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民国第一帮会》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2章 帮规帮纪(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民国第一帮会》 作者:陈伟伟

第12章 帮规帮纪(1)

  帮会入会规定与阶级晋升制度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道路中,帮会组织一直有其特有的组织内容和形式,外人一般不得而知。帮会组织既是帮会管理自身的载体,又是使帮会能够在社会上正常运行、并在内部形成强大凝聚力的重要旗帜。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可以说,帮规帮纪不仅维持了帮会的正常运转,更为历史学家们研究近代的帮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1.帮会堂口和进退机制

  (1)堂口

  “堂口”是指帮会的下属组织,也可说是帮会内部最高级别的分支机构,一般也称为派系、山头、香堂、码头等。由于各个帮会立堂的背景各具特点、目的有所不同,所以组织结构也有所差异,而且随着时间不断推进,同一帮会内部的分工和职位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例如,洪门在建立之初经常仿照明朝军队中的职衔来划分堂口,像“内八堂”是指作为中央机构的官员,“外八堂”是各个地方、派系的官员之类的,同时还有尚书、总督、中军等职位的划分。发展到后来,各帮派虽然都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组织划分体系,但是也都大同小异,万变不离其宗。

  一般帮会的堂口基本结构可以如下设立(职位名称或许各有不同,但性质差别不大):山主、副山主,即各堂的老大、大哥、龙头、老头子等;香主,相当于大管家之类的职务,负责管理帮内的人事调动、后勤保障、参谋、经济、执掌家法之类的事务;先锋,并不是指战场上一马当先的冲锋部队,而是主要负责对外联络事务的官员,是谈判专家这类的角色;揸数,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山主的助理或者秘书;坐馆,即“外交部发言人”;红棍,是执行家法家规的严厉角色;草鞋,联络官,主要负责帮内上下信息传递和各个派系之间的交流通信;蓝灯笼、么满,是最普通的帮派成员。

  在早期,帮会内的等级界限是非常严格的,加入帮会的人多是地痞流氓、散兵农夫,也有时是绿林豪杰,他们之间的结交多喜欢仿效古人,像桃园结义、生死之交或者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这样具有豪迈气概的义气之辈,所以也多以兄弟相称。帮会中这种靠多认兄弟、拜师父、拉关系来扩展人脉,扩大势力,不断向上攀爬,以获得更高地位的做法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在帮内地位越高,权力也越大,获得的尊敬和崇拜也就越多。

  以袍哥为例。袍哥是全国性的帮会,不但规模大、势力强,而且组织相当严密。早在清朝盛世时期袍哥就已经初步形成。最初加入的成员一半是船夫、矿工、流民和散兵,后来随着加入的人数越来越多,袍哥逐渐形成了五个较有名的堂口,这五个堂口按照从高到低的排行分别是仁、义、礼、智、信。仁字堂的参与者大多是社会名流、文人绅士等,他们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权力,所以他们的堂口排行自然也是最高的;义字堂多是商人参加;礼字堂比较有意思,参加者多为地痞、土匪、流氓、散兵之辈,但是以礼作为堂口的班辈与其成员的出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智字堂多由小手工业者、船夫、矿工等组成;排在最后一位的是信字堂,参加者多是一些上不了台面的下等行业的人,比如卖唱、卖艺,甚至是卖身的穷苦之人。

  参加袍哥的堂口之后就一直是该堂的成员,其间不得跳堂口。成立一个袍哥会的组织就叫开山立堂,所以堂口的名称一般就是山头或者香堂的名称,例如莲花山富贵堂、平顶山顺义堂等。

  另外,袍哥组织的内部排行也是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头排、三排、五排、六排、十排。其中,头排大哥还分为掌旗大哥和另一位挂名的“闲位”大哥,掌旗大哥是握有实权的舵头,是执掌香堂各项大事的一把手。挂名的大哥一般是由帮内声望较高的人担任,这些人在社会上也有一定的地位,所以当袍哥在社会上活动的时候,就要这些人出面联络或者安排事项。

  三排又称三哥,钱粮官,主要是负责帮会的各项营生,如赌坊、茶馆、客栈之类的经营管理,三排也同样有挂名的“闲哥”。

  五排即五哥,掌管交际行为、礼仪、执行家法等,这些人在袍哥内属于最有社会力量的一批,因为大多是霸占一隅的黑皮、地头蛇、流氓头目等,黑白通吃、手段强硬残忍。他们多利用手中权力向兄弟们索取财帛,以此为生可赚取钱财。可称为职业袍哥,当然也有挂名的五哥、闲五。

  六排也可称为五哥,或者副六,大多是普通的袍哥成员,其中绿林出身的则称为蓝旗,是负责探查信息的小头领。

  十排是地位最低的老么,多由新人组成,但其中等级也可进行细分:凤尾老么,多是家境殷实的年轻一辈,如果有辈分排行高的成员引荐或者栽培的话,日后可升到袍哥组织内很高的位置;执法老么一般是流氓、匪盗之徒,性情凶暴残忍,所以多由其出面制裁叛徒,身手灵巧、武功高超的成员还会被派出去执行暗杀工作;还有跑腿老么,顾名思义,就是端茶送水伺候人的角色了,多是茶堂、客栈的小二,赌场的杂务等。

  袍哥的排行跳跃性非常大,也没有使用二、四、七、八、九这几个数字,究竟是何原因呢?经过研究,历史学家向人们揭示了这其中的含义——二是关羽关二爷的排行,民间敬重关羽,不敢僭越,于是跳过二这个数字;桃园结义虽然是三个人,但是若有赵云赵子龙在场,当为四弟,因此这个排行也不能轻易动用;七暗指背叛,当年瓦岗寨叛徒罗成排行老七,此数不吉利,不可使用;八、九是祭奠杨家将的八姐九妹。另外,袍哥不忌讳父子同堂,对堂上的父亲一般称为“大爷”。

  (2)进退

  为了保证帮会的稳定和发展,各个帮会在成立之初就会设立一套严格的入帮标准和仪式,传统的入会仪式都很讲究和复杂,而且由于帮会不同,标准和仪式也各有不同,但主要流程大致不变:

  安静肃穆的庙宇,烟雾缭绕的香案,静静燃烧的红烛,还有高高在上的先祖牌位,这些都是所有帮会的入帮仪式中必不可缺的元素。待正副帮主落座,等待堂主带领新人进入庙堂准备正式进行仪式。首先,帮主用刀击打新人背部以验明正身,一边打一边发问:“兄弟和钱,你选哪个?”新人回答:“誓死也要守卫兄弟义气。”然后将香插入香炉,表示落地生根,舍身入会;发36誓,钻天地圈,表示自己原来的人生已经过去,从现在开始经过轮回获得了新生;过火坑、吃寿果,表示始祖历经磨难终于建立帮会,而自己也会像始祖一样,不怕千难万险,最终修得正果;饮三清水、插碎莲花,表示清洗了自身牵挂,从此一心一意追随帮会,如果有违反帮规的行为,情愿受罚决无怨言;饮血酒,划破新人手指,使血滴入盛在碗内的鸡血中,然后让新人一饮而尽,代表与帮会共存亡,与兄弟生死与共;拜八拜,表示与祖师、帮主、堂主和各位兄弟相互认识;记帮规,送利是,香主讲授帮规帮纪,新人要牢记在心,并发誓决不违反,最后再向帮主送上利是钱,至此,这次的开堂收人才算圆满完成了。

  相对于复杂讲究的入会仪式,关于任何一个帮会成员的退会却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也可以理解为,中国的帮会组织没有退出机制,一旦加入某个帮会,生是帮会的人,死亦是帮会的鬼,没有全身而退之说。叛变或者出逃之人除外,不过这类人大多没有好结果。当帮会成员渐渐年老体弱,身体状态不太允许他参与帮会内的事务时,才可以逐渐淡出,不过年龄限制在60岁左右。但是这些淡出帮会的成员必须保守帮内秘密,而且还要随时准备接受帮会的传唤,相当于60岁以上的预备役成员。事实上,在过去,医疗卫生条件差,生活环境恶劣,天灾、人祸等均影响人的平均寿命,能够活到60岁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因此,在帮会中这种隐退机制形同虚设。如果有人运气好,寿命长,活到了退休年龄,而离开帮会后的待遇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一生为帮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能到了退休孑然一身地离开。不过,这个问题在帮会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就解决了,并不需要特别去处理,因为一方面,成员就算是加入帮会之后,还是有自己的职业,真正专职为帮会工作的人其实少之又少,所以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必定会考虑到自己的养老问题;另一方面,职业帮会成员可以利用组织聚敛财富,广收门徒,更加不用担心老无所依。另外,所有帮会成员之间讲究义气相帮,平等互助,对于存在生活困难的年老成员,必定不会袖手旁观,多会接济供养,甚至会有人出面为其养老送终。

  2.青帮的派系划分

  一般认为初期的青帮分成了两个派别,其中一种成为主帮,内部的成员主要是温州人和台州人。一种成为客帮,内部的成员主要是皖北人和江北人。青帮一般按照辈分广收门徒,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封建时期的漕运行业中保持类似“龙头老大”的地位,帮派内的成员要求“帮丧助婚,济困扶危”,使广大的水手团结起来,一起抵抗外来的困难或屈辱。后来,漕运渐渐没落,海运开始兴起,于是大多数的运粮水手失去工作,成为游民,帮会便开始组织贩卖私盐的业务,以求成员稳定和帮派的发展。自此,青帮的成员开始频繁出没于皖北、江北一带以及太湖流域的广大区域。由于长江一带以上海为发展中心,青帮随即向上海方向发展,成为了主要由游民组成的贩卖私盐的团体。到了上海之后,帮派的成员也开始发生变化,除了破产的手工业者、无地的农民、流氓游徒外,也有不少退役的兵勇为了糊口而加入其中。

  要想明白主帮和客帮的含义,还要从这些帮派形成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说起。首先,江苏、浙江等长江中下游一带,大约自南宋开始逐渐被开发,长江地区适宜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使得这里的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迅速发展。经过历代的开发,到了清朝时期,这里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粮食产区,也成为了重要的经济作物产区。国家财政收入在很大程度上仰仗着江南。然而,富饶丰裕的江南免不了自然灾害的侵扰,也躲不过战火和兵匪,每当遇到这些天灾人祸的时候,大批流民就要纷纷逃难,这些逃难的百姓有的可以躲过灾祸,重回家园,有的就死在逃难的路上,有的沦落他乡,入山种麻,结棚居住,因此也叫“棚民”。这些外迁而来的“棚民”在当时被江南的居民称为“客民”。相对于“客民”来讲,祖辈就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叫做“土民”。客民因为是逃难新搬迁过来的,对于环境和周围的人都不熟悉。他们在新迁入地又没有可以维持生活的技能,于是就难免偷盗劫掠,危害土民的生产生活。因此,当时江南土民和客民经常发生冲突。而不仅是当地的居民,就连当地的土匪和外来的土匪也矛盾重重。所说的主帮,就是本地区的土匪(主要活动在太湖一带),也称为土帮。而所谓的客帮,就是指从外地流窜过来的土匪。实际上客帮土匪的势力往往比主帮土匪的势力还要大,对社会的影响和危害也更大。

  客帮中势力最大的一群,就是巢湖帮。巢湖帮在清朝的嘉庆道光年间是一个比较大的盐枭集团,主要是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进行贩卖私盐的活动。清朝漕运改海运之后,大量失业的水手、舵手加入到了巢湖帮。到了太平天国时期,巢湖帮已经不是一个单纯普通的贩盐组织,而成为了一个融合了各个阶层、不同身份的人的青帮组织,其活动也主要是“密行贩盐,或以偷税为业”。巢湖帮在当地发展迅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巢湖帮所处地区交通便利,人口流动较大,因此朝廷的剿匪活动十分困难,常常感叹匪寇“捉也捉不完,杀也杀不尽”;另外一方面,则是民生凋敝的现实使得广大的贫困百姓无以谋生,不得不沦为贼寇,这也导致了巢湖帮总是有人源源不断地加入进来。

  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湖南帮和河南帮。湖南帮大部分是由清末被裁革的湘军士兵组成的。主要活动在长江下游一带。河南帮主要是由流窜的客民和流落江浙的河南籍士兵组成,活动的范围主要是在太湖地区。河南帮的势力比较小,单独行事的时候不多,往往是和其他的土匪联合起来,主要活动不过是打家劫舍而已。

  伴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青帮的势力越来越大,活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安徽东部和北部地区的青帮主要在江苏、安徽交界处活动。江苏的青帮则主要在扬州一带活动。苏南、浙江一带则以巢湖帮势力最大。

  上海地区的青帮主要分为湖州帮和江北帮两个派系。湖州帮由李徵武领导,江北帮主要由徐宝山领导。上海自清末以来靠着交通和通商口岸等得天独厚的条件得以迅速发展,成为经济繁荣发达的地区。高度发达的经济加上便利的交通条件,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人员的混杂和城市基础建设的滞后,使得这里的治安条件一片混乱。特别是浦东地区,抢劫杀人、走私军火、贩卖毒品的事情十分猖獗。然而李徵武仍然带着他的湖州帮来到这里经营地盘,谋求发财致富的机会。当时漕运虽停,但江北一带仍是海盐产地,仍然有盐业生意可做,但是江南粮帮不能不进入当时处于繁荣期的上海谋求生存,这就成为了吸引湖州帮到来的重要因素。于是,湖州帮率先来到上海地区经营地盘,但是由于时运不济,屡次失败,再加上徐宝山也带领他实力强大的江北帮东迁到此寻求发展,并占据了上海地区第一大青帮派系的地位,所以湖州帮只能沦落为两大派系中的陪衬角色。

  3.理不清的辈分传承制度

  青帮是按照虚构的血缘关系形成组织结构的,每一个加入青帮的成员都属于这个不断扩张的宗族体系。成员通常将青帮称为“家”,进入帮会,即是进入“家里”。这样的体系结构是青帮模仿辈分世系结构而形成的并强调师带徒的体制。青帮设立家庙,这样所有入帮的成员,不论姓氏,不论贵贱,只要是青帮成员,就都是开山祖的后代子孙。进入这个大家族后,成员都会得到一个辈分的“字”,然后某些字会使得新入帮会的成员直接隶属于他们的“师父”。师父即是对身份、地位等级较高的人的称呼,这些师父大都可以开堂会,广收门徒。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徒弟礼遇长辈,而四方长辈栽培扶持后人,这使得青帮大大有别于其他的社会帮派,成员之间的感情格外真挚。

w w w. xiao shuotxt. n etxiaoshuotxt。com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陈伟伟作品集
民国第一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