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别找借口找方法》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2章 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思想不能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别找借口找方法》 作者:陈浩

第22章 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思想不能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2)

  为什么?因为,尼采的思想与罗素的思想价值取向格格不入。罗素在评述尼采时,曾经这样说过:“我讨厌尼采,因为他喜欢冥想痛苦,因为他把自负上升为一种义务,因为他最钦佩的人是一种征服者,这些人的光荣就在于有叫人死掉的聪明。”但是,如此一个才华超众、胆略过人的思想家不能不引起罗素的重视,尼采的自大、思想的矛盾,都没有影响罗素对尼采的学习。他甚至曾经因为无法做到像尼采那样“冥想痛苦,把自负上升为一种义务”而懊恼。

  想想我们身处的环境,我们周围的人,总能列出一长串人名,登上我们最讨厌的人排行榜。如果我们能够摒弃世俗的眼光,心平气和地想一想,这些人真的一无是处吗?肯定不是。事情往往正好相反,这些人的处事能力、思考方式、工作技能,往往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尼采说:“如果我们不能胜任善,善就令我们讨厌。”通常那些我们讨厌的对象,恰恰是我们所不能胜任的事物。比如说,我们不能胜任工作,自然工作就会让我们讨厌。同理,我们之所以讨厌别人,就是因为他是我们不能胜任的人。既然如此,我们就没有任何理由不向他学习。

  有人曾经这样说过:“当你变成你所讨厌的人时,你就成功了。”学习始终是能够让人进步的。当你从你所讨厌的人那里学到了新的技能或方法,为自己所用的时候,你就弥补了自身的不足,这不就是相当于向成功跨近了一步吗?

  与其等着别人改变,不如自己主动调整

  失败者说:“新来的张主任整天坐在办公室里,也不出来跟大家聊聊天,好像他是当朝天子似的。我做我自己的,才不去管他呢!”

  成功者说:“不是有那句话么,‘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他不愿意出办公室,是他的事情,这不影响你怎么做。你完全可以改变一下这种想法,主动点,跟他拉拉关系,说不定你会发现他是个很健谈的人。”

  在汉朝的时候,有一天,汉武帝外出视察,路过宫门口的时候,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卫兵,穿着很旧的衣服,正站在门口十分认真地检查出入宫门的人。于是,汉武帝就走上前询问起来。

  老卫兵告诉汉武帝:“我姓颜名驷,江都人。从文帝起,经历三朝,一直担任此职。”

  汉武帝觉得有些奇怪,就问他:“这么长时间,你为什么没有得到升官的机会呢?”

  颜驷回答说:“汉文帝喜好文学,而我喜好武功;后来汉景帝喜好老成持重的人,而我年轻,喜欢活动;如今您做了皇帝,喜欢年轻、英俊的有为之士,可是我又年迈无为了。因此,我虽然经过三朝皇帝,却一直没有升官。真是很惭愧啊!”

  听起来,颜驷的话非常有道理。简单地说,就是三朝皇帝的用人风格都跟他自己大相径庭,所以自己才没有得到重用。这确实是事实,可是道理却不能这么说。颜驷历仕三朝,几十年如一日地干着同样的工作,一直没有升职,难道就没有他自己的原因吗?

  这就好比一个员工,在三位性格迥异、风格不同的上司手下工作过,都没有得到赏识,这能说是上司们的责任吗?不能。能怪自己时运不济吗?也不能。这只能说明你自身不懂得因势调整自己,不能够主动适应环境。

  现实生活中总是有这样的人,他们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没有机会展示自己,没有机会获得成功,却从未检讨过自己;他们总是在试图改变他人,改变环境,扭转局面,却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自己。别人怎样,环境如何,那不过是外部条件,不能作为自己成功的依靠,我们自己才是所有问题的根源,才是决定成功的根本,只有先改变了自己,才能进一步改变别人,改变整个世界。

  克罗里是一家木材公司的推销员。多少年来,他总是能准确地指出那些脾气大的木材检验人员的错误,每次他都能赢得辩论。可是他后来得出一个结论,他虽在争论中获胜,却往往让公司损失了成千上万的金钱。于是,他决定改变,不再抬杠了。

  一天早上,电话响了。一位焦躁、愤怒的客户在电话那头抱怨着,说运去的一车木材完全不合乎他们要求的规格。他已经下令停止卸货,让克洛里立刻安排把木材搬回去。

  克罗里立刻动身去对方的工厂。途中,他一直在思考是否有最佳的解决办法。如果在以前,他一定会以他的工作经验和知识,引用木材等级规则,说服对方的检验员,证明那批木材是符合规格的。不过现在,他已经不再那样做了。

  克罗里到了工厂,发现对方检验员闷闷不乐,一副等着抬杠吵架的姿态。他走到卸货的卡车前,告诉工人们继续卸货,让他看看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然后他请检验员把不合规格的木料挑出来,把合格的放到另一边。

  看着对方卸了一会儿,他找到了问题,原来对方把检验规则弄错了。那批木料是白松,对方对硬木的知识很丰富,却缺乏对白松的检验经验。不过他可没有对检验员评定白松等级的能力提出质疑,而是继续观看,慢慢地开始问对方某些木料为什么不合标准,一点也没有暗示对方检查错了。

  他说,他只是希望以后送货时,能确实满足对方的要求。他用一种非常友好而合作的语气请教对方,坚持要对方把不满意的部分挑出来,尽量让对方高兴起来,不久他们之间的对峙情绪就开始消散了。

  渐渐地,对方的态度改变了,竟然坦白承认自己对白松的检验经验不多,并且向他询问有关白松的问题。他耐心地向对方讲解。最后,对方对于所有的木材全部接受。几天之后,克罗里收到了一张全额支票。

  单以这件事来说,运用一点小技巧,主动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不仅避免了一场不必要的损失,反而为公司赢得一张全额支票。由此可见,改变和调整自己,对于改变最终的结果是多么的重要。

  改变别人永远不如改变自己,当然,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人类最大的敌人,不是生老病死,不是洪水猛兽,通常就是我们自己!一旦我们战胜自己,能够改变自己,很多事情就不会如此复杂,就会得到一个完全不同的结果。

  有些人总会因为别人没有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事而气愤,不能原谅对方。其实想想,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是会呼吸的机器,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别人怎么说,怎么看,怎么做,那是别人的事,我们无法阻止,也不必刻意要求改变。别人不是地球,你也不是太阳,不要总把自己看成是最重要的,不要总是用自己的尺度要求别人,如果把自己放在这样一个平衡的状态,你的心态就会平和很多。

  我们不可能总是要求别人为自己做什么,更不可能要求别人做出改变,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行事。在改变不了别人的意志的时候,为了避免冲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就应该学会改变自己,学会适应环境,这才是最理智、最成熟的做法。

  多补位,不越位

  失败者说:“能者多劳,既然他那么大能耐,就让他一个人忙去吧,我乐得清闲,反正工资照拿!”

  成功者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别人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我们如果能主动帮他打个下手,等我们自己有了困难的时候,别人才有可能仗义出手。”

  在看足球比赛的时候,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甲队队员一个长传,足球飞到了对方禁区,乙队守门员飞身扑救,却不慎脱手,眼看足球就要滚进球门,说时迟,那时快,及时赶到球门附近的乙队后卫一个箭步冲上去,将球踢出禁区,将险情化解了。

  这种情况在足球比赛术语中叫补位。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同样需要这种补位意识。比如在别人忙得四脚朝天、同事工作出现了一个疏忽或者过失、上司正在冥思苦想问题的解决方法的时候,都需要我们积极而及时地补位,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化解危机。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在工作中团结互助,视同事为手足,都能做到主动补位,善于自动补位,我们的工作就会少出错误,多出效果,变得顺畅起来。

  小吴是一位刚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她和几百个应试者一同竞聘一家跨国企业的储备管理人员,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脱颖而出,如愿以偿拿到心仪已久的录用通知。她能够进入这家跨国企业,就得益于补位意识。

  在最后一轮面试的时候,只剩下了8名应聘者。面试官要求8个人自报家门,介绍各自的姓名与毕业学校。大家介绍完之后,面试官又提出了一个题目,让其中一个人自告奋勇地将大家的情况重述一遍,即将人与姓名、学校名称对号入座。

  几分钟之后,一个女孩举起了手。刚开始的时候,特别顺利,一个挨一个介绍得很准确,轮到介绍小吴的时候,那女孩停顿了十几秒,报不出小吴学校的名字,眼睛一个劲地往小吴衣领上瞟。小吴顺着她的眼光低头一看,原来胸牌上的学校名称被衣领挡住了,于是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衣服,露出了学校名称,让那个女孩顺利地报了出来。尽管这是个不起眼的小动作,却被面试官看在眼里,结果给了小吴很高的分数。

  为什么大家这么强调补位意识呢?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一个部门,就像一整台机器,在其中工作的人就是这部机器的零部件,如果哪一个零部件出了问题,一定会影响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一个企业,就像一出戏,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一个角色演砸了,就会影响整台戏的演出效果。只有大家懂得相互补位,部门这台机器才能正常运转,企业这台戏才能唱出精彩。大家心往一起想,劲往一起使,才能协力同心,共谋发展。

  在工作中,没有人是可以做到十全十美的,谁都会遇到难堪、尴尬的事,谁都希望有人能帮自己一把,给自己找个台阶下,这就需要我们彼此之间能够相互拾遗补缺,相互支持,而不是落井下石。

  通常,那些需要我们补位的人,往往是自己的亲朋好友、上司同事,那些跟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没有交集的人,很少需要我们去补位。这些人虽然不是和我们朝夕相处,但总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今天你帮他补了位,明天他就会给你台阶下。因为不管补位是有意还是无意,当局者总会心知肚明,记在心里。

  可以说,补位,是一种以大局为重的责任感,一种唇亡齿寒的同情心,是施恩与他人,又能够造福自己的善良之举。

  补位并不需要什么高深的知识,也不是要你“上刀山,下火海”,更不用损害自己的名誉和利益。你只要有一颗善良的心,一个博大的胸怀,就可以做到。需要补位的事情,往往不是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而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些小事,不在于你能不能做到,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做。

  在足球比赛中,关于位置,还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做越位:在同伴传球时脚触球的瞬间,在对方半场内如果同伴的位置与最后第二名对方队员的位置相比更靠近对方球门线,这时该队员处于越位位置。越位现象,不仅在足球中存在,在工作中也是屡见不鲜。

  小王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年轻人,供职于一家贸易公司。虽然只是一个副主管,但他胸怀抱负,总是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把那个不善言辞的顶头上司取而代之。

  一天,主管要拜见一位非常重要的客户。这个客户的一个订单足可以养活公司整整一年。主管想到小王表达能力很强,工作水平也不错,就带他去了。

  到了客户公司,客户刚出来迎接,小王就抢先一步跟人家握手,本来应该主管说的一些话,小王已经以领导的姿态说了出来。开始的时候主管对此不以为意,但后来,小王越来越过分,竟然在主管和客户聊到兴头的时候,插上了一嘴,并且再也没让主管插上一句话。

  小王的用意很明显:让大客户看到自己的能力,看到主管的无能,对自己产生好感,这样功劳就是自己的了。

  主管怒火中烧,但没有说什么。几天后,主管调动了工作,不过不是降职,而是升了经理。同时,人力资源部找到小王,给了他一封辞退信,而理由简直让小王震惊:那个大客户看到小王如此夸夸其谈连上司都不尊重,就对这家公司的信用产生了怀疑和担心。

  小王的所作所为,表现得过于热情,盖住了他的主管的风采,很显然是越位了。要证明自己的能力,表现自己的价值,本没有错,而且勇气可嘉,但是这种表现的欲望,如果不分场合、不看时间地流露出来,一定会适得其反,下场可想而知。

  就算你能力很强,是栋梁之材,是上司的得力助手,也绝对不能整天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觉得别人都是你的陪衬。我们要补位,绝对不能越位,假如需要我们补位的人,确实有什么地方讲得不清楚,做得不到位,你可以适当地帮他补充,但是你应该适当地节制自己,绝对不能强势地压住对方。那种过度张狂、自吹自擂的做法,一定“没有好果子吃”。

  学会“管理”自己的上司

  失败者说:“我们经理简直就是个老顽固,谁的话都听不进去。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我就当看热闹了!”

wwW.xiaOshuo 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陈浩作品集
别找借口找方法曾国藩智慧全集做最好的管理者职业精神做情绪的主人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