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出征日志》在线阅读 > 正文 第9章 “飞天”,是这样练就的(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出征日志》 作者:吴川生

第9章 “飞天”,是这样练就的(2)

  航天员穿着蓝色训练服,平躺在床上,教员给他的胸和腿上系紧了束缚带,脚和头都顶住床沿,监视器上显示出他的血压、心率等数据。训练开始了,只见床头慢慢降低,整个身子倒悬着下去,不一会儿又慢慢抬起,整个人又成斜站立姿势。几分钟后,床头又降低,又升起,一会儿上,一会儿下,颠三倒四,七上八下的,一次训练要持续几十分钟。

  听教员讲,利用立位转床进行体位反复变化的训练,又叫血液重新分布训练,俄罗斯和我国在发射前都对航天员进行这种训练。当飞船进入轨道后,人立即处于失重环境,体内的血液会立即向头部方向转移,特别是入轨的前几天症状特别明显,往往引起头部充血、肿胀、鼻塞、头痛、视觉和感觉功能改变,甚至出现空间运动病等等,统称为航天员适应综合症。5~6天后,由于人逐步适应失重环境,这些症状渐渐减轻,体内发生向低动力方向的适应性变化,表现为立位耐力下降等,在轨时间越长,这种变化越重。当返回地面时,又会面临超重的影响,这时人的血液又向下肢转移,由于头部缺血容易出现头晕、黑视甚至晕厥等明显的立位耐力下降的症状,特别是中长期航天飞行的航天员此症状更为明显。

  利用立位转床不断改变航天员的体位,能够刺激机体心血管系统对血液进行重新分布的调节能力,减缓失重血液头向转移,增强对航天环境的适应性,同时,该项训练还可以改善航天员的前庭功能。

  原来是这样!难怪让航天员“七上八下,颠三倒四”的。

  “在地面这样训练,使航天员的血流时快时慢、重新分布,他们受得了吗?”我问道。

  “航天员的身体素质完全能承受,要是我们早散架了。”那位女教员哈哈笑起来。

  “头低位最低多少?”

  “最低-45°,直立90°。”

  从监控显示器上可以看出,航天员的血压基本没什么变化,但心率变化较大。头部负低位时,心率减缓,一般只有60次每分;头部正立位时,心率加快,达到每分钟70多次。航天员教员介绍,头低位时血液向头部分布,回心血量和头部供血增加,则心率减缓;头正位时,血液向下肢分布,回心血量和头部供血减少,心脏负担加重,心率就加快了。

  在这忽上忽下的变位中,航天员的头忽低忽高,心脏供血忽快忽缓,一次次的“折腾”,只有一个目的,提高耐受力,以适应航天失重环境。

  训练结束了,航天员的脸微微泛红。

  “训练难受吗?”我问一位航天员。

  “习惯了。-45°时略感血往头上涌,头有些发胀,半分钟后就没感觉了。”他轻松地回答道。

  “习惯了。”多么平常的一句话!这三个字的后面,谁能体谅出那翻江倒海的感受,谁又会知道那分分秒秒、反反复复之间,看似平常,却是在与生理极限较量!谁说航天无战场,这里的每一座厂房、每一个训练室、每一个操作间不都是战场吗?墙上的几个醒目大字:

  “全力以赴备战‘神六’,刻苦训练确保成功”,不正是航天员报效祖国钢铁意志的生动写照吗?

  正当我感慨的时候,另一位航天员又上了立位转床。

  转椅:头晕目眩的前庭功能训练

  空间运动病是执行“神舟”六号任务需面对的一个难题,预防空间运动病一直是航天员系统训练和医学专家重点攻关的课题。

  这一天,我同航天员训练室副主任吴斌作了一次深入交谈。

  “空间运动病能中止航天飞行吗?”我知道执行航天任务中,半数以上的航天员都发生过空间运动病,这样大的概率,应该视为影响航天任务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不一定会中止航天飞行,但它出现的头晕、失定向、肠胃不适,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会直接影响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因此,各国航天专家对此都极为重视和关注。”

  “这种病的机理是什么?”我又接着问。

  “目前还不清楚,大概与遗传、神经中枢和前庭功能有关。”

  “航天员的身体素质很好,为什么有的犯病,有的不犯病?”

  “作为航天员的生理功能或叫航天环境适应性来说,那是爹妈给的,天生的,这些功能靠后天只能弥补和维持,但要从根本上改变是不可能的。因此,美国、俄罗斯在航天员的选拔中特别重视航天生理指标,选拔也非常严格。”

  “空间运动病的防护有什么措施?”

  “一是药物防护,二是前庭功能训练。虽然训练不能根本改变生理功能,但可以使航天员前庭功能稳定性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同时,在出现症状时,可以从心理上提高对运动病适应的控制能力。”

  前庭功能训练一般在秋千、转椅、旋转屋等专用设备上进行,让航天员按照一定的程序被动地承受线性加速度、角加速度等刺激,以此提高和维持前庭功能的稳定性。

  这一天,正是翟志刚、聂海胜两人进行转椅训练。他俩是“神舟”五号首飞梯队成员,虽然与首飞任务擦肩而过,但他们并不气馁,也不灰心,坚持和战友们一道训练,迎接祖国的挑选。

  只见翟志刚坐在转椅上,教员们为他系好束缚带,转椅开始旋转了。转椅旁边站有航天员教员和医生,他们随时观察和记录航天员的面部表情、植物神经症状和各种生理指标的变化,航天员只要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欲吐的症状,训练就要立即停止。

  转椅训练也是很难受的,转椅以30转每分钟高速运转,一般人坐在上面,立刻会感到天旋地转,几圈下来就会两眼昏花,两脚发飘,站立不稳,有的连墙上的字都不认识。旋转时闭上眼睛,头和身子不动还好受些,要是再做头部摆动,那更是“雪上加霜”。航天员的训练就是这样,他们不仅要坐在转椅上高速旋转,同时,还要摆动头部,增加难度。在旋转中前后摆动头部人会感到在向前翻转和向后仰翻,这样的训练每分钟停一次得连续做十几次;左右摆头时,感觉人在秋千上左右摇摆,每做一次要连续15分钟。

  志刚的训练结束了,航天医生给他进行测试:心率60次,高压106、低压73。

  “航天员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多好啊!”航天医生赞叹道。

  世界上做任何事情都不容易,航天员的训练更是如此。在适应性训练中,他们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在用意志和身体诠释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的载人航天精神,都在用成绩和经历书写着中国航天员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和贡献。

  他们是新时代最值得敬佩、最可爱的人!

  拟飞:针对“神六”的实际操作训练

  执行“神舟”六号任务前,中国航天员中心的飞船模拟器大厅里又新增加了一对“伙伴”,它们是水平放置的返回舱和轨道舱。“神六”任务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一舱变两舱”,在太空中,航天员要进入轨道生活和工作。新增加的两个横舱,就是要训练航天员开关舱门、太空生活及科学实验的操作动作。

  横舱训练的关键操作是开关舱门。返回舱和轨道舱之间的舱门是连接两舱的通道。飞船进入太空变轨成圆形轨道时,航天员要脱掉航天服打开舱门进入轨道舱,如果两舱压力不同,舱门就打不开,这就需要航天员通过拧动平衡阀平衡两舱的压力使其打开。当飞船要返回地面时,航天员要进入返回舱关闭舱门,别小看这一关闭动作,它可是事关航天员生命安全和任务成败的关键操作!如果舱门关不上或不密合,两舱分离后将造成返回舱的紧急泄压,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开关舱门一直是航天专家十分关注的关键环节,以致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在后来的航天员面试中,向三组航天员提出的都是相同的有关开关舱门的问题。

  进行开关舱门训练时,先要给舱内加压,使其与“外界”形成一定的压差,模拟两舱压力不平衡状态,然后航天员要反复扳动舱门上的平衡阀,将压力同“外界”(即另一舱)平衡,这样才能打开舱门。舱内压力升高后,人在其中会感到耳膜疼痛,严重时会造成耳膜充血。

  实际在太空中,开关舱门远远比地面操作困难,航天员处于一种漂浮状态,很难控制身体的位置,需要将自己的脚固定在舱壁上才能开关舱门。而在地面又无法模拟失重状态,于是教员们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想到了把航天员悬吊在半空的办法,模拟失重状态下开关舱门的动作。

  航天员针对性训练不仅有高科技、高智商、高技术的项目,如在飞船模型里进行飞行程序的操作演练等,而且还有像婴儿那样最基本的生活训练,他们要重新学习在太空中吃饭、喝水、睡觉、大小便等基本动作。在太空,航天员进行大小便时有专门的大小便器,在衣裤里配有尿液收集袋,但这本身是件非常尴尬的事情。由于身子漂浮不定,加上心理因素,以致许多航天员起初都有解不出大小便的经历,于是在地面要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航天员要克服极大的心理障碍,在横舱里、卧床上,坐着、躺着,变换着各种姿势进行排出小便训练,甚至要穿着航天服进行小便排出。为了载人航天事业,航天员一切都要从不习惯到习惯,一切都要从陌生到熟悉。今天,他们解决了一个个难题;明天,他们将开辟出一个个新的天地。

w w w/xiao shu Otx 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吴川生作品集
出征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