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7章 寂寞是一种境界 (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作者:陈建瑞

第27章 寂寞是一种境界 (3)

  不要抱怨上天不公、世人不明、机会不等、伯乐难求,其实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就看你能否为你的梦想付出十几年、几十年的艰辛努力,就看你是否能忍耐住落魄时的寂寞与卑微。

  连接两个世界的人

  “从前有两个世界,一个新世界,一个旧世界,可是有一个人勇敢地站出来说,让它们合二为一吧,于是我们就有了一个共同的世界。”纽约的著名律师爱瓦特在这句话中提到的人,就是19世纪中期发起铺设第一条大西洋电缆工程的美国人塞勒斯?菲尔德。

  那时候,正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工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革命,海上运输开始应用蒸汽机,电报的发明更是世界通信史上的一大革命,使得信息的传递速度大大加快。时代需要美国和欧洲这两个大陆之间更加快速地交流。然而,横亘其中的大西洋使得两个世界的交流最快也只能是一个船舶穿越大西洋的速度。美国人塞勒斯?菲尔德抓住了机会,以敏锐的投资眼光,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在大西洋的海底铺设一条连接欧洲和美国的电缆。

  前期基础性工作包括建造一条1000英里长,从纽约到纽芬兰的电报线路。其中400英里长的电缆线路要从人迹罕至的森林中穿过,所以,要完成这项工作不仅包括建造一条电报线路,还包括建造同样长的一条公路。此外,还包括穿越布顿角全岛共440英里长的线路,再加上铺设跨越圣劳伦斯海峡的电缆,整个工程非常浩大。

  菲尔德用尽浑身解数,总算从英国政府那里得到了资助。然而,他的方案在议会遭到了强烈反对,在上议院仅以一票的优势惊险过关。随后,菲尔德的铺设工作开始了,电缆的一头搁在了英国旗舰“阿伽门农”号上,一头搁在美国豪华护卫舰“尼亚拉加号”上。两边同时铺设,不过,出师不利,英国这头的电缆铺设到五公里的时候,突然卷到机器里面,被弄断了。

  菲尔德紧接着就进行了第二次试验。在铺设到200英里长的时候,轮船突然发生倾斜,制动器紧急制动,不巧又割断了电缆。

  但菲尔德并不是一个容易放弃的人。他又订购了700英里的电缆,而且还专门去聘请专家,来设计一台更好的机器,以完成这么长的铺设任务。后来,英美两国的几位发明天才通力合作,才把机器赶制出来。最终,两艘船继续航行,一艘驶向爱尔兰,另一艘驶向纽芬兰。两船分开不到13英里,电缆又断开了;再次接上后,到了相隔8英里的时候,电流又没有了。电缆第三次接上后,两船继续航行,铺设了两百英里,在距离“阿伽门农”号仅仅20英尺处又断开了。

  几乎所有参与这项工作的人都泄了气,公众舆论对此流露出怀疑的态度,投资者也对这一项目没有了信心,不愿意再投资。这时候,如果不是菲尔德坚持,如果不是他百折不饶的精神,如果不是他天才的说服力,这一项目很可能就此功亏一篑。菲尔德费尽心机,又找到了新的投资人,买来了质量更好的电缆,开始一切顺利,可是最后铺设横跨纽芬兰的电缆线路时,缆线突然又折断了,掉进了海里。他们打捞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这项工作因此耽搁了一年。

  所有这一切困难都没有吓倒菲尔德,他又组建了一个新公司,继续从事这项工作,而且制造出了一种性能远优于普通电缆的新型电缆。1866年7月13日,新一次试验又开始了,并顺利接通,发出了第一份横跨大西洋的电报,电报内容是:7月27日,我们晚上九点到达了目的地,一切顺利。感谢上帝,电缆都铺设好了,运行正常。希拉斯?菲尔德。

  不久,原先那条落入海底的电缆被打捞上来,并重新接上使用。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两条线路仍然还在使用。

  【人生感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大多数人都没有等到成功最终来临的那一刻。成功路上的千难万险、失败挫折、寂寞煎熬,击退了他们走向成功的脚步。如果一切条件都具备了,那么成功的秘诀就是——你能否耐得住成功来临前那最后的寂寞。

  处方笺背后的名人

  他叫韦尔乔。因为这个名字,不少人一直以他是个外国人。其实,他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1964年,韦尔乔生于哈尔滨,从佳木斯医学院毕业后,他被分配在哈工大医院,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

  韦尔乔脸黑黑的,肩非常结实,话语不多。作为一个按部就班的医生,韦尔乔和大多数人一样,每天按时地上下班。

  他喜欢画画,而且还就地取材,他大多数的画都画在一些公文纸的背面或给患者开药的处方上。从业多年来,他也弄不清他的处方笺是用来开处方的多一些,还是用来画画的多一些。反正,他在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里,都在专注地做着这一件事情——在处方笺的背面画画。

  其实,他并没有学过绘画,这一点明眼人一看便知。他画画就是因为兴趣和觉得好玩,仅此而已。他的哥哥是美院毕业的,有一次,他的哥哥看到他那一大堆画在处方和废纸上的东西时,随口对他说了一句:“行,就这样画。”

  他就这样一直画了下来,日复一日。这期间,有人说好也有人说不好,但这些都没有让他停止,他本来就是画给生活和自己的,为什么要让别人的一句评价决定自己的行动呢?他的笔在那些处方笺的背面轻盈地飞翔游走,他画自己的想象,也画自己的感觉。

  后来,韦尔乔的这些信笔涂鸦的玩意儿被一些画画的朋友看到,他们觉得挺好玩,还把它拿到美术刊物上发表,甚至还打算把那些废纸上的画结集出版。打那以后,他开始把自己画的那些废纸保存起来——而不是像以往那样随手扔掉。

  韦尔乔曾坦白,他没学过一天画,他的画只是他的感觉。他只是一个年轻的、喜欢画画的医生,在工作的闲暇,或是晚上独自值夜班时,拿着开处方的笔不停地画。如果抛却那些外面的东西,我们可以说他只是在做一件喜欢做的事,他在享受一种自我沉醉的感觉。

  医生这个职业,给韦尔乔本人,也给他的画带来了一些与众不同的气质。作为一个经常拿着手术刀的医生,韦尔乔比平常人更多地接触生和死的问题,职业所赋予的东西使得他的作品有一种大的意境,直指人心最深处,尤其是人们无法开解的寂寞。韦尔乔自己也承认是个惯于冷清、耽于想象的人,这样的人往往与寂寞的距离更近,而与生活的距离稍远。也正是因为他与寂寞靠得更近,所以他才能不受打扰地坚持着自己的这点儿业余爱好。

  后来,经朋友推荐,韦尔乔与王玉北合作,创作了《西方哲理漫画》2500余幅插图。从此,韦尔乔一发不可收拾,先后为皮皮《全世界都8岁》等多部书配画插图,为畅销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绘制了160余幅插图,这为韦尔乔带来了巨大的声誉。

  在为别人配图成功之后,他也出版了自己的著作《梦游手记》,这是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作品,本书包括250余幅画,文字近4万,全部内容都是他在值夜班的空闲时间写下和画下的。凭借这本书,韦尔乔更是扬名于文艺界和书画界。

  韦尔乔的画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画具有文学性的色彩,是一种黑色的象征;第二类是非描述性的荒诞,如实地记录一种自由流淌的幻觉;第三类是单一的物象和景色,看不出明显的象征性。他的作品大多以孤独、死亡为主题,画作之外还有文字,既是他对人、对事的思考,也体现了他在哲学、文学、历史、绘画、音乐等方面的深厚修养。

  对于非专业画家出身的韦尔乔,业内人士说:看他的画让人感到惊讶,那种对直觉的发掘,无意识的表露,极为自由的想象,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普通的为技术所累的职业画家所无法达到的境地。画,是他一闪即逝的思绪和灵感不经意的记录,让画家震动;文,则是他对人和事的理解与思考的自然流露,让文学家羡慕。

  【人生感悟】

  你的心、你的兴趣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同是面对生活中的平平淡淡、工作中的反复枯燥,能耐得住寂寞,坚持自己梦想的人,才能收获人生的成功。

  高山上的伟人

  很多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大文学家,小时候却被人称为“傻瓜”、“弱智”,例如牛顿、爱迪生等。后来成了全世界公认最伟大的、当代最杰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是一样,他小时候被人们称为“笨蛋”、“笨东西”,没有人认为他可以成才。

  爱因斯坦于1879年3月14日降生在德国的一个叫乌尔姆的小城。据说,在他的名字中蕴含了父母对他的某种希望。但是,爱因斯坦却令父母失望了,三岁时的他——别的孩子都已经会说话了——才开始“咿呀”学语。甚至当比他小两岁的妹妹已经能和邻居交谈时,爱因斯坦说起话来还是不利索。

  他的父母开始忧虑爱因斯坦的智能是否正常,为此还请来了医生。医生说孩子没有病,只是不善于说话而已。四五岁时的爱因斯坦经常一个人对某个物体发呆,而且不爱跟其他孩子一起玩。

  爱因斯坦10岁时才上学。由于性格孤僻,他在学校里受到了同学的嘲笑,大家都称他为“笨家伙”。老师也不喜欢他。他总是默默地去思考自己的问题,老师向他提问题他都听不见。他的成绩也不好,经常被教师呵斥:“你真笨,什么课程也跟不上!”

  实际上,爱因斯坦喜欢自己独立思考,不喜欢受人打扰。12岁时,他只花了很短的时间就读完了一本几何书。从此,他就像钻进了一座迷宫一样,开始看各类科学书籍,只要是能弄得到的书他都读,如《力和物质》《宇宙》等等。

  14岁时,爱因斯坦开始学习高等数学。他喜欢提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数学老师常常被他问得张口结舌,因此老师不喜欢他,说他不守纪律、想入非非。有一次,爱因斯坦的父亲问校长,爱因斯坦将来该从事什么职业,校长毫不掩饰地说:“干什么都一样,反正他长大后也决不会有什么成就。”

  老师和学校一致认为爱因斯坦不会有什么出息,但是他的家人慢慢发现,爱因斯坦对世界抱有独特的看法,他能学会许多深奥的学问。

  在爱因斯坦的少年时期,有两个人曾对他产生过不小的影响,一个是他的叔叔,一个是一位老琴师。

  爱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经常给爱因斯坦讲解方程式,他讲解得生动有趣,爱因斯坦很喜欢。雅各布给爱因斯坦讲代数课、几何课,还拿给他很多书看。

  爱因斯坦曾梦想成为像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可是他完全没有音乐天赋,连父母都觉得他拉得实在太蹩脚了。

  有一天,爱因斯坦去请教一位老琴师。他拉了一首帕格尼尼的练习曲给老琴师听——他拉得简直是破绽百出。一曲终了,老琴师问他:“你为什么特别想拉小提琴呢?”他说:“我想成功,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出众的小提琴演奏家。”“那你拉琴快乐吗?”“非常快乐。”

  于是,老琴师把爱因斯担带到自家的花园里,对他说:“你拉小提琴的目的是为了成功,获得快乐,而你现在已经是这样,那又何必非要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人?世界上有两种花——一种花能结果,一种花不能结果,但是它们在阳光下开放,虽没有任何明确的目的,却也同样美丽,这就足够了。这才是成功的境界,是一种大智慧!”

  这位老琴师的话让爱因斯坦不再对拉小提琴那么狂热了,也让他不再刻意去改变他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他变得从容、冷静起来,他安静地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

  在别人的讥讽和侮辱中,在自己默默学习与努力中,爱因斯坦升入了中学。在中学里,孤独的他开始广泛阅读各种书籍,他读阿基米德、牛顿、笛卡尔,也读歌德、莫扎特……

  在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时,由于他肯动脑、爱思考,爱因斯坦深得他的导师——数学家明可夫斯基的赏识。校园的树林里、草地上,常可见师生二人在一起探讨科学、哲学和人生问题。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陈建瑞作品集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