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和珅:帝王心腹》在线阅读 > 正文 第87章 左右会试阴差阳错,权斗皇储危机潜伏(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和珅:帝王心腹》 作者:李师江

第87章 左右会试阴差阳错,权斗皇储危机潜伏(1)

  福长安在和珅保举之下,连连升官,接替了和珅卸任的户部尚书,跟随和珅已久。如今的情势,相当微妙,他不由忧心忡忡。

  历史很少有这样微妙的时刻。一个是太上皇,紧紧抓住权力,但年岁已老,驾崩是迟早的事;一个是皇帝,虽然目前亦步亦趋,但不久的将来,一定独揽大权。群臣在这两者之间,以谁为先,更听命于谁,莫不影响着自己的现在与未来。

  此刻,你尊崇新皇帝,则有可能得罪敏感的太上皇,朝夕不保;你尊崇太上皇,被新皇帝看在眼里,你的未来有可能变成一个梦。

  很显然,目前和珅是采取了尊崇乾隆的态度,这让福长安不得不担心未来。

  福长安把和珅请到自己府上,把酒言谈,道:“我们讨好太上皇,难免惹得皇上不高兴。太上皇年老,有朝一日皇上亲政,如何是好?”

  和珅淡淡一笑,反问道:“那你觉得该如何是好?”

  福长安沉吟道:“我们是不是可以亲近一下皇上,为日后着想?”

  和珅道:“你把这事想得太简单了。现在权力还在太上皇手上,我们去亲近皇上,只怕等不到皇上掌权,我们就保不住官帽了。太上皇现在比以前更加敏感,每处理一个问题,都在考量大臣们对谁更听命,你的想法是自取其辱。”

  福长安叹道:“现在,我看皇上对我们,关系也相当冷淡,只怕将来堪忧。早知如此,皇上在当皇子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跟他搞好关系。”

  和珅冷笑道:“私通皇子这一条罪名,恐怕你没有吃过吧?”

  历史上,如唐朝的李世民,就是与大臣暗中合谋,杀了亲哥哥李建成,又把自己的父亲李渊赶下台,让其做了太上皇,自己做了皇帝。世事轮回,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也与父皇反目成仇,因为谋反被废除,被李世民幽禁而死。清朝吸取以往的教训,对皇子管束十分严格,不允许外臣与皇子交往,以防有谋反之事发生。

  福长安道:“那可如何是好。毕竟咱们有些机会,可以暗地里跟皇上示好,对将来也是个打算。”

  和珅笑道:“如果这一条路能走得通,我会不走么?即便我们现在听皇上的话,你以为他日后就会饶得了我们?”

  和珅想得很对,要讨好两个人,结果可能谁都讨好不了。况且,和珅在传玺这件事上已经深深得罪了嘉庆,想要获得嘉庆的原谅,绝无可能。

  “以如今的处境,和大人有何打算呢?”福长安对和珅言听计从,自然相信和珅谋划在胸。

  “我们必须下一盘很大的棋。”和珅叹道,“既然皇帝不能成为我们的朋友,那就只能是敌人,既然是敌人,那么就只有一个办法,打!”

  “哦?”福长安又惶恐又好奇,“怎么打?”

  “以我在官场中的经验,譬如阿桂、福康安这般位高权重,也只有被我打击之后,才会对我有所忌讳,再不敢轻举妄动。对于皇上,也是如此,如今取得太上皇对我的信任,狠狠打击皇帝,直到他心惊胆战,心存忌讳,不敢为难我们才是。”和珅胸有成竹道。

  “我还是有所顾虑,等到皇帝独揽大权的时候,要对付我们是举手之劳,现在心惊胆战有什么用?”

  “你说得对,等他独揽大权时,他就可以为所欲为,我们就是要阻止他拥有大权,把他架空,到时候他身边都是我们的人,又能如何施展?”

  “哦,我明白了,你这步棋就是想将来让皇帝继续做一个傀儡?”

  和珅点了点头,道:“历史上,大臣揽权,皇上听命的先例并非没有。而且,如今皇上性格懦弱,不是大刀阔斧敢干能干之辈,这个局面,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福长安眼前一亮,又颇为黯淡:“虽然这是一条路,可是这条路也太险了。”

  和珅语气坚定道:“除了这条路,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这是唯一的一条路,你好自为之吧!”

  乾隆六十年,为了庆祝乾隆禅位于嘉庆,乾隆下令大赦天下,连续举行三年的会试。

  乾隆作为太上皇,为了彰显自己不再留恋皇权,这一年很大度地吩咐嘉庆帝,会试的主考官可由嘉庆自己任命,乾隆不加干涉。嘉庆谨小慎微,再三推辞,乾隆执意如此,嘉庆推辞不过,于是选中了左都御史窦光鼐担任这次会试的主考官。

  会试是通往仕途的咽喉要道,会试的主考官极其重要。和珅曾经屡次监试,还曾经通过鸿儒吴省钦、吴省兰兄弟控制会试。如此,不但可以门生遍天下,门生当差之后,还可以控制朝廷部门要职。如今,和珅能够在朝廷内外均有可靠心腹,与此不无关系。嘉庆选择的窦光鼐,和珅与其打过交道,知道他软硬不吃,而如往常一样,和珅又有一大帮门生、朋友需要照顾,插不上手。更要命的是,当窦光鼐与嘉庆互相信任,结为同盟,与自己削弱嘉庆力量的计划相悖。和珅想了一计,从副考官洪亮吉入手,收买洪亮吉,为自己服务。

  通过暗摸洪亮吉的老底,和珅发现洪亮吉居然是自己死对头王杰的幕僚,这次充任副考官,也是嘉庆钦点的,此人对自己亲近的人一点都不买账,决计是收买不成。于是,和珅将计就计,决定给洪亮吉找点儿麻烦,可以趁机打击嘉庆,甚至还会连累到窦光鼐。

  和珅决定用文字狱这一招,他在洪亮吉的诗词中发现一首:

  六五虽毕闾左空,男行筑城女入宫;

  长城东西万余里,永巷迢迢亦无休。

  宫中永巷也长城,内外结成怨苦声;

  入宫讵识君王面,三十六年曾不见。

  这首诗本来是洪亮吉读史书的时候,写秦始皇政治的一首诗,但也可以诬陷洪亮吉对大清不满,故意写诗影射大清朝廷。

  和珅这一日拿着洪亮吉的诗集,上奏道:“奴才偶见洪亮吉的诗集,其中诗词多有不满大清朝廷、讽刺时事的言论,请太上皇明察。此人为会试主考官,怕有不好影响。”

  和珅念了洪亮吉涉及影射清朝的几首诗,乾隆听了,觉得似是而非,不置可否。和珅正在请求乾隆对洪亮吉进一步彻查。刚好王杰也在朝中,知道和珅的用心,而且洪亮吉的诗词王杰都读过,多有歌功颂德之词,王杰连忙奏道:“洪亮吉诗歌微臣全都读过,臣敢担保洪亮吉绝无二心,其对朝廷忠心,天地可鉴!”

  他拿过和珅手中的诗集,翻到其中一首《万寿乐歌》,呈给乾隆,写的是歌颂乾隆时期施行政策的诗,乾隆再随意翻到后面:

  夜未央,乾隆宫中烛蜡煌。

  日将出,勤政殿前传警跸。

  这分明是歌颂乾隆夜半还勤于政事,早早就起来上朝。立在一旁的嘉庆,也在乾隆身边念了几首,乾隆听了,诗句写到自己心里去,龙颜大悦,反而赞扬了洪亮吉,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训斥和珅不仔细查清楚,就随意弹劾官员。和珅走了一步险着,碰了一鼻子灰,又以此更把嘉庆得罪了。

  和珅只能眼睁睁看着会试的主考权落入他人手里。

  窦光鼐对于此次会试,下了一番功夫,考场内戒备森严,要求片纸只字不得带入考场,进场前学生的砚台、水壶、毛笔等随身物件都要仔细检查。当年会试的试题,是“民之所好,好之”。窦光鼐对于阅卷的标准,坚持凭借文章优劣,别的问题一概不用考虑。揭榜之后,出了怪事,王以鋙第一,王以衔第二。这头两名皆为浙江人,且为亲兄弟,都是窦光鼐的门生,在当年窦光鼐弹劾黄梅案件中,曾帮助窦光鼐取得起死回生的证据。亲兄弟联名高第,古往今来还是头一遭,一时间群情哗然,很多没有被录取的人对此深感不公,颇有微词,纷纷议论主考官录取不公。

  会考当以文取士,为什么这件事会引起如此哗然?原来,在历年的科举考试中,搞省级平衡已经是个不成文的惯例。早在明朝洪武三十年的会试中,就曾发生南北榜争,春季会试中,五十二名进士全都是南方人,引起北方举人的不满。朱元璋知道了,大怒,亲自查问后,三名主考官全被处死。夏天再发榜,所取的进士全为北方人。明仁宗时规定,会试按照地域分配名额,会试考卷中加上“南”“北”等字,按照南六十、北四十的比例录取进士。此后,为了稳定和谐,科举一直按照地域分配名额,历届主考官为了避免惹麻烦,从来不敢越界。康熙时,一般是每省二十八名举子录取一名,台湾每十人录取一名。第一、第二名绝对不敢出自同一省份。

  窦光鼐性格耿直,学识渊博,天不怕地不怕,把这些忌讳给忘了,一门心思以文取士,公平竞争。于是,这种在经验成熟懂得避讳的主考官身上不可能发生的事,在他身上发生了。

  和珅闻之大喜,自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

  和珅利用个人手段,调出王以鋙、王以衔的试卷,认真查对,从文章质量来看,无可非议,只不过两份卷子当中都有“王道本乎人情”一句。

  和珅再派人查王氏兄弟的底细,与窦光鼐的关系。王以鋙、王以衔是安徽休宁县人,后长期居住在浙江归安,出身士人家庭,祖辈以耕读为业,没有什么特别的来头。兄弟俩都聪明、勤奋,很早就通过了童试和乡试。而窦光鼐曾经当过浙江学政,并在当地讲学过,由此可见王氏兄弟为窦光鼐的学生。这次的题目是窦光鼐出的,那么,自然可以推断,窦光鼐在讲学中必然讲过这一篇。

  调查大有收获,和珅连忙写了奏折,向乾隆参奏道:“窦光鼐曾经在浙江担任学政,又在当地讲学,王以鋙、王以衔本是他的学生。窦光鼐在讲学期间,必然讲过‘民之所好,好之’这一课。这次出题,必然为了显示其学政期间的成绩,有营私舞弊嫌疑,否则,王氏兄弟卷子中怎么都有‘王道本乎人情’这一句呢?窦光鼐不顾天下举子不满,让自己学生独揽头两名,若不严查,难以服众。”

  此事已经群情哗然,乾隆自然不会放过,下令彻查。彻查结果,说窦光鼐培植亲信,营私舞弊,没有实据;但窦光鼐曾任浙江学政,曾给王以鋙、王以衔兄弟讲学过,这是事实。不管如何,这件事打破了科举省级平衡的原则,破坏规矩,自然要承担责任。乾隆下旨:废除此次会试结果,重新复试。窦光鼐降为四品待查,看复试结果再行审理。涉及的副考官礼部侍郎刘跃云、内阁学士瑚图礼二人官位降四级。

  对于复考,乾隆为了慎重起见,特意安排和珅和纪晓岚负责,和珅的努力终于获得回报,再次当上主考官,门生纷纷上门。和珅为了彻底了断窦光鼐,于是复试的时候,派人监视王以鋙、王以衔兄弟,仔细查看,若能找到舞弊的证据,定然可以让窦光鼐吃个重罪。结果王氏兄弟规规矩矩,和珅一无所获。

  评卷结果,和珅奏称:“原本第一的王以鋙,试卷错字甚多,瑕疵不断,不能参加殿试;王以衔文章甚可,排名由第二降至第四,可继续参加殿试。”

  乾隆以此认定王以鋙原先是以舞弊取胜,大怒,将他赶回本乡读书,取消举人资格。窦光鼐责任重大,有做弊嫌疑,押进大牢,等待殿试之后再论刑罚。

  接着是和珅与纪晓岚主考的殿试。和珅有一门生,叫班道尨,已取得参加殿试资格,闻得和珅为殿试阅卷官,大喜,送了重礼,请求和珅照顾。和珅有心推举帮忙,以前需要帮忙的考生,都是在自己卷子上做了暗号,比如暗藏自己名字等等。但此种种伎俩,已经是家常便饭,出卷之后,随时有可能露出马脚。和珅和颜悦色道:“如今考试都查得紧,卷子上做了记号,很容易让人指出来。我有一法,考生一般不用淡墨,你用淡墨写,约为记号,阅卷之时,我必能认得出来。如今考生的试卷不分伯仲,我想法子让你名列前茅就是。”班道尨大喜,回家练习淡墨著文。

  殿试结束,和珅与纪晓岚阅卷。果不其然,和珅很快找到淡墨的卷子,再仔细一看文章,精妙绝伦,心中颇为高兴。此人有真才实学,作为自己的门生提拔大用,将来可以仰赖。和珅找纪晓岚商量,此文章可定为状元。纪晓岚读了试卷,也被文章折服,再加上和珅的推荐,没有理由拒绝,两人一致商定,推荐这名考生为状元。

  和珅、纪晓岚把殿试前十名拟定出来,一同前往圆明园,按顺序呈上一本考卷,名次均已排好,请乾隆最后定夺。乾隆一看,第一名考卷用淡墨写就,心生疑惑,他倒是没有往舞弊方面去想,只是皱着眉头道:“此人以淡墨书写试卷,显得漫不经心,是对殿试心存不恭么?”和珅一见乾隆皱眉,心里一咯噔,好在脑子快,道:“此人文章典雅,立意清晰,特意用淡墨书写,表明自信、有胆略,处事必然举重若轻,我看今后必成朝廷栋梁。”乾隆一听,也觉得有道理,淡墨也可以表明此人四两拨千斤的心态,如此看来,倒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再细看文章,确实是好文,心中叹服,于是确定为殿试第一。

  乾隆审定名次,启封唱名,太监把考生的卷子展开,解开姓名封印,高声唱道:“一甲一名,王以衔!”

  众人大惊,和珅更是惊得目瞪口呆。首次会试王以鋙、王以衔有作弊嫌疑,名次取消,则证明了并无名列前茅的能力。如今王以衔第一,这不是乾隆、和珅等掌自己的嘴吗?

  乾隆又奇怪又生气,以为又有舞弊手段在其中,厉声叫道:“这个状元是谁取的?”纪晓岚赶紧上前,道:“启奏太上皇,是微臣取的。”乾隆又问:“是谁定的?”和珅此时已经知道取错人了,哑巴吃黄连,不得不接口道:“是奴才定的。”乾隆大怒道:“难道你们两个与王以衔也有私交吗?”

  纪晓岚不知道事情来龙去脉,不敢说话。和珅反应快,若能利用乾隆的怒气,换个名次,也算是为自己找补,于是小心上奏道:“此次阅卷的诸位大臣,都是秉公办事,认真阅卷,以文章质量决长短,丝毫没有私情。若皇上认为有失当之处,请皇上换取一名。”

  乾隆沉吟片刻,道:“既然你们是秉公办事,以文章质量论长短,又何必换取。现在就宣王以衔进殿,朕要亲自试试他的才华。若是真有本事,朕绝不埋没他,若是欺世盗名之徒,你们全都要治罪!”

  王以衔进殿。乾隆当场出试题,王以衔应付自如,对答如流,完全可以看出文采满腹。乾隆转怒为喜,下谕旨曰:“既然如此,兄弟俩联名上榜,或是出于偶然,既往不咎。如今既然已经定了状元,也经过朕的同意,拆了封口,再换他人,就不公平了。朕钦点王以衔为新科状元。”

  王以衔的优异表现,使得窦光鼐免受重责。放榜之日,朝野轰动,众口相传王氏兄弟真有才学。和珅莫名其妙,吃了哑巴亏,而他的门生班道尨却在十名开外,他怕乾隆对自己怀疑,便以退为进,对乾隆道:“奴才一片忠心,弹劾窦大人不过是秉公办事而已。奴才与窦大人没有任何私仇可言,否则又怎会取窦大人的门生为状元呢。”乾隆信以为真。

  原来,王以衔参加殿试之时,已经心灰意冷,想想自己的老师蒙冤下狱,以兄弟王以鋙的才学,居然不能上榜,还被赶回老家,且殿试中和珅又担任阅卷大臣,自己还有什么胜算。罢了罢了,功名一场,不过是南柯一梦,所以考试之时,以淡墨书写,寄托自己那份孤冷绝望、来走走过场的心境。没想到阴差阳错,被和珅误认为是自己门生的试卷。王以衔中状元,年方三十五岁,才学受到承认,初任翰林修撰。王以鋙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回乡苦读,静候时机。此事过去不久,和珅说服乾隆,以窦光鼐年纪老迈为由,命令他退休回家,享受正四品的待遇。窦光鼐回乡半年,于嘉庆元年在山东老家去世。

  一番周折,和珅还是让嘉庆身边的一个对手轰然倒下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却说一个夜里,方才两岁的二公子突发高烧,和珅被叫醒,慌忙命人连夜请了名医谭师傅。谭师傅看小儿高烧不止,双目紧闭,气若游丝,道:“权且开药一副,还是看天命吧。”

  急症来得奇快,只到次日,小儿便夭折了。

www.xiaOShuOtxT.NetT xt 小 说 天 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李师江作品集
和珅:帝王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