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在线阅读 > 正文 第58章 元明清时期的大一统(8)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 作者:华业

第58章 元明清时期的大一统(8)

  17世纪上半叶,沙俄国力增强,急剧向外扩张。从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起,沙俄远征军多次入侵黑龙江流域,烧杀抢掠,四处蚕食。顺治末年至康熙初年,沙俄利用清廷忙于平定三藩之乱,侵占了中国的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和雅克萨等地,并在那里建寨驻堡,设置工事,还以此为据点,不断对黑龙江中下游地区进行掠夺和骚扰。

  针对沙俄军的种种侵略行径,康熙帝曾多次遣使进行警告、交涉,都未能奏效。

  这使康熙帝认识到,只有使用武力才能驱赶沙俄侵略军。康熙二十二年九月,清军派人勒令雅克萨等地的沙俄侵略军迅速撤离。俄军头目没有理睬,反而派人窜至瑷珲烧杀抢掠。萨布素将他击败,并焚毁了沙俄侵略军在黑龙江下游建立的全部据点,使雅克萨成为一座孤城。八月,清军开始攻城,而沙俄则继续顽抗。

  八月二十五日,清军考虑到沙俄侵略者死守雅克萨,肯定是等待援兵,而且隆冬冰合后,舰船、马匹粮秣等行动不便,于是在雅克萨城的南、北、东三面掘壕围困,在城西河上派战舰巡逻,切断他们的外援。

  侵略军被围困近年,战死病死很多。雅克萨城危在旦夕,俄国摄政王索菲亚急忙向清请求撤围,遣使商议确定边界。清答应了请求,准许沙俄残余军队撤往尼布楚。

  雅克萨反击战结束之后,双方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二十四日缔结了《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以外兴安岭,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为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均为清朝领土。

  这场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在辽阔的东北边界为保卫边防而进行的长期反复斗争的胜利,它粉碎了沙俄跨越外兴安岭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企图,阻断了几十年来沙俄的侵略,使清东北边境在以后的一个半世纪里基本上得到安宁,谱写了一曲反侵略斗争的凯歌。

  清军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历时多少年?

  清军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之战,起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到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为止,总共历时70年,最终弭叛息乱,取得了胜利。

  明末清初,我国北方的蒙古族分为三大部。其中,游牧于天山以北一带的是漠西厄鲁特蒙古。厄鲁特又被称为卫拉特,分为四部。四部中,准噶尔部势力最强。

  随着准噶尔势力的不断增强,其分裂割据的野心愈益膨胀。此时,沙俄为达到侵略中国西北边疆的目的,对噶尔丹进行拉拢利诱,阴谋策动噶尔丹叛乱。在沙皇俄国的教唆下,噶尔丹率兵进攻喀尔喀蒙古,发动了一场分裂祖国的叛乱。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尔丹率领军队进攻喀尔喀,最终占领了整个喀尔喀地区。

  喀尔喀三部首领率数十万大军仓皇分路东奔,并向清廷告急,请求保护。康熙一面把他们安置在科尔沁(今内蒙古科尔沁旗)放牧,一面责令噶尔丹西归。但噶尔丹置之不理,反而率兵乘势南下,深入乌珠穆沁境内。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六月,康熙决定亲征,从左右两翼迂回北进,最终左右军在乌兰布通合击叛军。同时,康熙派兵派兵驻守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侧击噶尔丹的归路。

  噶尔丹大败,仓皇撤往山上。次日,遣使向清军求和,趁机率残部逃回科布多。

  噶尔丹自乌兰布通失败后,叛乱之心未死,他以科布多为基地,招集人员,企图重整旗鼓,东山再起。然而,其后方伊犁地区被其侄策妄阿拉布坦所占领,加之连年征战,噶尔丹“精锐丧亡,牲畜皆尽”。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葛尔丹服毒自杀。至此康熙时期平定噶尔丹叛乱之战宣告结束,喀尔喀地区重新统一于清朝。

  这次战争是一次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正义之战。不仅维护了中国领土的统一,而且大大地打击了沙皇对中国国土的野心,对于以后挫败帝国主义利用民族败类分裂祖国的阴谋,扞卫西北边疆的斗争,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哪个机关被称为皇帝的私人秘书处?

  清朝军机处被称为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又被称为“军机房”、“总理处”,为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雍正七年(1729年),朝廷用兵西北,而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便于隆宗门内设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十年(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

  军机处成立于雍正七年(1729年),其名称历经变化,直到乾隆以后省去“办理”

  二字,于是就称为“军机处”。军机处的职官有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和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军机大臣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员内特选,有些也由军机章京升任。军机大臣之任命,其名目为“军机处行走”,或“军机大臣上行走”。

  其中“行走者”是入值办事的意思。军机大臣没有规定限额,初设时为三人,以后增加到四、五人至八、九人,最多至十一人。军机章京初无定额,至嘉庆初年,始定为满、汉章京各十六人,共三十二人,满、汉章京又各分两班值班,每班八人。

  军机处初设时本为办理军机事务,但因为它便于发挥君主专制独裁,所以一旦出现之后,不但常设不废,而且其职权愈来愈扩大,它总揽了军、政大权,真正成为执政的最高权力机关。军机大臣无日不被召见,无日不承命办事,出没于宫廷之间。皇帝行动所到的地方,军机大臣也无不随从在侧。

  但军机处的办事效率很高,设有专门的档案房,由专职人员管理这些档案,所以说军机处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与此同时,也为后代留下了许多难得的珍贵史料。

  军机处的建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进入顶封时期,进一步强化了我国封建君主专制集权。由于它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所以等于是皇帝的私人秘书处。

  “康乾盛世”是剩世吗?

  “康乾盛世”,起开始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三藩之乱,到嘉庆元年(1796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为止,持续时间长达115年。“康乾盛世”又被称作“康雍乾盛世”,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前期统治下的赤贫千里的剩世。

  康乾时期之所以称作盛世,人口的大规模增长是主要原因。但是,人口增长的同时人口素质并没有得到提高,中国人在清代的黑暗统治中慢慢失去了活力。并且给中国带来巨大的人口压力,饥民、流民现象开始频发。使中国在后来的工业化时期人口失去了增长的空间,从而对工业化进程造成了严重制约。

  “康乾盛世”是满清奴隶文化下歌功颂德式的产物,其国力不如明末的中国,中国经济、政治、科学和文化在这段时期里全面倒退。此外,自古代中国起,只有治世,并无盛世之称,唯有清朝妄称其为盛世。康乾时期在思想活跃、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这些方面与明末相比是全面倒退的,因此这并不是盛世:第一,思想方面,清政府对汉族知识分子施行文化高压政策禁锢思想,文字狱发展“繁荣”,肆意屠杀文士,流放关外的知识分子竟高达万人,严重阻碍了社会思想的进步,并扼杀了明末以来产生的启蒙思想;第二,文化方面,清统治者在修编《四库全书》时,将大量不符合统治阶级观念的书籍销毁、篡改,中华文明面临消亡的命运;第三,外交方面,实行闭关锁国;第四,科技方面,轻视热兵器与科技。

  我们应该以客观实际的态度对这一时期的功过是非进行评价。首先,从中国历史的纵向看,“康乾盛世”的盛世规模只有量的增加而无质的改变;其次,从世界的横向看,“康乾盛世”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已开始落后于西方。

  天山南北的分裂局面于哪次战争结束?

  1758年(清乾隆二十三年)至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清军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武装叛乱之战,结束了天山南北的分裂局面。

  乾隆二十年(1755年)四月,清军粉碎了准噶尔汗达瓦齐的叛乱,被准噶尔汗扣押于伊犁的回部大和卓布拉尼敦、小和卓霍集占得以解救,归附清廷。之后,清廷派兵护送布拉尼敦回到旧都叶尔羌,统领旧部;将霍集占留在伊犁,掌管回部事务。

  二十二年(1757年)四月,霍集占自立为巴图尔汗,传檄各城首领,招兵买马,准备与清军作战。库车、拜城、阿克苏3城之阿奇伯木克、如鄂对等人不肯从叛,奔赴伊犁报告并请求支援。当时驻扎在伊犁的定边右副将军兆惠派副都统阿敏道率兵前去镇压。五月,霍集占击败清军,杀死阿敏道。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二月,清廷任命雅尔哈善为靖逆将军,率满、汉余万兵从吐鲁番进发,进入南疆(天山南路)平叛。起初,清军出师不利。但由于大小和卓残酷地压迫维吾尔族人民,“兵饷、徭役繁兴,供给稍迟,家立破;及出亡(兵败逃亡),又尽其赀以行,民脂殆竭”,人民不堪其苦,最终纷纷逃亡。

  五月,清军包围叛军的据点库车。大、小和卓率领万余鸟枪兵从叶儿羌经阿克苏救援,结果被清军击败,率残余部队到达库车固守。雅尔哈善没有乘胜进击,而是坐守军营,疏于戒备,导致大、小和卓趁夜率领400骑兵逃跑。清军攻克库车之后,小和卓逃到阿克苏,守城维吾尔族人闭门不开,只得逃到乌什,同样被乌什的维族人拒绝,于是退保叶尔羌。大和卓则据守喀什噶尔。大小和卓相约各守一城,两人互为倚角,抗击清军。

  十月,定边将军兆惠率领4000步骑抵达叶儿羌,三战三胜,清军坚守三个月,伤亡惨重。

  二十四年正月,清定边右副将军富德率兵3000从乌鲁木齐前去救援,到了呼尔满(今莎车东北),与叛军骑兵5000激战四五昼夜,最终获胜,与参赞舒赫德、都统阿里衮部会师。

  兆惠听说援军到达,督兵突围。清军会师振旅,返回阿克苏。巴达克山汗索勒坦沙在阿尔浑楚岭战斗中擒大、小和卓。至此,大、小和卓动乱被平息,从而结束了天山南北地区的分裂局面。

  乾隆帝为何宠幸和珅?

  和珅本是一个三等轻车都尉,但是却被乾隆帝赏识,并一手将其提拔起来,这是因为和珅确有不少长处,如长相出众、拥有超群的语言才华,精通汉、满、藏、蒙古语等。和珅被重用的初期,做过几件好事,他的行为在乾隆心中留下了清正廉洁的印象,而且皇帝交代给他的事,他都能很好的处理。于是和珅节节高升、恩宠无比。

  和珅在乾隆面前从来不摆国家大臣的架子,乾隆帝稍微一咳嗽,他就能将痰盂立即捧上或者帮他捶背。乾隆晚年非常孤独:他的中宫因为不设皇后而显空虚;嫔妃的地位大都很低,在等级森严的皇室是轻易见不到皇帝的,况且乾隆皇帝在六十五岁以后也基本上不见任何嫔妃;皇子公主大多都住在宫廷之外;乾隆帝早年提拔的大臣不是死了就是已经离任,新提拔的官员因为与他年龄悬殊太大,往往话不投机,都尽量躲着乾隆帝。幸亏有和珅能够上下沟通,这不仅能让国家机器保持运转,而且又使乾隆皇帝不至于寂寞。

  除此之外,和珅还能帮皇帝办成许多别人办不成的事,能替皇帝背黑锅,能为老年乾隆的奢侈挥霍提供钱财,因此乾隆帝离不开和珅。和珅此人的确是有才的,有一次乾隆用论语中一句话来当做旨诣,“虎兕出于匣”,当时在场大臣都不能参透其中的意思,和珅得到启示说是皇帝要追究看守人的责任,此一语被乾隆所赏识。

  还有一次,乾隆在看孟子。天色已暗,乾隆看不清书上的夹注,就叫和珅掌灯。

  当和珅得知是哪一句话之后,就轻松将书上的注全部背了出来。可见和珅有才是被乾隆宠信的一个原因。

  据说和珅容貌清秀,乾隆觉得他与乾隆被处死的一个妃子十分相似,而且名字中的珅字,也就是乾隆三阿哥的名字中的一个字,三阿哥永珅,英年早逝,乾隆一直对他怀有有一种愧疚之情,因而重用和珅。

  在乾隆晚年,和珅逐渐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他的言行可以影响乾隆皇帝,所以被人们私下称作“二皇帝”。他揽权受贿,百般庇护依附自己的人。此外,和珅非常贪婪,他不但大肆受贿,还公开索财。地方督抚想要息事宁人,每次进贡给皇上的东西都得给他带一份。久而久之,和珅就积累起了富可敌国的巨额家产。

  谁被称为纪大烟袋?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华业作品集
林语堂半半哲学全集珍藏版我不是教你做“坏”女人世界历史读这本就够了中国历史读这本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