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每天学一点历史常识》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3章 史迹觅踪人间美景——赵州桥(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每天学一点历史常识》 作者:张雷,宋烨

第13章 史迹觅踪人间美景——赵州桥(2)

  如此看来,布达拉宫不仅仅是古代藏胞智慧的结晶,更是汉藏两族人们世代友好的历史见证。

  苍山洱海的守护神——崇圣寺三塔

  “万古云霄三塔影,诸天风雨一楼钟”的优美诗篇被人们津津乐道,“三塔”与“鸿钟”的美丽也勾起人们的向往。这里所说的三塔,指我国云南省大理的崇圣寺三塔。“鸿钟”特指崇圣寺的巨型大钟。

  崇圣寺位于云南大理古城北1.5公里处,东临洱海,西靠苍山,寺中有著名的三座白塔。其中最高的主塔又名千寻塔,它与河南登封的崇岳寺塔,山西应县释迦塔和陕西洪洞飞虹塔,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塔。

  崇圣寺三塔兴建于公元834—840年间。崇圣寺与三塔遥相呼应,成为苍洱地区的一大风景。三塔之中,千寻塔最高,约69米,与南北两个小塔保持有70米的距离。千寻塔有16级,带有明显的唐代建筑风格,塔身四面有拱形神龛。南北两侧的小塔高度均为约42米,十级,属于八角形密檐式砖塔,外形像锥形,带有明显的宋代建筑风格。大塔协领两座小塔,突出其主要地位,同时又衬托出小塔的玲珑雅致,大塔的高大、雄伟。

  三塔成鼎足之势,高耸蓝天,成为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征,是我国南方最壮丽的塔群。

  关于崇圣寺与三塔修建的原因,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说:

  南诏国中期受唐朝文化的影响,尊佛、崇佛之风日益兴起,至劝丰右时已达极盛。南诏也深受唐朝佛教建筑风格的影响,广建城邑与塔寺,最终导致佛寺遍布云南境内,据说当时有小寺三千,大寺八百。另一种说法认为,大理古时候,经常闹水灾,当时人们认为水妖在兴乱作怪。相传水妖十分害怕塔,为此,南诏人们修建了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三塔修建以后,曾大大推动了大理佛教的发展,崇圣寺也成为当时西南地区的宗教文化中心。据说,崇圣寺三塔对当时东南亚诸国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许多东南亚国王都来此拜谒。到大理国时期,百姓不论贫富,家家户户都有佛堂,不论男女老少,都手持佛珠,因此大理国有“佛国”之称,崇圣寺又得“佛都”之誉。

  崇圣寺三塔是大理文化的象征,它兼收唐宋建筑风格的特点,表明当时我国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文化融合之势。

  别具神韵的东方威尼斯——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因其形状宛如一块置于青山绿水之间的碧玉砚台而得名。古城坐落于我国云南省西北部玉龙雪山脚下、金沙江畔,因其古朴宁静而又充满灵秀之气为人们所喜爱。该城建筑依山顺水,错落有致,布局合理,充满美感,被人们称为“东方的威尼斯”。

  丽江古城始建于我国宋末元初时期,后经历朝人们的修缮与扩建,逐渐融入了包括纳西族、白族、藏族、汉族在内的多民族文化元素,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是我国建筑艺术的另一代表。

  凡城必有墙,这是中国古城建筑的主要特色之一,然而奇怪的是,丽江古城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不建城墙的古城。当前对此比较流行的解释是,丽江古城初建时,城主为木姓,而“木”若被围起来就变成了“困”字,这样势必对古城的发展不利,因此为图吉利而放弃城墙的建设。这个解释似乎并不十分令人信服。我们是按照汉字的“困”来解释的,当时纳西族是否有自己的文字?如果有的话,它与汉字的形状是否相同?即便纳西族文字里有“困”字,但对其内涵的解释是否与汉字相同?这里面是否还隐藏着其他我们没有探究到的谜底?

  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也不能妄加判断。

  丽江古城的街道别有特色。城中心是一个四方街,从四角延伸出四条主街,又从主街上岔出众多的街巷,这样整个古城就形成一个错落有致的交通网。让人称奇的是,每个街道的一侧都伴有潺潺流水,形成了“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街貌。有水必有桥,丽江古城的大街小巷布满了风格迥异、大小不一的桥,成为古城一道亮丽的风景。丽江古城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即采用传统的土木结构瓦屋的楼房,并且流行“三坊一照壁”的建筑结构,由主房、厢房与照壁围成一个三合院。当时人们多喜欢在屋檐下装饰“悬鱼”,即一块鱼形或叶状的木片,以图“吉祥有余”。

  木府的建筑最能代表丽江古城文化。它占地近五十亩,气势恢弘,位于古城的西南隅,整个建筑坐西朝东,隐含“迎旭日而得大气”之意。里面设计更反映出博大精深的建筑理念,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玉音楼、三清殿等既反映了纳西族的建筑特点,又糅合了其他各民族建筑的特色,突出反映了纳西文化开放的一面。

  很明显,丽江古城的精美绝伦是纳西文化融合其他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也给我们带来一各启示:只有开放的、包容的、多元的文化模式才更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明清时期的城市博物馆——平遥古城

  平遥,又称古陶地,据传是尧帝的故乡。根据历史记载,平遥古城初建于西周时期,当初为夯土城垣。明朝时期重建,由于防御的需要把原来的土墙改成砖石墙。此后,又历经多次修葺完善,但都保留了明朝时期的形制。

  城墙上有七十二座敌楼,三千个垛口,据说这象征着孔子三千弟子及七十二贤人。平遥古城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它的形状像乌龟,所以又被人称为“龟城”。城内有三处闻名的古建筑,它们分别是建于北汉的镇国寺万佛殿、建于北齐的双林寺与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惠济桥。平遥古城的建筑基本上还保持着明清时代的建筑格局,被称为明清时期的城市博物馆。

  目前,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都在双林寺举行有相当规模的庙会,人们都争相参加,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庙会。关于庙会还有一个神话故事。据说有一年,双林寺庙会那天,一位姓温的老汉前去庙会卖竹帘,由于人太多,当他到达庙会时,已经找不到摆摊的地方了。被迫无奈,老汉只好把竹帘放在了一个山门口东边的空地上,山门后的墙壁上还有一个小窑洞。老汉高声叫卖,人们似乎只是来庙会凑热闹,没有人愿意买他的竹帘,直至日头偏西老汉也没有卖出去一个竹帘。温老汉十分饥饿,就拿出自己带来的干粮准备充饥。

  这时,他突然注意到不远处有个浑身肮脏的乞丐在乞讨。无论乞丐走到哪里,人们都纷纷躲让,根本没有人愿意施舍。温老汉是个乐于助人的人,他连忙走向前去,把自己唯一的一个馒头送给了这位乞丐,他看到乞丐十分疲惫,就让他去身后的窑洞里休息,并送竹帘给他挡风。这个乞丐进入温老汉身后的窑洞以后,人们争先恐后地涌到温老汉的摊子面前,购买他的竹帘,不一会儿,温老汉的所有竹帘就全部卖完。这时,温老汉身后的窑洞里突然飘出了股股清香。老汉拨开竹帘,发现十分破败的窑洞里面多了一尊体态端庄、形象逼真的吕洞宾金像。温老汉这才恍然大悟,自己刚才之所以能把竹帘快速卖完,原来是仙人的暗中帮助。从此,这个故事就流传下来,直至今天。

  当然,“冀壁赶会遇神仙”不足为信,但双林寺的传说流传至今我们不得不承认人们对“善有善报”观念的推崇。

  古城内文宣庙、武圣祠、清虚道观等众多名胜古迹,连同它悠久的历史、迷人的神话、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独具匠心的设计,为平遥古城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它集中体现了我国明清时期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对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滴爱的泪珠——泰姬陵

  泰姬陵是印度莫卧儿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贾汗的宠妃泰姬的陵墓。泰姬陵位于恒河支流亚穆纳河之滨,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被后人视为伊斯兰教晚期建筑的典范之作。泰姬陵以大理石为主材料,也因此享有“大理石的梦景”的美誉。

  泰姬陵由陵寝、清真寺、答辩厅三个部分组成。内部结构新颖,奇特,一日之中随着晨曦、正午以及晚霞三个时段阳光强弱的不同,泰姬陵呈现出变幻莫测的色彩,充满了神秘之美。泰姬陵的构思和布局充分体现了伊斯兰教的特点,糅合了印度、波斯、土耳其以及西欧等地的建筑特色,表现出庄严肃穆、气势宏伟而又精细新颖、别具风格的特点,可以称得上是完美无缺的艺术品。

  相传,泰姬为莫卧儿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贾汗的宠妃,她天生丽质,具有倾国倾城之貌,并且温柔贤惠,深得沙·贾汗的宠爱。1631年,泰姬随沙·贾汗出征,并在营地为沙·贾汗生下了第十五个孩子。由于当时处在战争时期,军中生活条件较差,再加上泰姬体质太弱,不幸患病,最终香消玉殒。临终前,泰姬希望沙·贾汗能够为她修造一个美丽的陵墓。沙·贾汗十分悲痛,当时就答应一定要为她修建一座空前绝后的陵墓。由于条件的限制,当时只草草把泰姬下葬在了战争所在地。半年后,沙·贾汗把泰姬的灵柩迁到了当时的都城阿格拉,同时也着手为她修造陵墓。

  沙·贾汗遍求能工巧匠,花费二十二年的时间修建出了一座美妙的陵墓,验证了人间的一段爱情佳话。沙·贾汗也最终兑现了自己对爱妃的诺言。

  泰姬陵落成四年后,沙·贾汗的三子奥郎则布篡权夺位,杀掉了自己的三个兄弟,并把沙·贾汗囚禁了起来。沙·贾汗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每天在儿子的监督下读《古兰经》度日。然而幸运的是,在被囚禁之地他还能在窗外水中的倒影中看到不远处的泰姬陵。有泰姬的陵墓相伴,也算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吧。沙·贾汗死后,奥郎则布也把他安葬在了泰姬陵内。

  毫无疑问,泰姬陵因惊艳之美获得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美誉,也因其动人的爱情故事而广受人们喜爱。然而,在那二十二年间有多少工匠投身于这个浩大的工程,巨额的投资最终导致了莫卧儿王朝的衰落,这些巨大资金又是多少下层民众的血汗!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泰姬陵像“一滴爱的泪珠”,我们既可以认为这是对伟大爱情的感慨,也可理解为对下层民众苦难的一种倾诉。

  莽撞爱情的代价——特洛伊城

  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一个因为爱情而导致城池毁灭的历史故事,这个被毁灭的城市就是著名的特洛伊城。

  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决心要娶世界上最美的女子为妻,他游历了很多地方,都没能如愿。后来,在游访斯巴达时,帕里斯邂逅了斯巴达国王莫涅拉奥斯的妻子海伦。海伦是一个绝色美女,十分多情,帕里斯与海伦一见钟情,两人最后渡海私奔。莫涅拉奥斯十分恼怒,发誓就算海伦跑到天涯海角也要把她带回希腊,并决定惩罚特洛伊。莫涅拉奥斯与其兄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联合希腊其他各城邦,亲自率领大军对特洛伊进行征讨。战争非常惨烈,双方伤亡惨重。尽管希腊城邦联军占有绝对优势,但特洛伊城还是久攻不下。

  后来,希腊联军在女神雅典娜的帮助下,决定派能工巧匠埃佩欧斯建造一个巨型的空心木马,放在城外。特洛伊一方不清楚希腊人此举的用意,有人建议立刻销毁木马,但更多人则不同意,他们高兴地把木马作为战利品拉回了特洛伊城。正当特洛伊人因取得胜利而疏于防范的时候,藏在木马里面的希腊士兵偷偷地跑出去,打开了城门,埋伏好的希腊士兵如潮水般涌入特洛伊城,特洛伊城陷入危机之中。在希腊士兵的猛力攻击下,特洛伊国王与王子均都被杀死,所有特洛伊男子都被杀害,妇女则被掠走沦为奴隶,特洛伊城随之成为一片废墟。

  从此,特洛伊城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大约几百年后,有希腊人相继迁入特洛伊居住,重新起名为伊里昂。后来希腊人搬走,土耳其人相继迁入,取名为希萨立克。再后来,一场大的饥荒使这座城市变成了孤城。

  关于特洛伊城遗迹的发现,经过了许多周折。先是英国学者麦克拉伦根据《荷马史诗》中的蛛丝马迹,考证出希萨立克就是原来的特洛伊城,但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德国学者谢里曼在希萨立克发掘时,发现了一个古城的遗址,但这个遗址是否就是特洛伊城还有待确定。直至1932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考察团在希萨立克进行长达七年的发掘,最终获得了希萨立克就是特洛伊城的有力证据,并从发掘的文献中梳理出这个城市的衰亡过程。

  当人们漫步于特洛伊城的废墟中时,是否还能透过它重温那场改变了城市命运的特洛伊战争,是否也能从这些历史遗迹中领略出历史的沧桑。也许,我们在赞许帕里斯与海伦的伟大爱情的同时,也应该为他们因爱情而付出如此的代价而感到遗憾。

  丛林深处的赤色王城——吴哥古迹

  吴哥古迹包括吴哥王城和吴哥寺(即吴哥窟古刹),共有大小六百多座建筑,散落在方圆四十五平方公里的丛林中。这是公元9世纪到15世纪时高棉王国的都城。庄严典雅的古代建筑、石刻、浮雕,承载着高棉人祖先的文明和智慧。现存的吴哥古迹中,已看不到宫殿和房屋,只有石造的庙宇、寺院、宝塔。吴哥古迹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吴哥寺,也叫“吴哥窟”或“小吴哥”,它既是一座寺庙,也是国王苏利耶跋摩二世的陵墓。与中国的长城、印度的泰姬陵、埃及的金字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并称为“东方五大奇迹”。它是柬埔寨吴哥王朝艺术鼎盛时期的代表建筑,始建于12~13世纪,是目前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吴哥古迹,也是柬埔寨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古寺。它全部用巨大的砂岩石块重叠砌成,基地广阔,四周有城池环绕,城池内还有内外两道围墙。它以雕刻艺术与建筑为主,主建筑是一座多层回廊环绕,浮雕精美神秘,逐层上升的高塔群。

  吴哥王城始建于9世纪,是由吴哥王国第一个国王所建,后来在与外族的战争中被毁坏,12世纪中叶,统治者役使三十万奴隶与民工重建。这里从9世纪到15世纪一直是吴哥王国的都城。它是一座古老的方形石城,全部用赤色石块砌成,周长十二公里,是继吴哥寺之后的又一个建筑奇迹。据历史学家考证,在其最鼎盛的时期,吴哥王城的居民至少有二百万人,其繁华程度可见一斑。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强大和统一的象征,埃及的金字塔是神权和王位相结合的产物,婆罗浮屠是一座巨大的佛教胜迹。与此三者不同,吴哥古迹有着壮丽的圣殿、寺院、图书馆、蓄水池,还是至高无上的王城。因此,吴哥既是国王陵寝,又是王室宫廷;既是宗教圣地,又是文化中心。

  繁盛一时的吴哥王城,曾经在人们视线中消失达半个世纪之久,直到1858年才被法国博物学家亨利·穆奥重新发现。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人们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对吴哥王城消失之谜进行了种种推测。有人说可能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如瘟疫、霍乱等,让二百万人在短时间内全部死掉;还有人认为是战争导致了吴哥王城的衰亡,一场血腥的屠杀使这座繁华之都变成了一座孤城。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张雷,宋烨作品集
每天学一点历史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