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在线阅读 > 正文 第42章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时期的分裂局面(5)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 作者:华业

第42章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时期的分裂局面(5)

  当时正处在后梁朱温与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争雄,石敬瑭冲锋陷阵,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由于石敬瑭数次解救李嗣源于危急之中,逐渐成为李嗣源的心腹。为了表示对石敬瑭的器重,李嗣源把女儿永宁公主嫁给他,并让他统率“左射军”的亲兵。

  后唐长兴四年,明宗李嗣源死,李从厚继位。不久,李从珂杀死闵帝,改元清泰,自立为皇帝。李从珂对石敬瑭猜忌颇大,石敬瑭也是疑心重重,二人矛盾日益尖锐。

  公元936年4月,石敬瑭上表指责李从珂是明宗的养子,没有资格继承帝位,李从珂撕掉他的上表,削掉他的官爵,并命建雄节度使张敬达为太原四面招讨使,领兵三万围攻石敬瑭所在的晋阳城。石敬瑭抵挡不住,急忙命掌书记桑维翰起草奏章,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求援:向契丹称臣,尊契丹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并且答应在打退唐军之后,把雁门关以北的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指幽州、云州等十六个州,都在今河北、山西两省北部)土地献给契丹。

  石敬瑭这种认贼作父、卖国求荣的行径,立即遭到他的部将们的反对。但石敬瑭一心想保住自己的利益,哪里听得进劝阻,急忙派桑维翰带了这些卖国条件去见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派出五万精锐骑兵去救晋阳。石敬瑭从晋阳城出兵夹击,大败后唐张敬达。同年(公元936年)十一月,契丹国主耶律德光作册书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改元天福,国号晋,史称后晋。石敬瑭在柳林(今山西太原市东南)即位。不久,石敬瑭攻进洛阳,后唐灭亡。

  石敬瑭称帝之后,果然很守“信用”,除了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外,还承诺每年送给契丹布帛30万匹。并且石敬瑭向契丹上奏章,把契丹国主称为“父皇帝”,自己称“儿皇帝”。逢年过节,石敬瑭还派使者向契丹国主、太后、贵族大臣送礼。如果契丹人不满意,就派人责备石敬瑭,石敬瑭总是恭恭敬敬,赔礼请罪。

  石敬瑭在契丹的保护下,做了七年可耻的“儿皇帝”,51岁时病死,谥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庙号高祖,葬于显陵(河南宜阳县西北)。

  “龑”字由谁所创?

  南汉高祖,名刘岩(yǎn),初名岩,又名陟、龚。南汉烈宗刘隐的庶弟。刘隐病死后继位。在位32年,病死。公元926年,刘岩为自己改名为“刘龑”,自创一“龑”

  字,取自《易经》中“飞龙在天”之意。

  刘隐当岭南节度使时,刘岩任副使,曾奉命领兵剿灭了岭南东西的割据势力。刘隐病死后,刘岩承袭其职位,被后梁册封为大彭郡王。公元917年,刘岩在南海称帝,国号大越,第二年改为汉,史称南汉,建年号为“乾亨”。

  刘岩称帝后,改用文人为地方官,不让武将兼诸州刺史,因此境内少有战乱,比较安定。但是,刘岩自己却十分喜欢杀人,设立了不少残酷的刑罚,如灌鼻、割舌、肢解、炮炙、烹蒸等等,并且设计了一种水牢,牢中到处都是毒蛇,犯人投入水牢,就会立刻被毒蛇活活咬死。每当处死犯人时,他还要亲自前往监视,边看边呲牙咧嘴,以此为乐。刘岩生活奢侈,曾经用搜刮境内的珍宝建造了一座玉堂璇宫。晚年又修筑了一座南薰殿,殿柱全用金玉镶嵌,四壁修有暗香炉,日夜燃香,宫殿之内香气弥漫,常年不绝。刘岩的严刑酷罚和奢华淫逸,致使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公元942年4月,刘岩身患重病,医治无效。他召见左仆射王翻来商量到底立谁为太子,还没说完,就已累得唏嘘不已。后来在王翻的劝慰下,刘岩打算立幼子弘昌为太子,但崇文使萧益却谏阻说,废长立幼容易导致内乱,刘岩由此犹豫不决。几天后,他病死在南海。

  刘岩死后的庙号是高祖,谥号为天皇大帝。

  你知道后周太祖郭威怒杀屠户是怎么回事吗?

  郭威在开创后周之前,胆识过人,英勇无比,而且还曾经怒杀一名屠夫,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由于郭威的脖子上刺有一只飞雀,所以人们也称他叫郭雀儿。一说他原本姓常,后来母亲王氏改嫁郭简后他才改姓了郭。郭简曾在后晋当过刺史,后来被刘仁恭杀死。

  郭威在3岁的时候又迁往太原,不久母亲去世,他便由姨母韩氏抚养。18岁的时候又到潞州投奔故人常氏。当时,李继韬在潞州割据,他是河东大将李嗣昭的儿子。李嗣昭战死后,李继韬自称留后,联合后梁对抗河东。为了扩充军事力量,李继韬在潞州招募军士,郭威就应征入伍了。郭威长得魁梧高大,勇猛过人,因此深得李继韬赏识。

  一天,郭威在街上闲逛,正好这条街上有一个屠户欺行霸市,非常嚣张,大家都很害怕他,郭威很看不过去,于是很气恼地到了那个屠户跟前,让他割肉,然后找茬骂他。屠户不知天高地厚,扯开衣服用手指着自己的肚子说:“有胆量你就在这儿捅一刀!”郭威气愤不过,抄起刀子就捅了进去,结果屠户一命呜呼,郭威因此被抓进了监狱。李继韬佩服郭威的勇气和胆色,不久以后又命人将他放了。后来李继韬被李存勖发兵灭掉,郭威被收编进了后唐军队。在刘知远任后晋侍卫亲军都虞侯时,郭威主动投到他的帐下。刘知远很喜欢这员干将,视为心腹,不管到哪里都把他带在身边,让他督率亲军。

  在契丹灭后晋的时候,郭威和史弘肇等人力劝刘知远称帝,因此成为后汉的开国功臣。后汉建立初年,郭威在各方面都助刘知远出谋划策,使后汉政权很快安稳了下来。

  在刘知远临终之际,郭威还被任命为托孤大臣。隐帝继位后,郭威任枢密使,掌管军政大权。

  谁是“陈桥兵变”的主谋?

  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是“陈桥兵变”这一历史事件的主谋,这次兵变是一场由他策划,并由他的亲信参与的取代后周、建立新王朝的大事件。

  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27~976年),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太祖,汉族,涿州(今河北)人,出身军人家庭。公元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

  公元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周世宗时官至殿前都点检。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驾崩,年仅七岁的恭帝即位。

  由于恭帝年纪幼小,军政大权由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结义兄弟一手把握。第二年的正月初,突然传来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其实这只是赵匡胤所打的一个幌子,赵匡胤接到出兵命令,立刻调兵遣将,并与正月初二即率兵出城。

  大军刚离开不久,东京城内起了传闻,说赵匡胤将做天子,皇城之中慌作一团,赵匡胤此时虽不在朝中,但东京城内所发生的一切他都了如指掌,因为这是他为夺帝位而一手策划的。

  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义(赵匡胤之弟)和赵普等人就急不可待地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手下的将领们把范质、王溥找来。赵匡胤见了他们,装出一副很为难的样子说:“世宗待我恩义深重。现在我被将士逼成这个样子,你们说我该怎么办?”

  范质等人不知该怎么回答。有个将领声色俱厉地叫了起来:“今天大家一定要请点检(赵匡胤官名)当天子!”范质、王溥吓得赶忙下拜。周恭帝孤儿寡母势孤力弱,也不得不让了位。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宋,仍定都在开封。史称这一事件为“陈桥兵变”。

  虽然在事件中,赵匡胤表现得十分的惊慌和不知所措,但那都是装出来的,其实这里的一起都是他和自己的亲信早就策划出来给世人看的。

  北宋哪位皇帝制定了“守内虚外”的政策?

  北宋“守内虚外”政策的制定者是北宋的第二位皇帝赵匡义,为了维护自己在国内的统治,宋太宗不得不采用了“重内虚外”的政策。

  宋太宗(939~997年)赵炅,汉族,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赵匡胤的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父亲赵弘殷,母亲杜太后。在其兄弟中,除去早夭者,太宗排行居中,比太祖小12岁,比秦王赵廷美大8岁。太祖驾崩后,38岁的赵光义登基为帝,在位共21年(976~997年),至道三年,59岁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22岁时,参与陈桥兵变,拥立自己的大哥赵匡胤为帝,曾参与太祖统一四方的大业。宋太宗治政有为,但是却不擅武功。

  太宗即位后,继续进行始于后周世宗时的统一事业,扩大科举取士规模,编纂大型类书,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设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员的考察与选拔,进一步限制节度使权力,力图改变武人当政的局面,确立了文官政治。这些措施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宋朝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急功好利,几次北伐攻辽都受挫。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门外)展开激战,宋军大败,耶律休哥射伤宋太宗,乘驴车逃走。

  由于他的两度伐辽失败,导致四川王小波、李顺农民起义。因此太宗转而执行守内虚外的政策。晚年政治大计循规蹈矩,使宋朝渐渐形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给宋代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也正是由于太宗执行守内虚外的政策,才使得北宋处处被动的局面长期得不到改善。

  哪个皇帝的“仁”最货真价实?

  赵祯死后,其庙号为“仁宗”。“仁政”作为中国传统政治统治者的最高理想,在中国却没有一个帝王敢以“仁”自称或被冠之以“仁”。但到了北宋仁宗皇帝赵祯及其之后的元、明、清,却又有不少的“仁宗”,但除了明仁宗之外,另外两个都没能追赶上宋仁宗所实施的“仁政”。因此,赵祯的庙号是最货真价实的。

  赵祯爱好学习,崇拜儒家经典。他第一次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拿出来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开启了“四书”的先河。有一次,出使北方的使者报告说高丽的贡物越来越少了,要求出兵。仁宗说:“这只是国王的罪过。如果我们现在出兵,国王不一定会被杀,反而要杀死无数百姓。”最终置之不理。四川有个士子,献诗给成都太守:“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这不是明目张胆地煽动造反么?

  成都太守将他缚送京城,交给皇帝严加惩治。但是仁宗却道:“这是老秀才急于要做官,写首诗泄泄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官做做吧。还是授他为司户参军吧!”

  仁宗性情宽厚,不仅崇尚节俭,还颇能约束自己,因此他受到古代历史学家、政治家的极高的赞誉。据历史记载,有一天,他因为处理事务直到深夜,当时他感到又累又饿,很想吃碗羊肉热汤,但他想了想之后却忍着饥饿没有说出来。第二天皇后知道此事,就问他原因,仁宗解释道不能因为自己一时饥饿而给御厨带来麻烦。

  仁宗还是一个善于纳谏的皇帝,仁宗朝最着名的谏臣当属千古流芳的包拯了。“包青天”实在是政治清明的产物而非其他,假如仁宗是一个昏庸无道的皇帝,哪里会有“包青天”产生的政治环境呢?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虽然包拯屡屡犯颜直谏,但仁宗还是接受了他的建议。仁宗一朝不仅仅出现了包拯,还出现了范仲淹、欧阳修等着名人物。而仁宗庆历初年实施的“庆历新政”,即由范仲淹主持的那场社会改革,也为王安石变法起到了投石问路的先导作用。

  “仁”是对帝王的最高的一种评价,“为人君,止于仁。”可见,赵祯确实是当之无愧的“仁”君。

  北宋最后一个皇帝是被马乱蹄踩死的吗?

  宋钦宗赵桓,北宋的第九位皇帝,也是北宋最后一位皇帝,曾名亶、煊,生于公元1100年4月13日,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二月,就在金兵大举入侵之际,徽宗禅让帝位,赵桓被迫即位,史称宋钦宗。改次年为靖康元年。靖康二年,钦宗与其父徽宗同被金兵俘虏北去。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被马乱蹄踩死于五国城,享年57岁。葬于永献陵。

  宋钦宗赵桓即位后,他立即贬蔡京、童贯等人,然后重用李纲抗金。但是由于他为人懦弱无能,优柔寡断,后来却又听信了奸臣谗言,罢免了李纲,向金人求和。金国乘此机会于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南下渡黄河破宋京东京(今开封)。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二月,金太宗下诏废徽、钦二帝,贬为庶人,并且强行脱去二帝龙袍。

  同年七月,徽、钦二帝被俘北上,北迁到中京(北京)。靖康三年(公元1128年)八月二十一日抵达金上京会宁府。大约在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六月,宋钦宗去世。关于他的死因,众说纷纭,最受认可的说法是,金国皇帝完颜亮叫57岁的钦宗和81岁耶律延禧去比赛马球,宋钦宗从马上跌下来,被乱马践踏而死。

  钦宗在国家危在旦夕之际接任为帝,毫无作为又被金国强行脱去龙袍,被金国掳走之后,终生未能回到故土。到最后,终死于马蹄之下,实在算得上大宋朝最倒霉的一位皇帝。

  “杨六郎”为何是家中的长子?

  杨延昭,原名杨延朗,后因避道士赵玄朗的讳,改名杨延昭,常称为杨六郎。北宋抗辽大将杨业的长子,身为长子的杨延昭被称为“杨六郎”是为何呢?其实,这个“六郎”与兄弟排行根本毫无关系。

  杨延昭在北宋历史上的第一次亮相,是在北宋太宗雍熙三年的伐辽战争中开始的。

  这一年,宋军分山西、河北两线进攻辽军。西路主帅是潘美,杨业为副帅,28岁的杨延昭为先锋。宋军在杨家父子的率领下,在雁门关外进攻辽军,节节胜利,收复了很多城池。

  杨延昭的勇敢也初次让辽军见识。杨业死后,杨延昭便担负起河北延边的抗辽重任。

  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辽军大举南侵,很快攻到了遂城(今河北徐水县东)。

  杨延昭正在遂城镇守,当时遂城城小兵少守军极少。而辽军由于萧太后亲临城下,强力猛攻。面对辽军的猛烈攻势,军民都惶恐不安,而杨延昭却从容自若。他召集城中青壮年百姓,发给他们武器,让他们登城与兵士共同作战。当时刚到初冬,天气并不寒冷,不料一日气温骤降,有如神助,杨延昭随即命城中军民大量提水往城墙猛浇,一夜之间城墙变成了既坚固又光滑的“冰铁城”。辽军面对这样根本无法攀爬的城池,只有绕过遂城进攻别处。经过此次战役,杨延昭威震边关,人们都称杨延昭守卫的遂城为“铁遂城”。

  咸平四年,辽军再次大举南下侵扰北宋边境。杨延昭在遂城西北的羊山设下伏兵,自己率少数骑兵引诱辽军,且战且退。行至羊山下,伏兵四起,杨延昭与伏兵会和,两面夹击辽军,并斩杀辽国大将。这一战宋军大获全胜,尽歼辽军。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羊山之伏”。当地百姓为了纪念此次大捷,改“羊山”为“杨山”,杨延昭因功被加封为莫州团练使。

  古人称天狼星为六郎星,看做将星。杨延昭守卫边境20多年“智勇善战”,使得辽军闻之丧胆。辽人认定杨延昭是天上的六郎星宿下凡,故称之为杨六郎。对于这一点,信史也有确切记载,《宋史》云:“延昭智勇善战……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

  潘美是不是北宋的开国功臣?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华业作品集
我不是教你做“坏”女人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林语堂半半哲学全集珍藏版世界历史读这本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