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古典文学名著 > 《庄子讲读》在线阅读 > 正文 寓 言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庄子讲读》 作者:佚名

寓 言

    【题解】

    此篇凡六段,意旨不尽一致。其中首段是通过标举寓言、重言、卮言来论述本书文体特征的,所以常被人们视为全书的凡例。

    所谓“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指的是寓言、重言、卮言在全书中各自所占的比重。但这只是作者在理论上的一个大略说法,在全书的实际运用中,三者却往往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

    寓言十九[1],重言十七[2],卮言日出[3],和以天倪[4]。

    寓言十九,藉外论之[5]。亲父不为其子媒[6]。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罪也[7],人之罪也。与己同则应[8],不与己同则反;同于己为是之[9],异于己为非之。

    重言十七,所以已言也[10],是为耆艾[11]。年先矣,而无经纬本末以期年耆者[12],是非先也。人而无以先人,无人道也。人而无人道,是之谓陈人[13]。

    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14],所以穷年[15]。不言则齐[16],齐与言不齐,言与齐不齐也,故曰无言。言无言,终身言,未尝言;终身不言,未尝不言。有自也而可[17],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有自也而不然。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恶乎可?可于可。恶乎不可?不可于不可。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18]。非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19]!万物皆种也[20],以不同形相禅[21],始卒若环[22],莫得其伦[23],是谓天均[24]。天均者,天倪也。

    【注释】

    [1]寓言:寄托寓意的言论。寓,寄。

    [2]重言:谓先哲时贤之言。

    [3]卮(zhī支)言:指作者自己那些不着边际的议论。 日出:谓天天有所出现。

    [4]和:合。 天倪:自然的分际。

    [5]藉:通“借”,借助。

    [6]媒:做媒。

    [7]吾:指父亲。

    [8]己:指世人。

    [9]为:则。 是:肯定。

    [10]已:止。

    [11]是:这。 耆艾:对老人的称呼。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

    [12]经纬本末:谓经纬天下的才德学识。 期:合。

    [13]陈人:老朽之人。

    [14]曼衍:流行不定,游衍自得。

    [15]穷年:终其天年。

    [16]言:指主观成见的言论。 齐:齐一,齐同。

    [17]自:根由。

    [18] 固:本来。

    [19]久:传之久远。

    [20]皆种:都有种类。

    [21]禅:传续,传接。

    [22]卒:终。

    [23]伦:头绪。

    [24]天均:天然自运的陶均。

    庄子谓惠子曰[1]:“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2],始时所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

    惠子曰:“孔子勤志服知也[3]?”庄子曰:“孔子谢之矣[4],而其未之尝言。孔子云:‘夫受才乎大本[5],复灵以生。鸣而当律[6],言而当法。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7]。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8],定天下之定。’已乎已乎!吾且不得及彼乎[9]!”

    【注释】

    [1]惠施:姓惠名施,宋人,先秦名家代表人物之一。

    [2]行年:经历过的年岁。 化:谓改善自己的品行。

    [3]服:用。 知:通“智”,智力。 也:即“邪”,表疑问。

    [4]谢:弃绝。 之:指励志用智之迹。

    [5]乎:于。 大本:指天。

    [6]而:则。 当:中于。

    [7]直:特。

    [8]蘁(wù误)立:逆立,即违逆之意。

    [9]彼:指孔子。

    曾子再仕而心再化[1],曰:“吾及亲仕[2],三釜而心乐[3];后仕,三千钟而不洎[4],吾心悲。”

    弟子问于仲尼曰:“若参者,可谓无所县其罪乎[5]?”曰:“既已县矣。夫无所县者,可以有哀乎?彼视三釜[6]、三千钟,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7]。”

    【注释】

    [1]曾子:姓曾,名参,孔子弟子。 化:谓心境变迁。

    [2]及亲:当双亲在世时。

    [3]釜:古代以六斗四升为一釜。

    [4]钟:古代以十釜为一钟,即六斛四斗。 不洎(jì记):指不及养亲。洎,及。

    [5]县:通“悬”,系,困缚。

    [6]彼:指一无系累的人,即至人。

    [7]“雀”字:前当补“鸟”字,文意乃全。

    颜成子游谓东郭子綦曰[1]:“自吾闻子之言,一年而野[2],二年而从[3],三年而通[4],四年而物[5],五年而来[6],六年而鬼入[7],七年而天成[8],八年而不知死、不知生,九年而大妙[9]。生有为,死也。劝公以其[10],死也有自也[11];而生阳也[12],无自也。而果然乎[13]?恶乎其所适[14]?恶乎其所不适?天有历数[15],地有人据[16],吾恶乎求之?莫知其所终,若之何其无命也?莫知其所始,若之何其有命也?有以相应也,若之何其无鬼邪?无以相应也,若之何其有鬼邪?”

    【注释】

    [1]颜成子游:姓颜成,名偃,字子游,子綦弟子。已见《齐物论》注。 东郭子綦:即南郭子綦。

    [2]野:谓返朴还淳。

    [3]从:谓舍己顺俗。

    [4]通:谓人我为一,没有畛域。

    [5]物:谓块然如物,没有知觉。

    [6]来:谓大道来集。

    [7]鬼入:谓鬼神冥附。

    [8]天成:谓与天为一。

    [9]大妙:达到大道灵妙玄通的境界。

    [10]劝:助。 公:指公正的天道。 “其”字:下面当补一“私”字,文意乃通。

    [11]自:原因。

    [12]生阳:谓生命力活跃。

    [13]而:通“尔”,你。

    [14]恶:何,哪里。

    [15]历数:谓星辰日月之往来。或谓寒暑春秋。

    [16]人据:谓方域版图。

    众罔两问于景曰[1]:“若向也俯而今也仰[2],向也括而今也被发[3],向也坐而今也起,向也行而今也止,何也?”

    景曰:“搜搜也[4],奚稍问也[5]!予有而不知其所以。予,蜩甲也[6]?蛇蜕也[7]?似之而非也。火与日,吾屯也[8];阴与夜,吾代也[9]。彼吾所以有待邪[10]?而况乎以有待者乎!彼来则我与之来,彼往则我与之往,彼强阳则我与之强阳[11]。强阳者,又何以有问乎!”

    【注释】

    [1]罔两:影外微阴,即影子的影子。 景:通“影”。

    [2]若:你。 向:往昔。

    [3]“括”字:下面当补一“撮”字,文意乃全。括撮,束拢头发。 被:通“披”。

    [4]搜搜:谓区区。

    [5]奚稍问:犹言“何消问”,即何须问。

    [6]蜩甲:蝉壳。

    [7]蛇蜕:蛇皮。

    [8]屯:聚。

    [9]代:散灭。

    [10]彼:指有形之物。 待:依赖,凭借。

    [11]强阳:谓徜徉,闲游。

    阳子居南之沛[1],老聃西游于秦,邀于郊[2],至于梁而遇老子[3]。老子中道仰天而叹曰[4]:“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也。”

    阳子居不答。至舍[5],进盥漱巾栉[6],脱屦户外[7],膝行而前,曰:“向者弟子欲请夫子[8],夫子行不闲,是以不敢。今闲矣,请问其过。”老子曰:“而睢睢盱盱[9],而谁与居?大白若辱[10],盛德若不足。”阳子居蹴然变容曰[11]:“敬闻命矣!”

    其往也[12],舍者迎将[13],其家公执席[14],妻执巾栉[15],舍者避席[16],炀者避灶[17]。其反也[18],舍者与之争席矣[19]。

    【注释】

    [1]阳子居:即杨朱,战国时魏国人。 之:到,往。 沛:即今江苏徐州。

    [2]邀:邀迎,迎候。

    [3]梁:沛效的地名。

    [4]中道:途中。

    [5]舍:旅舍。

    [6]盥(guàn灌):洗手器具。 漱:指漱口用具。 栉:梳子。

    [7]屦(jù据):用麻葛制成的单底鞋。

    [8]向者:刚才。 夫子:对老子的尊称。

    [9]而:你。 睢(suī虽)睢盱(xū虚)盱:跋扈傲视的样子。

    [10]辱:谓黑。

    [11]蹴(cù促)然:惭愧不安的样子。

    [12]其:指阳子居。

    [13]舍者:指旅舍中的所有人,包括主人和客人等。 将:送。

    [14]家公:指旅舍男主人。

    [15]妻:指旅舍女主人。

    [16]舍者:指先居旅舍的客人。

    [17]炀者:燃火者,即炊夫。

    [18]反:通“返”。

    [19]舍者:指旅舍客人。

    【文化史拓展】

    在《庄子》一书中,寓言、重言、卮言其实是“三位一体”,浑不可分的,它们互相辅助,互相映衬,构成了《庄子》“洸洋自恣”的艺术特色,《逍遥游》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文章开篇便以鲲鹏的寓言引起人们的兴趣,但变化无端的鲲鹏、千里之外的南冥毕竟很难令人信以为真,于是庄子紧接着又以《齐谐》这段重言来增加其寓言的可信度。然而庄子又未将《齐谐》的故事一气说完,而是将其拦腰打断,插入了“野马也,尘埃也,……而后乃今将图南”一段卮言。因此,人们一般也就把寓言、重言、卮言这三者统称为“寓言”,即出于虚设,并且具有寄寓性质的故事、言论。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称庄周“着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就是在这样的广义上所作出的结论。

    也正如寓言、重言、卮言三者本身不可截然分开一样,《寓言》篇作者对三者功用的区分也是相对的。如运用寓言固然是为了“藉外论之”,但援引重言又何尝不是为了借“他人”论之?即使“藉外论之”这一说法本身,我们也是不能拘泥于字面而仅仅把它理解为“借他人论之”的。其实在这一比喻的说法中,作者还包括了“借他物论之”这一层意思。因为在他看来,大道是那样“寂漠无形,变化无常”,为世人所难以置信,所以非借他人他物来说明。总之,对于作者论述“三言”的话,我们应该结合全书,从整体上加以把握。

    在这里,作者破天荒地提出了“藉外论之”的理论,表明他对于寓言“深于取象”(章学诚语)这一特征有着前人所不曾有过的深刻理解,这与诗歌领域中总结出“比兴”理论是具有同等意义的。

    【文学史链接】

    1、 相关文学典故

    卮言日出

    近且卮言日出,人人自矜秘本。

    (王韬《英语汇腋》)

    罔两问景

    双方并进,如影之随形,如罔两之逐影,非有他也。

    (章炳麟《俱分进化论》)

    2、世有关诗赋文

    王禹偁《卮言日出赋》

    3、文学技法

    作文者少寓言,如做诗者少比兴,宁复有诗古人乎!惟借重圣贤前型满纸,此法甚盛,似不失庄子取信耄艾之意。然一概高年耳,欲择其中有经纬本末以先人者,则少矣。且如庄子所引聃、丘、子 之类,其言辨而竦听,多不见于他书,故得独奇。又字句皆得天巧营构,故遭人惊喜,独灵千古。

    (谭元春《真经评点·寓言》篇末总论)

    将一部着书之法,标列于此。盖庄子仙才,便有此三样用笔,以颠倒古今文人。独怪此处已明明揭破,而学者犹颠倒其中,余览前后注《庄》者数十家,无一人不如入八阵而眩于其变化,登迷楼而惘然其路径也。呜呼,南华老仙,天机固自峥嵘浩荡,乃明已揭破,而犹不能读,岂能免于作者之揶榆耶!

    (宣颖《南华经解·寓言》对首段的评论)

    此段借子游一番议论,演说上乘真解,妙绪纷纶,足令花雨漫空,海潮自涌。叙他自闻后,学与年进,一“化”字可以该括终始。中幅即承上不知生死而言,用笔如生龙活虎,不可羁縻。末幅又从生死拓开言之,写得闪烁飞腾,有回风舞雪之致。

    (刘凤苞《南华雪心编·寓言》对“颜成子游谓东郭子綦”一段文字的评论)

    【集评】

    此内外杂篇之序例也。……此篇与《天下》篇,乃全书之序例。古人文字,序例即列篇中,汉人犹然,至唐乃成书外别为一序于卷首,失详说乃反约之精意。

    (王夫之《庄子解·寓言》题解)

    此篇自叙着书之故,下篇(指《天下》篇)自叙道术渊源之自,自是全书结束。从《论语》、《孟子》,至后《史》、《汉》百家,古人自重其学,继先传后,皆是如此。

    (方人杰《庄子读本·寓言》篇末总论)

    《寓言》在杂篇第五,其后皆非庄子书意矣,故相传为庄子之自叙,其书终于此也。今既悉刊外十篇,唯存此及《天下》篇者,俱言著书之意,不可去也。

    (王闿运《庄子内杂篇注·寓言》总论)

    【思考与讨论】

    1、 谓寓言、重言、卮言?今天所说的寓言与庄子所谓的寓言有何区别?

    2、 子运用寓言来“藉外论之”,与诗歌创作时运用比兴手法有何本质上的一致性?

    3、 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指出其阐释“三言”的指向与《寓言》篇有何不同:

    芴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芒乎何之,忽乎何适,万物毕罗,莫足以归。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庄周闻其风而悦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选自《天下》)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佚名作品集
越绝书丽史正说清朝十二后妃世界经典侦探小说金榜关帝历代显圣志传毛公案逸周书论语精讲五美缘铜人针灸经梼杌闲评小八义《诗经》全集大八义庄子讲读宫女卷易传明清十大才子佳人小说:花笺记太上感应篇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