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南怀瑾大师的24堂国学课》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6章 培养自主意识(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南怀瑾大师的24堂国学课》 作者:张笑恒

第16章 培养自主意识(2)

  有一种奇怪的虫子,叫列队毛毛虫。顾名思义,这种毛毛虫喜欢列成一个队伍行走。最前面的一只负责方向,后面的只管跟从。生物学家法布尔曾利用列队毛毛虫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诱使领头毛毛虫围绕一个大花盆绕圈,其他的毛毛虫跟着领头的毛毛虫,在花盆边沿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圈。这样,整个毛毛虫队伍就无始无终,每个毛毛虫都可以是队伍的头或尾。每个毛毛虫都跟着它前面的毛毛虫爬呀爬,周而复始。直到几天后,毛毛虫们被饿晕了,从花盆边沿掉下来。

  毛毛虫的失误就在于它们不相信自己,不认为凭借自己可以走出那个圈子,盲目地跟从别人。

  很多年轻人依然在重复着这样的事情。因为年轻,所以不相信自己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即使对某一件事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也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放弃。事实上,别人的不一定对,自己的也不一定错,我们为什么不能坚持自己的主张,而非要听从别人的呢?

  在这个世界上,有时对与错没有明显的界线,尤其是在特殊的环境下,错有可能会变成对,对也有可能会变成错。对与错的评价标准存在于我们的心中。只要我们内心认为是错的事情,那就是错的,认为是对的事情,就是对的,尤其是在道德标准失去约束力的时候,我们内心的道德标准才是真正评判一件事是否应该做的标准。

  明朝着名学者许衡小的时候,有一次跟一群小朋友去荒郊野外游玩。

  大家在一起玩得很开心。由于当时是夏天,天很热,没过多久,大家就觉得口渴了。正好路旁边有一棵梨树,于是,大家便争相前去抢摘梨子。

  大家都吃得很开心,只有许衡一人坐在那里一动不动。有人就很纳闷地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梨子,他却淡淡地回答说:“不是自家的东西,不能随便摘。”

  大家听了许衡的话都哈哈大笑,很不以为然地说:“现在是什么时候?兵荒马乱,许多人家死的死、逃的逃,这只不过是一棵没有主人的梨树而已,为什么不能摘来吃?不吃白不吃,你未免太傻了吧!”

  许衡一本正经地回答说:“这棵梨树或许真的没有主人,可是我们的心,难道也没有个主吗?一定要随心所欲偷吃不是属于自己的东西吗?”

  人活着要有自己的主张,这样才能形成独一无二的自己。然而在大多数人的身上,我们找不到主张,除了盲从别人以外,剩下的就是固执和偏见。

  我们的社会会形成一股又一股的潮流,很多人就是在这种潮流里随波逐流,漂到哪算哪,永远也没有自己的方向。主见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来说意义重大。只有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才能拥有一个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行为标准。心中有主见,在人生的路途中,才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而焦躁不安,随时改变自己去迎合社会的暗潮。

  我们要知道很多时候社会的大众标准并不适合自己,旁人的行为准则也不应该用在自己身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也不一定中肯,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因为别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的主张。没有主见的人,就像水中浮萍,始终没有扎根之处。这样随风而动的人生,也没有什么意义。

  不畏浮云遮望眼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大家都厌恶他,我必须考察一下;大家都喜欢他,我也一定要考察一下。”

  孔子在这里讲到毁誉的问题,孔子认为对于一个人的认知必须客观地去考证,不能人云亦云。南怀瑾先生认为对于小的事情,有些学者、文人,学问很高,但也容易受情感的蒙蔽,容易冲动,于是在观察和判断方面,往往会出错。

  识人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古今中外因识人不明而悔恨终身的人多如牛毛。那么识人为何就这么难呢?很简单,因为很多人都是戴着面具生活的,他们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将原来的自己掩藏,以面具示人。在面具的遮挡下,我们很难判定一个人究竟如何。

  同时,当我们对一个人进行评价的时候,很容易受到主观经验和情感的蒙蔽。跟自己亲近的人,我们总是会认为是好的,跟自己疏远的人,我们往往以为是坏的。殊不知我们的这种认识往往是有问题的。

  王莽在篡位之前,谁也没有料到他会是这样的一个人。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家是外戚,元帝去世后,成帝继位,王政君被尊为皇太后,王家从此风光起来。王政君的七个兄弟都被封侯,其中最大的王凤还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王凤掌了大权后,他的几个兄弟、侄儿都十分骄横奢侈。只有一个侄儿王莽,因为他父亲死得早,没有那种骄奢的习气。他像平常的读书人一样,做事谨慎小心,生活也比较节俭。人们都说王家子弟数王莽最好。

  王莽的表现深得王氏族人的喜爱。王莽在王政君面前表现得恭谨有礼,王政君非常高兴。王凤死后,他的两个弟弟继任大司马。最后,大司马的职位落到了王莽的手中。由于王政君的信任和充分授权,王莽实际上已经把持了朝政,但是在王政君面前,他还是表现得像以往一样。王莽执政期间实行的一些政策深得人心,在百姓中建立了威望,这逐渐助长了王莽的野心。

  直到王莽安排禅让大典,已经八十多岁的太皇太后王政君才意识到了王莽的狼子野心,但是为时已晚。

  苏轼曾经写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认为他不能看清庐山的样子,是因为他身在山中。其实这和看人是一样的,我们之所以不能认清一个人,是因为我们和他在同一个空间和时间内相处,因此不能看透那些遮蔽我们双眼的东西。

  我们在初识一个人的时候总是会以第一印象为标准来判断这个人,只要是第一印象好,我们就会和他交往下去。但是这个第一印象并不一定就是真实的那个人,也许那只是他装出来的样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有在长时间的交往过程中,才能真正看清楚一个人的性格、品行等。因此,草率地对一个人作出评价是不科学的。

  情感也是遮蔽我们双眼的东西。对于那些对我们好的人,我们总是会给予很高的评价,对于那些对我们比较冷淡的人,我们就不会给出太好的评价。这也是不科学的。我们要看清楚好与不好背后的东西。我们怎么能够判定那些讨好我们的人不是另有目的呢?又怎么能够断定那些对我们冷淡的人仅仅是因为不懂得如何说好听的话呢?也许那些总是对我们冷嘲热讽的人才是真正关心我们的人。

  眼见也不一定为实。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真相都是被别人导演好,希望我们看到的。因此,对于看到的东西我们也不能随便下结论,也应该进行调查。

  一家人养了一只狗和一只猫。狗每天都尽职尽责,主人出去的时候,就警惕地竖起耳朵,担负起看家的重任,主人回来之后就呼呼大睡;而猫则非常懒惰,主人不在的时候,就懒洋洋地晒太阳,主人一回来,立刻装模作样捉耗子。

  终于有一天,主人决定将他家那只“懒惰”的狗送出去。狗一直到离开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送走。

  对那些我们不熟悉、无法掌握到第一手资料的人,我们总是会陷入到人云亦云之中。那些被众人所追捧的人,我们通常也会随声附和。也许到头来,那个被大多数人认可的人却不是一个有德行的人。

  只有站在客观的角度上,才能真正不受任何影响,客观地判断是是非非和一个人的品行高下。王安石曾经写道:“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要我们能够超出那些遮蔽我们眼睛的浮云,就一定能够透过浮云看到事实的真相。

  毁誉不惊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我对于别人,诋毁过谁?赞美过谁?如有所赞美的,必须是曾经考验过他的。夏、商、周三代的人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三代能直道而行。”

  孔子的意思是说没有根据,他从不随意赞誉或诋毁别人。而南怀瑾先生认为每个人都会遭遇毁与誉。即使任何一个宗教家,都不能避免毁。像耶稣被钉十字架而死,就是因为被人毁。而且越伟大的人物,被毁得越多,所以说“谤随名高”。一个人名气大,后面毁谤就跟着来了。

  南怀瑾先生认为有人攻讦自己或恭维自己,都不要去管。假使有人捧人捧得太厉害,这中间一定有个原因。过分的言词,无论是毁是誉,其中一定有原因,有问题。所以毁誉不是衡量人的绝对标准,听的人必须要清楚。

  “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作为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都必须接受来自旁人的评价。我们处在一个群体中,因此我们的举动总是会被别人观察,别人自然也有权利对我们的行为作出评价。

  由于价值观和思想意识的不同,我们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对我们赞誉有加。我们必须学会接受来自别人的批评甚至诋毁。庄子说:“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真正的有修养的人,即使全世界的人都对他赞誉有加,他也不会自傲;即使全世界的人都诋毁他,他也不会沮丧。这种毁誉不惊的修养,是人生的高境界。只有毁誉不惊才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动摇。

  北宋着名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就是一个不避毁誉的人。他曾经说:“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惧,祖宗不足法,圣贤不足师。”

  王安石当政期间,为了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情况,主持进行变法运动。他的变法运动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和一部分有革新思想的人的坚决拥护。

  王安石的变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那些从中得到利益的人,包括宋神宗,都对王安石非常赞赏。但是,同时他的变法运动触及很多人的利益,由于用人不当,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对老百姓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因此遭到了来自太后和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大臣的坚决抵制。

  倔强的王安石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誓死要将变法运动进行到底。但是支持他的宋神宗的去世,使得失去了坚强后盾的王安石不得不退出了政治舞台。

  且不论王安石的变法运动究竟有多么大的成效,仅仅王安石的这种坚持,这种在赞誉和诋毁中始终不动摇的精神就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我们现代人习惯于对前人的功过是非进行评论,其实这些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人早在他们进行自己的活动的时候,就已经承受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这些人的修养使得他们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因而得以名留青史。那些走在时代尖端的人的一举一动都涉及很多人,因而他们要承受的赞誉和诋毁就更多,若不是有极高的修养,无论如何他们也不可能坚持下来。能够将所有的赞誉和诋毁都搁置一旁,继续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这种博大的胸襟是成大事者必备的。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可说是个典型的代表。她一生的功过是非实在是说之不尽。

  武则天冒天下之大不韪,以女子的身份登上政治舞台,这已经引来了众人的非议。一拨又一拨的反对者针对她展开了斗争。但是武则天没有退缩,她以强硬的手腕将所有的反对者都镇压下去,开启了她的政治生涯。

  在武则天执政期间,没有人敢对她的功过是非进行评价。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武则天居然留下了一个无字碑。她愿意在死后让后人们对她的一生进行评价。这种气度让我们不得不折服。

  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一生都被人赞誉,赞誉总是和诋毁相伴而生的。“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一个人站得越高,越是会成为众人攻击的对象。成就大事者不能受这两方面的影响。赞誉也好,诋毁也罢,都要学会坦然接受,微微一笑,揭过所有对自己的评价,沿着自己选好的道路,继续前行。若是因为别人的赞誉或诋毁而摇摆不定,最终将一事无成。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张笑恒作品集
窦文涛的说话之道厚灰学大智慧全集哈佛逆商课——最有效的高AQ养成法则俞敏洪的说话之道为什么总是别人吃肉我喝汤左手李彦宏右手马化腾30岁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让你的心灵温馨过冬你可以不生气李嘉诚的人生幸福课李嘉诚的24堂财富课谋略:曾国藩的人生经营课别太单纯,也别太精明80后,你为30岁准备好了吗30岁前跟对人,30岁后做对事会说能做决定你的一生南怀瑾大师的24堂国学课毕福剑的说话之道咖啡奶茶经济学能说会做决定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