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南怀瑾大师的24堂国学课》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5章 培养自主意识(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南怀瑾大师的24堂国学课》 作者:张笑恒

第15章 培养自主意识(1)

  自己的身份自己决定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论语·子罕》

  孔子说:“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是可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说不好呢?’”子路听后,反复背诵这句话。孔子又说:“只做到这样,怎么能说够好了呢?”

  南怀瑾先生认为子路这样的气魄是不容易养成的。通常穿一件蹩脚的衣服,到一个豪华的场所,心理上立即会觉得自己矮了一截。这就要有真正学问的气度,即使穿一件破衫,到一个华丽的地方,和那些西装笔挺的人站在一起,内心中能真正地感到满不在乎,不觉得人家富贵自己穷,实在要有真正的修养。

  子路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不忮不求”。你官大,我不想做官;你钱多,我并不以为钱是了不起的东西,我并没有觉得穷是悲哀,对你无所求。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模型,这个模型就是自己理想中的自己。而由于自己无法达到这个境界,于是就习惯在自己生活的真实世界里寻找一个相似的人作为自己的偶像,希望自己能够成为那样的人。很多人因此而失去了自我,每天寻寻觅觅就是希望能够在自己的身上寻找到一点偶像的影子,如果能找到就沾沾自喜,如果找不到就垂头丧气。

  然而,事实上,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受别人的影响。我们始终是我们自己,不会因为别人而改变,我们的身份也不会因别人而改变。即使我们的身上有和那些人相似的地方又如何,我们依旧是我们自己。只有保持自己的修养,才能活出真我,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身份。

  就像子路这样,穿着破烂的衣服处在富贵之人中间,丝毫也不认为可耻才是真正的自我,这样的人有自己内心的修养,始终坚持自己的身份,不去羡慕别人,也不去模仿别人,只做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传说中的美女西施有心口痛的毛病,因此经常是双眉紧锁。有一次,她在河边洗完衣服回家,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心口疼痛,所以她就用手扶住胸口,皱着眉头。虽然她的样子非常难受,但是见到的村民们却都在称赞,说她这样比平时更美丽。

  同村有一个长得不是很漂亮的女孩非常羡慕西施,她听说村里的人赞扬西施捧心的样子很漂亮,于是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扶住胸口,皱着眉头,在人们面前慢慢地走动,以为这样就有人称赞她。然而本来就不漂亮的她加上这种怪模怪样的动作,使得人们更加厌恶。这就是“东施效颦”的故事。

  燕国有一个少年总是缺乏自信,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因此他见什么就学什么,结果什么事情都没能做好。时间久了,他居然怀疑自己走路的样子不好看。

  有一天,他听到别人说,邯郸人走路非常好看,于是决定到邯郸去学习。结果半个月时间过去了,他非但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样子,连自己原来走路的样子都忘记了。这就是“邯郸学步”的故事。

  造物主既然将我们降生到人世,我们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与其他人没有关系,他人的好与坏、富贵与贫贱都与我们没有关系,我们既没有必要在比我们强的人面前自卑,也没有必要在比自己弱的人面前自喜。我们始终都只是我们自己,只有相信这一点,我们才能活出自己的样子,拥有属于自己的身份。

  我们每个人都是不甘平庸的,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高贵的身份和地位,能够拥有自己的成功。但是那些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和其他人依然没有关系。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因为结交了富贵之人而高兴,他们的富贵永远是他们的,跟我们没有关系。就像乾隆时期的大贪官和珅的管家刘全一样,虽然他仗着和珅的势力,横行霸道,比一些有品级的官员还要强横,但是在别人的眼里,他始终都是一个狗仗人势的奴才,身份没有改变。狐假虎威的狐狸永远也不会像老虎一样拥有睥睨森林的能力。

  人生一世只和自己有关,不管我们需要什么都要靠自己努力去争取,借助别人来抬高自己,只会把自己贬得更低。我们要在自己的心里给自己留下一片高贵的精神家园,这才是一个自主的人应该有的修养。

  不为他人言语所动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论语·先进》

  孔子说:“闵子骞真是个大孝子啊,人们说他的父母兄弟的话,他从不理睬。”

  南怀瑾先生认为一个人有自己独立的主见,不听外人的话而变动,实在很难。像闵子骞这样别人都看不惯他的后母,看不惯他们兄弟之间悬殊的待遇,而他对别人打抱不平的话都不听,仍然孝顺后母,友爱异母生的弟弟,这一点做起来很难。因此南怀瑾先生说很多家庭出了事情,问题不出在家庭本身,旁边的亲戚、朋友、邻居东讲西讲,导致兄弟之间、夫妇之间,乃至婆媳之间出了问题。这时就必须有主见。所以孔子说闵子骞的后母是不好,闵子骞也明知道不好,可是他心里有数,无论别人怎么讲,他都可以不受影响。引申这个道理,就是做领导的人,更要注意。古人有句话“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一边怀疑,一边又用他,这个问题就太大了,不但误了自己,更误了事情,这些都是要注意的。

  南怀瑾先生提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观点。这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条金科玉律,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少之又少。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就是用人者要有自己的主张,不能随便听信别人的言语。

  古代官场上,人们为了权势的争夺,一向是尔虞我诈,互相攻讦的。很多人自己没有本事,就想依靠打小报告而得到上级的信任,从而平步青云。这些人每天做的事情就是专门等着抓别人的小辫子。还有一部分人想将当权者挤下台,因此造谣生事,诬陷别人。就这样,每天传入领导者耳朵里的话混乱不堪,让人无从分辨真假,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调查。因此,领导者大多是依靠自己的主观去判断一个人是否忠心。这个时候就需要领导者有自己的主张和判断力,不能被不断传来的言语所动摇。若是轻易相信了那些十句中有九句是假的言语,则会导致部下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

  选择任用一个人并且给了他权力,你们就等于是绑在了一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若是还在心里对他存有疑虑,那么就会在无意中给他下绊儿,增加他办事的难度。最重要的是,两人之间会形成一条裂缝,这会给那些浑水摸鱼者以可乘之机。他们会趁机造谣中伤,同样的言语听得次数多了,我们多半就会把它当成真的,最终我们会因此而丧失好助手。因此,如果我们选择了相信一个人,就一定要坚信自己的主张和判断,不为他人的言语所动,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牢不可破的关系。不要像战国时期的东方六国一样,互相猜忌,互相防备,同盟关系因此时而修复,时而破裂,最终全部被秦国消灭,

  而要像成王信任周公一样,同心协力,达成目标。

  周武王去世后,成王继位,周公辅佐。当时周朝刚刚建立,政局还不稳定,很多诸侯国都在观望等待。面对这种复杂的政治环境,成王一个13岁的少年,显然应付不来。为了安定局势,站稳脚跟,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周公姬旦代成王摄政。

  然而,被分封在东方的文王第三子管叔鲜和第五子蔡叔度,对于周公摄政,心怀妒忌,于是传出流言蜚语,说周公企图篡夺王位。流言传遍京城,就连成王、姜尚、召公奭也怀疑起周公来。周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找重臣姜尚和召公表明心迹,他说:“要完成周的功业,保住周王朝的江山社稷,实现武王遗训,我不能不代幼王摄政。”姜尚与召公理解了周公的一番苦心及光明磊落的胸怀,支持周公辅佐成王,治理国家。

  成王的母亲知道后,召集王室中人,表示坚定不移地支持周公,充分信任他,并向他们说明,周公摄政是有先王的遗嘱的。成王牢记了母亲的话,决心排除干扰,与周公一起同心治国。

  这种相互信任的君臣关系使得周公能够大展拳脚,逐步实现了周王朝的完全统一,在他的治理下,周朝越来越昌盛。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却是一个疑心病很重的人,他的疑心使得他在赤壁之战中吃了败仗。

  曹操集结大军准备攻打东吴,然而曹操手下的将士都来自北方,不习水战,于是命令降将蔡瑁、张允训练水师。

  周瑜素知蔡瑁、张允之能,于是决定想办法除掉这二人。正好曹操遣蒋干前来劝降,周瑜借此机会伪造了一封蔡瑁、张允写给自己的信,并且故意让蒋干找到。蒋干发现这封信后,如获至宝,立刻跑到曹操面前邀功。曹操本就对这二人不放心,这一来,更是确信不疑,立刻命令左右将这二人拉出去砍了。砍完之后,他立刻认识到自己中了离间计,后悔不迭。

  依照曹操的谋略,原不至于中计,只因他心中存着对二人的怀疑之心,因此才会不加查证,立刻杀人的。

  大千世界里纷纷扰扰的信息都会对我们的判断力产生影响,若是我们没有自己的主张,就会被外界的信息牵着鼻子走。任何外来的信息都必须内化到我们的心里,才会产生作用。只要我们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外界的干扰信息再多,也不会影响我们的决定。

  身在这个信息来源复杂而又层出不穷的社会,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否则就会湮没在众人的声音之中。面对各种信息,我们的内心要像山一样岿然不动,无论风有多劲疾,都不能动摇自己分毫。

  心有主见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论语·先进》

  孔子说:“仲由弹瑟,为什么在我这里弹呢?”孔子的学生们因此都不尊敬子路。孔子便说:“仲由嘛,他在学习上已经达到升堂的程度了,只是还没有入室罢了(即还不精通)。”

  孔子见子路弹瑟,于是说:“子路啊!他对于鼓瑟,还没有入门呢!”这是对子路弹瑟水平的客观评价。而孔子的学生们听到这个批评,就不敬重子路了。这就看出群众的心理是盲从的。因此南怀瑾先生说,真正头脑冷静的人,对任何事情的看法不跟着别人转变,而用自己真正的智慧、眼光来看一件事、看一个人。

  从南怀瑾先生的论述中,可以引出一个自信心的问题。很多人都是缺乏自信心的,因此对自己的能力存在怀疑,总是不能确信自己有哪一方面的能力,结果别人的随便一句话都会改变他的人生。事实上,这个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的人就是自己,我们不应该因为别人一句否定的话,就随便改变自己原本的主张。

w w w.x iaoshu otx 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张笑恒作品集
李嘉诚的人生幸福课30岁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咖啡奶茶经济学能说会做决定你的一生别太单纯,也别太精明厚灰学大智慧全集左手李彦宏右手马化腾话要这样说俞敏洪的说话之道会说能做决定你的一生谋略:曾国藩的人生经营课会说话的女人最出色30岁前跟对人,30岁后做对事为什么总是别人吃肉我喝汤毕福剑的说话之道哈佛逆商课——最有效的高AQ养成法则马云的经商哲学李嘉诚的24堂财富课南怀瑾大师的24堂国学课80后,你为30岁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