武器,便是所在国的法律——宁巩平静地对我说。

  “中国人怎么让女人当经理?”

  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同时,中水的事业也在继续扩展。为了解决自身的渔需物资供应并占领当地物资市场,1990年底已着手筹建摩中物资公司。

  1990年11月4日,中水总公司远洋二部副处长孙阿莉到达阿加迪尔,会同摩方合作伙伴拜·马克杜、哈里德·马克杜父子谈判,就成立摩中物资公司事宜达成协议。

  两周后,宁巩、孙阿莉与拜·马克杜一起到拉斯帕尔马斯,准备签订合同,并与吕洪涛商议中方人员选派问题。

  宁巩力主孙阿莉出马。

  孙阿莉并未当真,笑笑说:“你们不要女的嘛!”

  “你愿意来,行啊!”吕洪涛与宁巩不谋而合,也看中了这员女将,但又有担心,“不过,女同志出来比较麻烦,你孩子还小,爱人又不在北京,只怕是走不开啊!”

  请将不如激将。孙阿莉此行是代表总公司与合资伙伴谈判,并无出马之意,现在被这一激,倒动了心,说道:“只要领导信任我,我愿意试试看!”

  就此一言为定。

  除夕之夜,吕洪涛在拉斯帕尔马斯总代表处楼下的“加利西亚之家”饭店设宴,招待拜·马克杜,孙阿莉、宁巩作陪。双方见面,由宁巩介绍两家“老板”互相认识,寒暄已毕,人席就座,吕洪涛兴致勃勃地举杯,庆贺合作成功。吕洪涛平生好酒,人皆知其海量,虽然自患心脏病后有所警戒,但今天又出面请客’又遇佳节,当然不能戒酒,于是连连劝客,一番豪饮。谁知宁巩却不胜酒力,宴会刚刚开始,便面红耳赤,起身人厕,一去不回……

  这边酒席宴上,苦了宾主双方,吕洪涛和孙阿莉都不会法语,拜·马克杜更不懂汉语,你看我,我看你,都成了哑巴。只好碰杯、用菜、碰杯’自始至终,一言不发。直到席散,宁巩仍然“我醉欲眠君且去”,宾主相对而视,只好一笑了之!

  次日,1991年元旦,摩中物资公司正式签约,宣告成立,并召开第一次董事会。

  摩中物资公司由拜·马克杜任董事长,吕洪涛任副董事长,哈里德·马克杜任经理,孙阿莉任副经理,宁巩任执行董事。

  孙阿莉回国后经过四个多月的工作准备,把八岁的儿子交给婆婆,毅然走出家门,1991年5月21日到达阿加迪尔赴任,同行者还有总公司派往摩中物资公司的会计范承忠。在摩洛哥“服役”两年期满已经回国的袁晓光,此番又奉总公司委托前来助孙阿莉一臂之力,已和仓库管理员朱善芳先行到达。

  5月26日,中水第八批船队由“海丰”101率“希望”3、4、5、6号到达阿加迪尔港。中国驻摩洛哥大使完永祥和夫人司徒双、中水副总经理吕洪涛、摩中物资公司董事长拜·马克杜一家三口、中水合作伙伴邦寇,以及摩中公司、摩中有限公司的诸位董事、股东都到码头迎接,气氛之热烈,影响之广泛,前所未有。

  5月27日,开始卸货。空中细雨濛濛,码头一片繁忙。吕洪涛和拜·马克杜一家三口一起来到现场。拜·马克杜老头儿喜气洋洋:“我们摩洛哥人把下雨看作好兆头!”

  吕洪涛说:“我们中国也是这样,如果梦见下雨,就要发大财,看来是天公作美,大吉大利啊!”

  吕洪涛站在码头,发号施令,调动船只;袁晓光和孙阿莉跑上跑下,指挥卸货。孙阿莉这个人性子急,又不会法语,不断地用英语夹杂着几个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单词甚至混合着中国话大声喊:“喂,喂!你往这边,这边!你往那边,那边……”

  摩洛哥妇女极少出来工作,孙阿莉一身红装,却在一群男搬运工当中跑来跑去,本来就已引人瞩目,何况还这么咋咋呼呼!

  于是有人问袁晓光:“这个女人是干什么的?她再嚷嚷,我把她扔到海里去!”

  袁晓光正色说:“她是这个公司的经理!”

  对方咋舌,莫名其妙:“她怎么会是经理?中国人怎么让女人当经理?她哪儿像个经理?”

  而此时,摩方经理——西装革履的“少东家”哈里德·马克杜也在远远地看着她,琢磨着这个不可思议的中国女人,不知道将怎么跟她合作?

  物资直到月底还没有卸完,而在卸货的同时,公司就在6月1日开张营业了。

  1600吨物资,用了一个多月才完全人库。孙阿莉仍然是那样咋咋呼呼地指挥着搬运工人,并且亲自动手,仓库里暴土攘烟,弄得她满面灰尘、披头散发。哈里德却袖手旁观,他实在不明白,这些完全可以由工人做的事,经理为什么要抢着去干?不可以,这是绝对不可以的!哈里德连茶都不肯自己去端,要由秘书送上来,因为他是经理。哈里德的服装永远保持平整笔挺、一尘不染,皮鞋擦得锃亮,领带系得端正,头发一丝不乱,绝不可能蓬头垢面,因为他是经理。但他毕竟只是摩方经理,物资公司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中方人员当然听中方经理的,仓库保管员朱善芳、会计范承忠也跟着孙阿莉一起干。他们都不懂外文,看不懂货单,听不懂语言,凡进货、提货,每一样东西,必须看实物才能对上号,哈里德对此嗤之以鼻。

  在中国人看来,哈里德虽衣冠楚楚,极讲排场,却又极其小气,公司的公文信笺,这是常用的东西,若在中国,开印至少也得几千张吧,而哈里德却只准印一百张,而且规定,只有经理在发正式公文时才能使用,简直不可理喻!

  合作从一开始就格格不入,处于对立状态。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霍达作品集
国殇秦皇父子穆斯林的葬礼霍达作品精选搏浪天涯未穿的红嫁衣补天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