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4章 职场课:职场冲浪,在舍得之间寻求平衡(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 作者:李治欣

第14章 职场课:职场冲浪,在舍得之间寻求平衡(2)

  采桑女见颜回两人来到,没有马上出来相见。她吩咐家里的人一面推说自己不在家,一面拿出一只瓜送给二人考验他们。子贡是个聪明人,见了瓜就知道采桑女的意思,他说道:“瓜,子在内啊!想必是姑娘还在家中。”采桑女见到献瓜之意被解破,这才从里面走出来说:“穿九曲珠不难。只要用涂有蜂蜜的珍丝绑住蚂蚁,就可以穿过。要是蚂蚁不肯从九曲珠穿过去,再用烟来熏它,一定能穿过。”

  颜回二人立即赶回陈国。孔子按照采桑女的话去做,果然穿过了九曲珠,解了重围。

  可见是人都有无知的时候,不是凡事都能知晓的。孔夫子这样的大圣人尚且有被难倒的时候,更何况一般人呢!圣人之所以受人尊重被人敬仰,更重要的是他自知,为人谦虚。

  虽然很多人都懂得这个道理,却没有参透这句话的含义。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把自己禁锢起来,如同井底之蛙而不自知,对于比自己有智慧的人加以否决,加以批判,因为无知而无法接受这种现实,因为心胸狭窄而继续停滞不前,这种人永远都不会有所成就的。只有去肯定别人,接受强者,向强者学习才能有所进步。谦虚,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有一位年轻的纽约律师,他参加过一个重要案子的辩论,这个案子牵涉到一大笔钱和一项重要的法律问题。在辩论中,一位最高法院的法官提醒年轻的律师说:“海事法追诉期限是6年。”律师连想都没想,直接反驳说:“不。庭长,海事法没有追诉期限。”

  这位律师后来说:“当时,法庭内立刻静默下来,似乎连气温也降到了冰点。虽然我是对的,他错了,我也如实地指了出来,但他却没有因此而高兴。他表面上显出很赞赏的样子,但可看得出,当时他脸色铁青,令人望而生畏。尽管法律站在我这边,但我却犯了一个大错,居然当众指出一位声望卓著、学识丰富的人的错误,无意中即树立了一个对自己有成见的‘冤家’。”

  这位律师确实犯了一个“比别人正确的错误”。在指出别人错了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委婉一些呢?

  如果有人说了一句你认为是错误的话,你这样说不是更好吗:“唔,我倒有另一个想法,但也许不对,我常常弄错。如果我弄错了,我很愿意得到纠正。”这将会收到神奇的效果。无论什么场合,试问,谁会反对你说“我也许不对”呢?

  因此,在社会生活中,“好为人师”显然不是件好事。这里的“好为人师”指的不是“喜欢当老师”,而是指喜欢指点、纠正别人。

  有一种人喜欢在工作上指出别人的错误,大肆表白和显示自己的意见,也喜欢在言语上指正别人的缺点,例如交友方式啦、衣服发型啦、教育子女的方法啦……

  也许这种人有的纯粹是一片善心,对旁人的错误无法袖手旁观;但有的则自以为是,认为别人的观念有问题,只有他的观念才是对的。为人师,并没有错。好为人师就是一种不自量力的行为,是不谦虚的表现。

  孔子到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孩子争辩不已,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但是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另一个孩子则说:“他说的不对。太阳刚升起时距离人远,而到中午时距离人近。”

  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车篷般大,到了正午看起来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孩子也有自己的理由,他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越近感觉越热而越远感觉越凉的道理吗?”

  两个小孩的话都有自己的道理,连博学多识的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智慧多呢?”人没有无所不知的,因此才应该抱取谦虚的态度治学求问,舍弃“好为人师”的习惯。如果你的观点和理论是不正确的,那么授给别人的知识的罪责应当由谁来承担呢?为师的肯定难逃其责。孔子之所以被人尊为圣人,不仅是他确实博学多识,更因为他谦虚求学,不知为不知。如果明明不知道却不懂装懂并教授他人,那么这个老师是很没有道德的。

  隐藏实力,后发致胜

  成功的大智者懂得藏锋露拙,待时而动,自己的才华与锋芒平时都含而不露,当需要时,适时地显露自己的才华,成就一番大事。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当你志得意满时,切不可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要战胜盲目骄傲自大的病态心理,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

  做人要含蓄,不要锋芒太露。锋芒除了能证明一个人的价值,同时还容易伤害别人,容易刺激别人的嫉妒心理,从而迟早会伤害到自己。

  唯有韬光养晦,收敛锋芒,隐藏行迹,才能使对方被假象所迷惑,而不被对手注意自己的存在,以免遭不测。

  曾国藩对“藏锋”有过精辟的论述:“言多招祸,行多有辱;傲者人之殃,慕者退邪兵;为君藏锋,可以及远;为臣藏锋,可以及大;讷于言,慎于行,乃吉凶安危之关,成败存亡之键也!”

  事实上,锋芒外露,于交友、处世都不利。自恃满腹经纶,在人前口若悬河,人们难免将你视为狂妄自大之徒,当面对你“洗耳恭听”,转身却对你嗤之以鼻。在工作中要学会“夹起尾巴做人”,时时谦虚,事事谨慎,才能获得人脉与人缘。

  正所谓:灵芝与众草为伍,不闻其香而益香;凤凰偕群鸟并飞,不见其高而益高。善藏者,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小范毕业于上海某大学金融专业,毕业之后到一家国营大型企业担任销售助理一职,试用期6个月。

  小范和这家国有企业签订了试用期合同,销售助理这个职位让他觉得能够完全发挥自己的能力。在业务方面,小范完成得十分出色,一次业务谈判连老总都对他刮目相看。但令人意外的是,6个月试用期结束时,公司人事部门却委婉地告诉他:“‘五一’长假结束后,你不用来公司报到了。”

  “现在想想,可能是我工作表现太好了,有些人际关系的问题没有注意,反而丢了工作。”丢掉工作后的小范向朋友说起这件事时,只能这样苦笑。

  当时,通过层层面试进入单位,小范自然想好好表现。但是过犹不及,事后才知道,单位领导和同事对他的能力没有任何疑义,但是对于小范的综合表现给予了四个字——“锋芒太露”。过于希望崭露头角,不注意处理人际关系,对于前辈同事也不够尊重,这些都是小范的致命伤。更让领导和同事难以接受的是,对于他们的一些错误,以及单位某些制度上的不健全,小范都会毫无保留地提出,丝毫不注意情面。

  对于自己的意外出局,小范无奈地表示,可能自己对社会关系怎样处理还不是很明白,想把事情做好结果却适得其反。“就拿那次谈判来说,我确实完成得很出色,但是后来觉得有些越俎代庖了。其实我只不过是个销售助理,很多事情还是应该让销售经理来处理和决定,我当时没有意识到。后来老总表扬了我,反而让我们经理脸上难看了。”虽然满肚子委屈,但小范也无可奈何,只得接受这个事实。

  这样的事例在现代职场中并不稀奇,每个单位都会有,每个有才干的人也都会碰上,只是轻重有别,情节不同罢了。

  也许通过这件事会让他以后收敛一些自己的锋芒,毕竟,锋芒太露是会遭人嫉妒的。

  所以说,生活中要学会掩其锋芒,低调做人,学会深沉,学会深藏不露。这样,人生的道路才会少一些嫉妒的目光,少一些故意的陷害,才会多一些顺利,多一些和谐。

  实际上,在一个单位里,经过长时间的互动,个人与个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自然也会形成一个“生态圈”。彼此共生共存,共享合法或不合法、合理或不合理的利益。他们安于这种环境,不想改变,也无力去改变,而谁想改变谁就会成为“公敌”。如果有人的存在威胁到了他那些同事们的生存,那么受到威胁的人就会自发地“团结”起来,保卫自己的利益,而保卫自己利益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那个危及自己利益的人赶走。

  面对敌手,尤其是资历比自己老而水平比自己低的敌手,隐藏实力、后发制人是更好的操作方法。资历老的人,因为看不惯你跟他的协作方式(比如工作安排上是他要配合你做工作,而且是做很多工作),往往有怨言,甚至在言语上、行为上与你作对,有意为难你,阻挠你工作的进展。这时你就应该微笑着、配合着他的要求、耐着性子让他做一番充分的表现,细心观察他在过程中的漏洞,在最后阶段,最合适的时候,一剑封喉!

  我们不怕别人看不起,不怕别人发难,也不怕别人不合作,我们需要做的是:正派的作风,稳健务实的工作态度,外加细心的观察和超人的忍耐。

  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并不需要时刻在别人面前炫耀;一个人的伶俐口齿也不是表现在挖苦别人方面。要知道,笑到最后的才是最美的。“后起之秀”、“后来者居上”就是最好的例子。正所谓“亢龙有悔”,过分地暴露自己的优点同样也是暴露自己的弱点。强调后发制人并不是等到最后的爆发,强调的是审时度势,伺机而动。

  后发制人要等到什么时候?又怎么去制人?

  在这里,首先明确一下,“制人”不是要控制别人,而是用后发来发展自己。同时后发制人也不是放到最后来表现自己,而是先做好铺垫和准备。用16个字来概括就是:“先入为主,积蓄潜能;厚积薄发,后发制人。”

  后发制人还需要有远见。有的时候忍气吞声、忍辱负重也是可以想象的,何况今天的问题并没有这么严重。有一位撑杆跳的世界纪录保持者,他每次只把自己的成绩提高一点点,这样他总是可以打破自己的纪录,虽然这些成绩他可以一次来做到。其实只要有了实力,何必一次做到头,令以后自己再没有奇迹可言呢?

  另外,后发制人还可以借此来摸清彼情,以此掌握更大的主动权。让对方尽情发言,等他把话讲完了,他的心理状态也就一清二楚了。这样,就为后发的进攻提供了可靠保障。

  再则,由于先发者往往是在对对方的情况不十分摸底的情况下,以己所想而为之,所以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而后发者则可从对方的破绽中找出准确的反驳点。

  身处激烈竞争中的人们,要想不被竞争对手淘汰出局,要想稳拿胜券,从众人中脱颖而出,就学学此招吧:舍得并善于隐藏实力,隐而不发,示之以弱,故意让对手认为不具威胁而轻视,等到其大意而来,弱气尽露时,则一战而定!

  俗话说“鹰立如睡,虎行似病”,这形象地说明了两种自然界中最强有力的动物的攫食之道。这种强者装弱的方法,既避免了因锋芒太露而引来攻击,又麻痹了对手,所以它们一旦出动捕食,几乎从不落空。而古今成大事者,也往往效法它们而取得成功。

  为人处世中,要使别人对你放松警惕,产生亲近之感,就要很巧妙地、不露痕迹地在他人面前暴露某些无关痛痒的缺点,出点小洋相,表明自己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十全十美的人物,这样就会使人在与你交往时松一口气,不与你为敌。

  低头弯腰保护自己

  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认为,凡是情绪比较浮躁的人,都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在成功人士之中,基本上都比较理智,都非常注意以低姿态示人。

  风一吹便低俯的草,其实是饱经风霜,经过无数次的考验才使它坚韧异常。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低头弯腰,保护了自己,强硬只能夭折得更快。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碰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情,需要你暂时退却,这时候,你必须面对现实。要知道,敢于碰硬,不失为一种壮举。可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硬要拿着鸡蛋去与石头碰,只能是无谓的牺牲。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另一种方法来迎接生活,这就是适时妥协。

  《史记》上记载着这么一个故事:

  战国时代的范雎本是魏国人,后来他到了秦国。他向秦昭王献上远交近攻的策略,深为昭王所赏识,于是他升为宰相。但是他所推荐的郑安平与赵国作战失败,这件事使范雎意志消沉。按秦国的法律,只要被推荐的人出了纰漏,推荐人也要受到连坐的处分。但是秦昭王并没有问罪于范雎,这使得他心情更加沉重。

  有一次,秦昭王叹气道:“现在内无良相,外无勇将,秦国的前途实在令人焦虑呀!”

  秦昭王的意思原为刺激范雎,要他振作起来再为国家效力。可是范雎心中另有所想,感到十分恐惧,因而误会了秦王的意思。恰好这时有个叫蔡泽的辩士来拜访他,对他说道:“四季的变化是周而复始的。春天完成了滋生万物的任务后就让位给夏;夏天结束养育万物的责任后就让位给秋;秋天完成成熟的任务后,就让位给冬;冬天把万物收藏起来,又让位给春天……这便是四季的循环法则。如今你的地位,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日子一久,恐有不测,应该把它让给别人,才是明哲保身之道。”

  范雎听后,大受启发,便立刻引退,并且推荐蔡泽继任宰相。这不仅保全了自己的富贵,而且也表现出他大度无私的精神风貌。

  后来,蔡泽就宰相位,为秦国的强大作出了重要贡献。当他听到有人责难他后,也毫不犹豫地舍弃了宰相的宝座而做了范雎第二。

  可见聪明的智者都不会一味地贪图富贵安逸,在适当的时候,他们都会主动退出舞台,以保全自身。

  这种生活态度是尝遍人世辛酸之后一种必然的成熟。那些昂然高论、不以为然的人,对这个问题,乃至人生的认识显然有限,因而表现出来的,只是一种无知的强劲,一种似强实弱的强。真正的智慧,属于谦逊的人。

  俗话讲,“退一步海阔天空”。暂时退却,养精蓄锐,等待时机,重新筹划,这时再进便会更快、更好、更有力。有时候,不刻意追求反而更容易得到,追求得太迫切、太执著反而只能白白增添烦恼。以柔克刚,以退为进,这种曲线的生存方式,有时比直线的方式更有成效。

  不争一时之短长

  大丈夫不论得不得志,皆能恬然处之。孟子说:“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观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不得志的时候也不忘记义理,在得志的时候更不违背正道。

  庄子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每天都有许多钓鱼虾的人,大部分人都是扛着竹竿东奔西走,连池塘、连小河,甚至是湖边,他们都钓得不亦乐乎,天天有所得。只有一个人每天蹲在海边钓海鱼,他的鱼钩就像大铁猫一样,钓线有如水桶般一样粗。可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十年过去了,他依然毫无收获。别人都觉得他这个人很奇怪,有人还说他像“傻瓜”。后来,他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鱼,于是他就将鱼弄到岸上分割开来,让所有的人一同分享美味,很长时间都没有吃完。

  其实,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做人,不可争一时之短长,想要有大的收获,就必须付出长时间的努力和等待。不争一时之短长的人,是懂得“四两拨千金”的人,与只会使用蛮力的人相比,他们靠的是高明的智慧。实际上,“不争”只是因为时机未到,还不值得争,一旦时机成熟,就应该奋力拼搏、坚决果断、毫不退缩,将“争”进行到底。古往今来,能成大事者无不具备这种优秀的品质。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李治欣作品集
舍与得的人生智慧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