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在线阅读 > 正文 第44章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时期的分裂局面(7)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 作者:华业

第44章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时期的分裂局面(7)

  淳化四年二月,王小波在青城县领导一百多个破产的农民和失业的茶农起义,他号召说:“现在的人穷的穷、富的富,太不合理!今天我们起义,就是要均贫富!”起义立即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短短几天时间就发展到一万多人。王小波指挥大家攻下青城后,起义军队伍迅速扩大,在攻江原县(今四川省崇庆东南)时,王小波中箭,不治身亡。他们又推举王小波的内弟李顺为首领,继续与官府斗争。

  李顺在成都建立了农民政权,号称“大蜀”,自称为“大蜀王”,建年号“应运”。

  大蜀政府最高长官为“中书令”,军事最大官职为“枢密使”。李顺没有贪图享乐,而是继续指挥义军扩大成果。农民军占领的地盘越来越大,北至剑关,南至巫峡,全部归于义军手中。义军发展到几十万人之多。但是起义军的主要力量放在进攻上,从而忽视了防守。因此,当朝廷军队打来时,防线很快被攻破,农民军成千上万人牺牲,李顺也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了。李顺牺牲后,张仓余领导剩下的几十万义军坚持战斗,先后攻下嘉州(今四川乐山)、戎州(今四川宜宾)、泸州、渝州(今重庆市)、涪州(今四川涪陵)、万州(今四川万县市)等地,但是最后张仓余也被捕,英勇就义。

  王小波、李顺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均贫富的口号,它严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它反映出广大农民要求土地和贫富均等的强烈愿望,在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泥马渡康王”的真相是什么?

  大凡开国帝王,都会有不同于常人的传奇,通过一些带有神话色彩的传奇,使人们对他们“真命天子”的身份确信不疑。赵构也不例外。南宋民间流传着“泥马渡康王”

  的故事,讲述的就是赵构如何借助泥马化险为夷。

  传说北宋末年,康王赵构赴金营做人质,随金兵北上。途中赵构脱逃,逃到磁州时,夜里住在崔府君庙,梦见神人告诉他金兵马上就来了。赵构惊醒,见庙外已备有马匹,于是就乘马狂奔。这匹马居然载着赵构渡过黄河,过河后即化为泥塑之马。赵构登基后,这个故事便广为人知,更有史料《使金录》记载“高宗为王尚书云迫以使虏,高宗欲退,无马可乘,神人扶马载之南渡河”,但这只不过是赵构为粉饰自己而做的带有神幻色彩的托词而已。

  赵构即位后,在金兵追击下,不断南逃。他逃到长江北岸,只剩下他单枪匹马,此时前有大江,后有追兵,赵构仰天长叹:“天要灭我!”正在这时,江边芦苇丛中划出一条小船,一位名叫李马的人渡他过河。事后,赵构为标榜自己是真命天子,编造危难时有天神相助,逃到建康后,对大臣说自己是在关圣帝帮助下靠泥马解困的。

  赵构当了皇帝,载他过江的李马来找过他,赵构用哑药将李马药哑,后来又把李马杀死,李马成为赵构粉饰自己的牺牲品。此后,赵构用此大做文章,重新修建关帝庙,加封关帝为神武仁义关圣帝君。自此以后,关帝庙由原来的小庙变成大庙并遍及全国。

  可见,“泥马渡康王”的传说是赵构制造舆论,使人们相信他是真命天子而采取的一种手段,与刘邦的“挥剑斩白蛇”有异曲同工之处。

  发生在宋朝皇室的假冒案讲述的是什么?

  建炎年间,宫廷内发生了一起假冒柔福帝姬案,一时沸沸扬扬、远近闻名。

  靖康元年冬天,金兵第二次围攻汴京(今开封)。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将徽、钦二帝以及妃嫔、皇子、公主等约三千余人押送北方,这其中便有柔福帝姬。到达金国后,柔福帝姬被献给金国皇帝金太宗吴乞买做侍妾,后被送到了上京浣衣院为奴。

  柔福帝姬在浣衣院过了好几年的屈辱生活后,被盖天大王完颜宗贤带走。完颜宗贤将她嫁给了一个叫徐还的汉人。柔福帝姬大约死在绍兴十一年(1141年),这一年她才三十一岁,这是真实的柔福帝姬留在历史上的痕迹。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宋官军剿匪之时,俘虏的匪眷中有一女子自称是柔福帝姬。然而这时真正的柔福帝姬却在北方受尽凌辱。宋徽宗因与柔福帝姬阔别多年,他已经记不清楚公主的面貌身材,于是命老宫女察验。老宫女用宫中旧事盘问她,她都能够详细说出,再加上她的样貌同柔福帝姬十分相似,大家都认为她就是柔福帝姬。

  但有一个值得怀疑的地方,就是这女子有一双大脚,不似柔福帝姬的纤足。对此疑点,那女子泪流满面地解释说:“这些年被金人如牛羊般驱逐,在逃亡中,赤脚奔走到这来,山河万里,还怎么能是一双纤足保持以前的模样呢?”宋高宗觉得言之有理,下诏让她入宫,授予福国长公主的称号,又为她选择永州防御使高世荣为驸马,赐予嫁妆一万八千缗。此后宠渥有加,先后赏赐高达四十七万九千缗。

  南宋与金国签订了“绍兴和议”后,高宗生母韦贵妃被金国放归。韦贵妃回朝后,假柔福帝姬的事情败露。原来,她本是汴京流浪女子,名叫静善。汴京攻破后,被乱兵掠往北方,路上遇到一个名叫张喜儿的宫女。张喜儿曾在乔贵妃(柔福帝姬生母)宫中侍奉,知道许多宫闱秘事,并把这些告诉静善,尤说静善的相貌气质酷似柔福帝姬。静善于是刻意模仿公主形态。

  之后,静善在战乱中经历曲折,为了活命,静善谎称自己是柔福帝姬,并成功蒙骗过宋高宗。不料韦太后回到京师,说破了此事。事情败露后,静善遂被高宗斩首于东市。

  这起轰动一时的假冒柔福帝姬案在几百年间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柄和谈资。

  哪一个条约确定了宋金不平等的关系?

  绍兴和议是南宋与金订立的和约,它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宋金长达十余年的战争状态,最终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这个投降条约签订于抗金战场上捷报频传,金兵节节败退之时。公元1140年,金兵又一次大举南侵,可是连遭失败。在顺昌之战中,宋军以少胜多,大败金军。接着岳飞率领岳家军又取得郾城大捷,打败了金军主力,先后收复了郑州、洛阳等城。

  这时,金兵打算撤至河北,南宋举国上下要求收复北方,抗金形势一片大好。

  可是,宋高宗以妥协苟安为国策,他害怕宋军的胜利影响他的求和政策,更害怕岳家军从金营迎回徽钦二帝,威胁到自己的帝位。于是,高宗一天内连下十二道金牌逼岳飞退兵。随着各路宋军退兵,金完颜宗弼率重兵深入淮南,已收复的国土又沦入金兵之手,大兵压境的形式进一步加速了宋廷投降派的活动。

  绍兴十一年,宋将刘锜、杨沂中、王德等部,在柘皋镇(今安徽巢县西北)大败金兵,金兵也在濠州击败宋兵,退至淮河北岸,淮西的宋军也退至江南。正当对峙之时,宋廷以论功行赏为名,将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召赴临安府,分别任命为枢密使和枢密副使,实际上解除了兵权,军队直属宋廷。秦桧为了进一半削弱抗战派的实力,采用卑劣手段,制造岳飞冤狱,使抗战派无法对投降和议采取反对行动。与此同时,宋高宗和秦桧加紧议和。

  绍兴十一年十月,宋高宗派魏良臣为禀议使赴金。十一月,金以萧毅、邢具瞻为审议使,随魏良臣入宋,提出和议条件并要求处死岳飞。最终双方达成和约,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也随之确定。

  绍兴和议虽然为南宋赢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但宋高宗割地求和、打压忠臣、重用奸佞,使宋朝在腐败和沉沦中走向覆灭的道路。

  谁是“赢官人”?

  岳云,字应祥,号会卿,相州汤阴人(今河南),是民族英雄岳飞的嫡长子,在多次战斗中冲锋在前,勇不可挡,屡立大功,赢得了“赢官人”的美名。

  由于金兵的侵略,岳云自小与父母分离,颠沛流离中目睹了金兵的恶行和宋人的困苦,立志保家卫国。岳云自幼习武,12岁时从军,编入其父部将张宪的队伍中,成为一名小卒。他旦夕勤学苦练,具有乃父之风。一次,小岳云与将士一起骑马进行爬山练习,不小心马失前蹄摔倒在地。父亲岳飞大怒,指责岳云不勤加练习,会耽误大事,当即下令将他斩首。在众将士的求情下,岳云被打100军棍。从此岳云更加刻苦练习,练就了一副钢筋铁骨。

  绍兴四年(1134),16岁的岳云随父出征,收复随州、邓州等地。在这次战斗中,岳云手持铁锥枪,冲锋在前,勇不可挡,第一个登上久攻不克的随州城,后又随军北征,收复邓州,赢得了“赢官人”(官人为宋代对男子的尊称,“赢”此指常胜不败的意思)的美名。此后岳云在多次战斗中屡立大功,虽多被父亲隐瞒不报,岳云毫无怨言。

  绍兴十年(1140),金兀术率军南侵,与岳家军在郾城大战。岳云身先士卒,率背嵬军骑兵冲撞敌阵,英勇杀敌,为这场决战获胜立下大功。郾城大败后不久,金兵获得增援,以十万众改攻颍昌(今河南许昌),岳家军守军约三万。岳飞令岳云率部分背嵬军赴援。当日,岳云率军在金兵阵中来回冲杀,主将王贵因敌众我寡曾一度怯战欲退,被岳云坚拒。鏖战半日后,金兵士气低迷,岳家军留守部队5000人趁势开城杀出,一举击溃金兵。此战诛杀了兀术女婿夏金吾,还生擒金军大小首领78人,杀死敌军缴获军器等不计其数。

  绍兴十一年除夕,岳云和父亲岳飞及部将张宪一起被害于风波亭,年仅23岁。

  绍兴三十年(1161),宋孝宗为岳飞父子平反昭雪,追授岳云为安远军承宣使、武康军节度使及安边将军等职,并追封为继忠侯。

  红尘女子何以成为巾帼英雄?

  梁红玉虽然出身风尘,但她精通武艺,在抗击金兵上做出了卓越贡献,最终马革裹尸,被人称为巾帼英雄。

  梁红玉原籍池州(今属安徽),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生于现在的江苏省淮安市,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宋徽宗宣和二年,方腊起义,梁红玉的祖父和父亲因在平定方腊之乱中贻误战机,战败获罪被杀。梁家由此中落,梁红玉也沦落为京口营妓。

  方腊之乱,祸延六州五十二县,牵连百姓多达二百多万。朝廷遂命童贯、谭稹统率大军镇压,方腊最后被韩世忠活捉。童贯平定方腊后,班师回朝,行到京口,召营妓侑酒,梁红玉与诸妓入侍,在席上认识韩世忠,两人各通殷勤,互生怜惜,最终英雄美人成眷属。

  婚后,两人相互合作,共同抗击外敌,留下了千古美名,其中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故事就为人们广为传颂。1129年10月,金军在完颜宗弼(即俗称的金兀术)率领下长驱直入,攻入江浙,此时江南各地到处爆发了汉人的反抗,宗弼于是在大肆掳掠之后北返。这时韩世忠听说金军北撤,便率水军八千人急赴镇江截击。金军号称十万,兵力大大超过韩世忠所率军队。金军统帅宗弼认为韩世忠以卵击石,遂下战书给韩世忠约定日期开战,韩世忠接受。到了约定的日子,金军北渡长江,韩世忠率军在江面上拦截,双方在江面上激战。梁红玉冒着箭雨亲自擂鼓,大大鼓舞了士气,连续打退了金军的十几次攻击,金军始终不能渡江。

  后来战争因韩世忠大意轻敌而失败,于是梁红玉上疏弹劾丈夫韩世忠“失机纵敌”,请朝廷“加罪”。这一义举,使举国上下人人感佩,传为美谈。朝廷为此加封她为“杨国夫人”。

  绍兴五年,梁红玉随夫出征楚州,与金军战于山阳等地。农历八月二十六(1135年10月6日)梁红玉出战遇伏,遭到金军围攻,腹部重伤,肠子流出,梁红玉以汗巾裹好继续作战,最后血透重甲,力尽落马而死,首级被敌人割去。金人感其忠勇,将其遗体示众后送回,朝廷闻讯大加吊唁。

  梁红玉作为一个弱女子征战沙场、抗金保国,最后战死沙场,以巾帼不让须眉的义举阐释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真正含义,为人们所敬仰。

  “靖康耻”指的是什么?

  靖康耻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件着名事件,发生在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金军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二帝,金太宗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贬为庶人。

  公元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东路由完颜宗望领军攻打燕京。西路由完颜宗翰领军直逼太原。东路金兵破燕京,渡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

  宋徽宗见势危,乃禅位给太子赵桓,赵桓在百般不情愿中登上皇位,是为宋钦宗。

  公元1126年1月,宗翰率金兵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并撤军,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同年八月,金军又兵分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进攻汴京。宋钦宗亲自到金人军营议和,不幸被金人拘禁。公元1127年1月9日,因为郭京作祟,完颜宗望、完颜宗翰与诸将破城,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二帝。

  公元1127年3月20日,北宋在金的进攻下灭亡。金太宗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贬为庶人,并强行脱去二帝龙袍,随行的李若水抱着宋钦宗的身体,怒斥金人为狗辈。

  完颜宗翰认为李若水忠贞,初时想招降李若水,但诱降无效,决定处死李若水。李若水口骂不绝,被宗翰的手下割裂咽喉而死。

  4月20日,金军大肆搜掠后,立张邦昌为傀儡皇帝,国号“大楚”。随后分两路撤退:

  一路由宗望监押,包括徽宗、郑皇后及亲王、皇孙、驸马、公主、妃嫔等一行人沿滑州北去;另一路由宗翰监押,包括钦宗、朱皇后、太子、宗室及孙傅、张叔夜、秦桧等人沿郑州北行,其中还包括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人,携文籍舆图、宝器法物,百姓男女不下10万人等北返。

  因为此时为靖康元年,因此称这一事件为“靖康之耻”,靖康元年又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岳飞在《满江红》里记述的就是这一事件,“靖康耻,犹未雪”表达的是岳飞抗金的决心和对宋政权懦弱无能的愤恨。

  “莫须有”是个什么样的罪名?

  民族英雄岳飞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害于风波亭,至今令人扼腕叹息。然而,这个没有真凭实据的罪名又怎能将一代名将害死呢?

  绍兴十一年(1141年),岳飞遭诬告“谋反”,被关进了临安大理寺。监察御史万候卨亲自刑审、拷打,逼供岳飞。与此同时,宋金政府之间,正加紧策划第二次和议,金兀术表示只有先杀了岳飞才能议和。内外邪恶势力的夹击为岳飞酝就了最后悲剧性的结果。虽然秦桧一伙找不到任何岳飞反叛朝廷的证据,但当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时,秦桧言“其事莫须有”,岳飞遂因“莫须有”而获罪。

  绍兴十一年农历除夕夜,高宗下令赐岳飞死于临安大理寺内,时年三十九岁。民族英雄岳飞,就在“莫须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

  岳飞的罪名完全是秦桧一手炮制的,事实上岳飞的案件的确查无实据,秦桧用“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害死在风波亭,但一个小小的“莫须有”的罪名就可以将一代抗金名将置之死地吗?这里面一个更大的原因就是宋高宗,如果没有高宗的默许,岳飞是不可能被杀头的。

  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势,岳飞在军事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很有可能击败金军并成功接回被掳的北宋皇帝,而这是高宗所无法接受的。高宗前期重用岳飞是为了保护南宋的偏安,满足他保命享乐的欲望。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华业作品集
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世界历史读这本就够了我不是教你做“坏”女人林语堂半半哲学全集珍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