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书籍 > 《李开复的18堂职场经营课》在线阅读 > 正文 第19章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2)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李开复的18堂职场经营课》 作者:桓浩然

第19章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2)

  我不排斥将成绩或名利视作成功的标准之一,但同样有价值的成功标准还有许多种,不能因为强调成绩、名利而忽视了其他因素,更不能因为推崇某一种成功模式而堵死了所有其他通往成功的道路。

  ——李开复

  到底什么是成功?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多少年轻人陷入迷茫之中。大多数年轻人被动接受了一元化的成功标准,简单来说就是在学校里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地位。

  面对这种现象,李开复对年轻人说:“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标准也不是只有一个。在与他人的竞争中拔得头筹是成功,但有勇气不断超越自己、超越过去的人,一样是成功者的一员。如果只知道被动地接受世俗化的成功标准,就只能在众说纷纭中迷失自我,盲目地走上并不适合自己的道路。”

  就像李开复说的那样,成功的道路不只一条,一旦局限在外界施加的成功标准里,那么就很容易丧失上进的奋斗信念,甚至会阻塞原本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成功到底是什么?成功就是能管人吗?李开复提到他和一位大学生的对话,这场对话令李开复十分震惊。

  有一天,一位成绩优异的学生问李开复:“李开复博士,我希望能像您一样成功。按我的理解,成功就是管人,管人很过瘾——尤其是在每次发薪水时,我想管理者一定会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那么我怎么做才能走上管理者的岗位呢?”

  李开复问他:“你认为,到底怎么算成功呢?”

  他回答说:“成功就是当领导、有财富、有地位。”

  李开复沉默许久,他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对于成功竟然有如此片面和肤浅的认识。

  实际上,这个学生的想法在年轻人中不在少数,许多年轻人认为有优异的成绩、高人一等的社会地位才是成功。他们只知社会竞争是功利的,迷失在世俗的看法中而不自知。对成功的片面认识所产生的结果是,人们成为社会这个大工厂产出的千人一面的木偶。

  片面追求名利,在失去自己目标的情况下,会给自己套上沉重的精神枷锁,很难体验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有一个故事广为人知,讲的是富翁和渔夫的故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一个富翁到海边散心,看到一个渔夫悠闲地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他好奇地走过去。

  富翁:“你没有出海打鱼吗?”

  渔夫:“已经打回来了。”

  富翁:“为什么不趁天气好多打一些呢?”

  渔夫:“多打一些干什么,吃不了也浪费。”

  富翁:“多打一些你可以去卖钱呀。”

  渔夫:“卖了钱干什么?”

  富翁:“卖了钱你可买大船啊。”

  渔夫:“买大船干什么?”

  富翁:“买了大船你可以打更多的鱼。”

  渔夫:“打更多的鱼干什么?”

  富翁:“打更多的鱼你可以赚更多的钱。”

  渔夫:“有更多的钱又干什么?”

  富翁:“有了更多的钱你可以买更大的船,打更多的鱼。”

  渔夫:“买更大的船,打更多的鱼干什么?”

  富翁:“你买了更大的船,打了更多的鱼,就可以赚更多的钱。有了更多的钱,你就可以盖漂亮的房子。”

  渔夫:“我出海打鱼,盖漂亮的房子干什么?”

  富翁:“有了很多很多的钱,你就不用出海打鱼了。”

  渔夫:“那我做什么?”

  富翁:“到时候你什么也不用做了,可以天天可晒太阳享清福了。”

  渔夫:“我现在不是已经在晒太阳,享清福了吗?”

  富翁沉默了,若有所悟。

  这是一个老故事,故事里渔夫和富翁角色不同,返本溯源,渔夫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而富翁虽然腰缠万贯,却未必明白自己追求的是什么。

  想想我们身边也总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有些人整日奔波,问他们做什么,说是工作、赚钱,但继续问他们为什么,往往是哑口无言或是支吾其词。就像李开复先生所说的那样,不能因为追求成绩、名利而忽视了其他因素,更不能因为推崇某一种成功模式而堵死了所有其他通往成功的道路。

  我们职场中人要有这样的观念,不一定要做到管理层才算成功,成功也可以是为公司节省了一笔经费,使公司成本得到减少;也可以是在技术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在企业形象上有所维护和提高等等。

  李开复的职场圣经

  怎样寻找成功的另一种模式?

  【1】挖掘内心,寻找真实的追求。每个人都该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达成与否,是人生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2】排除现实名利观的干扰。可以给自己一段安静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反省自己之前设定的目标,是否受到现实名利观的影响,如果没有,再看看目标是否盲目,可以根据现实情况适当地做调整。

  【3】反面典型观察法。根据现实名利观判断,成功就是有财富或者有权势。但事实上,这样的人过得并不开心,拿他们的生活状态和自己的生活状态对比,可知一元化成功的害处。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

  多元化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成功,尊重并鼓励年轻人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成功道路,以便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实现他们各自的价值——这才是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

  ——李开复

  抛开一元化的成功标准,真正的成功应该有很多种:可能是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了快乐,可能是自己取得了别人的信任,可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名望和财富,也可能是研究出突破性的学术成果……如此一来,衡量成功的标准也有很多种,可以是地位,可以是自我满足,也可以是个人的创造力,或者是对别人的帮助……多方位的价值判断,使每个人都享有成功的机会。

  尽管可以从世俗的角度为每个人的成就做排名,但李开复告诉年轻人:无论是哪一类型的行为,只要该行为对社会、对他人或对自己有益,能让一个人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己,并由此获得最大的快乐,这才是衡量成功的标准。

  在一次访谈中,有人提到李开复的母亲。“请问李博士,听说您的母亲对您的影响非常大,您能说说她是什么样的人吗?”

  李开复想了想,认真地回答:“我的母亲是一位既严厉又温和,既传统又开明的智慧女性。她养育了7个子女,早年她经历了许多磨难,展现出中国女性富有忍耐力的一面。自我有印象起,母亲始终不忘教育我学习中国传统的思想和文化,恪守传统的礼节和操守。同时,她也没有局限在传统中,她鼓励孩子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她一生最大的成功就是养育了我们7个孩子。”

  和所有的孩子一样,李开复眼里的母亲是最成功的母亲。不单单因为李开复的母亲有着多少过人的优点,还因为母亲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做一个有诚信、有智慧、有判断的人。不得不说,李开复的母亲是成功的,在她的身上,即使没有太多的外物装饰,也始终闪耀着母性的光辉。当然,和那些伟人所做出的丰功伟绩相比,她的生活显得平淡而温和,但是在这个家里,在她的交际圈子里,她展现出的是一个持家女人的成功,这毋须多辩。

  其实,成功并不需要标签和注解,每个人都有各自要走的路,也都有各自不同的成功,所区别的只是角度的不同。众所周知的凡·高,活着时穷困潦倒,死去多年后,他的画作才成为无数人心目中的神作,这该如何判断呢?著名的大富豪沈万三,富可敌国,结果被帝王所妒,不得善终,终至家破人亡,这是成功吗?只能说判断的角度决定了成功与否。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成功,成功本身是没有模式和样板的。

  哈佛女孩汤玫捷在读高中时,成绩并不好,全校排名大致是100名左右,按传统成绩来说,她并不算高材生,在许多老师看来,她也并不是特别出色的学生。但是,她凭借优异的综合素质,成为2004年哈佛大学全亚洲仅有的两名提前录取生之一,并且获得全额奖学金。提起她的成才公式,她说:“我们是野生植物,不是园林植物。每个人独特的优点就是自信的源泉。”

  可见,成功是没有公式可以套用的,相反,那些追逐自己的兴趣、爱好,善于发掘自身潜力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成功没有设限,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区别在于是属于自己的成功还是属于大众的成功。有些人虽然默默无闻,但是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可以说是个人的成功;有些人掌握了一定的资源,接受着大众的瞩目,可以影响到一定范围的人,这可以算是大众的成功。无论是哪一种成功,都是个人某一方面才能的展现。

  可以这样说,成功是独立的、可差异化的事情,每个人都该有着各自相适应的成功道路。借着李开复先生的指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成功道路,发挥各自的特长,实现各自的价值——才是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

  李开复的职场圣经

  怎样转变对成功的看法?

  【1】挖掘身边人的成功。成功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自我的超越。看看身边的人,必定有许多成功者,他们未必有万贯家财,但一定有积极的心态,一路上不断追求上进。比如说,含辛茹苦带大孩子的父母,孩子有所成就,对于父母来说就是最大的成功,因为他们的期望已经达成了。即使没有多少财富,也不用身家显赫,简单的幸福一样是成功。

  【2】转换思路。不能局限在一元化成功的模式中,要知道成功包含很多因素,有健康、亲情、事业、爱情、友情、社会评价、社会贡献等等,对于别人口中的成功,要综合考量;对于自己的追求,也要兼顾多方面的因素。

  【3】发挥个人特长。成功在于自我追求的达成,在追求的过程中,发挥出个人特长,不要被外界的繁杂扰乱,坚持自信自我,有想法就去做。

  先做人后做事是成功者的共性

  为什么郭士纳可以从纳贝斯克食品公司空投IBM公司并成功拯救IBM?为什么微软公司要求每个副总裁都可以随时接替任何一位其他副总裁的工作?我更明确地认识到,真正的成功人士并不是仅仅靠知识、创意等外在素质赢得成功的,他们成功的关键在于,他们具备了某些最基本的、最有价值的素质或品格。

  ——李开复

  既然成功有多元化标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财富、名利等指标都是社会群体意识强加在个人身上的衡量尺度,那么我们该从哪些具体的方面做提高和充实,才能到达我们要追求的成功彼岸呢?再做进一步的思考,那些不同行业里取得不同成就的成功者,他们身上是不是有什么内在的一脉相承的因素呢?

  李开复曾与一个年轻人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年轻人说:“李老师,我想做个成功的人,能管别人的人。”

  李开复问道:“你想做一个成功的人,那么你认为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呢?”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管理能力、商业头脑、还有灵性。”

  这个年轻人说的都很有价值,但是这些素质并不是最本质的东西。在李开复看来,具体的知识或能力都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来获得,也可以在应用的时候自我补充,但是最本质的东西更有价值,掌握了这些东西,一辈子受用不尽。

  因此,李开复告诉这个年轻人:“做管理的工作,要有服务的意识,不能把自己摆得太高,好的管理者不驾驭他人,而是有足够的管理智慧让人甘心去做事。”

  “那么,我该如何得到这种智慧呢?”年轻人迷茫地问道。

  “首先要得到下属的认同和尊敬。”

  “该如何得到他们的认同呢?”

  “为下属着想,学会团队合作。”

  “我又该如何得到他们的尊敬呢?”

  “从自我做起,努力成为一个有抱负、有能力、有智慧的人,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尊敬。”

  “那么,我该如何找到抱负,获得能力呢?”

  “要有良好的素质、习惯和态度,重要的是,做一个好人。这样,你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通过这段对话,李开复在指导这个年轻人的同时,自己也在思考着,成功者各有各路,各有各法,但在取得成功,赢得别人尊敬的这段路上,必然会有着相同的因素。李开复认为,这种因素是内在的,首先要把人做好,然后才能把事做好。

  当下职场流行“先做人,后做事”的职场生存原则是有一定道理的。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处事态度,即使他有再大的能力,也很难得到别人的信任,往往容易陷入偏激的误区;而有着正确的、成熟的价值观的人,也会有成熟的处世态度和原则,这类人会轻易赢得身边人的信任和尊重,也会有自己坚定的信念和追求,他们距离成功很近。才华可以打造一时的功绩,内在则决定了这份功绩会维持多久。这类成功者的例子有很多,这里举一个大家熟悉的人,相信印象会更直观一些。

  伟大的篮球明星乔丹虽已退役多年,但在广大篮球球迷心中,他一直是篮球界的典范。NBA多年来极力培养乔丹的接班人,但是一个个出色球员的出现,不仅没有掩盖住乔丹的光彩,反而更突显乔丹的伟大之处,他的伟大,就在于他过人的人格魅力。

  无论何时,乔丹都是队中的领袖,但是他在球队中也面临过挑战。当年在公牛队时,皮蓬是队中最有希望超越乔丹的新秀,他时常取得很高的得分,也常表露出对乔丹的不屑,说乔丹在哪方面都不如自己,自己一定会超越乔丹之类的话。乔丹没有排挤这个新人,反而时常指导皮蓬,在皮蓬被指责的那段时间,也是乔丹作为队长承担了所有对他的责难,并且鼓励皮蓬振作。

  有一次,乔丹对皮蓬说:“看看咱俩的三分球谁投得好?”

  皮蓬心不在焉地回答:“当然是你,你的命中率比我高。”

  乔丹微笑着摇了摇头,“不,是你!你投三分球的动作规范、自然,很有天赋,以后一定会投得更好,我投球时还有很多弱点。再有,我扣篮多用右手,而你左右手都行。”

  这些细节皮蓬自己都没有注意。从那一刻开始,他深深地被乔丹的无私打动了。

  乔丹这种出色的人格魅力,为公牛队打造了难以击破的凝聚力,从而使公牛队创造了一个个神话。乔丹不仅以球技,更以他那无私的品德赢得了所有人的拥护和尊重。

  成功者的成功更依赖于他们丰富的内在品格和修养。有了良好的品格和修养,他们即使是走上其他行业或者其他岗位,一样可以获得成功。

  做好事,你可能会取得成功。但从某种角度来说,做好人,你已经取得了成功。

  李开复的职场圣经

  怎样做人做事?

  【1】向前人学习。观察有所成就的前人,看他们的履历中,出现转折之前,他是把握住了什么机会取得成功的,又是他的哪些素质帮助他完成了转折和提升。记录下来,对比多个前人,重叠的素质越多,就越是需要关注和学习的。

  【2】向身边人学习。看看身边那些有着执著追求的人,他们在追求梦想的路上,表现出来的素质和品格有哪些,作为同龄人,这些素质也必定是你该具备的。

  【3】从小事做起。做一个好人,首先从小事开始,让座,在办公室里打扫卫生,这些都是你力所能及的事情。把这些事情做好,为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也树立一个好的个人形象。

  §§§第三章 跳槽:你准备好了吗

  在职场上我们经常强调,要忠于自己的职业,忠于自己的企业,但是这种忠诚也不能绝对化,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当你的努力不能得到认同,公司的条件和环境不能使你的价值得到体现,那么就应该适时地考虑进退得失。常言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在面临职场道路未来的走向时,把握机会,寻求更适合的工作环境才是智者所为。

WWW、xiaoshuotxt.net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桓浩然作品集
李开复的18堂职场经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