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职场头三年决定你的一生》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4章 跳槽:要么鱼跃龙门,要么跌入地狱(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职场头三年决定你的一生》 作者:马剑涛

第24章 跳槽:要么鱼跃龙门,要么跌入地狱(1)

  跳槽是为了追求梦想,而不是逃避现状

  不同时期的跳槽要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做好充分准备的话,跳槽可以成为培养能力、获得更好待遇的机会;相反,没有准备的跳槽还不如不跳。弄不好还会被人误以为是“蚂蚱族”,是不满足于现状而随时随地跳槽寻找机会的人。

  跳槽之前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换工作以后至少要三年以上才能得到公司的认可。跳槽以后即使马上出现更好的工作,你也只能画饼充饥了,因为你已经使用了属于你的机会。所以,跳槽前应该做好自己的长期职业规划,然后有计划地去实施,这样才能通过判断这个公司能否积累到实现未来目标的阅历。

  1.关于跳槽的次数

  要想不给别人留下整天跳槽的印象,最多能跳几次槽呢?重要的不是几次,而是为什么跳槽。为了单纯的升职机会和高收入而跳槽和为了增加自己的阅历而跳槽是不同的。咨询专家沃尔布里奇说:“只要能解释每次跳槽对提高自己的能力有什么作用的话,跳槽的次数不是问题”。

  2.关于跳槽的频率

  “那么可以经常跳槽吗?”有人会问。一年以下的工作经历会降低企业对你的信任。也可能让别人怀疑你能否适应公司,或你是一个注意力和韧性不足的人。如果是你所处的行业比较专业,那么在一个单位工作到一段时间,有助于积累你的实战经验。

  3.关于跳槽的理由

  能够解释频繁跳槽的最佳理由是什么呢?“为了熟悉新的技术”,这种回答最有效。曼哈顿的活动策划丹·沃尔斯纳就是一个好的例子。

  她从1995年毕业后到现在跳槽6次。她一开始在经济咨询公司工作,后来去《时代》杂志做了杂志社活动策划,之后又在高盛投资公司经营团队负责培训,不断扩大了活动策划业务。

  4.关于跳槽的顾虑

  有些人担心跳槽后,现在公司的领导者会不高兴。其实,很多人都把过去工作过的公司发展为自己的客户了。要选择好离开的时机。绝对要避免在进行大型项目时离开公司使领导们陷入困境。

  那么,是否要不断寻找新的工作呢?如果现在所在的公司规模足够大的话,在公司内部寻找机会比较好。不需利用外面的人际关系,利用公司内部的人脉关系就可以换部门。最近也出现很多不分部门而是以个别项目为主的项目推进式的公司。

  那么,如何寻找公司内部的这个任用机会呢?职场专家建议你,可以经常和各部门的负责人一起吃午饭。在惠普公司干了二十四年,担任过15个职位的辛西亚·克莱斯诺就用了这个方法。他在惠普收购康柏后曾经差点失去工作,但是与一位要员一起吃顿午餐的工夫得到了一个空缺的要员职位。

  《成功的CEO在30岁年龄段决定》一书中对于跳槽做出了忠告:“邻居家的草坪总是看上去比自己家的草坪绿。但是事实上无论到哪里草坪都没多大的区别。所以与其常常想着跳槽不如在现在的公司里打好基础。不管从事哪一行,轻易离开公司的人都很难成功。所以不管你现在处于什么样的逆境,请不要先考虑跳槽,而要选择努力。”

  这本书的作者说,不要因为不满意现在的单位就轻率地决定跳槽,不如继续挑战自己的工作。而且哪怕不是现在,如果认为自己的工作有意义,那么请挑战到自己的30多岁。这并不是劝你在30多岁时创业,而是说要做好准备。当然这些准备要在现在的公司做,因为如果在现在的公司都做不好的话,创业也十有八九会失败。

  他忠告人们要在现在的公司提高自己的专业性。不要只注重英语、计算机等技术而要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东西。“如果你因为不会英语而无法向前发展的话,那么就先下工夫使自己的专业技术更精湛。专家不管到了哪里都能够被认可,因为他专业。”

  不管是跳槽、转行还是创业,重要的是使自己与众不同。如果没有拿得出手的专业性,不管到哪里都很难得到认可,也很难过满意的生活。即使跳槽再频繁,如果是为了提高自己,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哪怕是只有几次跳槽,如果是为了逃避而跳的话就很难成功。再难再累,就算为了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也应该坚持。

  很多CEO都说:“有决心成为最高管理者的人才能成为最高管理者,而没有这种决心的人是绝对不能成为最高管理者的。”跳槽应该是实现梦想的过程,而不应该是逃避的过程。每换一次工作,你所得到的就是新的机会,新的学习,新的舞台。你得到的这一切将会弥补你所有失去的。

  投资与回报不成正比,趁早抽身离开

  当代职场,是个人最大化实现自己价值的平台,只要你有能力,又足够勇敢,你就可以全面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如果一个人的能力是能够坐一间24平方米的充满绿色、洒满阳光的办公室,你只给他8平方米的办公室,他迟早有一天是要离开的。

  在职场,有规划就要有选择,有选择就要有机会转换工作,跳槽是青年人实现自己职业选择的一种常用方法。当然,跳槽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判断正确,跳槽可以成就你的事业;判断不当,就会让你的职场遭遇危机,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是将跳槽当做目标还是将跳槽当做手段。

  想要跳槽的人,或者是不想跳槽的人,同样都应该思考自己在目前的这份工作中的价值,俞敏洪谈起人生的投资时说:“生命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所以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投入而没有效果。”

  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似乎得到和付出总是成正比的。实际工作中却并不是那样简单的收支平衡,付出多、得到少的情况在职场中并不少见。也许你有很强的工作能力,但是眼看着资历比你浅、工作没你做得多的同事们升职的升职,加薪的加薪,只有你还是老样子,那么这时,就要对自己的投资失误作一个原因分析。

  有的职场人是因为择业失误,导致能力发挥不出来,他们的生存处于一种“随波逐流”的状态,没有主动去主导自己的职业命运,而是在“感觉工作不错”的美丽借口之下,失去了许多有更大发展的机会。这类职场人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产生“无效投资”。

  在这种情况下,无法通过个人的潜力发挥,带来职业价值的不断提升,最后只能接受不可逆转的身价下跌,只是周期不同而已。如果职场人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就应该立即终止恶性的循环,要敢于同职业惯性作抗争,敢于承担职业转换的风险。

  还有的职场人,误入到不适合自己长期发展的公司,也可能在公司待得时间越久,无效投资的时间就越长。有的公司制度不合理,无法实现“能者上,庸者下”的自然竞争法,还有的公司管理混乱,人治大于法治。这些公司,谈学习提升是“空中楼阁”,东西学不到,前景很迷茫,真正有勇气“跳槽”的员工,才值得尊敬。

  案例

  N在名校读中文专业,他读的是师范类院校,毕业后完全可以回家乡找一份安定的教师工作,但毕业后他却留在了一线城市,在一家公司做文员。在相同的一个岗位上工作了不到半年之后,N对于这个岗位工作的整个流程早已烂熟于心,从最初开始工作时的小心翼翼,认真跟在“前辈”面前学习工作经验,到逐步走上工作正轨,再到最后游刃有余。

  当他自己能完全独当一面的时候,工作热情也下降了许多。爱好刺激、愿意寻求挑战的他,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再从这个工作岗位学到更多的知识经验,得到更大的锻炼了。

  于是N就辞职到一家音响公司做业务员。N非常努力,他为了取得很好的业绩,就不断开动脑筋,努力通过流畅的语言表达,尽量打动对方,赢得他人对自己的足够信任。在这种情况下,N感到自己的心态、思维的逻辑、语言的组织以及口语的表达都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由于工作努力,业绩突出,他很快就当上了业务经理。后来他成了职业经理人,每到一家公司都任经理、副总经理或总经理。在他的经验中,跳槽的目的是为了发掘自己的潜能,使自己不断地成长。

  在职场上,衡量自己的付出与收获是科学的,职场上的付出是连续的,可职场收获是阶段性甚至是一个长期效应,就像我们的农民朋友春播夏耕、秋收冬藏。人在职场就应该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提薪或升迁,那都是对我们过去某一段时间付出的肯定和回报。如果长期投入没有产出,聪明的农民会懂得“换块地耕种”。

  跳槽须深思熟虑,理性分析:跳槽不慎会落空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一次选择的机会成本会越来越大。随之对应的,是作出选择时需要的勇气越来越多。我相信,根据一般人的经验,一定时间之后,年龄与勇气的增长就成了反比。

  案例

  玲子在一家中等企业工作,这几天她心事重重,因为正逢“金九银十”的职场黄金季节,同事们都蠢蠢欲动地谈论着跳槽的事,玲子也受到了影响。玲子自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这家公司,做了四年的秘书,如今工资也拿到了3600元\/月。可是她心里也非常清楚,现在这个薪水,已经是她在这家公司做这个职位所拿到的极限了,更何况她不想做一辈子文秘。

  于是,她多次向经理提出要换个部门或职位,但最后都是不了了之。玲子见等了这么久都没有下文,觉得也许只有跳槽才是出路。玲子在大学的时候读的是金融贸易专业,但是毕业后,她每天都要处理公司的一些杂务,专业早就忘得精光了。如今想跳又不知往哪里跳。

  最后,玲子思来想去决定去做市场营销,因为这个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收入的增长空间也比较大,再说她自己也很喜欢和人打交道。于是玲子激动地和做这一行的朋友谈了自己的打算,没想到却被泼了一身“冷水”。朋友告诉她,营销是淘汰率最高的职业,也是最苦最受气的职业。玲子听了后更加苦恼、彷徨,难道自己还得继续干这枯燥乏味的秘书工作吗?

  “跳槽”已经成为社会的流行行为,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大家都想找个更好更高的平台工作。但是,在跳槽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有和玲子一样的烦恼,跳槽也不是说跳就跳的,往哪跳,跳槽后是否就一定前途辉煌呢?于是,很多人在跳与不跳的取舍间犹豫不决。

  其实这些人只是受到了别人的影响,或是不安于现状很想要有所改变,而事实上,他们就如同案例中的玲子一样,并不清楚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又能够做什么,拿什么资本去跳等。因此,在跳槽前,必须想清楚。

  工作是一件需要理性的事情,跳槽也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所以不要因为情绪而跳槽,而一定要在深思熟虑之后才能作出选择。毕竟,当你很帅地“炒”掉了你的老板,当你很酷地挖苦了一番招聘的HR,账单还是要照付,只是你赚钱的时间更少了,除了你自己,没人受损失。

  有些人仅仅因为一点儿小事与上司或同事意见不合,便辞职。这样的人情商一般高不到哪儿去,更缺乏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换了环境也难有作为,除非经过理性的思考,正确考虑了自己的“得”与“失”之后,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案例

  娟娟和彤彤都是80后女孩,大学毕业后同年来到公司。娟娟的性格非常骄傲,进到公司之后,她看到女领导霸气十足,盛气凌人,不禁叫苦不迭。

  一次娟娟帮女领导打印文件,忘记了添加页码,女领导怒气冲冲地走进了娟娟的办公室,顺手将文件仍在了娟娟的桌子上。娟娟当时非常气愤,领导走后她一直哭泣,后来就找到公司递交了辞职信。走的时候她对彤彤说:“这个地方不值得我们待下去,简直就是侮辱我们的人格。”

  彤彤也觉得领导很过分,但是她没有走,她觉得毕竟这件事情是因为娟娟做事情不够认真才引发的,所以,彤彤留了下来,照样兢兢业业地工作。

  一年过去了,彤彤仍然坚持着。为了避免女领导发火,彤彤做事情非常认真,而且效率很高,逐渐地女领导对待彤彤的态度非常好,不但不训斥她,彤彤考虑不周全的时候女领导还会指点她。

  后来有一次,公司有公费读研究生的机会,彤彤提出了要求,女领导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两年过去了,公司搞竞争上岗,彤彤的成绩名列前茅。上面来考察,女领导把机会让给了彤彤,就这样,彤彤竞岗成功了。

  娟娟和彤彤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娟娟感性、彤彤理性。实际上,娟娟生气导致离职,是因为她当时忘了一条职场法则:上司永远是对的。保持这种心态,才能平复很多目标不明确的情绪。不能忘了,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在工作中努力表现不是表现给全世界看,而只是表现给领导看的,他不欣赏或者看不懂,你就必须换掉节目或者配音。

  舍得才能得到,放弃不代表会失去

  案例

  儒雅,是李开复给人的第一印象。然而,这个彬彬有礼的绅士背后蕴藏着的巨大动能。诚如他自己所说,东方文化中的谦和与西方文化中的进取是构成他个性的最重要的两个部分。

  他曾经说过:“比较东方的那一面,使我明白以诚待人和双赢的意义,不以强势压人;而来自西方的那一面则使我积极进取,不断学习,充满勇气,永不放弃。”后来,李开复为了自己的理想,准备从Google跳槽的时候,曾经这样描述:“Google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具价值的品牌。现在,我面对的是价值上千万美元的股票和薪水,一个风光诱人兼具辛苦的职位,一个被天才们包围的工作环境。当我尝试着把离开Google的决定告诉身边的亲人时,他们不禁瞪大了眼睛惊呼:‘什么,你开玩笑?世界上还有更好的工作吗?’”

  可是,真正勇敢的人才能得到最好的奖赏,而勇敢的人从来不害怕自己会放弃一些东西。有人说,看着他的履历你会发现,李开复总遵循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一次次地放弃已有的功成名就,就为了完成“世界因我而不同”,他敢于向自我挑战。他开办了创新工厂,这种行为本身就值得职场人向李开复致敬。

  如果说这个世界有奇迹,那么奇迹一定会偏爱李开复。毕竟对于大部分的职场人,当自己在一定领域“小有名气”,就开始沾沾自喜,不敢轻易放弃现有的一切,固守着眼前的那点儿东西,而那点儿东西遮住了我们的长远视野,使我们不敢向前,总害怕失去。

  李开复说:“放弃意味着失去,但失去的是那些自己缺乏激情的东西,得到的却是自己主动追寻的事业。”李开复还关注中国青年人的心理,曾经这样讲过:“当新的机会摆在面前时,敢于放弃已获得的一切,需要相当大的勇气。而在还没有找到‘新的机会’前,就放弃已拥有的东西,则需要更多的勇气。许多人不愿放弃已有的东西,不愿意开拓新的天地。这些人总是在机会面前犹豫、彷徨,让患得患失的思想禁锢着自己的头脑。”

  换工作岗位的意义在于,你一开始作的决定并不一定是你的终生决定,你仍然有机会去尝试更多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马剑涛作品集
职场头三年决定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