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在线阅读 > 正文 第9章 先秦时期的分裂局面(8)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 作者:华业

第9章 先秦时期的分裂局面(8)

  太宰以下,就是卿士,其中比较重要的政务官,仍然是司徒、司马、司寇、司空等诸有司。司徒除了管土地的垦辟、井田的划分和有关奴隶耕作等事宜外,还要管理诸侯封疆的划定和军旅方面的事宜。司马则主要负责征收军赋、管理战车及驾车马匹等军政事宜。司寇掌管刑法。司空负责管理百工及兴建土木、水利等工程。他们还有很多的僚属,具体分管各项事务,由中下级贵族担任,构成相当庞大的统治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周代的神职官吏在政权机构中大为削弱。一切有关丧葬、祭祀、占卜以及文化教育等事,在《周礼》中都属于掌礼机构管理,司巫在这一机构中的地位是较低的。

  相对而言,史官的地位,则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太史不仅掌管天文历法的观测制订,文献典籍的收藏整理以及教育贵族子弟等有关文教方面的工作,而且熟悉国家的政令典则,常在周王左右以备咨询。内史则为周王起草诏令,出纳王命,成为王室的近臣。

  另外,还有小史、外史等官职,周朝的大小官职,有很多是世代相承的,后来就形成了“世卿世禄”的局面。同时,还出现了不少以官职为形式的家族。

  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是谁?

  穆王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周穆王,姬满,是房太后生的,他的父亲是周昭王。昭王南巡时死于途中,于是立穆王为周朝的国君。当时穆王已经50岁,在位54年,活了104岁。

  穆王时作有《吕刑》,是我国流传下来的最早的法典。据汲县战国墓所出土的《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喜好游历,曾于穆王十三年至十七年驾八骏之乘驱驰九万里,西行至“飞鸟之所解羽”的昆仑之丘,观黄帝之宫。又设宴于瑶池,与西王母做歌相和。

  又说他宠幸美人盛姬,为盛姬筑台。

  穆天子在位期间东征西讨,范围之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通过他的征伐,顺利地扩大了周王朝的疆土,加强了对四方蛮夷的统治力度,有力地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是在文武成康四代统治者积累的强国之本的基础上,得以展现大邦周威信的强势证明。

  在周穆王时期,周王朝国力强盛,在西部的影响已扩展到很远的地区。穆王又致力于向东南方发展,通过巡游,使许多方国部落归顺于周的统治,对周的巩固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穆王常年在外征讨,不在朝堂,朝政日渐松弛,致使自穆王之后,周王朝开始由盛而衰,正如汉武帝之后时期极盛的西汉也逐步由盛而衰一样。最后,周厉王、周宣王、周幽王三代失德寡信,终于使得周王室式微而诸侯方伯强盛。

  关于穆王这位积累了祖父辈发展基石的君主,他用自己的雄才大略将周文化的影响进一步扩展开来。周代的史官在提及穆王时这么形容道:“只显穆王,刑帅宇诲……”

  由此可见,在周代史官眼中的穆王满是一个充满智慧,而又能统御四方、威震宇内的君王。

  中国奴隶社会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是什么?

  宗法制度是在以父权家长制为基础上不断扩大和发展起来的,它构成了奴隶主贵族的等级阶梯,是中国奴隶社会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在西周时期,这一制度得到充分的发展,并逐渐达到完备的程度。

  依据宗法制度的组织形式,周天子既是普天之下最高的统治者,又是全体姬姓宗族的“大宗”,即最大的族长。他既代表社稷,又是宗庙祭祀的“主持人”。历代的周天子都是由嫡长子继承,世世代代保持天下“大宗”的地位。其他的孩子,有的受封为诸侯,有的在畿内获得采邑,在王室担任官尹,称为别子。他们在自己的封地内建立宗庙以及相应的政权机构,分化成若干新的别宗,各有自己的“氏”号,受封的别子成为这些别宗的始祖,其爵位和封地也是由嫡长子继承。

  同时,在诸侯国内,国君又分封给自己的兄弟采邑,建立卿大夫之家。这些卿大夫在自己的封邑内设有家庙,统率着自己的家族。卿大夫以下,还可以分出他们的家属,建立各自的父权家长制家庭。这种家庭都有一定的田地,家长就是士。所有的士都尊奉所属家族的卿大夫为宗子。士以下,就是各级宗子的比较疏远的宗族成员,他们也就成了一般的平民。

  奴隶制国家体制与奴隶主贵族的密切联系的宗法关系,使得各级奴隶主贵族都必须十分重视这种宗法关系,并尊奉他们共同的祖先,树立牢固的“尊祖”观念。而直接继承祖宗的事业,代表全宗族最大利益的,就是周王室这个全国最大的“大宗”以及周王这个地位最高的“宗子”。各级“小宗”都必须结合在周王的周围,对周王怀着无限的崇敬。等而下之,其他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核心,表示“尊祖”和“敬宗”。因此,“尊祖”和“敬宗”,也就成为了维护宗法制度的基本信条。

  宗法制使得人与人的关系层层相属,使族权和政权合一。

  西周为什么保留规模庞大的军队?

  周王室为了维护统治,保持了庞大的军旅。这种军旅,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用于宿卫宗周,有六师,称为“西六师”;一部分用于镇慑东方诸侯,有八师,称为“成周八师”。

  另外,分封的诸侯国也拥有一定的武装力量,大国一般不超过三军,小国只有一军。诸侯国的军队,周王都能调遣,实际上也是整个周王朝武装力量的一部分。

  西周的军队,名义上是由周王直接指挥和调遣,对于重大的征伐,周王常亲自率兵出征。周王若不能亲自出征,则指派重要的卿士统率中军,作为全军的指挥者。

  军队的组成,以战车为单位,一辆战车称为一乘。各级军官,由地位与之相应的贵族来担任,最基层的甲士,则由最低级的贵族和平民充任,奴隶则只能在军队中服杂役。

  西周军队的最大编制单位与商代一样仍然称师,《周礼·地官·司徒》云:“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五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由此可知,在师之下尚有旅、卒、两、伍等编制。

  西周军队的统帅是周王,他经常率领军队亲自出征,西周军队的各种主要军官由周王任命。伯懋父敦铭文记载:“东夷大反,王命伯懋父以西六师、殷八师征东夷”,此乃周王任命伯懋父为西六师和殷八师的统帅的例子。

  军队是巩固西周国家政权的又一根重要支柱,它对内镇压异己、守卫疆土,对外用来征伐和扩张。

  西周的经济基础是井田制吗?

  井田制是西周的经济基础,是一种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体现了中国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主要部分,它与宗法制度紧密相连。

  周朝所有土地属于周王所有,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周天子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子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周天子和诸侯等贵族所掌握的田地,称“公田”或“大田”。

  公田土地肥沃,经过精心治理后,成为路渠纵横交错、疆界整齐方正的井田。

  西周井田制是以一百亩(合今31亩多)为一个耕作单位的,称“一田”;而且约以一平方里土地定为“一井”(通常由纵横相连的“九田”组成一井)。

  这些井田都是由奴隶耕种的。这些奴隶都是上级奴隶主贵族在册封时,连同土地一起赐给下级奴隶主贵族的。奴隶被分置在井田上,进行着强制性的大规模集体耕作。

  田间收获结束后,他们还必须给奴隶主贵族从事田猎、酿酒等劳作。他们的妻子儿女也是奴隶,要为奴隶主贵族终年从事蚕桑、纺织等艰苦劳动。

  “田里不鬻”是井田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各级奴隶主贵族对受封的土地,只有使用权,并没有所有权,因此不能私自转让或买卖土地,受封的各级奴隶主贵族,必须向上级封主缴纳贡赋。贡赋额是受封公田实际收获量的十分之一。正如孟子所云“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的垦殖能力不断提高,奴隶主贵族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就役使奴隶大量地开垦新地。因这种新地不在公田范围之内,所以称之为“私田”,归奴隶主贵族私有,不向上级缴纳贡赋。西周中期以后,在王室力量衰微的情况下,“田里不鬻”的现象开始遭到破坏。春秋时期私田的开垦更是愈加疯狂,井田制也逐步走向崩溃。

  西周的共和行政是指哪件事情?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反抗周厉王暴虐,厉王死去,宗周无主,周公和召公凭借贵族们的推举,暂时代理政事,期间重要政务由六卿合议,这一历史事件就是共和行政。

  周王朝的统治自周穆王之后达到顶峰,但到了周厉王时期,周厉王残暴不仁,不但不听从劝谏,甚至开创特务制度,设立卫巫来监察国人,一旦有国人言论不利于王,就杀掉。召公劝谏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厉王却并不听从,反而更加变本加厉。终于,国人忍受不了,奋起反抗,周厉王被赶走,最终死于彘,史称“彘之乱”。

  在大臣周定公、召穆公的劝解下,国人平息了一些怨恨,纷纷离去。此时宗周无主,周公和召公凭借贵族们的推举,暂时代理政事,期间重要政务由六卿合议。这种政体,被称为共和(一说由共国国君共伯和代行天子职务)。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

  共和元年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意义重大,它开创了中国历史的准确纪年,此后中国的历史脉络清晰,一直到今天,没有间断记载,是我国历史得以保证延续性的重要开端。也正是这件事让我们能够上溯几千年而不迷惘。所以说,它对我国的历史起了十分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作用。

  “三监之乱”是谁平定的?

  西周初商王畿地区的三位统治者叛乱,最终被当时的最高决策者周公旦平定,史称“三监之乱”。

  周武王攻下商都朝歌之后,纣王被迫自焚而死,商朝亡,但商的奴隶主阶级仍保存了十分强大的实力。为了加强对殷民的控制,巩固西周在中原地区的统治,武王把商王纣的儿子武庚封在了商都,并将商的王畿分为卫、鄘、邶3个封区,分别由武王的弟弟管叔(东卫管叔鲜)、蔡叔(西鄘蔡叔度)和霍叔(北邶霍叔处)去统治,用以监视武庚,总称三监。(一说武王以邶封武庚,以鄘封管叔,以卫封蔡叔,以图安抚殷民、监视武庚,称为三监。)武王病逝之后,周公摄政,三监作乱,致使周王朝面临严峻的形势,周公东征,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平定了三监之乱。

  三监之乱之后,周初统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封建亲戚、蕃屏对周室的重要性。

  在武王分封的基础上,周公、成王再次大规模地分封诸侯。

  这两次分封,不仅使周人巩固了在原属殷商的广大地区的统治,而且扩大了周人的势力和影响,使周成为国力和疆域远远超过商朝的强大国家。

  西周的分封制是怎么回事?

  周王将土地分给诸侯,诸侯又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进而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在此过程中,卿大夫和士都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像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即“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就是西周的分封制度。

  西周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实行“封土建国”政策,按疆土距京城的远近,把土地及土地上的人民赐予分封者(多为诸侯),使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履行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并治理诸侯国,保卫国家。

  张岂之认为:“西周的分封制称为封建,即封邦建国。分封制即狭义的封建,但又不等同于‘封建’。是了为保证王室的强大,拱卫王室,而对各诸侯国有效控制,加强统治。”

  周天子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并逐步建立了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国林立的状态。使西周成为了一个延续百年的强国。分封制还扩大周人的势力范围;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使周王朝的统治效果得到加强。同时,分封制还使周的文化形式得以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密切了周人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虽然分封制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利于当时政治秩序的稳定。但在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的日益强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分封制反而加剧了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不忠,同时,还进一步形成了强大的地方武装割据。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情形,周天子的权威被逐渐削弱。

  “国人暴动”是发生在何时?

  国人暴动,又称彘之乱,是公元前841年在周厉王执政时期,发生在西周首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北)的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

  厉王姬胡,是夷王的儿子,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在对外战争屡败,国势日危的情况下,厉王横征暴敛,虐待百姓,还不让国人谈论国家政事。公元前841年,终于发生国人暴动,他也被国人放逐。

  在周代,所营筑的城邑通常有两层城墙,从内到外分别为城和郭,城内称“国人”,城外的称“野人”或者“鄙人”。“国人”主要是指百工、商贾等工商业者以及社会的下层群众。西周自周成王、周康王之后,社会矛盾就开始激化。到了周昭王、周穆王时期,贵族内部的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许多失势的贵族和贫困的士阶层,社会地位不断下降,在城中与一般平民杂处,成为了“国人”的组成部分。

  国人不断依靠从山林湖泽捕鱼、打猎营利,对西周朝廷的经济收入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周夷王死后,其子周厉王姬胡继位。为了改变西周朝廷的经济状况,周厉王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的政策,将山林湖泽改为由周天子直接控制,不允许国人进入谋生。周都镐京的国人因不满周厉王的政策,怨声载道。

  大臣召穆公进谏说:“民不堪命矣!”周厉王又下令让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在周厉王的高压政策下,国人不敢在公开场合谈论朝政。人们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交谈招呼,只能用眼色示意一下,然后匆匆地走开,这就是所谓的“道路以目”。而周厉王的高压政策,也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终于在公元前841年,爆发了“国人暴动”。

  “国人暴动”直接导致了周王室的日趋衰微,动摇了西周王朝的统治,逐步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尽管有过短暂的宣王中兴,但周宣王之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最终被犬戎所灭。

  废长立幼自坏章法的是西周哪一位君王?

  周宣王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强迫鲁国国君废长立幼,带头破坏了周朝宗法制度。

  鲁武公九年,鲁武公带着两个儿子到镐京朝拜周天子。宣王看到鲁武公的小儿子姬戏,觉得十分喜欢,就叫鲁武公姬敖立姬戏为太子,做鲁武公的接班人。

  这种做法在当时是不合法的,我国封建社会的继承制度,可以归纳为“立嫡立长”

  四个字。就是首先要立嫡子,也就是正妻生的儿子,如果正妻没有儿子,那就立其他妻子生的年纪最大的儿子,叫立长。如果正妻有多个儿子,也要按照年纪先立年纪大的。

  括和戏都是正妻所生,按照礼法,理应立括,因为他是长子。在同等条件下,就应该立长。但周宣王大概是看到姬戏年幼,长得可爱一点,就突发异想,凭着个人的好恶,要立姬戏为鲁国的太子。

wWW。xiaoshuotxt=nEtT 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华业作品集
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林语堂半半哲学全集珍藏版世界历史读这本就够了我不是教你做“坏”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