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百度创业内幕》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7章 国际化道路(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百度创业内幕》 作者:周艳国

第27章 国际化道路(1)

  似乎是连战连捷使得百度的自信心过于膨胀,亦或是在竞争中的蓬勃发展激起了百度人的斗志,李彦宏终于开始主动出击。然而国内市场已经难以让百度人满足,于是李彦宏战旗一挥,兵发海外,百度向着Google和雅虎盘踞的日本市场进攻了。

  1.百度的目标

  百度驱走“外敌”继续称霸中国搜索引擎市场,并且市场份额正在逐步扩大中,此时的百度真可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百度上市后,世界著名的华尔街第一分析师萨法·拉施特奇表示:“在美国,Google是人们几乎每天都要登陆的网站;而在中国,网民进行网络搜索时几乎都会首选百度。换句话说,搜索引擎的市场远没有到洗牌的时候,中文搜索由百度一家独大的现状会继续保持相当一段时间。”

  由此可见,百度在一段时间内,只要保持着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基本可以高枕无忧了。而百度上市时创造的奇迹更让多方人士看好百度,从“众望所归”的程度上看,或许百度“统治”中文搜索引擎的时间会无限延长。然而,向来温文尔雅的李彦宏却语出惊人,他说:“上市并非是百度的目标,只不过是百度发展的一个手段。”

  原来,百度不是为了上市而上市,而是为了更远大的目标而上市。可是,已经在中国搜索引擎占主导地位的百度还有什么目标呢?李彦宏的话看似“狂傲”,实际上却透露出百度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

  百度上市那天,面对记者的采访,李彦宏说:“我更像一个旅行者,现在走到了这一站。但这个地方不是我的家,我只是到这里来,证明自己做到了一些想做的事情。”

  很多人也从他的这句话中,知道了百度是中国企业,知晓了百度CEO的家在中国。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网友也很在乎这份骄傲,当李彦宏归来后,便看到他的空间里网友的发帖留言——“李彦宏是中国人吗?”,李彦宏两次亲自回帖,“我是中国人,中国国籍。”

  也许正是这份骄傲让很多人忽略了李彦宏话中“这一站”的寓意。中国确实是他的家,是百度的根,但是美国决不是百度的目标,而只是它目标中的一个步骤。所以,百度在中国市场上的独领风骚不是百度的目标,上市也不是李彦宏的目的。

  李彦宏在接受一位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其实,任何一个有实力的世界级企业都不可能放弃中国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跟世界上最强的公司竞争。我们要想在世界市场站住脚,核心竞争力也必须是能够应付全球化挑战的,而不仅仅只能够应付一个地区的挑战。基于这样的考虑,我觉得中国必须诞生有世界市场、有分量、有地位的企业。现在中国有好多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它们在中国市场上已经占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但是还没有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因为这些互联网企业都是在国内作战。作为中国的一个互联网企业,我花了一些时间思考这些问题,我得出来的结论是必须要走国际化这条路,否则终有一天也会在本土遭遇失败。”

  可见,百度是想走国际化路线,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企业。这个目标是远大的,是更加让人兴奋和骄傲的。

  其实,中国很多企业的很多商品早已在海外“流行”,很多去海外的留学生或旅游者从美国买回来的礼物都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但是中国品牌的产品也往往是廉价的代名词。专业人士分析,这是中国产品在核心技术上的欠缺造成的。

  让人兴奋的是,后来,联想、华为突破技术屏障拥有了部分自我核心技术,进而冲进国际市场并因此与国际巨头叫板而不落下风。由此可见,核心技术对产品的重要性。

  让人骄傲的是,拥有完整核心技术的百度更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技术在手,即便是世界级的跨国企业也必须低头认输。但是,李彦宏并没有借百度上市盲目发兵海外,而是等待时机进一步成熟。早在2003年时,百度便做好了准备,李彦宏在心里早已确定了大致的发展方向。

  当时,百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中文搜索引擎市场的大半江山,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崔珊珊(时任百度高级技术总监)提出百度向国外发展搜索引擎业务的设想。但是,当时李彦宏考虑到百度的综合实力,以及国内市场发展空间的广阔后,否决了这个提议。

  然而,这颗种子却在李彦宏的心里生根发芽了。虽然当时否定了崔珊珊的提议,但是李彦宏还是去了趟韩国考察当地搜索引擎的市场环境。不过让他不解的是,在韩国排名前三的搜索引擎都是当地公司,像Naver、Daum等韩国本土公司在其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如何“驱逐”了Google和雅虎,李彦宏一时间竟找不到它们成功的原因。

  韩国宽带普及率非常高,所以很早便孕育出了像Naver和Daum等搜索引擎公司,而这些公司最早开始做的是知识搜索,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用户的喜好和习惯开发了适合本土的其他独特功能,牢牢地“粘”住了韩国网民。而且,韩国在很多领域的“本土化”都很强,很多韩国人都支持“韩国造”,或许搜索引擎也不例外。

  不过,却正是出于李彦宏的这次考察,后来百度在海外进军的选择上排除了韩国,而百度未来进军海外市场的目标也因此逐渐清晰起来。

  当时,李彦宏已经筛选出目标。首先,使用英文的国家和地区排除,因为那是Google和雅虎的强项。其次,发展搜索引擎必须建立在相对成熟的互联网市场基础之上。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李彦宏中意的便只剩下越南和日本两个国家。

  2004年以后,百度在中国搜索引擎界引领者的地位已经无人能撼动。于是李彦宏便开始在董事会上透露百度向国际市场发展的计划,但是,像当初的竞价排名一样,这个提议最初并未得到董事会的支持。

  在百度上市期间,中国互联网界的勇士们已经开始向外进攻了。当时,盛大网络收购新浪股份,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有抱负、有理想的企业正在向着国际化目标勇敢前进。同行们的成功已经在暗示百度进军海外市场的时机已慢慢成熟。因为,李彦宏看到在中国IT界风起云涌的背后的一个最大的因素——中国的崛起。百度上市之年,中国最让世界惊讶的莫过于“神六”升空。

  所谓“海巨则鱼大,国强则人贤”,对于企业而言这同样适用,中国的崛起是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雄心勃勃的企业家们足够的自信和动力的来源。

  进入2006年,央视经济频道播出了一部纪录片《大国崛起》,这是一部纪录500年来世界范围内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9个国家崛起的历史。

  李彦宏很喜欢这部片子,因为在片中每一个国家的崛起,总是伴着一批能产生国际影响力的企业的崛起。他颇有感触地说:“我觉得百度赶上了这个机会,甚至是有这个责任去国外发展,去变成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公司。我喜欢这部片子,因为我的想法跟这个片子的思路非常非常吻合。它相当于是从侧面证明了我在过去一段时间的思考,相当于为百度向外发展找到了一个理论基础。”

  2006年,百度自身发展良好,较上市前的增长速度更快,而随着在中国搜索引擎地位的逐步提升,李彦宏所等待的时机已经成熟,百度即将勇敢地向它的目标前进。

  2.立足日本

  在百度公布第一季度财政报表的同时,百度招聘网页上也悄然出现两份招聘启事。一份是招聘搜索工程师,要求略显严苛,应聘者不但要具备极强的算法和编程能力,而且必须精通中、英、日(越)三种语言;另一份是招聘会日语、越南语两种语言的产品经理。

  显然,招聘搜索工程师的要求体现得不只是严苛,更代表着百度的一种意图。而产品经理的招聘已经肯定了这种意图。随着百度这次招聘启示的发布,嗅觉敏锐的媒体也在捕捉到这一信息后进行推测,很快,类似“百度暗中储备外语人才,扩张第一站首选亚洲”等标题的文章便出现在各个媒体上。

  从招聘人员的要求上看,百度所选择的目标正是李彦宏中意的日本和越南两个市场。2006年五一劳动节期间,李彦宏只身一人去越南考察。回来后,他放弃了越南,原因是越南搜索引擎的市场太小。于是,百度发兵的目标只剩下了日本。

  2006年6月,李彦宏、王湛生、百度市场和商务拓展副总裁任旭阳三人一起去日本调研。百度一行人拜访了日本十多家互联网公司,其中包括日本第一大SNS公司Mixi和日本第二大互联网公司乐天等。值得一提的是,李彦宏等人与日本最大广告公司日本电通也进行了沟通。

  调研显示,日本搜索引擎的市场是中国的3—5倍,其总量是当时中国的3倍,达到了12亿美元。调研结果同时显示,先入为主的雅虎市场份额正在减少,而后来进入的Google的市场份额正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同时,调查中还有一个细节,当时60%的日本用户在使用搜索引擎时,都习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搜索引擎之间切换。

  如此看来,只要百度在日本市场登陆就不怕无人问津。同时,只要百度的搜索引擎做得好,那么百度也能像Google抢雅虎的市场一样,抢占其他搜索引擎的市场。何况,百度在中国从搜索引擎到网站流量一路走来都是“攻城掠地”,对于“抢”并不陌生。

  但是,与在中国不同的是,目前的日本市场雅虎已经占有70%的市场份额,而且老对手Google正在努力扩张。可见,百度想在这两个搜索引擎大鳄面前“抢食”并不是容易的事。重要的是,对百度而言日本是人生地不熟的,这种地域性的差异在很多人看来关乎着百度成功与否。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李彦宏曾在百度的一次总监会上明确提出过。当时他问:“百度的成功真的是因为更懂中文吗?百度成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甚至很多百度人对于这个问题都会脱口而出——“百度更懂中文”。“百度更懂中文”是当时百度副总裁梁冬做品牌广告时采用的,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后来,百度筹备上市,进行路演的时候,为了更有效地说服投资者,让投资者对百度更有信心,路演的过程中也是主要讲“百度更懂中国”、“百度更懂中文”,这无疑让原本的口号更加响亮,甚至一些百度高层都误以为百度的成功确实是因为百度更懂中文的缘故。

  很早之前,当时还在微软的李开复在一次会议上向李彦宏建议过类似的说法,不过当时李彦宏并没有采用。因为在他看来,百度的分词和对语言的理解确实比Google做得出色,但是,如果用“百度更懂中文”,那么就会对外界产生一些误导,认为百度的胜利主要是因为它站在了中国的特殊市场上,如此,百度的技术就会相对“缩水”。

  那么百度超越Google、战胜Google的真正原因究竟是因为中国市场的特殊性,还是百度这个公司的与众不同性?

  诚然,中文确实让百度拥有先天的优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使百度立于不败之地。但是,早在百度与Google比拼技术时,百度在搜索引擎技术指标上和搜索引擎各重要环节上对Google的超越就可解释为,百度对战Google的技术胜利,是单单用“百度更懂中文”所涵盖不了的。而百度战胜Google,称霸中国搜索引擎市场,更是“百度更懂中文”所不能承载的,因为百度成功的最大原因是百度永远把用户放在第一位。无论是百度的“闪电计划”,还是情报软件系统,抑或是百度开发出的围绕搜索引擎的百度贴吧、百度知道、MP3等各种产品,其出发点都是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其目的都是用技术改变千万用户的网络生活。

  由此可见,“百度更懂中文”更重要的作用是百度用来说服投资者的一个策略,百度成功的最大原因是它始终把用户放在首位,并坚持不懈地研究用户进而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百度向日本搜索引擎市场进军也正因为这一点而具备了可行性。因为,百度成功的关键因素是百度本身,是百度国际领先的搜索引擎技术背景和其始终客户至上的理念。

  在日本调研期间,李彦宏还委托高盛的相关分析师对百度进军日本搜索引擎市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日本是一个网民数量庞大的发达国家,这已经是事实。大环境上日本自2004年以后,其国内生产总值便打破维持近10年的瓶颈,达到2.7%的增长率,并趋于稳定。在互联网方面,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数据显示,日本网络广告市场的规模是中国的9倍,显然日本的互联网市场要比中国成熟很多。

  多方的数据均已证明百度进入日本搜索引擎市场的可行性,不过稳健的李彦宏还是不放心,他让任旭阳拟定具体的战略步骤并形成报告,要体现出百度在日本的优势和劣势。而任旭阳不但认真总结了百度在中国成功的经验和所占的优势,并相对地研究了eBay、Google、雅虎在中国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而且登门向海尔、联想、华为、趋势科技等在国际化上较成功的企业“取经”,最后他从方法论的角度严密分析了百度进军日本的形式,并形成报告,这便是后来百度日本的业务、人才、战略的综合计划书。

  从日本归来后一个月,李彦宏决定在百度总监会上宣布这一决定。可以想象当时的景象,这显然比他当初提出竞价排名时效果好得多。有惊讶的,有反对的,有兴奋的……李彦宏坚持启动百度进军日本的计划,并任命百度市场和商务拓展副总裁任旭阳担任百度日本事务部总负责人。

  百度进军日本的计划定下后,为了让大家正确认识百度进军日本的可行性,李彦宏在百度内部专门召开了一个会议为百度上百名参加会议的员工和各级干部答疑解惑。

  李彦宏总结性地谈了四点百度进军日本的优势:首先,他用百度创业时期的例子阐述了“百度日本”在地域上的优势。早期,远在美国硅谷也有一批研发人员配合百度国内的研发团队一起开发搜索的Spider。但是,由于双方交流不畅,往往两边做的东西大相径庭,而如果要使得沟通通畅,双方中的一方就必须坐十几个小时的飞机与另一方会面进行交流,但因为地域性导致的时差等原因,浪费了很多精力。从这一点来说,选择日本无疑有着地理优势。从北京飞到日本不到3个小时,中国和日本的时差也只有1个小时,省去了倒时差的麻烦,这对于日后以中国为基地负责日文搜索引擎的工程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在文化和语言上,日本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与中文有很多相近性,在日文里常有部分日语是用汉字来体现的。这无论对于百度研发日文搜索还是日后推广市场,在对于理解用户需求和习惯上都占有较大优势。

WWw.xiAosHuotxt.Netxiaoshuotxt。com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周艳国作品集
百度创业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