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古典文学名著 > 《黄帝内经白话文》在线阅读 > 正文 第7章 灵兰秘典论篇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黄帝内经白话文》 作者:苏晶,袁世宏导读,苏晶等译注

第7章 灵兰秘典论篇

  本篇导读

  “秘典”乃秘藏之典;“灵兰”乃灵台兰室,是古代帝王藏书之所。本篇所论属于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的内容,为强调所论内容的重要性,故以此名篇。

  本篇以“十二官”为喻,论述了十二脏腑的主要功能活动及其相互关系。提出“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说明十二脏腑是一个协调的统一体,生理功能上相互联系,病理变化上互相影响,体现了《黄帝内经》的整体观思想。特别提出“心为五藏六府之大主”、“故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的理论。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藏之相使1,贵贱何如2?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3,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4,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5,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6,决断出焉。膻中者7,臣使之官8,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9,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10,变化出焉11。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12,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13,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注释

  1 十二藏:指心、肝、脾、肺、肾、膻中、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十二个脏器。相使:相互联系。

  2 贵贱:主要与次要。

  3 官:职守。

  4 相傅:辅佐君主的宰相。相,为佐君者。傅,为教育太子及诸皇子者。

  5 将军:以将军比喻肝的易动而刚强之性。

  6 中正:即中精,胆为清净之府,藏清汁。

  7 膻中:心脏的周边组织,也叫心包。

  8 臣使:即内臣。因膻中贴近心,故为心的臣使。

  9 仓廪(lǐn):贮藏粮食的仓库。脾胃有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之能,故称“仓廪之官”。

  10 传道:传送运输。

  11 变化:饮食消化、吸收、排泄的过程。

  12 州都:水液聚集的地方。

  13 使道:这里指十二脏腑相互联系的通道。

  译文

  黄帝说:我希望听听十二脏器在体内的相互作用,有无主从的区别?

  岐伯回答说:问得真详细啊!让我说说吧。心就像君主,智慧是从心产生的。肺好像宰相,主一身之气,治理调节人体内外上下的活动由它完成。肝好比将军,谋虑是从它那来的。胆是清虚的脏器,储藏精汁,具有决断的能力。膻中像内臣,心的喜乐,都由它传达。脾胃受纳水谷,好像仓库,五味转化为营养,由它产生。大肠主管输送,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过程在那里最后完成。小肠接受脾胃已消化的食物后,进一步分清别浊。肾是精力的源泉,能产生技巧。三焦主疏通水道,周身行水的道路,由它管理。膀胱是水液聚会的地方,经过气化作用,才能把尿排出体外。以上十二脏器的作用,不能失去协调。当然,君主是最主要的。心的功能正常,其他脏腑就能相安。依据这个道理来养生,就能长寿,终身不致有严重的疾病;根据这个道理来治理天下,国家就会繁荣昌盛。反之,如果君主昏庸,功能失常,那么十二官就出问题了。而各个脏器的活动一旦闭塞不通,彼此失去联系,形体就会受到伤害,对于养生来说,这是最大的祸殃。这样治国,国家就有败亡的危险,要千万警惕啊!

  赏析与点评

  本段认为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要互相配合,相使相用,不得相失。特别强调心在十二脏中的主宰作用。因为心主血脉,气血是机体各种功能活动,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心主的功能活动正常,则其他脏腑的功能活动就正常;心主的功能活动失常,也会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因此,临床上治疗脏腑功能失常的病证,既可以从某一脏腑自身的功能活动去调治,也可以从脏腑间相互联系的角度去调治,更可以从调养心神、滋补心血、温通心阳等角度来进行施治。

  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1?窘乎哉2!消者瞿瞿3,孰知其要?闵闵之当4,孰者为良?恍惚之数5,生于毫牦6,毫牦之数,起于度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

  注释

  1 原:本源。

  2 窘(jiǒnɡ):困难。

  3 瞿瞿(jù):惊疑貌。

  4 闵闵:忧愁貌。

  5 恍惚:似有似无。

  6 毫牦(lí):形容极微小。

  译文

  医学的道理极其微妙,变化没有穷尽,谁能了解它的本源呢?困难得很哪!形体日渐消瘦的人虽然很惊疑,谁能明白其中的原因呢?纵然对自己的身体非常担忧,谁能知道如何做才好?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都是从似有似无极其微小开始的,虽然极其微小,也是可以度量的,千倍万倍地增加,事物就一步步地增大,扩大到一定程度它的形状就明显了。疾病的发生发展也是这个道理,由极其隐微逐渐发展而成。

  黄帝曰:善哉!余闻精光之道1,大圣之业。而宣明大道2,非斋戒择吉日3,不敢受也。黄帝乃择吉日良兆,而藏灵兰之室4,以传保焉。

  注释

  1 精光:精纯明白。

  2 宣明:通达光明。

  3 斋戒:洗心曰“斋”,诚意曰“戒”。即诚心诚意。

  4 灵兰之室:黄帝藏书的地方。

  译文

  黄帝说:说得好!我听到了一番精纯明白的道理和圣人的事业。这些通达光明的道理,如不诚心诚意选择吉日,是不敢接受的。于是就选择了吉日良辰,把这些道理,保存在灵台兰室,如同宝物一般,让它流传下去。

  六节藏象论篇

  本篇导读

  本篇“天以六六之节”为依据,科学地论证了天体运行的规律。同时本篇也是《黄帝内经》中论述“藏象”较为完整的一篇,对每一脏,均从其性能、其华、其充、阴阳所分,四时通应等方面进行分析,反映出中医“藏象”的基本含义,即以五脏为中心的五大功能活动系统的理论特点,故以此名篇。

  本篇首论天象,阐述天度、气数的建立,以应“六节”为主题,提出了天气的周期变化有“候”、“气”、“时”、“岁”之分,继则又通过地和人有“九九制会”的阐述,揭示了人体脏腑功能活动与自然变化相通应的道理,突出了中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思想。同时提出了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人的生命活动必然要受自然的制约和影响。最后提出“藏象”一词,并对五脏生理功能进行了概括性论述。

  黄帝问曰:余闻天以六六之节1,以成一岁,人以九九制会2,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3,久矣。不知其所谓也?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4,气之数也5。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6,周有道理7。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8。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9。立端于始10,表正于中11,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

  注释

  1 六六:六十日为一甲子,是为一节。“六六”就是六个甲子,合为一年。

  2 九九制会:以九九之法,与天道会通。

  3 节:指腧穴,是人体气血交会出入的地方。

  4 度:周天三百六十五度。

  5 数: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常数。

  6 行有分纪:日月是按照天体中所划分的区域和度数运行的。

  7 周有道理:日月环周运行有一定的轨道。

  8 “日行”两句:奇(jī),余数。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三百六十度)要三百六十五天,平均每天运行近似一度。古人认为地不动而日行,故曰日行一度。月亮绕地球运转一周约二十七天,平均每日运行十三度有余,故曰“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

  9 积气余而盈闰矣:气,节气。闰,谓置闰,古历月份以朔望计算,每月平均得二十九点五日。节气以日行十五度来计,一年二十四节气,正合周天三百六十五点二五度,一年十二个月共得三百五十四日,因此,月份常不足,节气常有余,余气积满二十九日左右,即置一闰月。故三年必有一闰月,约十九年须置七个闰月,才能使节气与月份归于一致。

  10 立端于始:端即冬至节。古历确定冬至节为一年节气的开始。

  11 表正于中:以圭表测量日影的长短变形,计算日月的运度,来校正时令节气。表,即圭表,古代天文仪器之一。

  译文

  黄帝问道:我听说天是以六个甲子日合成一年,地气是以九九之法与天相会通的,而人也有三百六十五节,与天地之数相合,这种说法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但不知是什么道理。

  岐伯回答说:问得真高明啊!我就说说吧。六六之节和九九之法,是确定天度和气数的。天度,是用来确定日月行程、迟速的标准;气数,是用来标明万物化生的循环周期的。天是阳,地是阴;日是阳,月是阴。日月运行有一定部位,万物化生的循环也有一定的规律。每昼夜日行周天一度,而月行十三度有余。所以有大月小月,合三百六十五天为一年,而余气积累,则产生了闰月。那么怎样计算呢?首先确定一年节气的开始,用圭表测量日影的长短变化,校正一年里的时令节气,然后再推算余闰,这样,天度就可全部计算出来了。

  帝曰:余已闻天度矣,愿闻气数,何以合之?岐伯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1,日六竟而周甲2,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3,九野为九藏,故形藏四,神藏五3,合为九藏以应之也。

  注释

  1 天有十日:“天”指天干,天干有十,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古以天干纪日,故曰“天有十日”。

  2 日六竟而周甲:即十个天干与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合,凡六十日为甲子一周,故称为周甲。

  3 形藏四,神藏五:人身形藏指胃、大肠、小肠、膀胱。神藏指心、肝、脾、肺、肾五脏。即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

  译文

  黄帝道:我已听到关于天度的道理了,希望再听听气数是怎样与天度相配合的?

  岐伯说:天是以六六之数为节度,地是以九九之法与天相会通的。天有十个日干,代表十天;六个日干周期,叫作一个周甲;六个周甲成为一年,这是三百六十日的计算方法。从古以来,懂得天道的,都认为天是生命的本源,生命是本于阴阳的。无论地之九州还是人之九窍,都与天气相通。因为它们的生长禀受了自然界的五行和三阴三阳之气。天有三气,地有三气,人有三气,三三合而为九。在地分为九野,在人分为九脏,即四个形脏五个神脏,合为九脏,以与天的六六之数相应。

  帝曰:余已闻六六九九之会也,夫子言积气盈闰,愿闻何谓气?请夫子发蒙解惑焉1!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帝曰:请遂闻之。岐伯曰:五日谓之候2,三候谓之气3;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4。五运相袭5,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6,如环无端,候亦同法。故曰:不知年之所加7,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注释

  1 发蒙解惑:启发蒙昧,解释疑惑。

  2 五日谓之候:五日称为一候。候,指气候。

  3 三候谓之气:三候称为一个节气。

  4 各从其主治:治病就应顺从其当旺之气。四时各有当令之主气,如木旺春、火旺夏等。

  5 五运相袭:五行运行之气,相互承袭。

  6 时立气布:一年之中分立四时,四时之中分布节气。

  7 年之所加:指各年主客气加临情况。

  译文

  黄帝说:我已知道了六六与九九相会通的道理,但夫子说积累余气成为闰月,那什么叫作气呢?请夫子启发我的愚昧,解除我的疑惑!

  岐伯说:这是上帝所隐秘,而由先师传给我的。

  黄帝道:希望讲给我听听。

  岐伯说:五天叫一候,三候成为一个节气;六个节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年。治病就应顺从其当旺之气。五行气运相互承袭,都有主治之时;到了年终之日,再从头开始循环。一年分立四时,四时分布节气,如圆环一样没有开端,五日一候的推移,也是如此。所以说:不知道一年中当王之气的加临变化、节气的盛衰、虚实产生的原因,就不能当医生。

  帝曰:五运之始,如环无端,其太过不及何如?岐伯曰:五气更立1,各有所胜,盛虚之变,此其常也。帝曰:平气何如?岐伯曰:无过者也2。帝曰:太过不及奈何?岐伯曰:在经有也3。帝曰:何谓所胜?岐伯曰: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其气命其藏。帝曰:何以知其胜?岐伯曰:求其至也,皆归始春。未至而至4,此谓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命曰气淫5。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命曰气迫。所谓求其至者,气至之时也,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失时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内生6,工不能禁也。

  注释

  1 五气更立:木、火、土、金、水五运之气更替主时。

  2 无过:没有太过不及。

  3 经:指古医经。

  4 未至而至:前一“至”指时令,后一“至”指气候。“未至而至”,就是未到其时令而有其气候。

  5 气淫:气太过。

  6 邪僻:不正之气。

  译文

  黄帝道:五运的起始,循环往复,像圆环一样没有开端,那么它的太过和不及如何呢?

  岐伯说:五行运气,更迭主时,各有其所胜,所以实虚的变化,这是正常的事情。

  黄帝问:平气是怎样的?

  岐伯说:没有太过,也没有不及。

  黄帝道:太过和不及的情况怎样?

  岐伯说:经书里有记载。

  黄帝问:什么叫作所胜?

  岐伯说: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这是五行之气以时相胜的情况,而人的五脏就是根据这五行之气来命名的。

  黄帝说:怎样可以知道它们的所胜呢?

  岐伯说:推求脏气到来的时间,都以立春前为标准。如果时令未到而相应的脏气先到,就称为太过。太过就侵犯原来自己所不胜的气,而凌侮它所能胜的气,这叫气淫。如果时令已到而相应的脏气不到,就称为不及。不及则己所胜之气因无制约就要妄行,所生之气也因无所养而要受病,所不胜之气也来相迫,这叫气迫。所谓求其至,就是在脏气来到的时候,谨慎地观察与其相应的时令,看脏气是否与时令相合。假如脏气与时令不合,并且与五行之间的对应关系无从分辨,那就表明内里邪僻之气已经生成,这样,就连医生也无能为力了。

  帝曰:有不袭乎?岐伯曰:苍天之气,不得无常也。气之不袭,是谓非常,非常则变矣。帝曰:非常而变,奈何?岐伯曰:变至则病。所胜则微,所不胜则甚。因而重感于邪则死矣。故非其时则微,当其时则甚也。

  译文

  黄帝问道:五行气运有不相承袭的情况吗?

  岐伯回答说:自然界的气运不能没有规律。气运失其承袭,就是反常。反常就要变而为害。

  黄帝道:反常变而为害又怎样呢?

  岐伯说:这会使人发生疾病。如属所胜,患病就轻;如属所不胜,患病就重。假若这个时候再感受了邪气,就会死亡。也就是说,五行气运的反常,在不当克我的时候,病比较轻,而在正值克我的时候,病就重了。

  帝曰:善!余闻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1。天地之运,阴阳之化,其于万物,孰少孰多,可得闻乎?岐伯曰:悉哉问也!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灵问2,请陈其方。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嗜欲不同,各有所通。天食人以五气3,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4,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注释

  1 正:确定,定正。

  2 大神灵问:所提问题是涉及天地阴阳、变化莫测、微妙难穷的大问题。

  3 天食(sì)人以五气:天供给人们五脏之气。

  4 气和:五脏之气协调正常。生:生化机能。

  译文

  黄帝道:说得好!我听说天地之气化合而成形体,又根据不同的形态变化来确定万物的名称,那么天地的气运和阴阳的变化,对于万物所起的作用,哪个大哪个小,可以听听吗?

  岐伯说:你问得很详细啊!天很广阔,不容易测度,地很博大,也难以测量,不过既然你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那么我就说说其中的道理吧。草有五种不同的颜色,这五色的变化,是看不尽的;草有五种不同的气味,这五味的美妙也是不能穷尽的。人的嗜欲不同,对于色味,是各有其不同嗜好的。天供给人们五气,地供给人们五味。五气由鼻吸入,贮藏在心肺,能使面色明润,声音洪亮;五味由口进入,藏在肠胃里,所藏的五味,来供养五脏之气。五气和化,就有生机,再加上津液的作用,神气就会旺盛起来。

  赏析与点评

  人的生命源于天地之气,天之五气泛指四时周期变化制约下的阳光、雨露,具体释为四时主气;地之气泛指饮食、水谷等。天地之气相互作用,生成人类,所以,大自然为人类生存及生命演化提供适宜环境与物质基础。天地的五气、五味由人体受纳,经脏腑气化而生精血津液等生理物质,在此基础上,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随即产生,体现了《黄帝内经》的生命观。

  帝曰:藏象何如1?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2;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3,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太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4,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阴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出入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

  注释

  1 藏象:人体内脏机能活动表现于外的征象。

  2 魄:人体的精神活动之一,表现为感觉和动作。

  3 蛰:虫类伏藏于土中。这里有闭藏的意思。

  4 罢(pí)极:即四极、四肢。肝华在爪,充在筋,以生血气,所以为四肢(罢极)之本。

  译文

  黄帝问道:人体内脏与其外在表现的关系如何?

  岐伯说:心是生命的根本、智慧的所在;其荣华表现在面部,其功用是充实血脉,是阳中之太阳,与夏气相应。肺是气的根本,是藏魄的所在;其荣华表现在皮毛,其功用是充实肌表,是阳中之太阴,与秋气相应。肾是真阴真阳蛰藏的地方,是封藏的根本,精气储藏的所在;其荣华表现于头发,其功用是充实骨髓,是阴中之太阴,与冬气相应。肝是四肢的根本,藏魂的所在;其荣华表现在指甲,其功用是充实筋力,可以生养血气,其味酸,其色苍青,是阴中之少阳,与春气相应。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是水谷所藏的根本,是营气所生的地方,叫作器,能排泄水谷的糟粕,转化五味而主吸收、排泄。其荣华表现在口唇四周,其功用是充实肌肉,其味甘,其颜色是黄。这些脏器都属于至阴一类,与长夏土气相应。以上十一脏功能的发挥,都取决于胆的功能正常。

  赏析与点评

  本节强调了胆在十二脏腑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据李东垣之说,胆主少阳春生之气,一年四季中只有春气能正常地生发,其他季节才能正常地变迁,在人体也是如此,只有主生发的胆功能正常,其他脏腑才能正常发挥其功能活动,因此说“十一藏取决于胆”。也有人认为“十一”为“土”字之误,即本句应为“土藏取决于胆”,决乃疏通之意。所谓“土藏”,即通于土气的脾及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等主饮食物消化吸收的器官。这些脏腑的功能有赖于胆气疏泄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苏晶,袁世宏导读,苏晶等译注作品集
黄帝内经白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