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别找借口找方法》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1章 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思想不能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别找借口找方法》 作者:陈浩

第21章 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思想不能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1)

  刚入职的年轻人要懂得一个规律:想要一年挣十万元的工资,那就拿十年的时间一年挣一万元,不要嫌给的钱少,用十年的时间赚取赚钱的能力,十年后的回报就是一年挣十万元,十年就是一百万元!

  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却没有谁想改变自己,其实改变自己才是明智的选择。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我们无法要求周围的环境因为自己而改变,我们不得不学会主动适应。这种改变,不是说要改变我们的原则,而是一种力量的积蓄、成功的缓冲,是以曲线的方式靠近成功。只有学会承受,学会适应,学会改变,我们才不会被这个世界淘汰,我们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要想别人怎样对待你,先要怎样对待别人

  失败者说:“我们办公室新来的那个主管,不知道天天摆着一张臭脸给谁看!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看着就让人烦。”

  成功者说:“我估计在你们主管眼里,你也是这种印象吧。我想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你们彼此之间还不熟悉,再怎么说人家也是领导,你主动跟他拉近关系,对你不会有什么坏处的。”

  在物理学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举个例子,你用拳头打墙,用力的是你,疼的也是你,这是因为,你所发出的作用力和墙给你的反作用力是一样大的。换句话说,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在日常生活中,你怎样对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你,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这就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样,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你对别人不好,你不尊重别人,别人会对你回报以同样的态度,结果你只能自食其果。

  林肯年轻的时候,特别喜欢批评别人,他甚至还写信、作诗挖苦别人。他在伊利诺伊州春田镇当律师的时候,经常给报社写文章,公开攻击他的对手。

  1842年秋天,林肯在《春田时报》上刊出一封未署名的信,讥讽了一位自负而好斗的名叫詹姆斯·史尔兹的爱尔兰人。这虽然令镇上的人捧腹大笑,却惹恼了敏感而骄傲的詹姆斯,他当时被气得怒火中烧。后来,他查出那封信的作者是林肯,就去找林肯决斗。虽然林肯由于反对决斗而不愿意与他决斗,但是为了脸面又不得不答应与詹姆斯进行决斗。决斗的那天,他和詹姆斯在密西西比河的一个沙滩碰了头,准备决斗至死为止。还好在最后的危急关头,林肯的助手们及时赶来,才制止了这场决斗,要不然美国历史上很可能就会少一位英明睿智的伟大的总统了。

  这是林肯一生中最恐怖的私人事件。通过这次事件,他在做人的艺术方面学到了无价的一课。从此,他再没有写过一封侮辱他人的信件,再也不取笑任何人了。从那时起,他几乎再也没有为任何事批评过任何人。

  如果凡事斤斤计较,忽视别人的感受,采用一些过激的宣泄方式,甚至像年轻的林肯一样蓄意挑衅,只会让我们和别人的关系越来越糟糕。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对待别人的态度往往决定着别人对待我们的态度。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别人就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就像站在镜子前一样,你笑时,镜子里的人也笑;你皱眉,镜子里的人也皱眉;你对着镜子大喊大叫,镜子里的人也会冲你大喊大叫。

  我们要让别人喜欢我们,要让别人尊重我们,要让别人相信我们,首先你自己要改变,你要试着喜欢对方,尊重对方,相信对方。我们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时间久了,对方自然而然地就会改变对你的态度。

  “冤家宜解不宜结”,要想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想解决我们所处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做到心胸开阔如太平洋一般,试着宽容对方,体谅和理解他人。经常这样做,你一定会受益无穷。

  在一个村庄里,一位年轻的媳妇和她的婆婆关系非常不好。她觉得婆婆一天到晚数落她的不是,和她作对,处处为难她。她心里总是想着如何对付她的婆婆。

  一天,这个媳妇实在受不了婆婆了,就来到一家医院,问一位慈祥的女医生:“医生,有什么秘方可以让我的婆婆变成哑巴吗?我受不了她的唠叨了。”

  女医生听了,没有阻止她,笑着说:“我给你开一剂‘酸泥丸’,你可以在每天吃饭之前拿出一颗给她吃。不过呢,每次给她吃‘酸泥丸’的时候,你要故意装作很孝顺的样子伺候她,以免让她起疑心。三个月后,你的婆婆就会有所变化,那时你来我这儿,我再给你加重药的剂量,到第一百日,必有效果。”

  年轻的媳妇听了,高高兴兴地拿着医生开给她的药回去给她的婆婆吃。三个月后,她再次来到女医生的面前说:“医生,我不想我的婆婆变哑巴了。”

  女医生问她:“你为什么改变主意了呢?”

  媳妇说:“自从我听了你的话,每天吃饭前尽心伺候她吃下一颗‘酸泥丸’以后,婆婆突然改变了对我的态度,变得对我非常和善,而且抢着做家务,让我多休息,像我的母亲一样关怀我。所以我要救我婆婆。”她一边说,一边流下泪来。她带着哭腔说:“医生,你快给我开一剂解药。你救救她吧!”

  慈祥的医生听完她的话,笑着说:“我知道你会来的。你放心好了,你的婆婆不会哑的。我给你开的‘酸泥丸’其实是一道可口的点心。因为你经常面带笑容给婆婆吃那么可口的点心,婆婆觉得你对她非常孝顺,自然就改变了对你的态度,开始善待你。要知道,你要人家怎样对你,首先应该学会怎样对人家。”

  别人怎样对待我们,并不能成为我们同样对待别人的理由。要想别人怎样对待你,先要怎样对待别人,这才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黄金法则!一个不懂得对别人好的人,是绝对得不到别人对他的好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友爱和受尊重的欲望。而且这些欲望是非常强烈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都希望能够平等地同他人沟通。俗话说“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如果我们能够改变那种高人一等的高姿态,不是那么盛气凌人地对待别人,不让对方感觉受到了伤害,而是平等地对待别人,满足对方的友爱感与受尊重的欲望,对方一定会乐于和我们和平相处,友好交往。

  沟通要主动,才有良好的工作环境

  失败者说:“真不知道老板天天都在想些什么,真是个名副其实的老板,老是板着脸,一副神秘莫测的样子。”

  成功者说:“这还不简单,想知道的话,问问他不就行了,要知道老板的心思你别猜,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

  没有沟通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关系再好的人也会变得陌生。在工作中,不管是出于单纯的工作需要,还是出于生存需要,我们都必须和别人交流,都必须和别人沟通。

  在和上司、同事和下属沟通的时候,“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态度是要不得的,我们应该离开自己的座位,不要坐在那里等着别人来找你沟通,那样你就会陷入被动,失去沟通的主动权,尤其是对于上司,更是如此。多请示,多沟通,有百利而无一害。能够主动沟通,出现了问题,大家才不会都等在那里,任由事态恶化。

  某位老总在出国前对公司的营销总监说:“这个月我们要与C代理商签订华中区的独家代理合同,对于我们原来在华中的老代理商,你要说服他们和新的总代合作。这样我们只对总代做好服务就可以了。这不仅会降低管理成本,还会增加业绩。你立即着手去办吧。”

  当这位老总出国归来之后一问此事,竟然没有任何结果,原来营销总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任何行动,一问之下,才知道其中原由。营销总监是这么回答的:“我想我需要与副总沟通一下,因为他主管销售。可是我找他商量以后,他不同意这么干,理由是这样做会损害我们和原来代理商的感情,他的意见是等您回来商量一下再说,所以我就没有行动。”

  老总一听火就上来了,大声地问:“副总有意见,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呢!我们可以一起商量啊!你不能不吭气啊,你不知道这样会耽误大事么?我已经和人家说好了,你只要去谈判,这个月把它搞定,就行了。现在可好,我们失约了,你让我怎么和他们说!你要知道这个代理商别人也在争取。我们是在和别人抢市场,哪里有那么多的时间再讨论啊!”

  沟通滞后,影响的不单单是我们自己的工作。如果我们像这个故事中的营销总监一样,没有能够及时、主动地把沟通做到位,势必会影响整个组织的运营效率,甚至给企业造成重大的损失。

  永远不要埋怨自己时运不济,不要埋怨自己人缘不好,不要埋怨没受重用,这些统统都是借口,如果你能够主动沟通,这些事情都不会发生。尤其是对于你的上司来说,有什么方法能够吸引他注意,让他知道你在什么地方,事情做到了什么程度?只有主动沟通,主动向上司报告你的工作进度,主动和上司探讨问题,主动向上司提出改进建议,这样不仅便于拉近和上司的关系,成为上司的心腹,还能在发现偏差的时候有机会修正。

  任何问题,只要能相互沟通,没有不能解决的道理,关键就在于主动迈出沟通的第一步。做到了这一点,在建立广泛而和谐的人际关系方面,就相对容易多了,因为你把握住了沟通的主动权,在沟通中就能处于主导地位,如果再能够调节自己的沟通方式,就能很好地完成沟通过程。

  据《桐城县志》记载,清代康熙年间,在安徽桐城有一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英、张廷玉父子。

  张英在朝为官,时任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便起了争执,谁也不肯相让一毫,于是将官司打到了县衙。县官考虑到双方的身份与地位,不敢轻断。

  张家人写信,把这件事告诉了在北京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摆平”此事。没想到,张英收到信件后,只是一笑,随后大笔一挥,写了一首诗交给来人,命快速带回老家。家人一见有书信来,喜不自禁,以为张英一定会有一条锦囊妙计,但打开一看就傻了眼,只见里面写了一首打油诗:

  “一纸书来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了其中意思,便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了,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六尺的巷子。于是,便有了今天著名的六尺巷。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主动沟通,就是主动寻求与人沟通的机会,这是顺利沟通的重要契机。正是由于张英能够主动沟通,才化解了一场口水官司。这条六尺长的巷子虽短,留给人们的思索却很长。

  不要指望别人会主动和你沟通,被动地等待只能让你失去沟通的机会。没有人愿意和自己不了解的人做朋友,要想拉近和别人的关系,就要通过主动沟通,让别人了解你,然后才能接纳你。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层窗户纸一样,不要总是等着对方主动开口,只要你主动一点,先开口和别人打个招呼,捅破那层窗户纸,你就会知道其实沟通没有你想的那么困难。

  向自己讨厌的人学习,由讨厌模式转向学习模式

  失败者说:“小王讨厌死了,他一张嘴,一抬手,都让我非常讨厌,我真恨不得他立刻在我面前永远消失。”

  成功者说:“你再怎么讨厌别人也没用,他不会因为你的讨厌少根头发,或者生一场大病,反而会把你自己气个半死。其实你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他未必就真的像你想象的那样罪大恶极,说不定反而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在豆瓣网上,有人建立了一个小组,成立了一个“讨厌者联盟”,名字叫“我讨厌×××”,小组的介绍很有意思:“把你讨厌的生物\/事物说出来,我们一起唾弃他\/她\/它。”创建者还幽默地补充一句:“为了扩大阴暗面,聚集怨气。”在这个小组里,人们抒发着对明星、电视台、杀毒软件、聚会、商场活动、堵车、星座等日常事件及话题的讨厌情绪。这个小小的联盟,成了大家发泄负面能量的窗口。

  不管你讨厌的是哪种类型,是因为什么,对象是谁,放到工作与生活之中,都会成为一种负面情绪。它就像一个恶性肿瘤一样,不会提升你的幸福指数,只会降低我们对生活的满意度,为你工作上树敌,在人际交往中制造障碍。

  一家销售企业,同时招进了两名业务员。李成为人耿直,见到看不惯的事情,就会说出来,从来不掖着藏着。刘新做起事来从来都是不温不火,总是低着头干自己的,办公室的是是非非似乎完全与他无关。

  负责销售部的除了主管,还有两位副主管,其中一位姓赵。这个人是公司的三朝元老,能力一般,也没有什么高学历,只是因为进公司时间比较早而已,可是他总有些倚老卖老,飞扬跋扈,对于李成这样的年轻小伙,自然是不放在眼里。这让李成非常看不惯,因为他数一数二的业绩在那里摆着呢。他总是在背后损老赵,说什么都是自己在养着他们那些没用的中层。甚至有时候,他竟然公然跟老赵对着干。

  这些风言风语很快就传到了老赵耳朵里。他竟然没有在意什么,不过没过多久,他就上调到了行政部做主管。

  销售副主管的位子空了,公司决定从内部选拨。李成觉得自己业绩突出,能力也强,当个副主管绰绰有余。可最后让他失望的是,任命通知公布了,得到升迁的竟然是刘新。原来公司总经理在决定人选,向老赵咨询的时候,他一下就把李成否掉了,说这个人气量小,没有大局观念,不足以委以重任。结果,本可能属于自己的岗位,就这样因为自己的年轻气盛丢掉了。

  讨厌是人们对违背自己心愿的客观刺激的恶性情绪反应,也就是说,讨厌是人的一种非常正常和常见的心理表达,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并且会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让所有的人都满意。

  但是,我们应该控制好这种不良情绪,不能让它影响工作与生活。上面这个故事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它告诉我们,如果放纵这种不良情绪,表现得过于明显,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

  实际上,讨厌只是一种感性的说法,带有十足的个人色彩。如果我们能够用理性的眼光看待别人,就算是你最讨厌的人,身上也有我们不如他们,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果我们把我们的思维从讨厌模式切换到学习模式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所讨厌的人,原来是那么的让人喜欢。

  有一位哲学家曾经自诩为太阳,他就是尼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狂妄自大的自我比喻,都是不招人待见的事情。因此,他也成了很多人讨厌的对象,就连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也把他列为了讨厌对象。

w w w/xiao shu Otx 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陈浩作品集
做情绪的主人别找借口找方法做最好的管理者职业精神执行力曾国藩智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