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TXT小说天堂 收藏本站(或按Ctrl+D键)
手机看小说:m.xstt5.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维基解密》在线阅读 > 正文 第3章 点穴之战, 两万枚核弹头瞄准 (3)
背景:                     字号: 加大    默认

《维基解密》 作者:苏言

第3章 点穴之战, 两万枚核弹头瞄准 (3)

  那么,在这一期间内,地球上究竟有多黑暗呢?在TTAPS的科学家们所设定的最佳核赌注的“基线”情况下,他们估计,只有相当于正常光照的3%可以到达地面,这将比一个无光多云的冬日更昏暗。当一场核战争所产生的厚厚的烟尘持续扩展连成一片时,到达地面的阳光总量可能下降到正常情况下阳光量的1%,这大约只相当于一个月夜的水平。这种情况将使植物为了生长从阳光中吸收能量的过程中止。如果这种白夜持续数星期或数月的话,那么,一场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大灾难比专家所提到的“基线”情况还要严重得多。

  核打击后的幸存者到底有多少?美国军事战略家赫尔曼·卡恩在《论热核战争》一书中指出,即使美国最大的50座城镇在核战争中被彻底摧毁,死亡人数也只有三分之一。这恐怕是一个可以代表超级大国伤亡人数的数字,也是核战略家都能确信的数字。但是,有好几种估计认为美国受害人数将达到总人口的50%至75%。而对于欧洲各国来说,例如像英国这样一个面积较小,但城市、军事基地、港口、雷达设施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国家,很难相信在一场全面核打击之后,幸存下来的人能超过10%-20%。

  核战争之后的幸存者如何生存呢?据英国内政部出版的小册子《保护与生存》,告诉人们应当怎样做才能在核战争中幸存下来。这本小册子宣称,在核战争来临时不鼓励城市居民向外疏散,因为“在核武器的直接危害和随之而来的放射性污染下,英国没有一个地方是安全的”。为了使导弹发射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附赶赴现场,道路必须保持畅通。另外政府也不愿花费精力对付成群结队撤离城市和袭击目标地区的逃难者。因此,人们应当留在自己家中,如果有谁不肯留下,就会遭到当局没收房产和逃往的地方没有食品供给的威胁。

  假如人们没有一所合乎标准的钢筋混凝土地下掩体,那就应当在自己的家里营造一个应急的掩蔽所。地下室就是最好的掩蔽所。除此之外,可在底层的房间里,用一些尽量厚实的东西把一张桌子覆盖起来。这建议听起来就如同美国所有的小学生,模拟在地震和核打击突然降临时钻到附近的桌子下面一样实用可行。那些住平房的人们应“设法躲进附近别人家的藏身之所”。

  然后人们应当进入掩蔽所,一直等到有人通知之后才出来。每人要备好两周的食品和饮水,但在核攻击警报发出后的几分钟内把这些东西准备齐全是很困难的。对多数地区而言,不幸的问题还在于,即使没有超过政府规定的战时放射剂量的安全标准,在核攻击之后一个月走出地面上来可能也是不安全的。更何况收音机和电视机由于受到电磁脉冲——一种继核爆炸后产生的无线电波的剧烈爆发——的干扰而失效,人们将不清楚地面上发生了什么情况以及何时才算是“安全”。

  英国《保护与生存》手册指出:“可以完全肯定,任何一场大规模的核打击都很快使民用和工业供水系统及大部分排污系统陷于瘫痪。”首先,干渴很可能成为城市和许多乡村地区幸存下来的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无法忍受干渴的折磨,一些幸存者在放射剂量远未降到安全水准时就会迫不及待地跑出掩体找水。排污系统的中断将造成严重危及人们健康的公害,一些早已绝迹的疾病,如斑疹伤寒、霍乱等将再度爆发。真正能控制局面的大概只有军队,而他们的掩蔽所将是最安全的地方。这些军人将根据命令离开掩蔽所,穿过辐射地带,为人们指明到哪儿去获取食物和饮水。当然,他们更重要的任务是搜捕“混乱制造者”。

  3.废土尘埃,日本大地震真相

  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县东北部发生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日本气象厅随即发布了海啸警报称地震将引发约6米高海啸,后修正为10米。根据后续研究表明海啸最高达到23米。并称这是世界观测史上最高震级地震。

  由于受到里氏9.0级的强震的冲击,福岛第一核电站多个机组发生氢气爆炸并产生核泄漏,引发了一场让全世界忧虑的日本核危机。

  据“维基解密”披露的文件,国际原子能组织(IAEA)早在2008年就指出,日本的核电站不足以抵挡大地震的破坏,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然而,这一问题却未能得到日本方面的重视。因为考虑到核电站抗震能力不足的问题,日本一家法院曾提出关闭位于日本西部一座核电站的建议,但遭到政府的拒绝。日本自1963年10月26日首次在茨城县东海村建成试验核电站以来,目前已拥有55座核电机组。日本的核发电能力排在美国和法国之后,居世界第三。核电专家指出,核电站是40年一个周期,1971年建造的福岛核电站1号机组已处于“服役”的末期。按40年的周期来算,目前33%的日本核电站已经步入老化。

  福岛核电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其安全级别较切尔诺贝利高一级,它主要由塑料外壳与混凝土外壳构成,由福岛一站、福岛二站组成,共10台机组,均为“沸水反应堆”。受东日本大地震影响,其1至6号机组将全部永久废弃。2011年4月,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根据国际核事件分级表将福岛核事故定为最高级7级。“沸水反应堆”原理为核燃料对水进行加热,水沸腾后汽化,然后蒸汽驱动汽轮机产生电流,蒸汽冷却后再次回到液态,然后再把这些水送回核燃料处进行加热。

  福岛核电站使用MOX燃料,MOX燃料是混合燃料的简写,目前用得最多的是UO2和PUO2构成的氧化铀钚燃料。特别是PuO2(氧化钚)与UO2(氧化铀)的混合燃料(UO2来源广泛,包括天然的、经过再加工的,以及核废料当中的)。钚是一种自然界不存在的人造放射性同位素,铀燃料在反应堆中燃耗时会产生钚。钚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可作为核燃料和核武器的裂变剂。钚是世界上第二毒的物质。容易在人体的肝脏和骨骼中聚集,但该过程非常缓慢。钚的毒性比砒霜大4.86亿倍。最初利用铀的链式反应生产钚是为了军事目的,即生产核武器。但随着高富集铀生产技术的发展以及钚量的增加,钚除用于制备核武器外,还可以制成核燃料,用作和平目的,其中最有效的利用就是钚铀混合氧化物燃料,即MOX燃料。MOX燃料是由7%的钚和93%的高浓度铀238混合制成的。其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将核废料里的钚以及自然储备更多的铀238给利用了起来。

  燃料棒外壳为锆合金。由于地震和海啸导致应急冷却系统故障,反应堆内冷却水平面一度下降,并导致堆芯裸露。冷却不足使燃料棒外壳温度超过锆—水反应极限温度,从而发生锆—水反应生成大量氢气。核能外泄又称为核熔毁,是种发生于核能反应炉故障时,严重的后遗症。核能外泄所发出的核能辐射虽远比核子武器威力与范围小,但是却相同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生物伤亡。在日本核电站周围检测到的放射性物质包括碘131和铯137。其中,碘131一旦被人体吸入,可能会引发甲状腺疾病。日本政府已计划向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防止碘131辐射的药物碘片。有关资料显示,铯137则会造成人体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损伤。

  据日本媒体报道,虽然日本是地震发生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但在日本的核反应堆中,有七成以上都建在地震高危区域。早在2007年7月,新潟县发生6.8级地震,位于该县的柏崎核电站起火。随后爆出的一则信息让日本民众震惊不已:该核电厂距震中仅9公里。

  2010年3月,美国世界新闻网曾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震学家萧兹的预测,萧兹指出,亚洲和欧洲是地球两大地震频繁区,一个是太平洋盆地周围的“火环”,日本和美国加州的大多数地震,以及智利最近的强震都位于火环带上。另一则是通称欧亚地震带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1999年的土耳其大地震,2005年的克什米尔地震以及2008年的四川大地震都在欧亚地震带上。这两个地震带都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经常碰撞、分开或重叠,全球99%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根据地质学理论,自2000年开始,地球进入了“拉马德雷”从暖位向冷位转变的时期。“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20年至30年。当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后,太平洋高空气流将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将会导致太平洋部分海面的高度发生变化。而由于地球的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物质运动、重力位变化和角动量交换彼此互有联系,因此,“冷位相”时期往往是飓风和强震相伴而来。

  进入21世纪以来,短短十年中,全球连续发生一些造成巨大的自然灾难,海啸、飓风、泥石流、强地震……其中也包括两次死亡人数在二十万以上的地震。而在20世纪一百年中死亡人数在二十万以上的地震只发生过两次。跟20世纪比较,地球的相对活跃度就更更明显了。例如20世纪全球6级以上地震,从不同数据库提取的结果虽有差异,但这一百年的总数约在3600到4000次。而到21世纪,仅仅2001年到2008年5月中旬,约7年半的时间内,6级以上地震就达1200余次。2010年初,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地球物理学家史蒂芬·高指出,全球8级左右的地震平均每年1次左右,现在却远远超过这个频率,不太寻常。地球变得比较好动的原因目前还无法确认,有可能是因为地球岩石圈压力场发生变化。

  对于地震模式,地震专家过去比较偏重于地壳板块运动的研究,但是近来开始注意天体运行是否对地壳活动产生影响。例如2008年9月11日,印度尼西亚地震与日本地震相继发生,只有20分钟间隔,地质专家认为,它们之间肯定有关联,而这是什么样的关联,目前还不清楚。从宇宙空间看:星球运行成一线,也可能是诱发多地震的外因。

txT小说天-堂T,Xt,小,说天,",堂
上一章 下一章 (可以用方向键翻页,回车键返回目录) 加入收藏苏言作品集
维基解密