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当当创业内幕》在线阅读 > 正文 第5章 北外才女——俞渝(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当当创业内幕》 作者:林可

第5章 北外才女——俞渝(2)

  俞渝在联系完了美方老板之后,赶紧去注册Dbase、Lotus恶补计算机知识。等到学期结束的时候,俞渝已经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了,这才坦然地去了那家公司。

  在那家公司里,俞渝有段时间经常坐一个MBA毕业的女同事的车,在闲谈之中,那位女同事建议俞渝应该去学MBA,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出路和发展。

  听这个中肯的意见之后,俞渝感到有些为难。因为学MBA可不是学计算机速成班,需要交纳一大笔的学费,而她目前攒的钱还远远不够。在这种重压之下,俞渝又赶紧找工作拼命地赚钱,然后非常节约地存起来……为了找到薪水最多的工作,俞渝几乎找遍了所有能够胜任的工作。她先后在美国的电站设备公司、木材公司、轮胎公司、速递公司担任过职务。

  1990年的春天,俞渝已经凑齐了学费,正当她准备到纽约大学去学习Marketing(市场营销)的时候,一件小事坚定了她报考MBA的想法。

  因为俞渝总想要攒自己那点小钱,所以经常翻看报纸比较哪家银行的利率高一些,然后把钱存过去多吃点利息。一次,俞渝无意中发现某家投资银行的利率比较高,于是就过去咨询,恰好碰见了那家银行当地分部的负责人。当负责人听说俞渝是从中国来的之后,便非常好奇地打听她将来准备从事什么行业。俞渝简单明了地告诉对方自己要做市场营销。结果对方立即否定说,学习Marketing不如学Finance(金融),一年可以赚30多万美元。

  俞渝一听,顿时感到万分的吃惊。30多万美元,对她来说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于是她立即决定去学这个让她可以迅速致富的专业。就这样。俞渝找到了Finance最强的学校——纽约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进入到工商管理学院之后,上了几天课俞渝却发现这课程不是自己要学的。仔细查了查,才发现问题出在申请学校的时候自己不知道商业专业属于商学院,而国际商业专业属于文学院。俞渝本来应该学的是前者,没想到却误报了后者。所幸的是,文学院边上有一个商学院,商学院要考GMAT以及很多项目才能进去。

  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俞渝做出了很多努力将这些困难一一攻克:换课、到大学注册微积分、到商学院注册微观经济……那时候美国微积分的书非常难懂,俞渝只好找人补课才苦熬过去。

  俞渝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通过了考试,如愿地进入了纽约大学这所全球最负盛名的商科院校之一去读MBA。在这所高手如林的学校里,俞渝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得到了不同以往的体验,她的几个弱项在这里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比如,她修了一门管理沟通课,这门课程细致到分析你讲话时要采用什么样的眼神,以及如何使用手势,怎么样运用逻辑思维,甚至还训练在公共场合讲话时的技巧。这些课程学了之后非常有用,俞渝觉得自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再加上学校旁边有美国证券交易所,又给她提供了可以锻炼的机会。俞渝一有空就泡在证券业的环境中,把学到的书本知识和自己遇到的真实案例相结合,一边分析一边总结,提高得很快。

  俞渝在这所著名的学府中,不仅学到了最前沿最主流的管理观念,而且把自己的才能提升到了一般人无法企及的水平。毕业的时候,她代表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致辞,给她这段非凡的求学生涯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离开纽约大学的俞渝,已经是一个“全副武装”的能人了。那么,接下来她会选择哪一块战场作为展现自己能力的地方呢?

  3.知性美弥漫华尔街

  1992年,俞渝获得纽约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及国际商务MBA学位。毕业了,她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地一展宏图了。

  然而不巧的是,俞渝毕业的时候,正好赶上了美国一次比较严重的经济衰退。当时的《纽约时报》上报道说,这是“50年以来最糟糕的就业市场”。

  这句话说得没错,在经济衰退出现之前,美国的就业市场对求职者来说仿佛天堂一般,尤其是那些刚从校门里走出来的毕业生,几乎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四五封录用信,可以很优越地比较哪家公司的薪水更高。

  遗憾的是,俞渝没有赶上那样的“幸福时光”,她要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界。

  经济不景气,尽管有纽约大学的MBA学位,俞渝在找工作的时候仍然不那么顺利。为了扩大就业的机会,俞渝给当时世界500强企业中的300多个写过求职信,在一家她比较心仪的公司曾经面试了16轮,可还是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没能与其“牵手”。

  当然,能力出众的俞渝也有很多机会,只是某些工作并不对她的心思而已。比如,花旗银行为她提供了交易员的职位,可是她觉得自己不是那种现场反应灵敏的人,不适合做这项工作,因此就没有去就职。还有一个叫美林证券的公司为她提供了香港的职位,俞渝也没有去。包括当年盛极一时的安然,也给了俞渝一个年薪15万美元的职位,但是同样由于不喜欢,俞渝便以其工作地点在德州为由婉拒了。

  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想去的地方去不了,不想去的地方却抢着要你。才华出众的俞渝,无形中给自己的求职生涯增添了一道道“门槛”。

  俞渝在美国半工半读期间,就先后在美国电站设备公司、木材公司、轮胎公司做过许多项目。她还给固特异等世界著名的轮胎公司做过向中国出口整条生产线,以及在中国投资一些合资项目等投资分析。因此,俞渝觉得找工作绝不能单看薪水有多少,更主要的要看工作究竟适不适合自己,能不能让自己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随着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宽,俞渝开始相信自己具有丰富的企业兼并和金融投资领域的经验,熟知并且擅长在企业并购中为买方提供定价、融资、收购形式、收购后业务整合等方面的服务。最关键的是,俞渝相信自己有能力代表买方和卖方进行商业谈判,她确定自己可以负责整个项目的统筹安排,可以做比较高级的工作,而不是到某个公司的某个部门打杂跑龙套。

  俞渝从纽约大学已经毕业一个月了,但是几经辗转之后仍然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之下,俞渝决定放开观念和手脚“赌一把”。

  所谓的“赌一把”,对俞渝来说就是尝试自主创业。因为在她看来,在经济衰退的时候,无论什么样的企业都会存在着严重倒退的现象,所以与其到这些地方去打工还不如自己创业。为此,俞渝对自己进行了全盘的、客观的、准确的分析之后,在美国纽约创办了自己的产业——TRIPOD国际公司。

  俞渝开办这家公司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因为她在上学期间从事兼职工作积累了一批客户资源,所以在开展业务方面还是比较得心应手的。果然,在公司创立之后,那些老客户们都乐意跟她合作。

  俞渝的这家TRIPOD国际公司是一家企业兼财务顾问公司,主要的业务范围是帮助客户买卖公司,服务的领域涉及到高新材料、钢铁企业、工程机械、石油、汽车以及食品和银行等等。

  俞渝接的第一个项目是给一家石油公司做一份报告。不要小看这份报告,仅仅两页纸的内容就让她轻松赚到了3000美元。开始时,俞渝感到非常兴奋。但是后来她才发现,这个3000美元的生意对公司来说真的只是一笔小业务。

  紧接着,俞渝又接到了一个有关企业兼并的案子。这单生意难度非常大,因为这个企业牵扯到好几百名员工,同时还涉及到当地的工会与法律之间的争端问题。这家企业原本打算聘请的财务顾问是类似于美林银行、香港汇丰银行这样的大公司,但是俞渝却主动找上门表示愿意助他们一臂之力。

  其实,俞渝的想法很简单也很现实,她认为既然这个案子有难度,那么换取的报酬肯定不会少。面对那些四五十岁的董事和经理们,28岁的俞渝终于拿到了兼并案,而且做得非常成功。事后,俞渝总结说,这一次的成功一半是源于自信,另一半是源于“初生牛犊不怕虎”。

  俞渝是一个有眼光有魄力的实干家,无论项目大小,她都是自始至终地亲力亲为。3000多美元的项目也好,上亿美元的收购案也好,在初期的准备工作阶段,她都会保持同样的认真度加以对待,而且是竭尽全力地参与谋划。待到双方结清手续做交割的时候,为了把所有的环节做好,她还要重新检查一遍。

  在TRIPOD运营的那段日子里,俞渝每天都生活在忙碌而快乐的工作状态中。特别是在1993、1994这两年,差不多天天都要工作十四五个小时,基本上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而到了1995年的时候,公司就更忙了,在一年之内,俞渝至少有200多个晚上是在各地的酒店度过的。忙得最厉害的时候,俞渝的家里有5部电话。通常在下班之后,俞渝会把办公室的电话进行呼叫转移,然后再把家用电话的铃声调成不同的声音。这样,只要电话铃声一响,俞渝就能知道是朋友打来的,还是客户打来的——她就可以在接听电话之前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要知道,谈判也好,定价也好,完成收购也好,基本上所有的事宜都是俞渝自己搞定的。

  当然,如此忙碌的生活也有回报。在开TRIPOD的那几年,俞渝给客户赚到了不少钱的同时,也为自己收获了利益。而且幸运的是,当时俞渝拿到的回报很多时候并不是现金,而是股份,因此后期的回报是非常可观的。

  那么,俞渝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呢?显然,良好的信誉和驾驭资本的能力是TRIPOD的最大卖点,也是俞渝身上最闪耀的地方。在华尔街闯荡的这几年,俞渝曾经为许多著名的金融家做过项目,其中包括著名的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据统计,俞渝为客户创造的利润超过1亿美元。而这一系列的成就,让她成为了在华尔街小有名气的女金融专家。

  俞渝在华尔街做事的那段日子,虽然非常劳累,但是得到了不少的收获。她把华尔街比喻成高压锅——压力非常大。快节奏的运转,会逼着人在很短的时间就要很清楚地了解一个企业的情况,然后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解决方案。这样一来,华尔街确实锻炼了人的能力,特别是在观察了别人创办的企业之后,会得到一些非常有益的启发,会知道资本市场和企业需要的是什么。

  俞渝的这段经历对她日后的帮助非常大,此后她考虑问题的时候,既能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又能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因此能够把投资者与公司的关系以及利益处理得很得当,而这对于一个创业的公司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在她后来和丈夫创办当当网的时候,便把自己的这些经验渗入到当当网的运作之中,因此美国的风险投资人都非常信任她。可以说,如果没有俞渝没有在华尔街积累丰富的融资经验,那么要把当当网做大确实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

  事业上尽管很忙碌但是俞渝在感情生活上也不是一片空白。尽管俞渝谈不上面容娇美,却非常富有知性美。因此,当时追求她的人非常多,其中有的人甚至拥有私人飞机。俞渝表示,有很多男孩子主动约她,大概可以组成一支八国联军,黑的、白的、黄的都有。当时俞渝给这些男孩子立下了规矩,如果他们星期三晚上之前没有来约她话,那星期日她就不会赴约了。尽管追求者众多而且都很出色,但是俞渝太过于专注事业,因此到了30岁还没有获得理想的婚姻。

  后来,俞渝在回想起自己做投资银行的那些日子时,曾经颇为感慨地说,如果她跟一个男性同样优秀的话,她会比男人更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因为在投资银行这一屋子开会,三四十人进去基本上都是男的,只有她自己一个女的,而且还是个中国人。

  如果生活照旧这么平静地继续下去的话,俞渝也许会在华尔街待得更长一些。但是,一件意外的事情,却改变了她对自己、对人生的认识。

  1995年,俞渝的一位长期客户鲍伯·唐纳德乘坐飞机失事,他本人不幸遇难。

  鲍伯·唐纳德是美国ABB公司美洲区的总裁,他去世之前,权力非常大,一共管着几万人和几十亿的销售额,而且经他手兼并的几个大型企业,业绩都极为出色。

  鲍伯·唐纳德走了,俞渝也由此失去了一位好朋友,同时她感到生命实在太脆弱了。在葬礼上,俞渝回想起朋友的音容笑貌,感叹他昔日的风光和辉煌竟在转眼间灰飞烟灭了。

  俞渝忽然生出几丝悲凉,想想自己,已经30岁的年纪了,还是形单影只的一个人,没有可以依靠的肩膀。此时的俞渝,比任何时候都想拥有一个温暖的家。她所畅想的生活是,有一个疼自己的老公,生一个可爱的孩子,每天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顿热饭热菜——不是那种生意场上的应酬,哪怕只是一个汉堡包也行。俞渝感到自己确实累了,她不想再做职场上的机器,她要找回到做女人的感觉,过一种真实的、可靠的生活。

  就在俞渝倍看惆怅之时,一个男人走进了她的生活。

  他是俞渝的真命天子吗?两个人在相遇之际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林可作品集
当当创业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