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在线阅读 > 正文 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4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作者:南怀瑾

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4

前面提过,你们出家学佛是爲了证得菩提,悟道成佛,不是爲了混饭吃,也不是爲了吃素、念念经而已。这是要发狠心,突破根深蒂固的贪、瞋、痴恶习,开啓本具的智慧光明,济世利生。所以说修行人学佛悟道成就时,事情反而更忙。

佛是爲衆生担负一切烦恼苦难的,成佛後,乃是利益衆生更进一步的开始。佛是世界上的大忙人,是无事忙的忙人,爱管闲事的忙人。老实说,衆生的苦恼与佛何干呢?只是佛大慈大悲之故,他偏要救,这就是佛的精神。修行人要如此,才是真学佛。

然而你们学佛是这样的吗?若以爲到山里去住茅蓬就好了,这是学自私,是偷懒、是造业,难免贪图供养之嫌,一粒米、一滴水都是别人供养你的,你不劳而获,那里是学佛的精神呢?学佛的精神就在这里,注意啊!学佛要修福德智慧,济度衆生,会更忙。更辛苦,不是逃避现实。看看现在好些人悄悄的跑开,说是找个茅蓬清修去,当然闭关清修在学佛的过程中,於某个时候某种情况是有其必要性,然而动不动就要避世隐遁,是否另有隐情呢?至於真正的清修是什麽,一个人怎麽清修,都还是个问题。学佛仍是要供养一切衆生,那有反受衆生平日的供养呢?你有这功德受人供养吗?无德无能则不足爲衆生之福田,除非有“佛陀”

这种普利人天的精神,才能接受供养。

我们请佛住世说法弘法目的何在?“十方所有诸衆生,愿离忧患常安乐”。

不只人才有痛苦,一个生命的存在就可以说是痛苦。我们如果从佛法“苦谛”的角度来下个哲学定义:什麽是生命的存在呢?痛苦的延续、烦恼无尽的纠缠就叫生命。十方世界所有生命都在忧患痛苦烦恼中,但衆生都看不清现实,不知也不愿离开忧患痛苦--离苦得乐。我也常说:世界上讲哲学都有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要人离苦得乐平安快乐而活。而世界上是求不到平安快乐的,只有证得菩提才能解脱这些苦恼。生命真正的安乐是要“获得甚深正法利”,正法就是佛法,佛法包括一切法。千万不要说到佛法就只直接想到大殿上的佛像之佛,认爲除此以外,其他都不是。世间上一切法皆是佛法,证得般若悟了菩提,则一切法无邪也无正,未证则说正法也是邪法。难道你说你的正,我的就歪了吗?这是甚深般若的道理,一般衆生难以理解。

要获得甚深之正法利,才能“灭除烦恼尽无余”,证得无余依涅盘。涅盘有两种:一者有余依涅盘--罗汉境界,一者无余依涅盘--大乘佛道。无余依涅盘若以唯识法相而言,包含三种涵意:虚空无爲,择灭无爲与非择灭无爲(非功用之用)。所谓无爲即是无余,无爲只是法相宗以中国古有名词翻译的另一种用法。学佛要真正达到涅盘,才能真正灭除烦恼。未证得菩提、涅盘之前,烦恼的纠缠终是难免,就是菩萨也有烦恼,除非圆满成就佛果。

大小乘佛法,都讲苦、集、灭、道,要灭除一切烦恼,除非得道。集是苦的因,苦是集的果,道是灭的因,灭是道的果。只要得了道,烦恼自然灭除。那麽成了道的佛,爲何又那麽辛苦的说法呢?像本师释迦牟尼佛,自己证得涅盘以後,四十九年东西奔波,来来往往的说法,不辞劳苦,就是爲了要度衆生离苦得乐。

这种毫无保留的利他精神,我们应该学习。所以,学佛不是逃避现实,不是独善其身。像你们平常只愿自己打坐清静,爲了点小事便与人大闹意见,给人眼色看,说别人的是非,这是学佛人的本色吗?凡是使衆生起烦恼,陷衆生於忧患痛苦,就是在造恶业,甚至造的是地狱种子的业。所以了解普贤行的人,应常使一切衆生生欢喜心,离苦得乐,这才是学佛的精神,也才合乎常随佛学的道理。

这些文字你们看来都懂,但由於缺少好学深思,故懂是懂,始终无法细腻深切地体会经中的奥义。学人要深入经藏,非得切实发求证心仔细参究,并将所读经文彻底回归於自己内心不可。一切经论到头来都超越他人的注解。要直接阅读原典,以完完全全恳切朴实之心,彻底投人,才可亲尝法味,获益无穷,现在再唱下一偈:

“我爲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

(同学们如法唱诵)

佛陀身爲太子,他以储君的身份出家,抛开令人羡慕的宫廷富贵,最爲殊胜难得。他是真能放得下贪欲等诸烦恼的伟大圣者。“我爲菩提修行时”,譬如大家不论出家、在家修行,所爲就在求得菩提。可是这一生能否证得菩提,还是个未知数。希望你们这一生便能成就。而这一生证得菩提,也还不算成佛,即使大彻大悟,乃至三身成就也不算圆满成佛,真正完全成佛则同释迦牟尼佛与未来的弥勒佛一样,在无穷的劫数中,要登上教主的宝座。其实也没有什麽宝座不宝座,它意味着在一期的法运中,出世教化三千大千世界的衆生,宣扬正法於久远劫,成一代宗师,圆满无量功德。要这样才是修行最究竟果位的完成。

所以,我们现在还只是在这修行的道路过程中而已,爲了证得无上菩提而努力,发愿与释迦牟尼佛修行时一样,生生世世在六道轮回中上求下化,这就是“一切趣中成宿命”。如果在六道轮回中来来往往时,不敢作牛、作马,你还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乘行者吗?何况说不定来生你便要变猪、变狗啊!千万要如此学佛发愿,“一切趣中”,六道五趣包括天人、阿修罗等一切趣中,都有佛菩萨转生示现的教化。佛菩萨所济度的不只我们人而已,所以我们要赶快发愿修菩萨行,转到“一切趣中成宿命”,这样最後才能圆满佛果。

谈到宿命,宿命之根和种子,是不会掉失的,就像你们起初学佛,不管是真是假,生生世世下来,最後总是会发心出家精进修行的。这就是阿赖耶藏识中,有这学佛的宿命种子存在,没有这种宿命的善根,你要他信佛,他是死也不干的,不可能走上这条成佛之路。那麽学佛又爲何要在六趣中轮转呢?因爲在六道中轮转、精进,能够面对种种苦难,磨炼菩萨百忍不隳的心态,长养解脱烦恼的智慧,或就重重济世利生的殊胜功德,转得愈深,堕得愈深,福德智慧的成就愈大。但这种堕落是菩萨的堕落,乃秉承普贤大行的慈悲愿力而来,与一般凡夫贪求五欲,作业造罪的堕落不可同等而喻。所以所谓“一切趣中成宿命”,是就我们发无上菩提心,在无余趣中修道行道而言。学佛要修到在六道任何一道中,都晓得出家修持净戒。出家不一定当和尚,和尚只对人道的出家而说,一切趣中都有发心出家的有情。狗道也有狗出家的,像一位同学家中,有条狗生了一场大病,他求大悲咒水治好了它,病癒後,便不再吃荤,这也是一种出家,是心出家,企求跳离畜牲道之苦的初步发心。这就是“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修净戒”。

那麽,既然出家讲求的是心,爲何我们又要有身的形式出家呢?这是爲了在某个修道过程,免除情爱欲的拖累,专心进修;同时也爲了佛的正法,需要有人示现正式的名份角色来住持传续。出家修持净戒,包括了比丘、比丘尼、菩萨、三昧耶等显密戒律,而其终极的核心是“菩提心戒”。我们现在讲的“普贤行愿品”正可以作爲它的具体表徵,行得普贤行便能做到“无垢、无破、无穿漏”的境界,心中没有一个垢秽的念头,并且一切心行“无破、无穿漏”。譬如烦恼生起,就是有破漏,有所遗憾。孔子的门生子夏说:“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这是子夏论爲人处事的方便谈法,还是有渗漏之处。“大德不逾闲”,根本性的伦理道德不要越轨超过范围,至於一些无伤大雅的小毛病就原谅一点没关系,一般人道中的标准也只能如此。其实要做到“大德不逾闲”也颇不容易。而“无垢、无破、无穿漏”的漏尽通境界,在生命修养的层次而言,乃是臻於没有一点空隙,极严密庄严的地步,一点小小的戒行都自然而然合於本份,没有丝毫不如法的差错。以此标准而言,要修得了无漏果,才能算是真正守戒,也才算是真正出家。

我们若能随时安住佛制的道德净戒中,则可真实体会出寒山诗“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那种心行如明月般无垢、无破、无穿漏,昼夜恒常清净无瑕的现量境界。如现在你们修准提法,心观月轮上唵字,二六时中,刹刹那那毫不丢失,在绵密的观照中,一点念头来就化开,任何杂想无隙可乘。月轮上唵字之观想,如果有一时不在,便属渗漏,如果掉了半天,才再想到提起观回,这便早就漏光了!问问你们自己,像现在修法,一天漏了多少呢?好像是随时都在漏丹中,对不对?唉!要努力啊!要真正“无垢、无破、无穿漏”,才是常随佛学的出家行。再把这一偈全心全意念一道,下面再唱下一偈:

“天龙夜叉鸠盘荼,乃至人与非人等,

所有一切衆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

(同学们如法唱诵)

上面一偈讲出家行,现在则讲入世行。“天龙夜叉鸠盘荼”,天是忉利以上欲界、色界、无色界诸天,龙是指龙神,夜叉则属修罗道之一,介於天道与人道之间,勉强可说是一种勇健怒目能飞腾空中的大力鬼,但并非鬼道衆生,另外,鸠盘荼爲一种啖人精气之鬼,以上四者加上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总称天龙八部,这些佛学的普通常识大家应该晓得,在此不赘。那麽谈到入世行,则三界六道中,各类衆生的语言都要通达。这是最初步,而我们呢?

人道中各国语言都学不好,怎麽还谈得上其他,更谈不到爲了宣扬佛道而“悉以诸音而说法”了。

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并非不可能,只要大家能把“陀罗尼”学好、修好,就能通达一切衆生的语言。比如“佛祖历代通载”,或“高僧传”中,印度有好几位高僧大德来到中国,他们原不懂得中国文字,爲了翻译经典,就那麽一入定,一发愿,或念个咒子,马上便能写出中国字来,虽是不可思议,若修行能到相当的证量,不难了解其中奥秘。你们做不到,即是信心、念力、定力、行愿等等的修持不够。“悉以诸音而说法”,当然也包括在魔道中说法,有时是在定中说法。

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等都要与他们作朋友,这包括在修学菩萨道的“四摄法”--布施、爱语、同事、利行--四事之中。要度衆生先得与衆生交往,透过他们的语言,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以推心置腹之心,或作种种布施,或予关怀安慰,乃至同心协力共事,以种种方便帮助对方,如此方好度化。并且不只是以各类衆生的音声言语而说佛法,像我要你们多读英文圣经,并且请人开多少世间法的课程,都对佛法的弘布有相当帮助的作用。如果你们将来要到欧美弘法,便要学会英语等外语,而且人家的圣经文化也要懂。对欧美人士讲说佛法,光用我们这一套佛学名词,行不通的。布教师一开口便是般若菩提,不深入了解他们的文化内涵与思想观念,从中因势利导,则说也差不多等於白说,印度佛法初传我国的那一段宝贵经验足供大家仔细回味参考。至於说,讲法有人帮着翻译即可,然而翻译工作不只是懂得外文便行,如果讲者的中文译者也没真听懂,这岂不成了以盲引盲吗?

所以你们至少也要赶紧学好“人”的语言,否则这些年的米饭钱是十方的供养,来之不易,将来这个帐怎麽还呢?“佛门一粒米,大如须弥山”,千真万确,能不谨慎惕励?

现在大家继续唱诵接下来的偈子,唱诵时要以我前几次所提示“心气合一”

的方式,则功效必大,唱吧!(有关“心气合一”法门,载于“心闻洞十方,当然获圆通”一文附後。)

“勤修清净波罗蜜,恒不忘失菩提心,

灭除障垢无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

(同学们如法唱诵)

刚才要大家好好修学,爲什麽呢?因爲你们没有“勤修清净波罗蜜”,你们外表确是规规矩矩坐在禅堂里持咒,而内心离精诚专一尚有一段距离。你们心不清净,所以影响到声音不够清越空灵,精神的透发力不足,根本的问题出在菩提心的发起不是很真切。那麽什麽是菩提心呢?简单的说就是求道这一念心,普度一切衆生这一念心。只要有这麽一念心,精神就来了。菩提心包括很多,大悲心也是,求证宇宙生命本源的心也是,此心要恳切真诚,恒不忘失,随时随地“善护念”,有一点不如法,自己就要起惭愧心、忏悔心,因爲即使暂时或忘,些许懈怠,都是很严重的。假如真能昼夜二六时中道心不忘,则是“勤修清净波罗蜜”。

清净波罗蜜是括尽一切到彼岸的法门,只要是能使大家达到清净境界的就是。这种向道济世的大菩提心一起,念兹在兹,即是清净波罗蜜,所谓“初发心即成正等正觉”,自度度他,何患不迅速成办。

我观察你们,七七四十九天的专修,刚开始那两天真是好精进,大家问问自己,那时候一堂修毕下座,钟鼓咒声是不是都还在?(同学答:是)

,现在还有没有呢?(同学们答:没有)。爲何没有再这样的感应呢?这要惭愧啊!然而你们更不知道另外的感应还是有的,只是非你们的境界所能懂得罢了。“初发心即成正等正觉”,只要保持刚开始那种心境来修,一路下来,绝不白搞的,自然能够“灭除障垢无有余”。无有余是一切业障都没了,罪业一切消除净尽,不再有任何的阻碍,如此“一切妙行皆成就”,夫复何难?!

像你们连这念诵法的窍门都没有把握好,其他百千万亿之妙行,不可胜数,何时才成就啊?!--驴年吗?现在修准提法,念念要在这里头祈求,在这中间用心,身心全部都投进去。大家把这一偈再念一道,并唱下一偈子,这段还在十大愿的常随佛学中。

“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

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同学们如法唱诵)

WWW.xiAosHuoTXT.ne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南怀瑾作品集
历史的经验易经杂说如何修证佛法金刚经说什么论语别裁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维摩精舍丛书老子他说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禅宗与道家参禅日记孟子旁通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维摩诘的花雨满天易经系传别讲般若正观略讲学佛者的基本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