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和珅:帝王心腹》在线阅读 > 正文 第86章 禅让永琰乾隆恋权,传位授玺和珅失算(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和珅:帝王心腹》 作者:李师江

第86章 禅让永琰乾隆恋权,传位授玺和珅失算(2)

  此时,有胆有识的还属大学士刘墉。刘墉觉得此事必有蹊跷,且必然与和珅有关,必须弄明白再说。于是他进入大殿,跪倒在地,坦诚道:“陛下传位于皇太子,乃是旷古未有,普天之下,无不感激万分,颂扬陛下的恩德。陛下传位之后,就是太上皇,仍然可以保留尊崇帝位,对陛下的威严不会有丝毫影响。事到如今,陛下已经决定传位太子,如果不传太子玉玺,太子就算不得即位。如果此次禅让的贺礼不能圆满举行,对这件千古盛事来说,无疑是莫大的遗憾,请皇上圣裁!”

  纪晓岚等人见刘墉敢于为先,也一起跪下。纪晓岚壮起胆子道:“陛下明鉴,传位不传玺,恐群臣百姓不能理解,有损陛下的美德。陛下英明千古,请早做决断,以平息百官之议。”

  乾隆淡定坐着,也不说话,脑子里默默思考。实际上,和珅出了这个主意,对自己来说,是符合自己心态的,但对于百官与太子有什么反应,他也摸不准。现在见到百官均不认可,刘墉、纪晓岚等又说得颇有道理,看来是不太合适。又想,玉玺只是一个象征,传了也不见得太子就不听话了,由此想来,和珅对于此事的建议可能过于草率了。

  刘墉见乾隆不表态也不否定,心知皇上在做心理斗争,于是继续劝诫道:“陛下是千古圣君,登基六十载,勤政爱民,国泰民安,普天之下谁人不知。陛下不恋皇位,高风亮节,世人皆钦佩不已。既然皇位已经传给太子,玉玺不传,恐天下人闻之,误解了陛下一片苦心。使用玉玺当然责任重大,可以传给太子,倘若有军国大事,陛下训导就是。”

  刘墉的意思是,皇位都传了,留着玉玺什么用?你想管住新皇帝,随时管,用不着这个玩意儿。

  乾隆的神色,已经转到刘墉这一边了,和珅在百官面前,他就是吃了豹子胆,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与往常一样申辩。主意是他出的,但他必须戴在乾隆头上,因此心里虽然着急万分,但哪敢插嘴!乾隆默默思虑片刻,说道:“传我的谕旨,朕原本在禅让大典之日,亲手传给太子玉玺,只是身体欠佳,不能亲自颁礼,才决定推迟授玺大典,以示庄重。考虑到传位不传玺,祖上没有先例,特恩赐传玺一并举行,吏部尚书纪晓岚代为授玺。”

  和珅计划泡汤,脸色大变,刘墉、纪晓岚十分兴奋。侍卫拿出玉玺,交给纪晓岚,纪晓岚接过,高声宣布授玺。颙琰松了一口气,接过玉玺,谢恩毕,来到太上皇面前,聆听太上皇的教诲。

  乾隆面对颙琰,表情复杂,既有找到继承人的宽慰,又有恋权的不舍,既有为父的慈爱,又有对自己行将老去的无奈。他缓缓道:“这枚玉玺你要妥善保管,从此以后,大清的皇帝就是你了,切要深记重担!”

  “谨遵太上皇教诲!”颙琰恭恭敬敬回道。

  乾隆又道:“你要勤政爱民,小心谨慎,不可辜负了天下百姓。做事不可操之过急,各衙门、各省的奏章,不可随意判断,必须送朕查阅。军国大事,不可妄加处理,须请示朕的训示,方可执行。”

  这一段话,让颙琰和群臣都惊得目瞪口呆。颙琰口中称是,连连谢恩,心里却凉了半截。他这才明白,皇阿玛内心是决计不会把大权放给自己,自己只不过是皇阿玛的傀儡。想起和珅刚才宣读圣旨的样子,可想而知,和珅是让太上皇不放权的幕后指使。

  禅让大典结束后,嘉庆皇帝正式登基。登基大典上,新皇帝率领文武百官,向太上皇跪拜,奏乐结束,随后,大臣向新君嘉庆行拜皇帝的大礼,至此,清王朝正式进入嘉庆时期。

  嘉庆元年八月,和珅突然接到和琳的噩耗。

  和琳在西藏善后工作三年,劳苦功高,乾隆五十九年,乾隆升和琳为四川总督,总管四川省的军民政务,是清朝九位最高级别的封疆大吏,和琳已经位极人臣。

  乾隆六十年,贵州、湖南爆发农民起义,乾隆再次派福康安到前线督师平叛,以和琳作为福康安的助手,配合供给粮草。此时,和琳刚刚从西藏回来,到达四川邛州,还没达到京城,就接到乾隆的命令,其时义军已经打到湖南、贵州交界的秀山,和琳不顾劳累,马上转到前线,配合福康安合作战,连下义军七十余座营寨。和琳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在战场上生擒义军一个首领吴半生。

  乾隆接到战报,龙颜大悦,对和琳非常满意,加封和琳为太子太保。太子太保并不一定负责教导太子,而是一个荣誉头衔,只有位高权重的大臣才能胜任。朝廷在礼仪上对太子太保十分尊崇。

  由于长途跋涉与紧张作战,福康安积劳成疾,病倒在军中,但他仍抱病督战,在次年五月,平叛战事已接近尾声,清军快要取得最后胜利时,福康安突然在军中病逝。和琳不敢耽搁,连忙写了两封信,快马送往京城,一封是给太上皇的奏折,一封是给和珅的家书。

  乾隆听到福康安去世的消息,神情黯淡,悲从中来。福康安生于乾隆十八年,是乾隆结发妻子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的侄子。他相貌英俊,自小乾隆就将他放在内廷亲自教养,待之如亲生儿子。福康安作战英勇,但生活十分奢侈,一旦回到兵营,立即歌舞升平,挥金如土。很多官员就此弹劾福康安,但乾隆不为所动,对他的信任丝毫不减。

  耄耋之年的乾隆伤心不已,不仅是自己失去一个儿子一样的亲人,大清也失去一个顶梁柱一般的将领,怎不悲痛。和珅陪伴在侧,也已经泣不成声。

  等乾隆缓过神来,和珅小心翼翼道:“太上皇保重龙体,不要过于悲伤,前方将士还等着朝廷的消息呢。这次打仗一定要全胜而回,才能告慰福康安的在天之灵。”

  乾隆老迈,思维迟钝,叹气不语,和珅又道:“剿匪正在紧要关头,不可一日没有统帅,请太上皇及早任命新的统帅,鼓舞士气,大军早日凯旋而归。”

  乾隆在悲痛喃喃问道:“谁来接替统帅比较合适?”

  和珅早已有了主意,道:“奴才以为可以交由和琳全面代理军务。福康安将军生前十分信任和琳,二人配合默契,奴才了解和琳的能力。何况他就在军中,对军情十分了解,他能平定这次叛乱,完成福康安将军未竟的遗愿。”

  乾隆对和琳也颇有好感,也有一定的信任,道:“好,统帅就由和琳担任,督办前方的一切军务。”

  和珅非常高兴。和琳成为大清南方前线最高的统帅,一个把持朝政,一个军权在握,一文一武,一将一相,真正做到“擎天捧日”。这对于和珅在嘉庆当上皇帝后的失落,无疑是个大大的安慰。如此,兄弟俩在朝中互相照应,根基又稳了许多。

  和琳不负众望,带领军队英勇作战,生擒起义首领石三保。乾隆得知后,下令嘉奖和琳,和琳俨然成为福康安、阿桂之后又一员立国统帅。

  可惜好景不长,福康安死后仅仅三个月,也就是嘉庆元年八月,和琳在率军围攻平陇的战役中,受瘴气感染,得了重病,死于军中,年仅四十四岁。

  和琳死后,额勒登代理军中事务。

  和珅接到噩耗,悲痛之情无以形容。不仅失去了同甘共苦的兄弟,而且家族大业也失去一根顶梁柱,怎不令人伤心欲绝。他连续写了十五首挽词,表达悲痛,说自己“言不成声,泪随笔落,聊以当歌”。

  朝廷三个月之内,连失两员大将,乾隆接到奏报,心痛不已,下令追赠和琳为一等公爵,后代可以承袭。为和琳谥号忠壮,朝廷赐银五千两为他祭葬,牌位放在太庙,朝廷每年都要按时祭祀。

  按照祖制,养心殿是皇帝住的地方,乾隆已经退位,理应搬出。之前,乾隆大张旗鼓地修葺宁寿宫,就是要腾出养心殿。但是,禅让大典结束后,乾隆却只字不提养心殿的事,宁寿宫就一直空着。嘉庆当然不敢提出,一肚子郁闷,仍然只住在毓庆宫。

  颙琰与妻子喜塔腊氏的感情原本一般,可自从得知颙琰被立为皇储后,人逢喜事精神爽,两人的感情却越来越好。一个要成为皇帝,一个要成为皇后,谁再闹别扭那就真傻了。颙琰当了傀儡皇帝,每每受气,总是关在书房,喜塔腊氏就会前来劝慰。渐渐地,夫妻声气相通,喜塔腊氏也成为颙琰诉说苦闷的渠道。颙琰看来,将妻子册封为皇后,就是对他最大的赏赐。

  和珅听得嘉庆在张罗册封皇后的事,连忙上奏乾隆道:“太上皇,请太上皇下一道敕旨,亲自册封喜塔腊氏为皇后。如此一来,方显太上皇对皇上的爱护。册封皇后之日,同时举行千叟宴以示庆祝。”乾隆恩准,下旨册封嘉庆帝的妻子喜塔腊氏为皇后。

  按照常理,册封皇后这种事本来皇帝自己说了算,诏书也只要皇帝本人颁布即可。乾隆突然插了进来,这个“恩惠”既让人啼笑皆非,又再一次证实了乾隆的心思。

  乾隆在养心殿召见嘉庆、喜塔腊氏等人,证实举行册封仪式。太上皇的诏书册立喜塔腊氏为皇后,侧福晋钮钴禄氏为贵妃,侧福晋刘佳氏为诚妃,侧福晋侯佳氏为莹妃。执事太监宣读册封诏书了,嘉庆、皇后、贵妃跪下领旨谢恩。

  令嘉庆庆幸的是,乾隆虽然多此一举,但毕竟是好事,也了了自己的愿望。不过,册封之后,又出现了一个难题,让嘉庆不知如何是好。

  按照清制,皇后被正式册封后,就要入住坤宁宫,主持管理后宫事宜。乾隆先后册立过两位皇后,孝贤皇后富察氏在乾隆十三年病逝,第二位皇后乌喇那拉氏失宠,在乾隆四十年病逝,连名号都没有。此后乾隆不再册立皇后,因此坤宁宫一直闲着,已经二十多年没有主人了。现在喜塔腊氏被封为皇后,应该住进坤宁宫才是。可是乾隆在养心殿不愿迁出,太上皇住在本该皇上住的养心殿,皇后住在坤宁宫,这岂不是闹出人伦笑话。

  这个问题,嘉庆不提,乾隆也是要提的。果然,有一天,乾隆主动提起了这个问题,道:“皇儿,朕在养心殿住了六十多年,习惯了。这里安全、吉祥,朕住在这里感到踏实。宁寿宫虽然修葺一新,朕迟迟没有搬进去,就是这个道理。”

  话都说到这个分上了,嘉庆又能怎样,连忙道:“皇阿玛安心住在养心殿就是。太上皇在这里召见群臣、处理国事,也方便一些。”

  乾隆笑道:“你如此孝顺,朕就放心了。你住的毓庆宫,朕赐名‘继德堂’,以示勉励。如此一来,皇后喜塔腊氏就不用搬入坤宁宫,否则乱了规矩。”

  嘉庆已经习惯了不与乾隆作对,有事都是迁就,乾隆似乎胸有成竹了,嘉庆虽然心里十分不爽,但也无奈,道:“多谢太上皇恩德。”

  乾隆道:“宁寿宫也并非没有用途,我马上要办千叟宴,庆祝新君即位、皇后册立,和爱卿已经准备多日了,你就留下来侍奉朕,见一见这些老人。”

  千叟宴,对和珅来说,已经有过经验了。与上次相比,这次的千叟宴场面更加宏大,前来参加的有三千零五十六位老人。老人们早早到齐,乾隆带着嘉庆来,老者纷纷跪拜,照例是先拜太上皇,再拜皇上。年逾八旬的乾隆带着嘉庆,对周围的老人敬酒,席间不断有人吟诗作赋,对乾隆盛世歌功颂德。一百零六岁的熊国沛、一百岁的邱成龙都被乾隆赏六品顶戴,还有八名九十岁以上的乡民被赏七品顶戴。

  按理来说,这次千叟宴既然是庆祝新君即位,那么就应该以新君为中心,乾隆以此为标志,退居幕后。但实际上,宴会完全以乾隆为主导,和珅张罗安排,新皇帝成了配角,跟着太上皇走来走去,嘉庆心里非常不是滋味。

  轰轰烈烈的“乾隆禅位”一事总算收官,乾隆获得千古的赞誉,但嘉庆收获的更多是虚名。既然是嘉庆元年,全国应该使用嘉庆新历。可是嘉庆新历虽然颁布了,各地都在使用,皇宫里依旧用着乾隆的年号,谁也不敢提出意见。也就是说,这一年,宫里是乾隆六十一年,宫外是嘉庆元年。纪晓岚身为礼部尚书,不敢有所得罪,不得不预备两本皇历。这一年新铸造的钱币,在和珅的授意下,也是一半铸“乾隆通宝”,一半铸“嘉庆通宝”。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李师江作品集
和珅:帝王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