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小说 >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1.贞观之路》在线阅读 > 正文 第40章 儿戏般的叛乱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1.贞观之路》 作者:吃青菜的蜗牛

第40章 儿戏般的叛乱

  每到夜深人静时,李承乾就会想起称心,想到他生前的种种温柔,每每总是泪流满面。为了排解相思之情,他还在东宫专门辟出一个房间,供奉称心的塑像,又暗中收回了称心的尸体,埋葬在自己的花园中,竖碑为他哀悼。

  转眼已是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这一年对于李世民来说,真是一个毕生难忘的多事之秋。

  年初,太子太师、郑国公魏征病重。

  老朋友病重,李世民亲自去魏家探望。他惊讶地发现位居高官多年的魏征家中竟然连间像样的厅堂都没有。感动之余,李世民立刻下令把原本准备用来修建宫殿的木料运来为这位老臣修建房屋。

  君令如山,在皇帝的特别关照下,魏宅工程五日即告完成并交付使用。

  人就是这样,失去以后方才懂得珍惜。当初魏征身体硬朗的时候,李世民经常被他弄得火冒三丈,有时甚至有冲动想把这家伙拖出去砍了算了。可现在却又感慨两人在一起的时间用天来算都嫌太短。即使见惯了生离死别,李世民想到魏征时也不禁怆然涕下,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魏征从敌对到臣服,再到国家重臣的一幕幕场景。仔细想来,这个身材、长相都很一般的家伙还真是个可爱的角色,虽有不快,有窝火,更有君臣相惜的知己之感,留下的都是难忘的回忆。如果没有此人,自己不知已犯了多少错。沧海桑田,如今我们都已不再年轻,接下来的日子,我们要认认真真的渡过。

  正月十六日,太宗接到紧急报告:魏征病危!

  虽然已有心理准备,太宗皇帝还是大惊失色,他立刻起驾,赶往魏家,和老部下来个最后的诀别。

  一进卧室,眼前的场面便让征战多年的铁腕李世民掉下了眼泪:尽管已经病入膏肓,魏征仍然让家人为自己整齐地穿上了朝服,只是此时的他已不再能够笔直地站立,而是虚弱地平躺在了床上。长期饱受病魔的肆虐,魏征的身体已经瘦弱不堪,相比之下,朝服的腰带显得十分肥大拖沓,一头已经拖在了地上。床边跪着的魏征夫人和几个儿子也早已是泣不成声。

  李世民再也顾不上什么礼仪和身份,一屁股坐到了床边,强忍着悲痛握住了魏征骨瘦如柴的手,轻声地询问他还有什么想要对自己说的话。

  当魏征用尽最后的力气说出了弥留的那句话后,李世民再也抑制不住了,放声哭了出来。

  魏征的那句话是:臣不担忧自家的事情,只挂念着天下社稷的安危!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亡!

  李世民流着泪看着魏征那努力睁大的双眼,那里面有焦虑,有牵挂,有不舍,更有心忧天下的博大胸怀。这样一个人,为何老天要这么快地把他从朕的身边夺走?为什么啊!

  好吧。就算命运已有定数,无法改变,但朕也不能让这样一个忠臣就这样离去,他享受不到的,就赏赐给他的子孙们!

  主意既定。李世民转过身来,叫过与自己一同前来的女儿衡山公主,当场下旨将公主许配给魏征的儿子魏叔玉。为活跃气氛,李世民故作笑颜地对亲家魏征嗔道:你这做公公的还不快看看儿媳妇长得如何啊?

  可怜这时的魏征就连谢恩的力气也没有了,人们唯一能看到的只有他眼角流下的那一串晶莹的泪珠。

  正月十七日,魏征病逝于家中,享年六十四岁。

  噩耗传来,李世民痛哭不已,罢朝五日,以示哀悼。同时追封魏征为司空、相州都督,谥号文贞(谥法:经纬天地曰文,不隐无曲曰贞。指魏征有经天纬地之才,而又直言进谏,为人坦坦荡荡,无所隐藏)灵柩恩准葬于昭陵(唐太宗为自己选择的墓地)

  为了让魏征享受一场风光大葬,李世民还特地赏赐魏征正一品官员才有资格使用的仪仗队和乐队(魏征官衔从一品)魏夫人上疏婉言谢绝,认为不按规定办事有违魏征为人的一贯作风。最后只是用大篷车将灵柩送到了昭陵。

  就在送葬队伍缓慢地走在从长安城到昭陵的路上时,皇城内苑西楼上,一个人目送着送葬队伍痛哭失声,身边的案几上,放着他刚刚为魏征写好的碑文。

  一旁的侍从们面面相觑,也不敢贸然上前安慰。只听到痛哭之人嘴里传出几句这样的话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原有这三面镜子,可以及时改正错误。而今魏征已亡,朕就这样失去了一面镜子!

  当年三月,还没有完全走出魏征去世阴影的太宗皇帝正在朝中与大臣们议事,突然接到齐州送上的急报。打开一看,太宗只觉得眼前一黑,几乎昏厥了过去。

  大臣们连忙抢上前扶住皇上,大家看了急报的内容,顿时全体震惊:太宗皇帝的亲儿子、官拜齐州军区总司令的齐王李祐,居然造反了!

  李祐干嘛要造反?难道他不知道造反是要杀头的死罪么?

  李祐当然知道。他选择造反只是因为做了错事,害怕。

  话说李祐来到齐州后,开始还有些不适应,后来竟发现此地山清水秀,人居舒适指数接近100%,加上不再担心有人会时刻管束自己,心情自然也是格外地放松。那段日子,过得就俩字:惬意!

  李祐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反正自己一来没有父亲的特别宠爱,二来娘亲家在朝中也没啥深厚的背景,三来好几个哥哥挡在前面,根本没指望当太子,那索性不如就在齐州做个土皇帝,倒也落得逍遥自在。哈哈,潇洒走一回才不枉在人世上走上一遭嘛!

  然而,李祐对现状满意,并不表示他身边的人也愿意就这样过一辈子。为了自己能有个光辉灿烂的前程,光宗耀祖,他们必须说服李祐做出点什么来。

  第一个站出来的是李祐的舅舅阴弘智。见到外甥乐不思蜀,他更加为自己一家人日后的处境担心。于是他找了个机会进言说:大王目前只是个齐州都督,又远在他乡,无权无势,难道就不担心后面的日子么?

  李祐正玩的兴起,觉得舅舅这话实在是杞人忧天,便笑道:反正当不上太子,哪位皇兄继承皇位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况且我又不曾得罪过他们。

  “话是如此。现在皇上身体康泰,大王贵为皇子,自然无人敢为难。可是等皇上万岁之后,倘若朝中无人支持,再有宵小之辈毁谤诬告,到时恐怕是吃罪不起的!

  听了这话,李祐的玩兴全无,顿时沉默了起来。许久,他才幽幽地吐出了一句:言之有理啊。那依舅舅看呢?

  “大王若要保全自己,便应多招徕贤士,为己所用。说完阴弘智故意停顿了一下,见李祐没有反对的意思,便又接着说道,在下倒是可以替大王引见几位……”

  一切都在阴弘智的算计之中。没多久,他便陆续向李祐推荐了几位“能人”其中以阴弘智内兄燕弘信在李祐看来最为牛气。事实上,这些人根本算不上什么人才,准确地说,就是些终日混迹街头,不入流的古惑仔一类。只是,在长期在深宫中成长、对外面的花花世界不甚了解的李祐看来,他们的确是“见多识广”听了他们的一通胡侃海吹,李祐的崇拜之情竟油然而生。

  正所谓近墨者黑。天天和这些人在一起厮混,李祐也沾上了一身的痞气。他最喜欢做的事便是骑马游猎,无事还喜欢上街赛赛马、撞撞人,搞得当地老百姓对这伙人是又恨又怕。

  好在当时政治风气还比较清明,很快李祐的这些行径便传到了李世民的耳中。

  儿子不争气,老子很生气,只是政务缠身,长安和齐州又相距甚远,那时也没有电话或是网络什么的,做不到经常性的批评教育。咋办?

  公事公办。在家为父子,入朝为君臣。李祐为官有问题,最高领导人就下发公文通报批评。于是齐王府连着收到了好几份严重警告。

  李祐并没把这些警告当回事,继续爱干嘛干嘛。可是有人怕了。

  这个人叫权万纪,时任齐王府长史,相当于齐王府总管的位置。

  权万纪一向恪尽职守,曾多次规劝李祐,却收效甚微。收到皇上发来的警告后,他更加坚信自己原先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思前想后,他觉得还是应该端正态度,让齐王主动向皇帝爸爸认个错,说些好话,缓和一下形势。

  李祐也觉得可行,反正自己又不用做什么,全权委托权万纪包办好了,自己到时候也就是拿出印章盖个戳,不费事儿。

  于是权万纪便带着这份以李祐名义写的谢罪表赶往长安,当面向太宗皇帝请罪去了。

  面对余怒未消的皇上,权万纪使出了浑身的解数,言辞恳切地表白着李祐那颗“真诚”的忏悔之心。

  权万纪的工作相当成功。皇上的脸色开始缓和起来,言辞也不再过多责备,对于权万纪的认真工作还予以了一定的口头和物质奖励。呵呵,任务算是基本完成。

  动身返回之前,权万纪又领受了一项新任务:将一封敕书带给李祐。

  回到齐州,旅途劳顿的权万纪顾不上休息,马不停蹄地直奔齐王府,详细报告了此行的经过与皇帝的反应,在把敕书亲自交给李祐后才离开王府。

  听说父皇不再对自己吹胡子瞪眼,李祐十分满意,寻思着要好好犒赏权万纪老兄的辛苦周旋。可是在看了他带回来的敕书后,李祐立马又改变了心意。

  原来,这份敕书的内容和之前下发的公文并无二致,都是责怪李祐不成器,命令他听从规劝,尽快改邪归正是正经。

  联想到权万纪刚刚还在自己面前得意洋洋地吹嘘皇帝对自己的赏赐,李祐很快便下了结论:孤王被姓权的给出卖了!这老小子肯定是在父皇面前告了我的黑状,夸大自己的功劳,所以现在他领赏我挨骂。好你个混账东西!

  话说权万纪回到齐州之后,因为先前工作在相当程度上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工作热情进一步高涨,决心一定要对齐王负责到底。

  应该说,在意识和责任心方面,权万纪堪当公务员的楷模。可若要说工作方法和技巧,那可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且看他的新举措:限制齐王的活动范围,从今往后,只能在城内活动,不得出城;将王府内所有的猎鹰和猎犬一律放生,饲养机构解散;原陪伴齐王骑马打猎的古惑仔全部赶出王府,永不录用!

  须知大棒做法须配有胡萝卜方能显效。一味地打压和限制只会将事情逼向它的对立面。

  很快,李祐和那些切身利益受到重创的人就联合了起来,将斗争的矛头直指权万纪。他们出气的方法只有一种:杀了他!

  但权万纪毕竟是朝廷的正式官员,又没有什么罪行,青天白日公开杀人肯定行不通。唯一的办法,只能是暗杀。

  既然是暗杀,一来需要精心的筹划,二来就是要严格保密,而这些显然都不是古惑仔们的强项。混迹官场多年的权万纪很快便得知了他们的阴谋,于是他先下手为强,把为首的几个混混抓进了牢房,随即将此事报告给了朝廷。

  刑部尚书刘德威奉命前来调查此事,并传达了李世民的指示:召李祐、权万纪等入朝,当庭对质,定要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

  权万纪接到指示后便启程了,可是心中有鬼的李祐却迟迟不敢进京。长期受古惑仔影响的他居然作出了一个更加短视的决定:派燕弘信的哥哥燕弘亮率人追上了权万纪一行,全部杀光。

  这就算是缴了投名状了。古惑仔们趁机劝说李祐据齐州起兵,可成“大事”头脑简单又容易发热的李祐在众人的劝说和吹捧下不禁心神荡漾,仿佛见到了自己君临天下的盛况。于是他整修城墙,加强战备,征调齐州城内所有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入伍,扩充自己的军事力量;接着打开官仓,重赏全体官兵,并设立“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等官职,壮大自己的政治队伍。大大小小的混混们闻讯,集体狂欢,纷纷前往投靠。匆忙之间无人考证官职序列,就随便起名,如“拓东王”拓西王”之类,就差托塔李天王了。齐州城内群王四起,一时间搞得是乌烟瘴气。

  头脑发热者虽有不少,但大多数人对于当前的形势还是看得非常清醒的。他们知道,古惑仔上街砍人还可以,但若想造反玩政治还不是那块料。所以尽管李祐下了只进不出的禁令,仍有不少军民趁夜逃出齐州,投奔朝廷。

  再看长安城内。儿子造反,对于唐太宗李世民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但无论是谁,胆敢破坏他所制定的游戏规则,都必须予以严惩。

  很快,兵部尚书李世勣奉旨出兵平乱,还在齐州附近的刑部尚书刘德威则就近集结兵力,协助李世勣,共同讨伐李祐。

  这边大军已经上路,那边李祐却在忙着整天吃喝玩乐。只是李祐的轻松不是因为他不曾考虑过如何守城的问题,而是他心中有“底”

  这个“底”来自燕弘亮。

  原来,在控制了齐州城后,李祐和古惑仔们曾经就如何应对政府军的进攻问题展开过讨论。当时燕弘亮豪气冲天,大手一挥:齐王放心!官军若来,燕某右手拿酒杯,左手挥刀,便能把那群无用之辈打得个落花流水!

  哎,遥想当年,关羽温酒斩华雄也是先斩再喝,没说过能边喝酒边杀人的。这燕弘亮也是江湖上混久了,好吹牛成了习惯,而李祐对这种大话居然还“闻之甚乐”把吹出来的牛皮当成了依靠,那就不能不说是他自己判断能力的问题了。

  只是吹出来的牛皮容易破得很。齐州附近的其他州县压根儿就不理会李祐发布的各项命令,反而调集军队向齐州进发。面对越来越紧张的形势,燕弘亮倒是一直右手拿着酒杯,左手拿着鸡腿之类的食物而不是刀——他也只会吃喝玩乐说大话而已。看样子“大事”是成不了了,不如先吃饱喝足再说。

  被视作靠山的燕弘亮天天喝酒吃肉,一个有用的主意都没有,李祐心里越来越没底,但也只能唉声叹气,挨一天是一天。

  终于,手下有人给他出了个主意:不如趁官兵未至,先掳掠城中百姓落草为寇,当山大王去!这样或许还能保住一命。

  然而李祐的性格便是优柔寡断,虽然政府军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留给自己的反应时间越来越少,但他除了叹气和流泪,根本无法做出果断的抉择。

  眼瞅着李祐末日将近,他的一些手下决定联合起来,生擒李祐献给朝廷,以求自保。

  贞观十七年三月,密谋者在兵曹杜行敏的率领下包围了王府,睡梦中的李祐等人被惊醒。知道情势不好,李祐和同样住在府中的燕弘亮等人立刻全副武装躲进了卧室。

  此时外面包围的兵力超过一千,而李祐卧室内仅有五人。

  超过200∶1的比例,胜负可想而知。如果大家一拥而上,相信破门而入不是难事,只是刀枪不长眼睛,保不齐会伤着李祐。这小子再混球,毕竟也是皇帝的亲生儿子,还是把活人送去长安比较稳妥。可这人估计也瞅准了这一点,死不投降,也不肯出来,这倒难办了。

  杜行敏急得在门口打转——他不是怕抓不到李祐,凭着这一千多号人,连续包围不是问题。他怕的是时间一长,更高级别的长官到来,活捉李祐的大功劳可就要落入他人之手,如同煮熟的鸭子还是飞了。

  转了一个上午,倒还真让他憋出了一个主意。他一面让人在房子四周堆积木柴,一面向屋内的李祐喊话:大王如今已成国贼,若不早降,马上就要葬身火海啦!

  生死关头,李祐再一次体现出了虽然无能,却很讲义气的特点:我愿开门,只是希望能够确保燕弘亮兄弟的安全!

  杜行敏立刻大声答道:我保他们不死!

  此时的李祐转过头来,冷冷地看着缩在自己身后的燕弘亮:你原来不是说一手拿酒杯,一手拿刀就能打败官兵吗?现在怎么还要我来为你求情?

  面红耳赤的燕弘亮根本无言以对,唯有把身体缩的更紧,避开李祐正视的目光。

  中午时分,紧闭的房门终于打开了,李祐出现在了门口,后面紧跟的是已经放弃抵抗的燕弘亮等人。

  在包围者们看来,此时的李祐根本就不是个人,而是一堆光灿灿的金银财宝和大大的官印,他们争先恐后地拥了上去,把李祐捆了个结结实实。其他没插上手的便把怨气发到了燕弘亮等人的身上:燕弘亮被活活挖出了眼珠,惨叫着在痛苦中死去;剩下的人几乎都被当场打断了双腿,然后拖出去正法。

  至此,齐州之乱平息。

  在齐州享受了游街示众待遇的李祐很快被送到了长安。由于罪证确凿,当事人自己也供认不讳,李祐反革命集团谋反一案很快终结:李祐被赐死,剥夺皇族身份,贬为庶人,其反革命集团的骨干分子四十余人被判死刑。其余胁从人员不再追究。在齐州之乱中被杀的优秀公务员权万纪被追封为齐州都督、武都郡公;活捉李祐的杜行敏连升数级,从正七品的兵曹一跃成为巴州刺史,封南阳郡公。其余之人也分别按功劳大小升了官发了财。

  李祐之死着实给了李世民一记沉重的打击,他突然发觉自己对这些个儿子实在是了解和关心的太少。他也不知道究竟是怎么了,寄予厚望的长子不成器,宠爱的儿子争着抢着要当太子,不宠爱的儿子要造反。不知怎么,他想到了玄武门之变后,自己把建成、元吉的子女们一个个推出斩首的情景。那些孩童们十七年前的哭喊声似乎还在耳边萦绕,现在自己的孩子们又都是这个样子。唉!莫非冥冥中真有天意?

  带着这样的疑惑,李世民度过了好几个不眠之夜。好不容易,当他刚刚能够勉强从梦魇心结中挣脱出来的时候,一份奏章又一次几乎把他打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吃青菜的蜗牛作品集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1.贞观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