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1.贞观之路》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6章 文成公主入吐蕃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1.贞观之路》 作者:吃青菜的蜗牛

第36章 文成公主入吐蕃

  就在西域捷报频传的时候,那位在灭东突厥,败吐谷浑的战斗中立下大功的名将李道宗(这时他的官衔是礼部尚书、江夏王)正在长安城中接受一项新的任务。

  这个任务比起远征沙漠来说要轻松得多:像韦小宝一样当“赐婚使”准备送一位刚被册封为公主的少女出嫁,目的地:吐蕃。

  吐蕃王国,是一个由古代藏族建立起来的国家。藏族发祥于现在西藏的旅游胜地——山南地区。这一区域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有山有水有草原。

  虽然有记载说在很久以前西藏就有了政治实体的存在,但这一说法一直无法得到验证。能够得到证实的是,在隋唐之交,山南一位名叫囊日论赞的部落酋长级人物(或者也可以称他为赞普,新唐书的注解是:强雄曰赞,丈夫曰普,故号君长曰赞普)开始大力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到了他的儿子松赞干布时期,更是带领大家走出山南,迁都逻些(拉萨)通过消灭和兼并其他的部落,把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大到了整个青藏高原。

  说起松赞干布,原来的史籍上一直称他为弃宗弄赞。这里要说一下,这个人在目前国际上一般写作Songtsen Gampo,汉语念起来就是松赞干布。关键是,这不是他的本名,而是后人给他上的尊号,意思是“深沉莫测”他的本名则是:khri-srong btsan,音译写作弃宗弄赞。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在相关内容中都把他称作弃宗弄赞。

  考虑到大家习惯和通用的称谓,下面也姑且用松赞干布来称呼吧。

  随着势力的扩大,松赞干布的视野也越来越开阔。他发现,在自己疆域的东边,有一个叫大唐的王朝,欣欣向荣,它的首领还被周边各国尊奉为“天可汗”更吸引人的是,刚刚消灭了东突厥的大唐除了军事力量的强大外,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也比自己的治下高出不少。

  对于这样一个邻居,先得接触一下,摸摸情况——松赞干布是这么认为的。于是在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他派遣使者前往长安,参拜唐朝皇帝。

  当时在长安城中,从李世民到看城门的士兵,大家都不怎么清楚这个吐蕃的情况。只是大概知道那里是一块尚未开化之地,风俗与中原迥异,崇尚英勇之士,信奉不明宗教,有时甚至用人作为祭品。总之和突厥之类的应该差异不太大。

  不过听前来的吐蕃使者说,吐蕃国土广大,兵势强盛,似乎不可小视。现在既然对方前来表示友好,那咱们也要礼尚往来,派人前去答礼,顺便呢也去摸摸底。

  唐朝使者名叫冯德遐,虽然史料尚未记载这人的具体情况,但是想来是个能说会道的人。这不,第一次碰面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很快被他所吸引:见德遐,大悦。

  既然关系这么融洽,宾主双方就都比较放松,彼此东一句西一句地唠了起来。说着说着,冯德遐就在无意中提到了东突厥和吐谷浑都娶了唐朝公主。这下子可勾起了松赞干布的兴趣,他派使节和冯德遐一起回到长安,进贡大量金银珠宝作为聘礼,请求迎娶唐朝公主为妻。

  长安城大当家李世民觉得,吐蕃地广人稀,生活艰苦,中原人到了那边就觉得不舒服,恐怕不是什么好地方。而且还听说,吐蕃人信奉当地的本教,习惯用把自己的脸涂成红颜色,有点断发纹身的味道,简直难以想象。对于这样一个政权略显冒失的和亲请求,还是先放一放吧。

  吐蕃求婚使者等到最后,得到的是否定的回答。这下子难办了。

  使者深知自己的那位赞普虽然智勇双全,堪为英明领袖,可是有一样:脾气不好,打人骂人是家常便饭。这回赞普满怀期待地对自己委以重任,带来这么多财宝,最后事情居然没办成,回去肯定没有好果子吃。但是对于鼎鼎大唐他又无计可施。

  这可如何是好呢?

  在从长安回逻些的路上,这位使者一直在苦苦思索。别说,还真被他想出了个办法。

  回到逻些,使者没敢多耽搁,一路小跑着去见松赞干布,上气不接下气地汇报道:小人到了长安,见到大皇帝。也是托赞普洪福,大名远扬,大皇帝对小人非常不错,招待级别十分之高,也同意把公主嫁给尊贵的赞普。然而后来吐谷浑的使者也到了长安,这帮人从中挑拨离间,污蔑我吐蕃。这样,大唐对小人的待遇渐渐地越来越低,最后居然不肯通婚了。都是小人无能啊,说不过吐谷浑那帮混球!

  呵呵,又见忽悠。

  诚所谓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不共戴天。

  不过,比起一个女人,吐谷浑所控制的青海湖一带的土地更让松赞干布朝思暮想。

  带着这个借口和扩张之心,一直在膨胀的松赞干布开始组织军队,于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向吐谷浑发动了攻击。

  可怜吐谷浑被唐朝狠K了一顿之后还没恢复过来,根本无力抵抗吐蕃的猛烈攻击,被打得丢盔弃甲,几乎再次亡国。

  获胜的松赞干布调转枪口,乘势率号称二十万的大军继续进军党项、白兰等羌族地区,并攻击唐朝松州(四川省松潘县)松州都督韩威率军仓促应战,大败而回。松州边境秩序陷入混乱,数个由羌族酋长担任州长的州府同时倒戈,投降吐蕃。

  志满意得的松赞干布再次派使者携带金银绸缎之类的聘礼前往长安。有了战场上的优势作底气,这回来的使者可比上次高调多了,声称:公主不来,我们就继续深入大唐境内,直到见到公主为止!

  太宗李世民得到松州传来的加急文书,摇了摇头:不知天高地厚。不听话,该打打屁股了。

  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唐政府对吐蕃的军事行动展开反击: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统领右领军将军执失思力、左武卫将军牛进达、左领军刘简等率步骑兵五万人前往松州,迎击吐蕃军。

  松赞干布很快便尝到了苦头:唐军先锋牛进达趁夜自松州突袭吐蕃大营,斩首一千余人。

  这使得原来以为唐朝是个大而无用软柿子的松赞干布有些恐惧,再听说来军主帅就是当年眼光独到、消灭吐谷浑的大功臣侯君集,不禁挠头。加之部下厌战情绪日益高涨,他决定:收兵,撤!

  这次军事行动让唐吐双方都对彼此的实力进行了重新评估,两国间的关系发生了些许微妙的变化。双方都意识到,在目前彼此并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和平共处不失为上策。

  松赞干布首先做出了调整:他一方面派遣使者向唐朝对于以前的不快致以歉意,一方面继续表达对大唐的仰慕和向往,并再次提出了迎娶公主的请求。

  这次前来为松赞干布求婚的不再是泛泛之辈,而是吐蕃的大论(宰相)禄东赞,聘礼也是相当丰厚(对于吐蕃国家而言)黄金五千两、珠宝数百种。

  这次,李世民同意了吐蕃的求婚。一位宗室的女儿被册封为文成公主,将择日启程,前往吐蕃。

  说起这次求婚,还有一个“六难求婚使”的传说。

  据说当时有若干国家同时向唐太宗请求迎娶文成公主。一时难以决判,于是李世民便设置了六道难题,只有把这六道难题全部破解者,方能迎回公主。

  第一题:把一根柔软的丝线穿过九曲明珠的细孔。

  那细孔又弯又绕,丝线根本无法穿过,别的使臣都急得抓耳挠腮,就是毫无办法。禄东赞则把丝线的一头系在一只大蚂蚁的身上,让蚂蚁从一头钻入,同时在明珠的另一头抹上蜜糖。这样借着蚂蚁的努力,丝线很轻松地穿了过去。

  第二题:亲子鉴定——匹配一百匹马驹和一百匹母马的关系。

  其他的人要么按身形,要么按颜色,可是都无法完全、正确地区分出来。禄东赞的做法是:先把母马和马驹分开关上一夜,待到第二天放出来时,早已饿得难受的马驹们会主动跑去自己的母亲那里找奶吃。自然问题又解决了。

  第三题:各国使者团须在一天内喝完一百坛酒、吃完一百只羊,完了还得把剥下来的羊皮揉好。

  别的使者领了题目后就急急忙忙回去杀羊、喝酒,结果弄得满地血污,自己也醉成一团,揉羊皮估计只能在梦里做了。吐蕃使团在禄东赞的安排下,按顺序,慢慢地杀羊,小口喝酒吃肉,同时揉羊皮。结果不到一天,所有的事情都办完了。

  第四题:从一百根两头一模一样的木头中分出根和梢。

  这题可真是要命。几乎所有人都一筹莫展之际,禄东赞率领的吐蕃方面再次获胜。他们的做法是:把木头置入河中,根部较重,在水中的位置靠下,梢部则相反。

  第五题:夜间召集所有使者前往宫中看戏,散场后让大家自己走出宫去。皇宫很大,很多建筑又都非常相似,加上几乎所有的人都是第一次进皇宫,迷路的不在少数。禄东赞是个有心的人,在入宫时就在沿路做好标记,所以他只要按照标记的指引就可以顺利走出去了。

  第六道:最后一道也是最难的一道,在同样装扮的三百名姑娘中找出文成公主来。

  三百名佳丽看得在场所有人都眼花缭乱,难以识别。禄东赞由于机缘巧合,结识了一位曾经服侍过文成公主的大娘,知道了文成公主的体貌特征(据说是一颗痣的美丽传说)于是,禄东赞再次成为了最后的赢家,为自己的赞普打败了所有的竞争对手,顺利完成了求婚的使命。

  拉萨大昭寺和布达拉宫内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关于这个故事的精彩壁画。

  这段故事十分动人有趣,但是我更愿意把它当做民间智慧的结晶,作为千古流传的佳话,但不作为可信的历史。

  首先文成公主不是皇帝之女,她的公主名号也是为了出嫁而加封的,不可能早已名扬各国,引来一大堆的爱慕之人。

  其次,当时国与国的联姻政治色彩极浓,其中的关键在于结亲二者的身份,以及两方政府的态度,与当事人本人贤愚、美丑关系很小。

  第三,从这几个故事所描述的事情来看,特别是第二和第三道题带有很强的游牧生活色彩。在农耕文化占主导的中原地区,马匹不是常见之物,更不用说辨认母马和小马的关系了;杀羊在日常生活中则是专业行为,有专门的屠户负责,而且在中原被宰杀的牲畜中,猪的比例貌似比羊还要高出不少。至于揉羊皮的事情,大家只要想想啥叫揉羊皮,揉羊皮作何用场,以及怎样揉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有多少中原人知道就清楚了。

  唐代大画家阎立本所作《步辇图》即是对当时唐太宗接见禄东赞这一场景的真实再现。

  不过,禄东赞的才能和机智却是有迹可循的。不用看他做得如何,看李世民的反应就知道。

  李世民对禄东赞的外交礼节和出色的应对十分欣赏,认为是个难得一见的人才,在吐蕃国内定会有产生较大的影响力。为了结交禄东赞,为以后与吐蕃的交往铺好道路,李世民决定先来一次级别较低的和亲——把琅琊公主的外孙女段氏嫁给禄东赞为妻。

  对于这一美事,禄东赞却是婉言谢绝:臣在国内已有妻室,乃先父母所定。糟糠之妻不下堂,臣不敢遗弃。何况此番本是为赞普求亲而来,现下赞普尚未成亲,做臣子的怎敢先娶?

  一番话说得义正辞严,有理有据,令唐太宗更加欣赏禄东赞的贤明,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此人日后必为吐蕃权臣。为了大唐的利益,无论如何都必须把段氏嫁给他!

  盛情难却,在太宗的一再坚持下,禄东赞最终还是接受了这番美意。

  心愿达成的唐太宗十分高兴,为表示对禄东赞的嘉奖和欣赏,又拜吐蕃大论(宰相)禄东赞为大唐右卫大将军,正三品高级武官。

  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正月十五日,文成公主在江夏王、礼部尚书李道宗的护送下启程前往吐蕃。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率领禁卫军从逻些城出发前来迎亲。双方于黄河源头附近的柏海会合。

  为这次迎亲,松赞干布可谓做足了功夫:考虑到公主的生活习惯,吐蕃方面为她在接亲地修建了宫殿一座,而不是将她直接接进了帐篷;为表示尊重,松赞干布提前学习了唐朝驸马的礼节,并在见面后以此礼节拜见了老丈人家的代表李道宗;着装方面也进行了修改,不再是吐蕃的传统服装,而是改穿丝绸制成的驸马服饰。总之,为了表示吐蕃方面对唐朝的尊敬,以及尽量避免文成公主对新生活环境的不满并尽量消除思乡情绪,真正下足了功夫。

  同时,松赞干布还特地下令,废除了原先往脸上涂抹红色颜料的习惯做法,并选拔贵族子弟前往长安学习儒家经典,努力向中华文化靠拢。

  更为难得的是,松赞干布还努力改变自己原本较为暴躁的性格,一心一意去做个温柔体贴的丈夫。

  送别了李道宗一行后,文成公主在丈夫松赞干布的护送下前往逻些。沿途,吐蕃百姓以自己的方式向这位新赞磨(王后)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一路上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

  据藏族流传下来的民歌所说,文成公主入藏时带来了3800种谷物、5500种牲畜和工匠5500人。从这个数据上看,夸张的成分应该是有的。但对于吐蕃而言,文成公主的到来确实给它的精神领域和物质领域带来了两份意义非凡的重要礼物。

  精神领域的礼物是佛教。文成公主入藏时带来了堪称至宝的释迦摩尼等身像,以及大量的佛教经典。加之松赞干布先前迎娶的笃信佛教的尼泊尔尺遵公主(目前尚未能完全印证其真实性)的影响,佛教开始在吐蕃流传开来,逐渐取代了本土本教的地位,并与印度传来的大乘密宗相结合,形成了藏传佛教这一独特的佛教分支,对西藏产生了难以描述的深远影响。

  物质领域的礼物是中原的各种先进工具、耕种技术和锻造技术。这就“好比”今天的美国向我们开放了所有重要软件的源代码和详细程序;日本向我们提供了全部电子产品的设计图纸;德国向我们展示了机械工业的核心工艺。这些帮助使得原本还比较落后的吐蕃生产力有了质的飞跃,也带来了吐蕃国力的巨大提升。

  文成公主抵达逻些后,松赞干布为她在布达拉山上修建了一座宫殿,即布达拉宫。不幸的是,这座于贞观年间建造的布达拉宫,早已毁于兵灾和火灾。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布达拉宫是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在其旧址上的重建,并已经过多次修缮。

  此后,唐吐两方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多。吐蕃不断派人前来学习文化,并聘请汉族文人为吐蕃的政府文件在文字上把关润色,生活习惯也开始“渐慕华风”而唐朝也引进了吐蕃的马球运动,原本是吐蕃独有的一些女性发型和化妆风格也在中原流行起来。唐人“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的诗句,正是对这些事件的真实反映。

  这次两国联姻,看似很好很完美。然而谁又能料到,吐蕃将在接下来的两百多年间,成为一个对唐王朝的威胁超过东、西突厥甚至安史之乱的大患。这些都是后话了。

www。xiaoshuotxt.NetT?xt_小_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吃青菜的蜗牛作品集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1.贞观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