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李开复的18堂职场经营课》在线阅读 > 正文 第2章 做最好的自己(1)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李开复的18堂职场经营课》 作者:桓浩然

第2章 做最好的自己(1)

  (自我推销:李开复是如何积极推销自己的)

  职场就像一片丛林,丛林法则就是职场最基本的原则——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年轻人要想出头,光有雄心壮志和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因为真正成为丛林中参天大树的,都是那些掌握职场技能的好手。李开复初入职场就不断推销自己,广建人脉,从无到有,从低到高,他迅速掌握了职场技能。可以说,李开复的职场之路是一帆风顺的,而他的成功秘诀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跨国公司的高层,学贯中西,文理兼融,家庭幸福,事业有成;不仅智商高,情商也高;不但在本职上成就卓著,而且热心公益事业;不但在跨国公司游刃有余,而且对中国情有独钟;不但追求个人成功,而且追求生活价值;不但拥有美国人的头脑,还有着中国人的心灵;有人称他(李开复)骨子里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他又深谙为人处世之道。这样一个偶像级的人物,怎能不受到处在人生和事业懵懂期的大学生的狂热追捧?

  ——《南方人物周刊》

  要想在现代企业中获得成功,就必须努力培养自己的主动意识:在工作中要敢于承担责任,主动为自己设定工作目标,主动突显自己,培养推销自己的能力,在领导或同事面前要善于表现自己的优点……

  找准推销点把自己推销出去

  只有善于展示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中获得真正的机会。

  ——李开复

  职场中人时常会有这样的困惑:我拿什么和别人竞争,我怎样才能从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对此,李开复有他独到的观点,他认为,要突出重围就要先学会推销自己,而推销自己的前提就是找准推销点。

  李开复在写给中国学生的3封信中曾这样说:

  坦白地说,中国的学生和职员大多属于比较内向的类型,在学习和工作中还不够主动。在学校时,学生们往往需要老师安排学习任务,或是按照老师的思路做课题研究。在公司里,中国职员常常要等老板吩咐做什么事、怎么做之后,才开始工作。此外,许多中国人并不善于推销和宣传自己,这恐怕和中国自古以来讲求中庸的文化氛围有很大关系。

  但是,要想在现代企业中获得成功,就必须努力培养自己的主动意识。在工作中要敢于承担责任,主动为自己设定工作目标,主动突显自己,培养推销自己的能力,在领导或同事面前要善于表现自己的优点……只有积极推销的人,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成功;只有善于展示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中获得真正的机会。

  李开复的话很有道理,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我们不去很好地推销自己,我们就很容易埋没在职场大军之中。而推销自己就需要找到推销点,这个推销点就是自己的优势,究竟我们有哪些优势,哪些经验,哪些特长和技能……只有认清自己,找到自己的优势,我们才能进一步打造自己的推销点,将自己推销出去。

  日本保险业泰斗原一平在27岁时开始他的推销生涯。最开始,他几乎没有成功的案例,也没有客户,他穷得连饭都吃不起,晚上只能露宿在公园或者桥下。

  有一天,他到一座山上向一位老和尚推销保险。等他推销完,老和尚平静地看着他,然后诚恳地对他说:“我听完了你的介绍,却丝毫引不起我投保的意愿。”

  老和尚注视原一平良久,接着又说:“人与人之间,尤其像这样相对而坐的时候,一定要具备强烈的魅力,吸引对方关注你的自我推销,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将来就没有什么前途可言了。”

  原一平冷汗直流,向老和尚深鞠一躬,问:“大师,那请问我该怎么做呢?”

  老和尚说:“年轻人,先努力改造自己吧!”

  “改造自己?”

  “是的,要改造自己关键是要先认识自己,你知不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老和尚又说:“你在推销自己的时候,必须先认识自己,找到自己以及这个产品的优势。”

  “先认识自己?”

  “是的,认识自己,看清楚自己是怎样的人,看清楚你的才能,你的缺陷,毫无保留地彻底反省,然后才能认识自己。”

  自此,原一平开始努力认识自己。他尝试过不同的行业,最后发现自己最擅长的还是做推销,于是他努力改善自己,打造自己的优势,终于成为一代推销大师。

  原一平能够找到自己的优势,并努力把它打造成推销点,因此取得了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如果我们想在职场中脱颖而出,也要像原一平那样找到自己的优势,打造自己的推销点。素质、潜能、特长、经验都是支撑我们在某个行业站住脚的资本,只要我们看清自己,找到优势,那么,把自己推销出去就不再是难题了。

  李开复的职场圣经

  怎样找到自己的优势?

  【1】列表比较法。把自己获得的荣誉,以及工作履历一一列在一张纸上,再比较自己希望去到的行业和职位,通过比较发现自己在哪方面有缺失,找到自己最有优势的一面。

  【2】深入挖掘法。把通过比较得到的结果再度挖掘,看自己的优势和期望值有多高,看能否抵消相对薄弱的环节。

  【3】借鉴比较法。了解一些成功人士的事例,借鉴他们在面临选择时如何做到扬长避短,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兴趣,推动事业的发展。

  【4】参考比较法。参考身边人,也可以咨询身边了解你的人。要知道,最了解你的人有时未必是自己,而是关注你的人,通过他们找到你最擅长和最突出的一面。

  你行,就让老板知道

  主动寻找每一个机会,让老板或上司知道自己的成绩、能力和功劳。同时不忘团队精神,发表见解、贡献主张,协助他人、鼓励大家,以事为本、以人为先。

  ——李开复

  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里,李开复十分重视自我推销的价值,他非常善于抓住机会,向自己的老板推销自己的成绩、能力和功劳。他在接手微软中国研究院(后改为微软亚洲研究院)时,很快面临了这样一次机会:向比尔·盖茨报告。这是微软公司的一个惯例,每年一个部门向盖茨诉职。作为世界上最出色的软件工程师之一,比尔·盖茨的眼光是极为犀利和苛刻的,常有工程师因为报告不好被他批评。许多工程师对于“向比尔汇报”也是既爱又怕。

  李开复与其他工程师不同,他没有畏惧,反而鼓舞团队士气,做更充分的准备。为了完成这次报告,李开复提前六个月向微软总部做了申报,早早开始准备,集中力量研究最可能在这六个月内完成的项目。

  凭借项目的出色表现,李开复和他的团队非常自信地出现在比尔·盖茨面前,他们完美的汇报得到了比尔·盖茨的高度评价。此次汇报之后,盖茨在不同场合不止一次地说:“我敢打赌你们都不知道,在微软中国研究院里,我们有一批世界上最厉害的多媒体科学家。”

  李开复积极的表现,获得了老板的认同。在之后的访谈中,他也经常提起这次会面:“如果当时没有努力地争取,而是选择消极地等待,那我们就要错过这次向老板展示的机会了。”

  就像李开复所说的,要勇于向老板展示你的能力,如果一直沉默无闻,默默工作,老板哪一天才会把目光投注在你身上呢?职场里,适当地自我表现,是一种积极的手段,是自我肯定,也是自我表现,表现给老板看,表现给同事看。你行,就让大家都看到!

  在公司里,经常得到晋升机会的人,大多是善于自我推销和表达自己意愿的人。他们是最积极主动的人:只要牵扯到公司和团队利益的事情,他们就会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表明自己的主张,帮助公司和团队完成和完善工作计划;在完成分内工作后,他们还会经常协助其他人尽快完成工作;他们会鼓励自己和同伴,带动整个队伍的士气,提高工作效率和热情。这些人不仅会工作,还会自我表现,机会很难从他们身边一声不响地溜走。

  “不管你知道多少金玉良言,具备多好的条件,如果没有得到上司和周围人的认同,那么你的构想和灵感只能继续被埋藏。”这句出自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话直白地告诉我们:通向成功,不单要有良好的工作习惯、丰富的内在,还需要适当地表现自己。不信的话请看下面这个故事:

  有一座庙宇,里面有三个和尚,一个老和尚是住持,两个小和尚都是老和尚下山收来的徒弟。两个徒弟孩提时候就被传法,所以一心向佛,十年如一日。这时,小和尚都已经长成大和尚,有了自己的徒弟。老和尚的身体也日渐衰弱,他决定在自己圆寂前,选出其中一位徒弟做住持。

  后来,新住持的一位弟子问住持:“师傅,你说师尊当初为什么选你做住持呢?”住持想了想,说:“我不过是敲钟诵经的声音更大些,师傅也就知道我没有懈怠。”弟子若有所悟,于是日日念佛,不忘向师傅请教。数年后,他也成为新的住持。

  故事里,两个小和尚一样天天诵经念佛,却因为表现不同,一个成了住持,另一个只能继续低头诵经。在公司里也是,自我表现是相当有必要的。同样完成了工作,结果是善于表现的人升迁加薪,默默无闻、埋头工作的人却原地不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老板和主管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善于表现往往意味着获得更多的关注,同样良好地完成工作,善于表现的人可以获得更多的提升机会。

  你说,你是希望做默默工作难以获提升的员工呢,还是希望做老板经常注意也很快获提升的员工呢?答案显而易见。你要做的就是,积极地完成工作,合理地自我表现。你能行,就让老板也知道。

  李开复的职场圣经

  怎样让老板知道你行?

  【1】主动汇报新思路。在工作中常常会有新思路和新想法,适时地向老板汇报,一方面反映了你对工作积极热情的态度,另一方面也可能加速工作的进度。

  【2】完成工作时,立即向老板汇报,建立起卓有成效的职业形象。

  【3】工作进行到一定程度时,选择向老板汇报,保证工作的方向不会出大的偏差,也是展示自己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态度。

  【4】预料工作会出现拖延时,及时向老板汇报,让老板早做心理准备,早做决策。

  找到推销自己的突破口

  应试者要考虑主考官的感受,主考官要找的是他们感兴趣和需要的人。

  ——李开复

  很多人在面试时喜欢表现自我,这是没错的,但是有的人错就错在太主观,只知道按照自己的思维和习惯做事,而忽略了主考官或者公司的需求。李开复在讲到他做主考官的经历时就强调,应聘者应考虑主考官的感受。

  中国的招聘中,李开复作为团队的领导人,面试了形形色色的应聘者,其中的两次面试让他印象深刻。

  有一位学生成绩很好,在Google中国的考试中几乎是满分,但他在面试时却露出了令人费解的傲慢。尤其是在他回答错了一个问题之后,竟然恼羞成怒地说:“你以为你很厉害吗?来,我给你出个题,看你能做对吗?”

  几句话说得主考官瞠目结舌。

  公司需要的是团队精神,过于傲慢的人很难和团队愉快合作。即使是天才,公司也不会需要,所以这个人被立马请出了局。

  有一位学生在面试中表现十分出色,但当他的成绩单寄来的时候,招聘小组发现他的计算机课程都是60或61分。一位资深工程师坚决反对录取他:“成绩本身也许并不那么重要,但却能基本看出一个人的态度。这么多60分,说明他对自己不负责任,这种态度我们无法信任。”

  之后,在工程师和学生电话沟通后,才勉强同意聘用这位学生。原来,这位学生是为了表示自己对学校计算机系教学方法的不满,每次考试才存心地“低飞过关”。

  李开复提醒大家:“诚实是我们需要的,个性也是我们允许的,但是过度的个性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主考官希望找到一个认真负责的人,如果你表现得太有个性,很可能就与你所期待的职位擦身而过。”

  故事里的两个人都比较有个性,但这种个性很容易引起主考官的反感。态度傲慢的人无法与人和睦相处,主考官自然不愿意接受;而因为看不惯某种体制或事件就不予以配合的行为,也很难让主考官接受,如果不是他有能力、可塑造,相信主考官不会留下他。

  所以,在推销自己时,我们要尽量弄明白主考官的胃口,只有这样,才能给主考官留下好印象,从而进入公司。

  常兰参加了上海一家公司的招聘会。她态度谦和,又不卑不亢,让主考官很是喜欢。主考官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单位里的领导和同事全部出差了,只留下你和一个比你大的同事,领导指定你来主持工作。这时,还有四项工作需要你当天完成,你会怎么做?工作内容如下:外省同行来交流工作,一个为期半天的募捐活动需要你参加,女同事家中孩子生病了,上级有个紧急材料要你完成。

  常兰看到考题就知道主考官要考察她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她思考片刻,说:“我先处理女同事孩子的问题,我会和她沟通,因为工作比较忙,建议她请家里人处理孩子的事。而后让她去参加半天会议,剩下两项比较重要的工作由我自己来完成。”

  主考官一听就是她了,这个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不是一般强。

  常兰之所以应聘成功,是因为她不但态度谦和、不卑不亢,深得主考官好感,还因为她明白主考官需要的是一个能显示自己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的答案,于是她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令主考官很满意。

  在面试中推销自己,要注意主考官对个人态度的要求,以及出题的目的。态度上要尽量做到让主考官接受,回答问题要尽量给出令主考官满意的方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被主考官记住,进入公司或下一轮面试。把握了主考官的心理,也就找到了推销自己的突破口。

  李开复的职场圣经

  怎样成功地推销自己?

  【1】表现出对企业的了解。在面试中,有两个问题经常出现:“请问你对我们公司有多少了解呢?”“为什么选择我们企业?”在应聘之前要多做准备,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是你必须要做的。

  【2】表现出诚恳的态度。在作自我介绍时,记得要摒除虚夸的成分,要知道这些虚夸的成分很可能成为你心理上的负担,在未来的工作中,甚至可能成为你的压力。

  【3】表现出自己的合作精神。现代企业要求员工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就是合作精神,适当地展示自己的团队合作经历,无疑会给你的面试加分。

  【4】表现出自己的优势。在回答主考官的问题时,适当地展示自己最有优势的一面,也是面试的闪光点。

  (人际关系:广建高素质的人脉网)

  当我们有意愿关注别人的时候,往往会更加注意他的细节,细节能帮助我们看清楚一个人的大致品味和喜好。同样的,当我们被关注时,细节也容易暴露出一些被我们忽视或者隐藏的想法。所以,注意细节在人际交往中相当重要。

  细节决定人际关系的质量

  人际交往中的细节往往能反映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如果在细节上处理得好,那么,它会大大提高我们人际交往的质量。

  ——李开复

  在一次访谈中,李开复先生曾提到“直觉”一词,引起大家的疑问:作为相当有经验的管理者,难道对下属能力的判断过程中,也有直觉的成分吗?如果有的话,这种直觉又是产生于哪里呢?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桓浩然作品集
李开复的18堂职场经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