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出征日志》在线阅读 > 正文 第8章 “飞天”,是这样练就的(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出征日志》 作者:吴川生

第8章 “飞天”,是这样练就的(1)

  航天发射不是一般性的科学试验,而是一场战斗。

  要提倡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

  ——张建启

  从”神一”到“神五”

  “神舟”一号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起飞约10分钟,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返回时间: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1分\/14圈。

  “神舟”二号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飞船起飞13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返回时间:

  2001年1月16日晚上7时22分;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神舟”三号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点火升空10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返回时间:2002年4月1日;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神舟”四号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点火升空十几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返回时间: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

  “神舟”五号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10分钟后,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返回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

  (注:五次发射地点均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均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敦煌的飞天壁画,代表了祖先们对太空的无穷遐想,萦绕在一代代中国人的心中,是人们最执着的追求。可是,人在太空并不是先人想像的那样飘飘欲仙,相反,乘坐“神六”的航天员不可避免地要经受各种特殊、复杂的航天环境因素的考验,如超重、失重、振动、冲击、噪声等,这些因素常常又是以复合方式作用于人体,由此将降低航天员的耐受力和工作效率,影响任务的执行;另一方面,航天员还要承担飞船的各种设备的操作、应急工况的处置以及科学实验等任务。火箭、飞船再好,如果航天员出现操作差错和失误,也会导致任务的失败。所有这些都对航天员的心理、身体、技能及相互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航天员针对性训练就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

  自“神舟”五号载人航天任务圆满成功以来,航天员的训练从未中断过,他们提出操作“零失误”、处置“零差错”的工作目标,针对实战需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日复一日刻苦地训练着。从“神六”任务的特点出发,航天员的训练在内容上有所调整,一方面强化了飞行程序、应急工况处置和对各种航天环境的适应性训练;另一方面也加强了针对两人配合、两舱结构、科学实验等特点的各种操作技能、太空生活的训练。

  卧床:头低脚高的模拟失重训练

  人一进入太空,首先面临的是失重环境。人能不能适应,有怎样的感受和变化,在地面最好能有失重的体验和训练。而在地球上要模拟失重环境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虽然航天专家作出许多努力,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模拟方法能够完全再现航天中的失重作用。

  失重飞机通过进行抛物线飞行可产生间断的20~30秒的失重,但由于失重持续的时间短,航天员只能体验短暂的失重感觉,许多训练不能进行。

  浸水实验在特制的水槽中进行。航天员穿上特制的服装潜入水中,由于浮力的作用,人在水中的重量减轻,可以产生类似失重的漂浮感。美、俄、法、日本都建有大型失重水槽,用于航天员进行太空行走、维修设备的训练和研究。浸水的不足之处是人浸入水中,由于身体各部位不在同一水平上,水压对人体各部位的影响不同,这将影响到生理变化。同时,航天员在太空的许多工作和生活在水槽浸水中也无法完成。

  卧床是在地面模拟失重最常见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失重对人体的影响、失重时生理系统失调机制和防护措施等的研究。根据人的头部与水平方向的位置关系可分为头高位(人平常的立位姿态)、水平位和头低位卧床实验。对比航天飞行的实际情况与地面不同头位的卧床实验,结果表明-6°头低位卧床所引起的生理变化与航天中航天员的变化更类似,因此,航天医学专家们一般都采用-6°头低位卧床方法来研究失重环境对人体生理变化的影响。

  2005年1月,全体航天员分两组进行了为期5天的卧床失重体验。虽说是体验,其实也是航天员模拟失重环境的适应性训练,目的就是适应失重环境,体验和增强生理适应性,以便完成“神舟”六号多人多天的飞行任务。

  下午6时,航天员们走进了卧床实验室,他们两人一间房,躺在特制的床上。床上没有枕头,只有一床薄被。人们常说“高枕无忧”,说的是枕着枕头睡觉舒适。而今,航天员进行卧床训练,不仅没有枕头,而且床是倾斜的,躺上去脚高头低,就这样他们要整整躺5个昼夜,坚持120个小时!卧床期间除大便外一切活动都不能改变卧床姿势,斜卧着吃,斜卧着睡,斜卧着小便,只有解大便才能上厕所,但不能坐立和走路,只能由医护人员推着去,所推的床也是-6°的卧床。在实验室的终端有一间监控室,能24小时监视每位航天员的卧床情况,也能直接同每个人对话。

  看着一个个头低位卧床的航天员,再想想他们要卧床几天几夜,心里不免有些心疼。他们住的不是宾馆,卧床不是休息,而是一段时间对身体和意志的考验,分分秒秒都要在常人无法体验的一种特殊感受中度过。仅从这一点讲,航天员的训练真是太特殊、太艰苦了。

  我对航天员们说:“从现在起,你们就进入太空了。太空生活虽然神奇,但也枯燥;虽有乐趣,但也有不良反应。是好是坏,你们先试试。”

  “没问题,躺几天算不了什么。”大家一副轻松的样子。

  “好,我明天再来看你们,而且争取每一天来一次。”

  第二天晚上,我又来到卧床实验室,大家已经历了26个小时,看上去没什么大的变化,只是脸有些发红。原来,卧床给人带来的第一个变化就是血液头向分布,由于头低位,流向头部的血液速度要比平常快,而向下肢的血流速度要比平常慢,这与人在失重环境的生理变化是吻合的。

  “航天员的身体素质真好,要是其他应试者一天下来,都会出现头胀、头晕,而航天员没一个头胀头晕的。”医监医保室的李勇枝主任对我说。

  “这就是个体差异吧。”

  “是的,而且太明显了。”

  “他们的脸怎么像没洗干净?”

  “没有用水洗,而是按航天飞行要求,用湿纸巾擦的。”

  “漱口也是吗?”

  “也是,只能用指套巾清洁牙齿。”

  “斜躺着能尿出来吗?”

  “最初有点心理障碍,尿一次就行了。这一天多,大家都是躺着解小便。”

  看见床边的餐具盒,我问大家:“航天食品好吃吗?能吃饱吗?”

  “味道还可以,就是不够吃。”大家回答道。

  食品专家说,第一次都是这样,从普通食品改吃航天食品总量减少了,总有些不习惯,第二天就好了。

  卧床中,航天员一日三餐都是严格按航天飞行食谱所定的种类、定量配制的。饮水也一样,每人每天饮水量都不超过饮水标准。

  以后几天里,航天员的情绪都很好。在地面,他们做了一次航天飞行生理体验,今日的体验又是为了明天的飞行。

  转床:“颠三倒四”的血液重新分布训练

  进入夏天了,离发射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为适应航天环境,航天员针对性训练进入了新的阶段,加大了训练强度。

  这一天,我来到了立位转床试验室,正碰见一名航天员做被教员称作“颠三倒四”的转床训练。试验室的一边是教员监视台,屋正中摆了一张立位转床。说它是“床”,不如说像个“槽”,床的四周都有床沿,头和脚一边更高些,整个床能调节,使受训者的肩部固定住,这样,无论是头朝上站立还是头朝下倒立,都能“顶天立地”。立位床的中央有一个支架,它能使床立起来或倒下去,就像小朋友玩的跷跷板,只不过“板”的两端一边是头,一边是脚。

w w w/xiao shu Otx t.NetTxt小_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吴川生作品集
出征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