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谋略:曾国藩的人生经营课》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6章 藏锋敛锐——行高于人,众必非之(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谋略:曾国藩的人生经营课》 作者:张笑恒

第16章 藏锋敛锐——行高于人,众必非之(1)

  藏锋敛锐是一种处世大智慧。是一种厚积薄发的行为,也是保护自己的有效方法。太过张扬、锋芒毕露的人往往会成为众人攻击的对象,在取得成功之前就被人扼杀。只有不显山、不褥水的人,才能在关键时刻一飞冲天。曾国藩身在官场,既要防备同僚的攻讦,又要消除来自上层的猜疑。因此他始终隐藏自己,不让自己锋芒太盛。

  1.锋芒毕露者难成大事

  曾国藩深谙藏锋之道,是其取得重大的成就的重要原因。曾国藩处在晚清时期,那个时候的朝廷积贫积弱,在满族贵族的统治之下,朝廷对汉族官员非常不信任。曾国藩却在多种政治力量的夹缝中步步高升,取得荣华富贵。如果他在当时的官场上锋芒毕露,不仅会招来同僚的嫉妒,更会招致朝廷的不满,朝廷很有可能会除掉他。

  古语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曾国藩身处政治腐败的晚清,如果他不懂得藏锋,恐怕早已成为刀下冤魂,更不用提他日后的成就了。梁启超先生评价曾国藩说:“有超群轶伦之天才,在当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曾国藩自己也说“自以秉质愚柔,舍困勉二字,别无他处。”“吾平生短于才,爱者或以德器相许,实则虽曾任艰巨。自问仅一愚人,幸不以私智诡谲凿其愚,尚可告后昆耳。”

  这几句话就道出了曾国藩能够在官场上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那就是懂得藏锋,所谓大智若愚。他自称愚钝,事实上他并不愚钝,他表面上的愚钝正是他处世的智慧。

  曾国藩的祖父曾经这样说曾国藩:“尔的官是做不尽的,尔的才是好的。满招损,谦受益,尔若不傲,更好了。”这也说明曾国藩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但是他善于将才能掩藏起来,适时地收敛自己的光芒。

  一个人要想在封建官场上发迹,就要懂得屈伸与进退,如果太过锋芒毕露,就很容易招来祸患,如三国时期的杨修之死,就是因为他太过锋芒毕露。曾国藩深明儒家思想,兼习道家思想,并以之为处世根基,在处理与同僚和朝廷的关系时,总是能藏住自己的锋芒。

  曾国藩认为,人不仅要有志气和才气,还必须修炼自己的耐力,能够隐忍,等待时机,蓄势而发,才能一举制胜。

  曾国藩在湘军越战越猛的时候,已经意识到潜在的危机。湘军在与太平军的战斗中势力逐渐地扩大,成为清朝政府,最能征善战的一支军队。清政府原本对于汉族官员就有所顾忌,更何况曾国藩拥有这么大的权势。因此,如何消除朝廷的猜忌成为曾国藩打败太平军后最重要的事情。

  那个时候,曾国藩声望极高,他开始有了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于是,他开始主动地掩藏自己的锋芒,将本来属于自己的荣耀分到他人的身上,以转移人们的注意力。同治三年,湘军攻破天京,曾国藩在上奏朝廷的时候,就将官文的名字放在了捷报的最前面。

  曾国藩明白,这还不足以压住自己的锋芒,朝廷最在意的是自己的手里握有重兵。因此,曾国藩主动裁撤湘军,却保留了淮军,这既使清政府逐渐减轻对他的猜忌,又可以保存自保的实力。淮军的主帅是李鸿章,李鸿章是他的门生,保留淮军就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曾国藩藏锋的“龙蛇伸屈之道”,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生存之道。实际上,藏锋露拙与锋芒毕露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处世方式。锋芒其实是一个人显露在外表的才干。有才干本是好事,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在恰当的场合显露出来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带刺的玫瑰最容易伤人,也会刺伤自己。因此,显露才干一定要适时、适地,如果时时处处才华毕现,只会招致嫉恨和打击,导致做人及事业的失败,这不是智者的所作所为。有志于做大事业的人,可能自认为才华很高,但切记要含而不露,该装傻的时候一定要装得彻底。有才华而又懂得韬晦何愁事业不成功?

  一个人在人生中追名逐利本无可厚非,但一定要懂得掩藏才华的锋芒。锋芒毕露的人,虽然看似展现了自己的才华,但是却忘了自己在展示才华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众矢之的。表面上看,锋芒毕露伤害的是别人,但是实际上到头来伤害的却是自己。一个锋芒毕露的人在将名利收入囊中的同时,也将怨毒与嫉恨收入了囊中,在一定的时候,这些会成为致命的武器,危及自身。

  2.君子大过人处,只在虚心而已

  古人说:“满招损,谦受益。”谦虚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保持谦虚的品德,可以使自己不断得到充实与进步。曾国藩说:“人若保持谦虚,自可进境无穷。”谦虚是儒家强调的一种处事原则。曾国藩从小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将“谦”作为立身之本。这使得曾国藩在经营自己的人生的过程中,不断地取得新的进步,一步步跃向高位。用曾国藩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谦以自持,严以驭下,则名位悠久矣”。

  曾国藩处在清王朝摇摇欲坠的时候,内忧外患使清廷一片晦暗。曾国藩本着心怀天下人的思想走上仕途,从一个小小的七品官做起,逐渐成为封疆大吏。他的成功蕴藏着无数的智慧,其中之一就是谦虚。

  初入京师的曾国藩有着一股年轻人的狂气,在官场中屡屡受到挫折,这让年少轻狂的曾国藩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保持谦虚的心态,遇事请教旁人,结交当时的大儒,拜他们为师,学习儒家思想。在京为官的10年,曾国藩虽然在仕途上进展不大,但是却增加了见识,增长了学识,这为他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

  后来,曾国藩创办团练,训练湘军,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战争。由于清军节节败退,朝廷不得不倚仗汉人官员所创办的团练来与太平军作战。这个时候的曾国藩开始狂妄自大。湘军在与太平军的战斗中逐渐取得胜利,这让曾国藩不可一世,他开始与朝廷讨价还价,主动向朝廷索要封赏。咸丰皇帝震怒,撤销了曾国藩所有的职务,大有从此不再起用之势。若非后来战争局势紧张,曾国藩的前途就毁在他的狂妄之上了。

  曾国藩开始时只是一个文官,带领军队作战,确实是很不可思议。开始的时候,曾国藩也是不敢,深恐误了朝廷大事。然而,他还是选择了创办团练。他对军事一窍不通,因此他要求自己谦抑。他说:“诚恐有师心自用之处,”“惟有敬濯不敢师心,而务要虚心,以收集思广益之效。”

  曾国藩是晚清第一大儒,这与他一生勤学不辍有很大关系。他说:“天下无穷进境,多从‘不自足’三字做起。”他这样论证过学习:一个人埋头看书,即使每天不吃不睡不玩,而且坚持看到100岁,在一般人眼里,可能算是知识渊博了。但是中国的古籍浩如烟海,即使有人博览群书,但是,他所看过的书与整个史籍比较,却是九牛之一毛、大海之一粟。因此,一个人不要自满,天下之大,强中更有强中手。曾国藩主张“为学最要虚心”。

  在官场博弈、浮沉的曾国藩更加懂得谦虚的重要性,深知官场中最重要的就是人际关系,只要搞好人际关系,即使自己出现某些问题,也会有人帮助自己。如何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呢?曾国藩倚仗的就是一个“谦”字,在别人面前不居功自傲,以博得别人的好感。曾国藩带领湘军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每一次奏报朝廷的时候,他总是把功劳分在众人身上。后来,曾国藩成为封疆大吏,他对待自己的下属和朋友依然保持谦虚谨慎,这让他博得了美名,在官场中无往而不利。他经常告诫他人:要以谦虚为本。当他的手下大将鲍超因功加官晋爵的时候,曾国藩对他说:“阁下当威望极隆之际,沐朝廷稠叠之恩,务当小心谨慎,谦而又谦,方是载福之道。”

  曾国藩以谦虚为本赢得了辉煌的人生,并因此被誉为“完人”。谦虚让他保持着好学的精神,不断地学习各家之言和多方面的知识,这也是他能够从一个文官成为一个驰骋沙场的大将的原因。谦虚使他在官场中获得良好的声誉,减轻了朝廷对他的猜疑,得以不断高升,长久保持富贵。

  无论何人,谦虚都是修身养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只有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才能不断地进步,才能与人和睦相处,才能在人生路上获得更多的支持与帮助,才能拥有美好的人生。

  3.表面给人以钝拙之感

  藏锋就是要将自己的才华隐去,因此就要在表面上给人以钝拙之感。古语说“大音稀声、大象无形”,讲的就是同一个道理。曾国藩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他以此换取了自己人生的富贵。纵观历史,人们可以看到有很多人因为不懂得藏锋显钝,结果死于非命。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一个人追求好的名声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很多人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急于表现自己,恨不得时时都要将自己的才华展现在别人的面前,以求得晋升的机会,殊不知,他们因此犯了急功近利的错误。“好粥要以文火煮之”,追求名利也应该慢慢地争取。真正有才的人,会在适当的时候掩藏自己的才能。特别是在封建官场上,在自己的上司面前,尤其是在皇帝的面前,绝不能将自己的才能使尽,否则会让自己陷于被动,甚至可能因此断送前程。

  曾国藩在谈到为人处世的禁忌时,一直强调为人应力戒表现欲太强,不要夸夸其谈,到处表现自己。他说,人只要是有些才能,就想到处表现,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就像孔雀因为自己的美丽,总喜欢在众人的面前表现一样。争强好胜的人这样,追逐名利的人更是这样。同当士兵,就想着要挺出于同列;同当小军校,就想在军校中出人头地;同是将军,就想着比别的将军高一头;同是主帅,就想着比别的主帅高明。尽管这样做的人才能有大小之别,但是他们的共同点是不知足、不安本分。能打破这种世俗风气的人,就能和他谈论用兵之道。

  从某种意义上讲,有才华的人往往会遭受到更多的不幸和苦难。曾国藩在初入官场的时候,就是因为表现欲太强,因此处处遭人忌妒,被人暗算,就连咸丰皇帝也不相信他。

  咸丰七年(1857年)二月,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病逝,朝廷给了他3个月的假,令他假满后回江西带兵作战。3个月后,曾国藩认为自己才能出众,创办湘军,朝廷必须给予自己足够的权力,才能统领湘军与太平军作战,因此,在奏章中伸手向朝廷要权,结果遭到了咸丰皇帝的拒绝。同时,来自各方面的指责之声让曾国藩更是难以忍受。当时大家指责曾国藩在行军途中弃军而去,已经属于不忠的行为,现在又以此要挟朝廷更是不忠。面对这些,曾国藩忧心忡忡。经过一段时间的反省,曾国藩终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复出后的曾国藩在自身修养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曾国藩说:“处兹大乱未平之际,惟当藏身隐匿,不可稍露圭角于外,至要至要。”曾国藩认为,大家在一起交往的时候,如果一个人老是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处处争强好胜,不给别人表现和施展的机会,那么很快别人就会对他产生反感,将来就难以在一起合作共事。

  曾国藩经常检点自己的行为,他认为喜欢夸夸其谈的人是想表现自己的长处,但是却不知,在他表现自己长处的同时暴露了自己的短处,反而得不到重用。

  曾国藩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否则,他不可能功成名就;同时他是一个懂得藏锋露拙的人,他的才能从来不会轻易地表现出来,他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将自己的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当身居高位之时,曾国藩一再将自己掩藏起来,示人以钝拙,让朝廷放心,让同僚们放心,让自己处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里,免除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明枪暗箭,得以长保富贵。

  4.枪打出头鸟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张笑恒作品集
李嘉诚的人生幸福课窦文涛的说话之道能说会做决定你的一生俞敏洪的说话之道会说一口漂亮话30岁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30岁前跟对人,30岁后做对事如何及时处理你的坏心情马云的经商哲学为什么总是别人吃肉我喝汤别太单纯,也别太不单纯咖啡奶茶经济学让你的心灵温馨过冬李嘉诚的24堂财富课做一个有品味的好女人80后,你为30岁准备好了吗毕福剑的说话之道南怀瑾大师的24堂国学课谋略:曾国藩的人生经营课会说能做决定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